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20部动画被国内家长举报的热点!我有3大质疑,收到请回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动画播过的动画 看完20部动画被国内家长举报的热点!我有3大质疑,收到请回答

看完20部动画被国内家长举报的热点!我有3大质疑,收到请回答

2024-07-18 02: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前几天,新华视点发布了一条引起轰动的热搜。

有多大影响力?毫不夸张的说这绝对是前所未有的---

过去数十年以来我们也确实看到过不少举报动漫的新闻(如《菲梦少女》和《一人之下》),但要说到类似这一次将20部人气动漫放到聚光灯下的批判,我是从未看到过的。

这次的批判大会是经由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领衔召开,他们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通过线下采访1026位家长的方式完成了一份名为《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消费调查报告》(下称《动画安全报告》),并最终得出了“目前的动画片亟待被纠正”的答案---

值得一提,本次被提及的作品不仅包括《熊出没》《小猪佩奇》《叶罗丽》这些黑名单常客,我们甚至还看到了《刺客伍六七》《迪迦奥特曼》《名侦探柯南》等等被一众动漫迷视作为神作或国民级的番剧,以及近几年来大热的《魔道祖师》《斗破苍穹》《天官赐福》等等作品---

如上20部动画被家长们从各种角度吊打,如《柯南》出现了毒杀和枪杀、《熊出没》出现用锯子追砍以及在冰面上玩耍、《伍六七》则出现了刀剑、《小猪佩奇》则存在所谓的从飞机跳落的场景---

依据报告显示,本次调查共计梳理了1465个问题点(台词问题687处、剧情问题176处、场景问题416处、动作问题128处、价值观问题58处),堪称全方位无死角的扫视,而最终我们也看到了80.7%的家长呼吁“严格把控动画片尺度”的结论---

又是权威机构的组织,又是细无巨细的审核和调研,又是上千人的样本量,那是否代表这份《动画安全报告》具备足够的说服力,足以力排所有动漫喜好者的反对,能够以绝对的话语权去否定当前动画片存在的价值呢?

我不知道你们的想法如何,但希望在下判断之前,请听我唠叨几个质疑点---

01.调查的人群是否足够公正客观?

要想一份社会报告有足够的说服力,那就必须秉承调研各方的客观和公正,也得尽量消除调研者和采访者的主观偏见。

但在本次调研中我们看到了什么?首先是调研报告的主题,它居然叫做《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消费调查报告》,而非《动画片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报告》,从底色来说就是冲着“挖槽点”这个方向去推进的。

另外凭什么一份有关未成年人影响的报道仅仅采访家长的意见?调研人员知道什么叫做既得利益者吗?

我在相关报道看到过这样一个描述:“有超过半数的被采访者表示让孩子看动画是无奈的选择,唯有如此自己才能够获得解放,孩子方才能给他们留出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

说白了,在本次采访的家长群体中有超半数人一直将动画片当成了“工具”,而此工具的目的就只是为了释放自己的时间,他们不会对动画片有过多的情怀留恋,而评判优质的标准也只在于“有用”二字,能够让他们省心那就是佳作,相反就是必须打压的存在。

鉴于此,我很有理由去质疑这所谓1000多人的线下采访对象的来源,我不知道调研者是否真做到了足够的随机性,还是发布了调研申请然后佛系的等待家长上门来答题?

如果是后者,他们有否考虑过在如今国内形势下,具备较真态度的家长基本都属于“将动画当做工具,完全不知动画内在价值”的那一群人?

又是否知道对这样一群人予以调研,无异于直接拿饭圈粉丝对自家偶像的支持度来作为该明星的社会影响力的荒谬行动?

针对一项娱乐去研究它的利弊,那更客观的做法是否直接对受众人群采取长期的跟踪调查?去看看那些自小时候开始就毫无限制地吸收动画内容的小孩究竟有多少人真的误入歧途了,而那些自小就生活在温室当中的小朋友又究竟活得多么的健康?

对,我承认如今国内的社会调研水准和资源还不足够支撑如此大样本和长跨度的科学研究,但最起码我们也得做到不被“个案”蒙蔽思考吧?那为什么在认定某动画桥段为“对小孩子有害的危险动作”的时候,其用到的说明居然只是零星的几个社会事件?

而且反反复复的都只是诸如“烤羊案件”、“模仿熊出没坠楼”等等这几宗?

相关调研人员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事情:如果绝大多数孩子单纯依靠基础的认知就能够回避绝大多数的危险行为,那该危险就不能称之为危险,能够名正义顺地回归到剧作的艺术表现?(在第二部分会延伸解读)

02.调查的问题是否有针对性以及有效性?

在前文我们已经知道本次针对动画片的控诉是细无巨细的,共计挖掘出了上千项问题点,涉案的动画类型也囊括了校园、亲子、科幻、搞笑、历史等等几乎所有题材。

请注意,研究人员抛出了“范围性的攻击”,也可以说用上千卑劣因素来烘托了足够的焦虑,但荒诞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这些焦虑居然通过一个问题来作为落脚点:孩子是否经常模仿动画片里的人物、动作?

最终得到的“儿童模仿比例近7成”也成为了彻底引爆本次舆论的关键核心---

但问题来了,模仿佩奇跳泥坑是模仿,模仿灰太狼烤羊也是模仿,但这两种模仿能够同日而语吗?

对,孩子爱模仿是真的,但调研人员不知道的是孩子只会去模仿“正确且有意义”的事情。

这个结论并不是我的一家之言,相反还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展心理学家艾莉森高谱尼克在其著作《园丁与木匠》中给出的实验结果。

为了测试刚出生不久的小孩的模仿能力,实验人员曾做过将自己的手捆绑起来,然后用头去撞击灯泡开关的行为,但结果发现孩子不会蠢到用头去撞,而是直接用手去打开电灯。但如果换个方式,让实验人员在双手未被束缚的情况下用头撞击开关,那孩子在测试的时候则同样会用头。

至于另一个实验则是猜小球,现在有AB两位实验人员以及一个装着东西的袋子,A在未看袋子之前就向前方的孩子说出自己对袋子物品的猜测,而B则是在看了袋子后说出的,结果实验一致的表现为孩子只会选择相信B---

如上实验均实锤了一个事实:孩子的理解能力远比我们想的全面且理性。

不过哪怕事实如此,本次针对动画片对未成年人的危害的调研中还是被彻底忽略了,他们玩起了饭圈的那一套,也将个案当做了普遍性,最终也就得出了对动画片只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答案咯。

另外除了调研本身,针对本次参与人员的思想我也有一大拷问。

03.难道他们都是社会D主义者吗?

我能理解依据目前的科研条件和水平,是不可能得出客观且具备说服力的研究成果的,但调研不行可不代表我们就不能“往隔壁看看”。

甭管《奥特曼》《小猪佩奇》《柯南》还是《小马宝莉》,一直以来都是海外的国民级作品,也是全年龄段受欢迎的存在,但为何如今来到我们这里就得变成未成年人的祸害呢?---

我不知道这群参与调研的家长是否有意识到一个重点:如此差别对待其实就是在行使可怕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私以为人类是不平等的,是存在上下等人种之分的。而更荒诞的是,过去的极权统治者将外族人当作下等人,而如今的国内家长居然视自己的孩子不如外国小孩?

凭什么人家的孩子看了半个世纪也没有长成痞子和流氓,而如今国内的小孩就得变成豆腐脑,非得用温室来保存方才能够不让他们粉碎殆尽?

04.最后

了解了上述内容相信各位也能够明白此份《动画安全报告》是多么不合理的存在了,也应该清楚如果某地区真沿用这份报告的结论来行使对动画片的下架和整改,那该是多么荒谬的行为体现了---

要我说如今的社会远不仅仅需要女权的觉醒,更需要“孩子权”的觉醒。

当然,前者随着社会的进步可以迎刃而解,而后者却只能靠家长们的自我意识提升(孩子不具备独立能力)。

那孩子究竟还要多久才能摆脱“被工具化”的厄运呢?答案我真不知道,而目前唯一能做且应该做的也就只有乐观的期待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