报告精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媒体市场形成过程包括 报告精读

报告精读

2024-07-03 02: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央视市场研究(CTR)、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委员会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2)》。

  《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2)》一书包括总报告、传媒洞察、媒体行业与市场报告、传媒创新发展报告、全球传媒市场报告、传媒市场主要数据六大板块,一方面从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的宏观视角来观察传媒产业生态发展基础,另一方面从营收规模、产业结构的视角来描绘传媒产业生态新格局,并从受众习惯、内容产品、营收模式、科技应用、投融资等角度对2021年中国传媒细分领域发展状况进行系统梳理、对新技术变革影响下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对全球主要区域和代表性国家的传媒产业发展状况有专门论述并进行综合对比研究。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新发展格局构建步伐加快。国家通过顶层设计及专项治理引导传媒生态健康发展,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稳定增长,传媒数字经济在媒介视野的不断扩大下蓬勃发展,在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中展现出巨大的发展动力。全球范围内,传媒产业迅速向数字内容服务迁移,消费者行为对产业变革的影响加剧,各个行业在技术和市场的驱动下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2021年,元宇宙成为不能不提的热词,其在升维的意义上为互联网发展的全要素融合提供了一个未来的整合模式,也成为我们理解社会深度媒介化的逻辑基础。

  一、中国传媒产业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在元宇宙这一虚拟数字生态中,媒体积极布局新赛道,传媒生态系统将迎来新一轮的变革

  《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2)》指出,传媒既是一种政治经济现象,又是一种技术创新现象,更是一种全球现象。传媒生态系统是指各种形态的媒介和各种业态的媒体与其生存的环境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能够对传媒生态系统构成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技术环境、受众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现代传媒生态系统也将不断演进、变化。从目前发展来看,现代传媒生态系统和网络空间系统重合度比较高,信息基础设施、数字资源、媒体、媒介终端构成了传媒生态系统的基础架构。依据市场表现和影响力,“传媒蓝皮书”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媒体在传媒生态系统图谱中予以展示。

A

  在不断变革的传媒生态下,2021-2022年中国传媒产业有以下几点发展新趋势值得关注:

  1.媒体融合发展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主流媒体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

  “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国家从政策层面进一步明确了媒体不仅要从渠道、内容、技术上广泛融合,还要从组织形态、人才机制、经营模式上深度融合。在政策推动和媒体积极探索下,媒体深度融合有望从“零星破局”迈向“整体跃进”,并通过工作流程优化、组织架构焕新、机制改革加快,积聚起更大的前行力量。

  主流媒体通过融合发展逐渐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表达方式和营收模式。根据CTR统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湖南广播电视台和上海广播电视台位列38家省级以上广电机构网络传播力榜单前三名。主流媒体在网络传播力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新媒体营收迭创新高。

  在报刊领域,《2021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显示,党报在聚合新闻客户端、聚合视频客户端的入驻率近九成,2021年用户量达百万级以上的党报客户端增长到70个。随着媒体融合的进一步深化,党报的主流价值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

  媒体融合发展战略,已实施近10年。《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一方面强调主流媒体要坚持精品内容的供给,另一方面应保持对新技术的战略主动,智能配置“云、网、边、端、业”要素,提升综合业务承载能力。从长远发展来看,把握新技术趋势,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建设自主可控的平台依然是主流媒体应该努力的方向,但同时也要集中精力、集中资源对重点平台发力,优化调整新媒体布局。

  2.互联网治理进入新阶段,促进行业竞争活力

  2021年,中宣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信办等对互联网巨头进行反垄断治理,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筑起了一道规范“高墙”。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宣布将公开禁止“二选一”“流量劫持、恶意不兼容”等不当行为,互联网反垄断执法将趋于常态化。2021年9月,工信部召开“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针对微信、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互相屏蔽链接的争端,提出有关即时通信软件的合规标准。随后,腾讯、阿里巴巴被迫带头“拆墙”,微信开放一对一场景下外链访问,阿里系多款App接入微信支付,为打破平台内部垄断、促进平台之间互联互通迈出了第一步。

  针对娱乐圈种种乱象,有关部门同样推出了一系列整顿措施:严惩明星偷逃税、限制“天价片酬”、抵制违法劣迹艺人、整顿“饭圈”文化等。如2021年8月,网信办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提出取消明星艺人榜单、严管明星经纪公司、严控未成年人参与、规范应援集资行为等十项措施。这些举措在改善文娱圈风气的同时,也对整个影视娱乐行业发展产生影响,行业重新洗牌成为必然。

  直播行业同样在2021年成为治理整顿的重点对象。对网络直播行业的整顿,使得头部主播效应弱化,企业转而开展自播。品牌自播更加自主可控,常态化的直播有利于提高复购率,也为品牌私域流量池打造提供了新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发展如火如荼的在线教育于2021年坍塌熄火。面对“双减”政策,在线教育行业变革拐点到来,发力职业教育、素质教育以及改道B端可能是在线教育行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游戏监管部门密集出台相关法规,引导游戏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日趋完善的监管政策与防范技术,使得防范未成年人游戏沉迷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限制游戏版号的规定得到了有效执行,促使众多游戏厂商借助游戏自主研发优势,大力拓阔海外市场,并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引导游戏直播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3.沉浸式经济热度再升,元宇宙引发行业布局热潮

  元宇宙成为2021年传媒科技领域最火爆的概念,各行各业围绕元宇宙的探讨和探索不断。元宇宙本身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个集成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VR/AR、物联网等技术的虚拟数字新生态。这个通过技术打造出来的虚拟数字生态是对现实世界的映射,是资本为Web3.0时代打造的新消费场景,也是数字文明发展到新时期的形态表现。元宇宙不是“平行于”现实世界的一种存在,而是既超越现实世界又与现实世界相融合的“混合现实”。

  互联网企业积极布局元宇宙领域,目前来看,具有入场及布局赛道实力的依然是具有技术和人才资本的互联网巨头。其他大多数企业,基于新风口市场的占位心态,通过既有的产品、技术、内容在赛场周边“热身”准备,利用VR/AR等技术对现有业务领域进行升级。随着元宇宙概念的火爆,非同质化代币NFT(Non-Fungible Token)率先入场实现了商业变现。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百度、网易等在内的中国互联网巨头和资本均已进入该领域,尽管相关产品在中国境内的交易前景尚不明确,但在技术研发方面,各大互联网公司都没有放慢脚步。

  虽然各个领域和行业都试图抓住元宇宙这一新的机遇,但整个市场还存在相当大的泡沫。第一,市场尚在培育期,绝大部分受众对元宇宙的理解还处于初期阶段。第二,相关技术基础建设还不足以支撑元宇宙大厦的建立,部分打着元宇宙旗号的企业其实并不具备元宇宙技术积累。第三,元宇宙数字经济的活跃还有赖于支持货币和确权等层面问题的解决,新的商业模式有待进一步开发。第四,与国外一些科技企业的发展轨迹不同,国内互联网平台在前期的技术基础研究和架构上往往不愿投入过长的时间和资源,而是通过营销等方式快速获得商业利益。在元宇宙生态里最根本的是各种技术架构,以互联网巨头为代表的平台仍需继续投入研发力量以支持核心技术的发展,从而争取在元宇宙生态中的主导权。

  二、2022年中国广电媒体行业发展十大趋势

  2022年,中国的媒体融合将正式迈入第9个年头,传媒产业既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严峻挑战,同时也在“十四五”时期迎来整个产业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机遇。广电媒体融合发展进入纵深化发展阶段,融合效果显现,大小屏视频融合传播生态繁荣发展。

  1.媒体融合:优势资源全面布局互联网,媒体融合评价体系和机制创新探索加速

  2021年,中国媒体融合沿着国家顶层设计的指引进行创新性、系统性的融合实践。在多种因素推动下,中国媒体融合发展进入优势资源全面布局互联网、央省市县四级媒体协同发展、成效评价体系构建、体制机制创新突破的新阶段。

  按照“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的要求,各级媒体将更多人财物投向互联网主阵地,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大幅提升内容生产力、信息聚合力和技术引领力。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目标是让媒体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从而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以这一建设目标为导向,广电媒体强化效果意识,构建科学的成效评价体系。

  2022年,媒体融合将步入第9个年头,在政策推动和积极探索下,媒体深度融合有望从“零星破局”迈向“整体跃进”,并通过工作流程优化、组织架构焕新、机制改革加快,积聚更大的前行力量。媒体融合也将快速步入智能融合、生态融合的新阶段,跨界、协同、联动、共享成为发展常态,拥有强大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矩阵将在时代变革中“破茧而出”。

  2.电视大屏:大屏产业加速转型变革,围绕家庭视频消费重建新生态

  随着智屏时代的到来,电视大屏由单向的传播载体转变为双向的、多媒体交互式终端,以“节目+广告”直播内容为主体的传统大屏生态正在发生变化。CSM电视大屏跨平台收视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与家庭智能电视终端捆绑相连的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和OTT(互联网电视)两大互动平台的收视份额已超过20%,累计触达超六成的电视观众。电视大屏作为主流的传播渠道,庞大的用户体量为IPTV与OTT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随着近来用户数量增势放缓、规模面临触顶,电视大屏新的利润增长点亟待出现。为了使IPTV平台更具品牌竞争力,在用户中形成差异化、鲜明化的品牌认知,2021年各地广电新媒体加速推动IPTV品牌化升级,也在尝试打破其既往“内容分发平台”的设定,紧贴各圈层用户多元化影音娱乐需求,深挖垂直细分市场,积极探索自制内容等创新模式,以实现平台的转型重塑。

  OTT平台也在积极探索全新的内容赛道,各项新技术的应用为OTT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业务功能及适用场景趋向多元。随着媒体融合逐步深入,电商、直播、短视频、云游戏、AI健身等内容渐渐活跃于OTT荧屏,让用户获得更多智慧屏新体验的同时,也为OTT的变革之路开拓了更多选择。

  科技在不断创新与变革,电视大屏媒体传播的软硬件能力远未触顶。5G技术融合应用进一步深化,元宇宙概念悄然兴起,技术创新成为行业发展的新风口。5G时代万物互联,智能电视逐步升级成为客厅中的智能中枢,以家庭为核心的大屏新生态逐渐成形,电视大屏正在转化为家庭影音娱乐及消费的载体。愈发丰富的影视内容点播资源,以及包括电视电商、大屏游戏、虚拟主播、空中教育等多样化的增值服务被注入电视大屏,运营方通过不断优化的算法及收视画像,将合适的内容及服务推送至用户,提高用户体验、促进大屏消费。同时,版权化经营模式逐步成熟,大屏内容及服务的版权分销版图得以拓展,版权价值实现最大化。围绕“家庭视频消费”的大屏新生态模式的建立,将为整个大屏产业创造出新的价值,推动其走向新的变革。

  3.电视剧:主题性创作引导市场,主旋律精品化,现实题材品质提升,面向新的传播环境调整内容和播出策略

  近两年,中国的电视剧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内容生产的结构化管理处于调整期。一方面,政策对于商业类内容的限定逐渐收紧,电视台播出内容受限,而网络视频平台发展付费用户也较为艰难;另一方面,短视频和直播正在大力侵蚀挤占长视频的空间,加上当前经济环境偏冷,各类视频消费并未收到理想的效果,导致不少长视频平台生存日趋艰辛。因此,市场对内容品质的要求更高,头部阵营的竞争更加激烈。面对新的生态环境,网台长视频平台在各自领域调整了应对策略。

  大屏直播市场对内容的减量提质一直在持续进行中,电视剧正能量十足,在创作方向上以守正创新为主流,叙事方式上“小正大”成常见切口。在政策的红利和引导下,主题性创作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主旋律精品化趋势凸显,将形成新的“高原”地带。2021年12月,第十届文代会召开,会议要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一要求奠定了未来电视剧创作的基调和方向。从市场实际表现来看,主题性创作的作品表现可圈可点,不少剧目秉承“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视角开阔、颇具创意,更因得到一线创作阵容的加持而颇具看点,让观众在不同层面见证“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未来电视剧大屏市场几个热点值得关注:一是主旋律题材剧热度不减,将持续占据播出与收视的高位。二是彰显大国实力担当的行业剧值得关注。三是具有高话题度的都市生活伦理剧中,“中年剧”“教育剧”走俏。网络视频平台近几年在长视频领域发展势头迅猛,一直在不停地调整发展策略,其中出精品、出头部作品成为提升竞争优势的法宝。网剧迅速精品化,呈现制播两旺的局面,剧场化运营、网络独播和先网后台的趋势逐步明朗。网络视频平台将持续深化剧场化运营,侧重构建差异化的内容矩阵,步入分季化营销传播的时代。视频平台已经逐步占据产业链的源头,一方面加大资源独占力度,另一方面不断加大网剧的对外输出,少数网剧受到某些一线省级卫视和央视平台的认可。同时,头部平台剧集制作主动契合主题性创作潮流。

  4.综艺节目:聚焦新时代新气象,重塑新文化新国潮,新综艺融入新时代特征

  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年,综艺节目市场自然也积极融入了诸多当代主旋律与正能量的元素,以此展现新时代中国的新面貌。2022年这一系列主题会延续并深化。2021年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洛神水赋》“意外”出圈后,电视台顺势打造了一系列传统文化类节目,均取得了不错的口碑,着实让国潮再火了一把。在弘扬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国潮综艺必定是各大卫视与平台竞相打造的节目类型。

  2022年,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综艺节目赛道的拓展会日趋减少,而对于节目形态的打造则成为重中之重,简单来说,就是结合新技术打造更受年轻人欢迎的综艺节目。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2022年,这股风潮进入各大卫视,大家将在虚拟世界一争高下。早前便有以虚拟偶像为核心而进行的选拔综艺,但收效并不乐观,此次借助元宇宙风口以及明星歌手与科技的加持,或可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5.体育:科技化的体育传媒市场进入新纪元,“Z世代”消费习惯将影响体育融媒体传播

  2021年是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背景之下的首个体育大年,欧洲杯、东京奥运会和第十四届全运会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收视高潮。东京奥运会的479亿人次全媒体触达规模,刷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近十年来体育赛事触达人次的纪录。同时随着体育政策红利的释放,如《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发布等,体育成为2021年最热门的社会性话题之一。

  在科技化浪潮席卷所有行业的今天,中国体育传媒市场无疑也置身其中。每逢重大赛事,都是硬核高科技与体育传播深度结合的“最佳时机”。2021年欧洲杯期间的裸眼3D被广大球迷津津乐道,而5G+4K超高清直播、EPG赛事节目单、大小屏立体联动等众多高科技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都被运用到东京奥运会的赛事转播中。毫无疑问,随着2022年体育大年的到来,体育传媒将继续走在不可逆转的数字化传播的道路上,而体育传媒数字化无疑将给体育传媒市场原有的商业模式带来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丰富的体育媒体版权内容将吸引更多新媒体平台加入体育传媒板块中来。新冠肺炎疫情也使消费者对点播流媒体服务、社交互动的需求有所增长。

  6.视频消费:观众和用户视频消费复合消长,视频消费成视频生态优化调整的重要推力

  截至2021年6月,中国电视观众规模达12.3亿人,网民规模为10.11亿人,手机网民规模为10.07亿人,从用户规模上看,电视媒体仍然属于翘楚。对于电视大屏端广泛意义的视频内容而言,2021年所有调查城市电视观众人均每天收看电视时长为118分钟,其中80%的时间用于收看直播电视,即观众人均每天电视消费时长为94.4分钟。来自CNNIC的统计数据中,截至2021年6月,全国网民人均每天上网时长为231分钟,其中网络视频、短视频及网络直播等视频使用行为的时间占比为28.9%,即人均约66.8分钟,综合来看,用户人均每天视频消费时长约90.4分钟(66.8+118-94.4),较观众人均每天电视消费时长略少但差异不大。观众和用户对视频内容消费的组合性、复合性以及不同平台视频内容此消彼长的特征,动态反映了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

  以此为背景,在融合传播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中,视频消费成为视频生态优化调整的重要推动力。在当前的视频消费生态中,大屏长视频、网络长视频、网络短视频在内容、用户和广告方面的竞争不断加剧,碎片化的娱乐需求和社交需求的不断增长促进了短视频的繁荣,短视频不断挤占用户的视频消费时间,在流量红利见顶的当下,必定在视频生态中引发资源的重新配置,而触动用户消费的关键又在于爆款的内容,因此大小屏、长短视频竞争的实质变成了对优质内容的竞争。而这必然又引发了另外一层发展需求,即优质内容的生产和服务的实现需要更好的市场机制和版权保护措施。

  7.短视频:短视频进入规范化发展上升通道,持续延伸“线上社会”想象力回顾

  2021年,多行业布局持续催动短视频泛在化,使其加速渗透到网民的各个生活场景。随着短视频在媒介生态中的地位持续提升,主流媒体、政务机构在短视频平台发力迅猛,助推短视频成为服务社会治理的重要渠道。较早布局短视频领域的政务号和中央级媒体号,目前抖音、快手平台的粉丝规模都已是千万级。值得关注的是,短视频与网络直播融合渗透,长短互补加速赋能内容能量场,也成为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短视频+直播”在知识科普、文化传承、乡村振兴、政务服务、疫情防控、应急救援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赋能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创新力量。以知识科普为例,CSM媒介研究数据显示,用户对泛知识类短视频内容需求依然旺盛,实用/小众垂类短视频的内容价值逐渐释放。

  面对高渗透、高黏性的用户群体,短视频行业的高质量、创新性发展显得更为迫切。2021年以来,国家出台了30多个涉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监管规范性文件,涵盖内容管理、平台治理、从业人员、服务算法、账号管理、广告、税收等全领域各环节。综合来看,短视频和网络直播行业内容宏观管理体制和协同管理机制渐趋成熟,将进入规范、有序发展的新阶段。而伴随着5G技术的普及应用,短视频行业也将迎来充满更多可能性的未来。

  8.版权保护与经营:产业规模持续扩张,行政法规进一步完善,版权经营亟须科学的全媒体价值评估依据

  近年来,数字媒体技术迅猛发展,与之相伴的是版权产业规模的飞速增长。

  为全面提升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2021年12月,国家版权局印发《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并提出明确发展目标:到2025年,版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提高到7.5%左右,核心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75%左右。

  2021年,我国版权政策、制度持续完善,行政与司法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同年6月,新修订版《著作权法》正式实施,此次修法全面加大了著作权保护力度,扩大作品的开放性,紧扣网络化、数字化等技术变化,对著作权相关权利和制度进行调整,进一步解决新媒体融合环境下技术发展带来的版权保护问题。国家版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四部门以新法实施为契机,联合启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21”专项行动,在短视频、网络直播、体育赛事、在线教育等领域均取得显著成效。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版权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音视频版权等核心版权产业的比重逐年提高,已成为对国民经济贡献最大的版权产业细分类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内容与技术不断升级,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9.广告营销:多元广告营销格局引发变革,优质内容元素拓展变现通路

  营销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注意力的获取最终抵达消费的彼岸。在互联网崛起之前,消费的转化依托的是线下的流量;互联网则将更多消费转移至线上,并逐步重构了流量的分配;移动互联网下半场,用户规模增长接近天花板,对线上增量流量的争夺转为对存量流量的争夺。在这样的趋势之下,广告主积极响应数字媒体发展趋势,将传统的广告营销模式转向多元的、创新的大营销、新营销。

  在大营销模式之下,营销载体和渠道更加多元化。传统的硬广、软广之外,小红书种草、直播带货、短视频植入等新营销模式发展如火如荼。新营销模式有助于将用户对内容的注意力升华为对品牌和产品的注意力,独树一帜的内容可成功抓取公域流量并将其转化为和品牌发生关联的私域流量。营销格局的多元化反过来影响终端和内容,尤其在当前去流量明星化、去中心化的现实条件下,通过有价值的内容来提升注意力变现的效率、拓宽变现的通路成为营销制胜的重要一环。

  而内容本身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宽,可以作为内容存在的元素更加广泛,无论是符合时代发展特征、传递主流价值取向的内容元素,还是符合特定目标人群需求特征、垂直细分的内容元素,都在不断延展想象空间,成为营销效率提升的载体和重要抓手。2022年,国漫、国货、奋斗励志、银发、科技进步等都有望成为核心内容元素出现在不同媒体的内容与营销创新之中。老牌国货与新潮国漫结合,实现传统文化IP的价值变现。展现当代年轻人励志奋斗和老龄化社会中银发一族日常生活的内容元素,则切中社会发展转型中的热点和痛点,引发特定目标人群情感共鸣。科技进步是民族发展的梦想所系和动力之源,尤其中国近年来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进展都是节目与营销创新能够承载的内容元素。

  10.价值测量:全媒体同源测量数据实现跨屏“统一度量衡”

  随着用户从单一屏幕向多屏幕分化,跨屏协同传播成为视听新生态。CSM作为国内领先的广播电视受众研究机构,顺应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点,推出全媒体同源测量(New TAM)数据,旨在打造业内首个打通内容、用户、营销的“统一度量衡”,打通多屏价值,为跨屏传播效果评估及移动数据评价提供标尺。

  CSM全媒体同源测量数据基于虚拟测量仪技术,以统一标准对移动端和电视同源固定样组全场景媒介使用行为进行连续测量。自2020年7月起,CSM逐步构建覆盖全国的全媒体视听同源测量调查网,并对测量技术、抽样方案、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多轮论证和运作实践,目前全媒体同源测量数据已进入应用探索阶段。

  全媒体同源测量数据不仅是测量范围的拓展、测量方式的革新,更是测量逻辑的升级。它打通了终端、机构平台、用户、内容产业价值链,并能多维展现它们之间的交互关系,从宏观、中观到微观各个层面,为全媒体时代传播分析提供更多的研究与评估纬度。

  从全行业角度看,该数据体系统一标准,在国内首次解决了融媒数据来源分散、标准不一等痛点问题,实现跨平台数据的共融互通,使全景式展现视听市场、跨屏生态成为可能,从而为洞察跨屏传播规律、把脉行业发展趋势提供数据抓手。

  从机构平台角度看,该数据体系的数据贯穿平台内容生产、运营、营销的全过程,为融合传播与全域营销提供全面的数据与研究支撑。一方面,该数据体系构建了庞大的视听内容监测数据库,可系统性描述特定视听内容的跨屏传播效果。另一方面,该数据体系可针对特定机构的视音频多平台、多渠道融合传播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全域、多元化数据组合,帮助平台更好地实现增量传播的价值变现,提升营销转化效能。

  从用户角度看,该数据体系还原用户主体地位,对“真实的人”进行测量,形成了对用户精准的画像和对其行为数据的长期追踪,并通过用户目标人群特征及变化分析,视听消费行为、媒体接触习惯分析,深挖用户价值,为用户精细化运营提供支撑。

  目前,CSM全媒体同源测量数据还在持续迭代中。未来该数据体系将在技术研发、算法模型等各方面开展更深层次探索,提升数据应用和服务能力,以更高效灵活、多元即时的数据和研究服务,助力平台优化升级,赋能行业发展。

 

  精彩目录

Ⅰ 总报告

1. 2021~2022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Ⅱ 传媒洞察

2. 2022年中国传媒市场十大趋势

3. 2021年中国媒体融合创新发展报告

4. 元宇宙就是人类社会的“深度媒介化”

Ⅲ 媒体行业与市场报告

5. 2021年中国电视产业发展报告—— 来自数字化与社会化视频的持续影响

6. 2021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报告

7. 2021年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发展报告

8. 2021年中国报纸产业发展报告

9. 2021年中国广播电视市场回顾

10. 2021~2022年中国广告市场营销趋势

11. 202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报告

12. 2021年中国电视剧市场收播特征盘点

13. 2021年中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报告

14. 2021年中国短视频行业发展报告

15. 2021年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报告

16. 2021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

Ⅳ 传媒创新发展报告

17. 元宇宙元年与传媒业的想象

18. 元宇宙产业发展格局及风险探析

19. 2021年中国传媒上市公司表现及发展报告

20. 2021年中国传媒业资本运作报告

21. 2021年中国广播融媒体立体传播生态分析

22. 2021年中国广电媒体融合传播效果报告

23. 2021年中国互联网营销创新及应用

24. 2021~2022年中国数字营销传播生态发展趋势

25. 2021年中国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

  ——短视频用户需求的延续与新态

26. 2021年省级台新闻融合传播指数观察

27. 2021~2022年中国互联网平台治理与数字经济发展

Ⅴ 全球传媒市场报告

28. 2021年全球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29. 2021年美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30. 2021年欧盟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31. 2021年英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32. 2021年法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33. 2021年日本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Ⅵ 传媒市场主要数据

34. 2021年中国广告市场数据

35. 202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数据

36. 2021年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数据

37. 2021年中国短视频市场数据

38. 2021年中国电视收视数据

39. 2021年中国广播市场数据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前往京东旗舰店购买本书

  如需电子版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购买

  传媒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