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座中国唯一“神都”,人均穿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四大古塔是哪四大 在这座中国唯一“神都”,人均穿越

在这座中国唯一“神都”,人均穿越

2023-06-14 10: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当“国潮热”遇上“旅行季”,

  节假日的洛阳一键切换到“隋唐模式”,

  这座古城的华丽盛景与国风神韵,

  迎来送往了“各朝佳人”和“各路神仙”。

  

  洛阳街头,还有现代人吗?

  洛阳可能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会有这么一项“世界之最”——“世界上最‘汉服友好’的城市”。

  

  不仅是所谓的“打卡点”才能穿汉服,到了洛阳你会发现,穿汉服也不影响骑小电驴和逛大街;

  

  或者是在路边蹲小马扎喝羊肉汤;

  

  就算是社恐,在洛阳穿着汉服坐公交也不怕尴尬,因为尴尬的可能是整个车厢唯一一个“现代人”;

  

  什么古今中外次元壁,都是“好不容易放假人”之间惺惺相惜;

  

  在应天门、九州池、洛邑古城的绝佳机位,即使面对人来人往,依旧自信放光芒;

  

  怎么,古风大片不满意?洛阳“全城剧本杀”,全员NPC陪你疯、陪你闹、陪你一起不睡觉;

  

  洛阳的创意层出不穷,来往的游客也沉浸其中。不过中国古都这么多,年轻人为什么就选中了洛阳“穿越”?

  

  为什么是洛阳?

  大家选择洛阳作为“穿越地”,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可复制粘贴的仿古建筑,而是洛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留下来宝贵的文化遗产。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

  世人对洛阳的着迷,大多是从这句诗开始:“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没有哪座古都像洛阳一样,曾被冠以“神都”之名;但今天的洛阳,也是“中国四大古都”中唯一一个普通的地级市。当站在洛阳城楼上凭栏远眺才恍惚发觉,原来“一眼万年”不是说说而已。

  

  洛阳应天门夜景

  洛阳地处中原,地理位置优越,地理学者顾祖禹称它“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加上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吸引了十三个王朝在此定都。东京、东都、洛阳宫、神都、西京、西亳。。。。。。都是它曾经华丽的名字。

  

  洛阳周边地形及古都遗存分布示意图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增附刊 2020年11期

  从河南卫视《元宵奇妙夜》、《唐宫夜宴》的出圈,到《登场了!洛阳》、《风起洛阳》等影视IP的频频亮相,使得洛阳形成独具一格的隋唐文化标识。

  而大家之所以热衷于来洛阳这个城市,也正是与这里的历史积淀息息相关。

  

  图源:河南卫视《元宵奇妙夜》

  隋唐洛阳城,便是大家穿着汉服来洛阳打卡的第一站。隋唐洛阳城初建于隋代,隋炀帝看中洛阳比关中地区优越的地理与经济条件,着力于洛阳营建东京。

  隋唐洛阳城不仅继承了传统的都城规划,还有很多创新之处,比如创建皇城之制、结合地形地势改造、注重中轴线两侧的平衡关系。如今来到隋唐洛阳城,拍照之余也能感受到这座繁华东都蕴藏着的隋唐神韵。

  

  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紫微城的正南门,始建于隋朝,原名“则天门”,后因避武则天讳,改称应天门。

  而最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的“神都”之名,正是属于洛阳的“高光时刻”。

  公元657年,唐高宗下令以洛阳为唐王朝的东都,实行两京制;武则天改东都为神都,登基称帝,定都于此。女皇掌权的武周时期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洛阳也迎来了历史上无与伦比的盛唐气象。

  武周时期的洛阳城,穷极壮丽,分布中轴线之上的“七天”建筑构成中国古代最华丽的都城中轴。其中,天门(应天门)、天宫(明堂)、天堂(通天浮屠)则是容纳了游客对于盛唐美学的所有幻想。

  

  “七天”建筑从南到北依次为:天阙、天街、天津、天枢、天门、天宫、天堂。

  图为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内的天堂

  被命名为“万象神宫”的明堂,是武周时期神都洛阳紫薇城正殿,她在这里举行了盛大的祭天仪式,完成了政权更替,举行了登基大典。

  

  

  右滑看明堂复原图有多惊艳

  今天的明堂是为配合遗址保护而建的唐风建筑,只有地下一层坑基是古迹

  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对文化的包容度也空前提升,服饰上的创新层出不穷。当时的隋唐洛阳城可是走在潮流前线,堪称世界时尚之都。

  这一时期,可以算是唐朝女性着装风气最从容自信、开放包容的一段时间。裙装的腰际逐渐下移,直至发展为胸下高腰位置。裙装的颜色惯用大红、绿等浓艳强烈的颜色,其中红裙的记载尤多,常常被称为“石榴裙”。

  女性不仅对于展露身材着装的接受程度大幅提高,也流行穿男装、胡服。这么看来,“汉服友好”的洛阳,穿衣自由、时尚包容的特质早在千年前就养成了。

  

  武周时期唐朝女性服饰

  而作为洛阳标志性地标的龙门石窟也是热门汉服打卡地之一。身穿汉服移步古色古香的龙门,感受千年的时间也抹不掉文化的绚丽。

  

  龙门石窟作为洛阳地标,也有不少汉服爱好者前来打卡

  石窟中的造像也能一窥古人服饰特点和演化。像北魏时期的浮雕能看见当时人们追求飘逸、洒脱的个性,而开凿于唐代的造像,则是披帛环绕全身,下身着纱罗长裙,凸显丰腴、婀娜的体态。

  

  龙门石窟中的唐代造像可以看到有许多璎珞装饰,纱状的披帛环绕全身

  

  在洛阳穿越,还有多少种可能?

  洛阳的建筑与汉服的高适配度,加之友好包容的汉服氛围,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来一场“国风穿越”。

  不过在洛阳穿越,可不仅仅是古今相遇,还能跨越国度、穿梭两界、亦真亦幻。

  4小时带你穿越五千年

  在洛阳,能领会华夏文明的缩影,而“缩影中的缩影”就是洛阳博物馆。历史的记忆与文明的结晶都幻化为文物,静静地伫立在洛阳博物馆的展柜中,与往来游客默默地交流着这座古都往事。

  

  洛阳博物馆变装视频。

  图源:@荷里寒

  馆藏40多万件文物,已经足够丰富,但洛阳博物馆还经常策划一些特展。比如今年上半年的《其宁惟永—北魏洛阳永宁寺特展》展出了中国历史上最高的古建筑洛阳永宁寺出土的泥塑,欣赏价值极高。

  

  洛阳博物馆藏北魏泥塑面像,被称为“东方最美微笑”

  河洛地区从来不乏人类文明各阶段的脚步,洛阳更是作为十三个王朝之都历尽繁华。洛阳作为中国重要的古都之一,市级博物馆拥有无可比拟的文物宝藏,来洛阳绝对值得花4-5小时来“神穿”五千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洛阳博物馆的“表情包”们

  诗词歌赋,信手拈来

  如今走进洛阳,也是人均诗词歌赋信手拈来的气质,洛阳也是一座在诗书礼易中浸润过的城市,可以说在洛阳曾经住过的诗人,几乎构成整个唐代文学史。

  这其中与洛阳羁绊最深的可能要数白居易,白居易晚年在洛阳中隐生活,享受时下闲情逸致,也写下大量关于洛阳的诗篇。如:“记得旧诗章,花多数洛阳”;“看雪寻花玩风月,洛阳城里七年闲。”

  

  白居易偏爱香山寺,认为“洛阳四野,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游观之胜,香山首焉”,并且自号香山居士。

  白居易对于龙门山水格外钟情,卒后葬于龙门东山,今人在其墓地建有白园。白园依山傍水,洋溢着浓浓的诗意,对于想要寻觅诗魂、感受诗意的人来说,这里就是最好的“穿越流通处”,汉服之美与中华诗词之美本就是最佳拍档。

  假装去了趟东南亚

  洛阳郊外的白马寺是中国土地上第一座佛教寺庙,通常被认定为佛教初传中国的证明。相传汉明帝在洛阳做了一个奇梦,遣人赴天竺求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西天取经”。

  

  因白马驮经书有功,故得名白马寺

  白马寺见证过辉煌,也经历了破坏与沉寂。历史时代由盛转衰,白马寺遭破坏,再在另一个朝代重修;然后又在浩劫中被毁,然后再重修。。。。。。目前白马寺的整体格局,沿用了明清两代风貌。

  

  白马寺齐云塔,始建于汉明帝时期,后因战乱被毁坏,金代又于原址之上重建,是中原地区为数不多的古塔之一。

  但与其它古刹不同的是,白马寺是全世界唯一兼具中、印、缅、泰四国风格的国际化寺院。上世纪90年代至今,印度、缅甸、泰国等国家斥巨资在这座“中国第一古刹”建立国际佛殿区。

  

  白马寺的国际化寺院区域航拍

  如今到白马寺也能看到东南亚风格的佛教建筑,三重檐泰国佛殿、按照桑奇大塔仿建的印度佛殿苑、金顶白墙的缅甸风格佛塔苑。。。。。。如果不是亲身来白马寺,很难想到在中原大地上有这样融古今中外佛教于一寺的古刹。

  

  白马寺中金顶白墙的缅甸风格佛塔苑

  到离仙界最近的地方

  位于洛阳栾川县城东南三公里处的老君山,是伏牛山脉的主峰,形成于19亿年前的大陆造山运动,南坡近直立,气势恢弘,绝顶巍峨际天。

  

  金顶建筑与皑皑白雪相映衬

  相传东周时期老子在此归隐修炼,并被道教尊为太上老君,因此被唐太宗赐名“老君山”。传说中,这里还是老子得道飞升之处,是离仙境最近的地方之一。

  

  老君山上金殿建筑

  除了群瀑流泉、移步换景的清幽之外,依托山顶建筑的金顶道观建筑群,也是老君山的一大特色。每当下雪之际,老君山银装素裹,山顶建筑映衬得更金光闪闪,如天上宫阙。冬季来老君山,一睹仙山盛世颜。

  

  云海+雪,穿越仙境的双buff

  华灯初上的洛阳城,展现着往昔风采;街头衣香鬓影的汉服氛围,让人不辨古今。热闹友好的洛阳,让每一个热爱国风的人,乘兴而至,尽兴而归。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