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山禾子散记】瓯江上的盆景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四大屿都在那 【雨山禾子散记】瓯江上的盆景园

【雨山禾子散记】瓯江上的盆景园

2024-06-29 15: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江心屿的格局,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描述,似乎更为恰当些。“一个中心”就是以江心寺为基点的景观;而“两个基本点”,当然就是江心屿的东西两座塔了。江心寺的出名,不仅仅是寺里珍藏有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亲笔题写的“清辉”碑石,还有南宋温州本土状元王十朋撰写的那副叠字联而声名远扬。江心寺作为“高宗道场”的皇家寺院,其背后深厚的历史故事,足可以令游客玩味许久。

我在考取全国导游证那年,在准备面试过程中,对“温州市现场导游考试指南”一书,很认真地看了多遍。在江心屿导游词的13个景点介绍中,无不用心去熟记和背诵。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了江心屿每个具有代表性景点的历史典故,文化内涵,以及“江心十景”的每一处地标。暑假,我带两个孩子去了一趟江心屿。还是小学二年级的儿子站在旧时“英国领事馆”紧闭的大门前悄悄问我,“可以进去看看吗?”我们坐在“梅溪读书处”前的长凳上休息,看浑黄的江水在岸边回旋,泛起小小波澜,蓝天上云舒云卷。那画面,不就是状元王十朋笔下的“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水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的写照吗?状元王十朋在江心屿上勤奋读书,他每天看着江水和蓝天白云,有感而发,才能写出如此不凡的对联来吧。一位带着随身听的大爷坐在另一张长凳上,眯着眼睛聆听随身听机子里播放的温州古词,不时摇头晃脑,嘴里轻轻跟着哼唱。悠扬悦耳的温州古词乐器伴奏响起来,表演者用温州俚语演绎着历史故事,好听极了。我想,人生最美也不过如此罢了。吹拂着凉风,坐在江边树荫下,静静地听一曲自己喜爱的戏曲或音乐,打发时间。这份美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懂得。

我们沿着东塔方向台阶上去,那去了塔顶和塔檐的东塔,塔顶长出的树木,成了一道奇观。东塔方向,可以看到“江心十景”的“海淀朝霞”、“远捕归航”、“瓯江月色”及“沙丁渔火”,想想在旧时江心屿上的风景,美好得如一副永恒的画面,那画里,有你我想象的家乡,如此恬静和安详。

穿过偌大的草坪,笔直林立的棕榈树林,在共青湖边,我们买了票,上了一艘小游船,在湖里泛舟。在那火热的年代里,共青湖是由全市共青团员一撅一撅人工挖出来的,因此被命名为“共青湖”。“共青湖”的建成,使江心屿成为了一处“江中有岛、岛中有湖、湖中有园、园中有山”的风景名胜。孩子们踩踏着游船,在“共青湖”上荡漾。那在湖中岛上栖息的鸥鹭,也许是见惯了游人,一点都不害怕,独自扭头梳理身上的羽毛,看上去很惬意。

每个慕名来过江心屿的游客,都是冲着这“诗之岛”、“佛之屿”、“世界古航标”而来的。作为中国四大孤屿之一的江心屿,她在瓯江上的存在,是温州人民的“江上明珠”。一千五百多年前,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一首《登江中孤屿》,让这座小岛得以名扬天下。历代文人墨客,在江心屿留下了近八百首古诗,使其成了名副其实的“诗之岛”。而“高宗道场”,让填埋了中川河而兴建的江心寺,成了“佛之屿”。分别建于公元869年和公元969年的东塔和西塔,成了瓯江上最醒目的世界古航标。

提升改建后的江心屿,注入了更多人文与历史的元素。“英国领事馆”里,一百多年前马赛克地砖颜色还依然亮丽如新。旧时温州城地图、民族企业商标、“大使”起居室和会客厅的原貌都一一呈现。旧时江心屿上的文化概貌,通过复原,让人们看到了温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曾经的辉煌。也许下次带儿子来江心屿,我就可以带他去“英国领事馆”好好参观一下,然后用自己导游身份,好好给他讲讲关于江心屿的故事。

温州旅游体验师金子友 航拍

体验师金子友老师用无人机在江心屿上空拍摄,晴好的天气里,江心屿像一把古琴俯卧在浑黄的江水上,色彩对比那么强烈。“两塔一寺带清辉,一池三山依榕林”的江心屿,更像是一座盆景园,吸引着无数的游客慕名来打卡。网红直播、视频制作,我却更愿意用文字来记述对江心屿的印象。让文字的隽永,记录永恒的江心屿——温州人的瓯江蓬莱!

结束江心屿上采风活动,我们乘轮渡返回安澜亭码头。此时暮色渐起,晚霞映红了天际,这是“江心十景”之一的“翠微残照”。几乎在同一时间,江心屿上的亮丽灯光次第璀璨起来,“夜游江心屿”模式开启了。

作者其它游记链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