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太平天国运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和印度战争死了多少人 【中国史】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史】太平天国运动

2024-07-12 22: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死于战争及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屠杀等)的人约为7000万,死因可分为三类:一是死亡的军人;二是死于屠杀虐杀的平民及战俘;三是死于战争相关原因的人员。

二战: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1960年,美国学者魏斐德Frederic Evans Wakeman在《大门口的陌生人》一书中提出,太平天国运动大约造成中国1000万到2000万的人口损失。毫无疑问,以上学者的估算都是粗略的,缺乏详细的考察和计算。现代以来,国内学者的统计就要精细的多了。其中最可靠的要数曹树基和葛庆华两位。曹树基在他的书籍《中国人口史》中,通过县志等资料,以府为单位做了人口的推算和统计: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7省共损失人口7330万人。

1999年,葛剑雄、侯杨方、张根福在著作《人口与中国的现代:1850年以来》认为太平天国战争给中国带来的人口损失至少在1亿以上,直接造成的过量死亡人口达7000万。现代学者的考察给了我们更清晰的认识。2014年,李楠林矗的论文:太平天国战争对近代人口影响的再估计——基于历史自然实验的实证分析通过统计不同变量对人口损失的影响,估算了以上各位学者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太平天国运动造成的人口损失应当在4693万到9511万之间。我们总结各个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造成的人口损失观点差异很大,在1000万到一个亿之间变动,而做了详细统计的学者观点大约都在7000万左右。总之呢,死亡1.6亿的观点缺乏根据,没有来源,无法解释为什么。那么造成这7000万死难者的缘由都有那些呢?我们可以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种:

1:战争的荼毒

太平天国战争影响波及全国六百多个城镇,在双方拉锯中造成了大量人口的死亡,这点想来无容置疑。如果大家翻阅史料,就会发现太平天国是一场混乱的战争,清军,太平军,乡团之间互相杀伐,有乡团抵抗太平军的。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我们不能过多的估计因杀戮而造成的死亡。双方参战的士兵一共不会超过百万,如果按照7000万的死亡计算,平均下来每人造成的死亡人数要超过70人,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二战日军在中国造成的人均死亡,这是不合理的。一些孤例可以向我们大致展示当时的画面:《自怡日记》曾记载徐容九在杭州的见闻说:遇害十之一二,自尽十之二三,尸横遍地,臭不可闻。1863年内,访问南京的艾约瑟牧师在著作《中国的风土和人民》一书中记载,他们在去往宝堰的路上和太平天国治下的民众交谈,他询问百姓说:“在这一带,每100人中损失了多少人?”百姓回答:“15或20人被杀,30-40人被掳去参加了叛军”如果我们根据以上粗略的估计,直接死于双方杀戮的人数,应当在20%以下比较合理。

2:灾害的流行

据《近代中国灾荒纪年》,自道光二十年(1840 年)起,至太平天国战争时,江南地区几乎无年不灾,水、旱、蝗和地震等灾害频发,甚至在一年之内多次交替发作。太平天国据守江南后,正值该区域水旱灾害的高发期。水旱灾害频仍,严重影响民众的生命安全。1860 年代的江南不仅饱受水旱雨雪雹震风虫各类灾害的蹂躏,一场造成数百万人罹难的瘟疫同时降临。根据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一书的估计,仅1860年这一次瘟疫造成的死亡人数就多达 320 万至 600 万之间。我们无法估计这些原因造成了多少人口损失,但是灾害以及随之造成的饥荒无疑也是人口损失的一大动因。

3:社会的动荡

在脆弱的封建时代,百姓畏惧动乱如虎,加上各种封建谶语的流行,民众的生死之念轻易动摇。现存的史料实在太多,只要随意翻阅就可看到,例如《思痛记》《转徙余生记》《避寇日记》等等,在战争到来之际,无法迁徙的百姓纷纷自戕以逃离乱世,特别是无法远行的妇女老人,在史料中留下众多甘愿赴死的悲惨记录。据传教士艾约瑟等人观察,在太平天国占领区,“自杀的事情远比屠杀多得多”因惧于丧失贞节,妇女自杀尤为惨烈。陈懋森的《台州咸同寇难纪略》至少记载了 123 位女性死难情形,其中自杀者有投井、投潭、自缢、服毒、服卤而死者,还有抱女牵子赴水而死者,有夫妇同时赴水而死者。即便是没有战火的双方统治地区,百姓生活依然动荡。为了维持战争,清政府财力枯竭,只能到处加税,在清廷统治的地区爆发了各种起义和抵抗,各种匪徒趁机掳掠,人民的困苦可想而知。在太平天国的统治区,也并不美好,粮价暴涨,给民众带来巨大压力。以上三个原因当是造成数千万民众死亡的最大原因,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这一民族惨剧划在一两个人的头上,这是时代的悲剧,也是历史的劫难。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究竟是怎样的呢?

对太平天国旗帜下的农民造反者来说,挟千里席卷之势,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这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天堂之梦在烟焰和烈火中化为灰烬,则是他们的悲剧。这个过程长达十数年其起伏兴衰之迹是岁月难以磨灭的。蜿蜒曲折之中,既有胜利的欢欣,又有失败的血泪。悲剧和喜剧都包含着极其深刻丰富的社会内容。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1850年道光皇帝在内外交困中病死于圆明园。

道光帝

1850年,19岁的咸丰帝继位。这位年轻的帝王心潮澎湃,大清国对于英法美的退让,让他感觉羞耻,群众抗击英国的斗志更是深深打动了这颗年轻躁动的心。他再次推行对外强硬路线,对洋人不屑一顾,鸦片战争虽然击碎了“天朝”的威严,但“天朝”的观念不能轻易更换。而且,由于清政府不了解西方商业制度,即便是签订了《南京条约》,也是难以执行的,清政府仍然是以“天朝”的观念而不是以近代国家的观念来看待鸦片战争与条约的。中国注定要经受一次新的灾难。

咸丰皇帝

作为大洋彼岸新兴的工商国,美国对世界市场的敏锐异乎寻常,认为东方出现了不应该放弃的盈利机会。作为欧洲强国的法国,它的利益主要在欧洲大陆、北非、北美等地,它原本在东方的商业利益较小,来华商船不及英国十分之一,它对东方的扩张,仍然属于开拓性的。不过由于英法长久不和,鸦片战争一开始法国就前来“助顺”清朝,让清政府天真的以为可以“以夷制夷”,没想到法国也只是强盗心思。

《南京条约》文本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让全世界看到了在东方可以沾到好处。从鸦片战争后仅仅40年,清朝就与英国、美国、法国、俄国、瑞典、挪威、德国、葡萄牙、丹麦、比利时、荷兰、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等国签订了几十项不平等条约。中国人真正弄清国与国之间的正常关系,付出了太大的代价。

道光帝老了,鸦片战争结束那年他已经60岁了连续执政20年日夜辛劳,克勤克俭,衰老也比常人更早降临在他身上。连臣子都看出道光帝精力不济他像所有老年人一样,希望天下平静但中国的灾难才刚刚开始。180年过去了,19世纪是中国人屈辱的世纪,20世纪是中国人饱尝人世间一切艰难困苦的世纪,有一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人宣称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可是,真正要害在于中国人应以怎样的姿态在21世纪赢得这一称号“中国人的世纪”,鸦片战争留给我们的首要问题是中西方的差距,而这以差距也在此后的一个世纪后才逐渐缩小。

道光帝驾崩后,1850年咸丰帝刚刚即位,就爆发了金田起义。咸丰皇帝不光继承了祖宗留下的皇位与江山,也继承了祖父与父亲留下的灾难。

民间反叛力量甚嚣尘上,有白莲教支派及捻军、天地会、1843年初创的拜上帝会、西南西北回族起义。这些足以改朝换代的力量似乎和曾经出现过的力量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它们在时间上同存,在空间上并列,互相感应,聚合成推波助澜之势,在中世纪和近代之交唤来了中国历史上自发农民战争的最后一个高峰——太平天国运动。

木刻洪秀全

在鸦片战争之后,外来的观念和教规渗入之后,近代民间宗教组织也在发生着新与旧的代谢。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寄托了中国农民们固有的憧憬和向往,这一点特别体现在圣库制度上,从上而下地分配衣食于个人,物质上人人平均。每次攻下一座城池,所有收缴的都归入天朝圣库,而圣库的收入化为柴米油盐,进入上帝大家庭的每一个人,都有资格取得自己的一份。洪秀全拜上帝教中国化了的西方基督教。拜上帝教做到了白莲教、天地会没有做到的。所以太平天国运动进入两湖之后,贫苦的农民、船工、小生产者和游民如山洪爆发般地涌入其中,太平天国在寻找他们,他们也在寻找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时2万多人,到攻占武汉时发展到了50万大军了。

洪秀全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思想家。但是,他的思想曾经抓住过千百万人的心,并通过他们化为排山倒海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他个人的思想反映并影响了那时候的社会思想。因此,要说太平天国的历史,不能不首先说明洪秀全其人。

洪秀全(1814——1864),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保正(几百户人家选一名保正)洪秀全七岁入村塾读书,五六年间,即能熟诵四书五经等。由于他的学业成绩优异,他也想要“学而优则仕”,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一般读书人所走的道路,洪秀全早年也是沿着这条路走的。

1828年,洪秀全初次到广州应考秀才,没有考上,此后,他一面当村塾师,一面努力读书,又几次去广州应试,但都名落孙山。1837年,洪秀全第3次参加科举,再次落榜。洪秀全父亲在村里有头有脸,乡亲们对他寄予厚望的,而且他本人自视甚高,这会他自己失落又感觉没有面子。

鲁迅曾说“面子是中国人精神纲领的”。

精神心理受到巨大打击的洪秀全,回到家中,发烧生病,据他在《太平天日》中记录,他梦见一个身穿黑袍、背着龙泉宝剑的白胡子神仙。进过教堂的人都看见过耶稣像、圣母像,上帝是什么模样?上帝是灵。洪秀全见到的大概是太上老君,洪秀全还说上帝给他龙泉宝剑让他斩妖除魔,还说他是上帝二儿子,是基督耶稣的弟弟。

这容易让上帝解释不清楚。

1842年,洪秀全第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却依旧不尽人意,榜上无名,但是他考不上才是合理的,我们来看一下洪秀全写的诗。

洪秀全这诗,大家一看就明白了他为什么四次科举考试都考不上了。洪秀全一起落榜没考上的塾师与朋友冯云山对考试极度不满,鼓动洪秀全造反,洪秀全便说“世间万宝归我所有了”,洪秀全的豪言壮语也说明了洪秀全走上“革命”道路的初衷。

此后冯云山到贫苦群众中建立起一个称为“上帝教”的组织,团聚了教众2000多人,其中有种山烧炭的杨秀清与贫农萧朝贵。

1847年春,洪秀全离开花县前往广州,跟随美国传教士罗孝全学习基督教义,读到了《新旧约圣经》。罗孝全认为洪秀全的思想不纯,还说自己是上帝的二儿子,拒绝为洪秀全洗礼。上帝怎么会有两个儿子,传教士听了都能晕过去。

古希腊古罗马人是不信耶和华的,最早的古希腊人是多神崇拜,古罗马原本有自己的信仰,受到古希腊人的影响,也接受了多神崇拜。

罗马在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建立了罗马帝国,罗马就见识到了来自小亚细亚地区的一种宗教,就是后来的基督教。

我们今天所说的西方宗教是以基督教为主干。最早信仰耶和华上帝的是犹太教,今天犹太人有一个国家叫以色列,犹太人的圣经叫《旧约》,是所有犹太人信仰的最终的皈依的经典。旧约里面讲到了上帝创造了整个世界,旧约说上帝第一天创造了光,第二天创造了空气,第三天创造了海洋,第四天创造了星辰,第5天创造了水中的生命和飞鸟,第6天创造了地上的生灵和人,造了亚当之后,用亚当的肋骨造了夏娃,第七天万物造齐了上帝歇息。上帝在《旧约》当中跟犹太人有一个约定,上帝对犹太人承诺,你们是我的选民,在世界经过了若干年若干世纪的发展之后,我将重临人间,我将进行末日审判,在末日审判当中,你们因为长期坚定的信仰我,所以我事先决定你们是我的选民,我将救赎你们其他人我不救。

犹太教有种族主义倾向的宗教,它不以你的信仰为判别,而是以你的血统为判别。而人恰恰是不能决定自己的血统的,犹太教不会在犹太人以外传教,非犹太人是很难接受这种宗教的,现今犹太教认为只要你信仰犹太教,你就是犹太人,就能够被以色列承认公民国籍。

犹太教创立以后跟犹太人的命运一样,波澜起伏,犹太人很惨的,两千年没有自己的国家,在世界各地流浪,被世界各地人歧视,这样的经历使犹太人的自律坚韧自强的意识越来越强,犹太人对世界的创造十分巨大。像基督耶稣、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这些人都是犹太人。犹太教的先天缺陷,使得它不可能成为大众的普世的宗教。基督耶稣在犹太教的地区创立了它的新的宗教,这就是基督教,基督教的圣经叫《新约》,按照新约中讲,上帝耶和华与圣母玛利亚相恋,处女怀孕,生出了基督耶稣,据说生在一个马厩里面,出生非常艰难,按照圣经上说这个孩子是上帝的独子,上帝有且只有这一个儿子,上帝生出这样一个儿子,让他用鲜血和生命拯救世界,这个孩子被叫做基督耶稣,后来这个宗教就叫做基督教。

它与旧约与犹太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也信上帝,上帝也叫耶和华,创教的基督耶稣也是犹太人,基督教与犹太教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新约相信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他将传播上帝的福音,只要你信仰基督耶稣信仰上帝信仰玛利亚,都可以在末日审判中得到拯救。

从犹太教到基督教的这个变化,就是体现了人文主义,关注每一个人,基督教是一种普世的全人类的宗教,是有一种本质上的进步。也正是因为它们同源,很多相似的东西,两者也十分仇视。旧约里面没说上帝生了孩子,没有说信仰上帝的都会得救。对于旧约来说新约中的许多东西是存在大是大非的东西的渎神的东西。

近两千年来的历史上,基督教世界对犹太的迫害非常的残酷。希特勒是屠杀犹太人的罪魁祸首之一,当时的天主教会是不说话的,当时的基督教会是不反对的。

之后洪秀全便来找到冯云山,巩固和发展了上帝教,洪秀全把他跟着传教士学到的东西增加成了教规,扩大了组织。洪秀全通过自己揣摩的基督教知识,想要托上帝以改朝换代。

上帝教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洪秀全的拜上帝教撤了祖宗牌位与孔子牌位,推崇他们想象中的上帝,导致老百姓与当地封建势力对洪秀全等拜上帝教也十分不满。

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但我们有祖先崇拜。

上帝教在发展和斗争中,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领导核心,成员有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上帝教经过酝酿和准备,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1850年春夏间,洪秀全要求各地的教众到金田村“团营”,整编队伍。1851年在金田附近的蔡村江打败清军。1851年1月11日道光三十年,洪秀全生日这一天,洪秀全率众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气势磅礴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此开始了。

杨秀清

在起义过程中永安州是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以来的第一座城市。在永安,洪秀全整顿修整,颁布天历,制定各种制度,永安建制。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太平天国的中央政权组织初步形成,这对加强领导、发展队伍具有重要意义。诏令还规定,西王以下各王都受东王节制。杨秀清实际上掌握了太平天国军政大权。

太平军在永安停留半年多时间,1852年太平军突围北上,进入湖南。1852年底进入湖北,太平军主要领导人已经失去了冯云山萧朝贵。1853年底洪秀全、杨秀清统率大军,水陆并进,连克江西九江、安徽安庆、芜湖、和州等地,兵临南京城,经过半个多月的拼杀,完全占领南京。

太平天国把南京改称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太平天国从金田起义,仅仅经过两年多的战斗,席卷了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六省,最后定都南京,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些都是由于太平天国一开始到现在传递给百姓门的是一次反对清朝反动统治的正义战争。

太平天国的反清思想又包含着当时社会现实的阶级对抗内涵。正因为这样,它才能造成巨大的反清社会运动。

作为19世纪中叶的一场历史震荡,太平天国对近代社会思想的显著冲击,无疑正在于此。30年后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纲领创建兴中会的孙中山,正是一个自命为“洪秀全第二”。

但是太平天国占领南京之后,洪秀全等太平天国领导人们或者说是原形毕露,或者说是没守得住内心的净土。太平军领袖都占尽财富,到处大兴土木,讲究排场,奢侈糜烂。太平军所到之处,孔庙、岳王庙、关帝庙、佛寺一扫无余。拆毁了无数古建筑物,破坏了千百年的文化,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籍扫荡殆尽,像是对封建统治秩序进行扫荡,却建立起来了自己的封建统治秩序。但是太平天国也可以算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反孔群众运动。像这样肆意践踏孔孟的事情是没有先例的。

曾国藩

曾国藩因此而说“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在马克思看来,清王朝与太平天国不过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他原认为是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这种局面是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

但太平天国前期与后期对待孔子的态度截然不同,后期为了自己的统治,居然“准他(孔子)在天享福”给孔子一个牌位。洪秀全也认识到,造反可以不要儒学,统治却始终得从儒家入手。三纲五常也成了他统治的一个工具。

儒家思想是当时中国的社会思想,积两千年之久的浸润,它已深藏于中国人的心中,其支配性并不是每个被支配的人都能意识到的。洪秀全在接受上帝的洗礼之前,儒学早就对他行过洗礼。所以,当他自觉地反孔的时候,又会不自觉地被孔学牵引。

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之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解决了土地问题“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在物资分配上“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鳏寡孤独废疾者,国库供养。在城市管理方面,太平天国一度在天京完全废除私有财产,生活必需品由圣库按定额供给。规定夫妻不得同居,按性别分别编入男馆女馆。

太平天国的领导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所提出的平分土地的方案,是农民阶级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否定。它反映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强烈地反对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要求,以及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但这只是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这种方案不可能使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相反,它将使社会生产力停滞在分散的小农经济的水平上,具有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

《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后性。洪秀全、杨秀清等领导人仍然沿用封建帝王的妃嫔制,宣扬封建伦理道德观念,这些事实都说明他们没有拜托封建社会传统的影响。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里,太平天国是一股有着种种优势的力量。因此,它的事业是以喜剧开始的,但进入南京之后,同时又潜伏着太平天国的悲剧。

江南富庶繁华,金陵城高池深。

无数英雄好汉,安享富贵忘我。

1853年5月开始,太平天国北伐西征并举,对清政府统治区实行了大规模的主动出击。北伐的总目标是直捣清朝都城北京。但以领导人林凤祥、李开芳的先后被俘而失败。北伐也成了太平天国史上英勇悲壮的一页。两年多横扫六省,转战五千里,严重打击清朝统治。但孤军深入得不到后方有力支援,也没有主动联系发动群众,最后失败。

太平军西征的战略目的在于确保天京,夺取安庆、九江、武昌这三大军事据点。控制长江中游,发展在南方的势力。但当太平军在湖北胜利时,在湖南却遇上了曾国藩的湘军顽强抵抗。

在清王朝衰败中的封建政权,却成了这场斗争的胜利者。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个时候崛起了以曾国藩为代表的儒生地主政治势力。后期太平天国同清政府的对抗,实际上是太平军与湘(淮)军的对抗,是洪秀全与曾国藩的对抗。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

19世纪中期的中国的才识之士无疑更多的站在传统一边,他们以个人选择,表现了某种历史的选择。

当曾国藩等人在加强力量对抗太平天国之时,太平天国内部却爆发了杨秀清与韦昌辉之间权力的争夺,天京变乱导致太平天国的统治岌岌可危。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分裂后,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名将。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金田起义后,洪仁玕迫于清军缉捕,于1852年避居香港。他亲身接触到一些资本主义的文化,又因与传教士来往较多,受基督教的影响也深。他到天京后被封为干王,总理太平天国朝政。

洪仁玕向洪秀全提出一个统筹全局的方案——《资政新篇》,政治方面主张立政是关键,就是制定法律制度;经济方面主张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营建公路、铁路、河道、行驶轮船、兴办邮政等;发展金融业、办银行、发行货币、推广保险等。他还主张奖励民间开矿,、制定火轮车、轮船及其他“器皿技艺”。开始提倡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思想文化方面主张设立学馆、医院等;外交方面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但外人不得不干涉太平天国的内政和“国法”。

洪仁玕的建议,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比起农民中原有的平均主义理想,这是一个大进步。

不知道洪秀全是看了还是没看,里面反对的就是洪秀全这种封建迷信。到《资政新篇》除洪秀全表示大多赞同外,在太平军内部没有引起积极反应,也没有实行过。洪仁玕的这些思想主张,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没有任何渊源,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也不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利益和要求。

同时,在太平天国内部,成分日益复杂,有不少地主、士绅、官吏、商人、游民、溃勇等席卷进了太平天国内部,有些是暗藏的敌对分子,有些是随风转舵的投机分子,还有相当多的人是被迫参加的。这些人在太平军内部进行挑拨离间,煽动叛乱,甚至与清军暗通消息。

曾国藩坐镇安庆委派曾国荃与左宗棠也进攻太平天国。李鸿章在上海奉曾国藩命令打造淮军,同时李鸿章在官僚、乡绅、富商、买办的支持下,与外国侵略者积极合作。

多方势力的攻击之下,天京已经守不住了,但洪秀全仍然认为“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何惧之有……朕铁统江山,尔不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者乎?”

1864年6月3日洪秀全病逝去,7月天京陷落,李秀成在天京陷落后被湘军俘获。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虽然失败了,但它先后攻克600余城,席卷了半个中国,建立起与清朝封建政权对峙十余年之久的政权,沉重地打击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太平天国的斗争一直坚持到湘军的地雷轰开天京城墙;坚持到焚烧天王府的火光照红天空和江流。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因此,他们悲壮的事业中又有一种历史的悲哀。

作为一场企图改朝换代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在纵横十数年之后失败了。但它是近代中国的一次大海波潮,潮来潮去之后,许多东西都会改变旧日模样。

从社会政治上来说,太平天国搅乱了整个封建制度,这种搅乱是统治阶级永远无法平复的。这对于削弱中央集权起了很大作用。太平天国在它失败以后,对中国社会的政治进程还在起促进作用。

它留给历史的余响是长久的。

下一次讲述,我们来看看太平天国之后的中国近代大事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