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寿诞习俗之年寿代称 中国古代每个年龄层的称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古代对年龄的称呼70岁 传统寿诞习俗之年寿代称 中国古代每个年龄层的称呼

传统寿诞习俗之年寿代称 中国古代每个年龄层的称呼

2024-07-18 03: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导读: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精粹深奥。现代人对年龄都是随着年份增长,古代则不同,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称谓,我们想要了解古代的一些制度,就需要对年龄称谓有所了解和掌握。那么,传统寿诞习俗之年寿代称去哪看呢?中国古代每个年龄层的称呼是怎样的呢?和万年历小编一起去瞧瞧吧。

传统寿诞习俗之年寿代称 中国古代每个年龄层的称呼

古代

年寿代称

中国古代对每个年龄层都有种特别的称呼,即为年寿的代称,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指代婴儿,也指十岁以下孩童。

孩提:指初知发笑,一至三岁的孩童。《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垂髫:指七八岁以下的幼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而髫(tiáo,音条)意思是儿童垂下的头发,因此用垂髫代指儿童或童年。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髫草、髫儿、髫岁均代指幼童。

始此:指七八岁的孩子。小孩换牙被称为“此(chèn,音趁)”。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此髫、此超均指幼年。

总角:代指童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诗经·氓》中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的诗句。

幼学:满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志学之年:指十五岁左右的成童。《论语》中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束发:古代男童成为少年,将头发束成一髻。一般指十五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豆蔻年华:豆蔻,一种多年生植物。豆蔻年华喻指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唐代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及笄之年:笄(JT,音机)是古代的一种簪子。古代女子十五岁就把头发挽结成髻,插上笄,叫加笄礼,表示她已成年。《礼记·内则》谓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头发盘结戴冠,因此时身体还不很强壮,因此称为“弱冠”。《仪礼·曲礼上》说:“二十曰弱冠。”

而立:《论语·为政》孔子以“三十而立”,因此后世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论语·为政》以“四十而不惑”。人到四十称“不惑之年”,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传统寿诞习俗之年寿代称 中国古代每个年龄层的称呼

古代

强壮:指四十岁。《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意思是男子年四十,智虑气力皆强盛,可以出仕。

天命:《论语·为政》谓“五十而知天命”,因此五十岁被称为“天命之年”,又称半百。

花甲:指六十岁。花甲即干支,六十年一轮回。“花甲重开”即指代一百二十岁。

耳顺:也是指六十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意为耳闻其言,能知其微旨。

者:也代指六十岁。《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qí,音其)。”耆也泛指六十岁以上的老人。

古稀:七十岁的代称。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杖朝:指八十岁。《礼记·王制》中有:“八十杖于朝。”意思是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

老查之年:耄耋泛指老年。《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mào,音茂)。”《毛传》:“耋(dlié,音迭),老也。八十曰耋。”后世将耄耋两字连用泛指年寿高者。

期颐:指百岁之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意思是百岁老人需要后代赡养。

黄发:老人的白发日久转黄,因此黄发也代指长寿老人,如《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

老者:者(gǒu,音枸)本意为老人面部的寿斑,老者泛指老人。

鲐背:指高寿老人。《尔雅·释诂上》:“鲐(tál,音台)背、者老,寿也。”郭璞注:“鲐背,背皮如鲐鱼。”

上中下寿:古代有上中下寿之说,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七十为中寿,九十为上寿。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传统寿诞习俗之年寿代称,中国古代每个年龄层的称呼”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