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4年的限墅令失效,独栋别墅或将重现江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别墅看哪里建的最好 实行4年的限墅令失效,独栋别墅或将重现江湖。

实行4年的限墅令失效,独栋别墅或将重现江湖。

2024-07-11 11: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也意味着,从常理上自宣布“限墅令”相关文件失效之日起,既不再限制审批别墅项目。

看到这里,可能有很多小伙伴会问。

最近几年平湖市场上似乎也不缺“别墅”,这所谓的“限墅令”取不取消对平湖有何影响?

首先需要解释下,“限墅”、“禁墅”所说的别墅产品是什么?

2006年国土资源部,曾对别墅作出定义:是指独门独户独院,两至三层楼形式的住宅。

同时,明确了联排、双拼以及叠排等低密度住宅,不属于别墅范畴,划入到高档住宅范围之内。

也就是说,现在市面上见到的绝大多数宣称“别墅”的产品,在官方认定中TA们都不属于真正的别墅。

平湖现有的独栋大多也都是早些年开发,比较出名的如滨江·御湖园、玫瑰湾、龙湫湾等,再早的还有锦绣庄园、东湖半岛。

当然,对于一般人来说,纠结是不是“真别墅”本身没有实际意义,毕竟价格都不在一个档次上。

像滨江·御湖园2019年3月份的预售批次中,高层、联排、独栋就有着明显的价差,独栋均价在当时就高达5万元/㎡,一度让购房者怀疑开发商是不是想钱想疯了。

02

说回到“限墅”,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明确。

那就是,之前国家为什么要限墅?

最重要的一点,国家明令禁止修建独栋别墅是为了加强土地供应管理。

大背景是我国耕地紧张,而别墅占地大,容积小,解决的居住需求有限,极大的消耗了土地资源。

从历史上来看。

其实对于别墅的种种开发限制,也不是一朝一夕了,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上世纪90年代至今,国家曾多次颁布法令,对占用土地资源的别墅进行限定。

1994年,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国家出台规定,限制别墅用地。 2003年,国土资源部明确表示,将对别墅项目、高尔夫项目进行限制; 200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规定:从政府审批到银行贷款,全环节限制别墅项目。 2006年,国土资源部发文:从即日起一律停止别墅类房地产项目供地和办理相关用地手续。 2008年,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合理安排住宅用地,继续停止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土地供应。防止大套型商品房多占土地。 2010年,发布《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严禁向别墅供地。 2012年,国土资源部、发改委联合发文,严格限制别墅用地审批。 2016年,国土资源部出台最严“禁墅令”。16年限墅路层层升级,楼市调控日趋严谨。 2019年,住建部发布特急通知:各省相关部门立即暂停办理别墅项目建设审批手续,对已建、在建、在批、特批的别墅项目进行梳理。

多数情况下,限墅令本身不是一个详细的规定,本质上是从房产市场化开始国土局对别墅用地的多年的限制。

说白了一方面是不准建,更重要的是ZF不再出让超低容积的土地了(容积<1.0的土地),平湖也是如此。

也就是从12、19年几次最严限墅令出台之后,平湖市场上的独栋产品开始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平层、洋房、叠排、联排等产品为主的改善市场。

03

那么,“限墅令失效”,是不是意味着别墅项目真的又可以正常审批了?

这个目前无法断定。

要明确的是,所有政策文件都是有“有效期”的,根据本次公告“限墅令”文件并没有“取消”,而是“失效”,两者在本质上还是有所不同。

正常来讲,宣布失效文件后,后面一般会出台新的条文。

所以呢,大家稍安勿躁,且等官方消息。

不过话说回来。

前前后后20多年,限墅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被提及,光文件就出了不下十个。

如今说取消就取消?

说实话,一时间风向转的有点快。

若真取消,笔者个人认为,可能跟大环境的转变密不可分。

为什么这么说?

如今,新生儿出生率下滑,人口自然增长率转负。

这种情况下,以往我们对于土地的焦虑或将迎来拐点。

最容易理解的就是,既然现有的土地能够容纳14亿人口,那么未来人口减少,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住的更“宽敞一点”了呢?

特别是一些人口密度低,土地成本又不高的城市/地区,别墅类住宅或许更有市场,这点可以参考一些欧美国家。

再者,从需求上来看,最近几年改善的比例也有明显上升,刚需产品趋于饱和,大面积产品的需求增加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一个城市既有地又有需求,那尝试放开限墅就有了充足的合理性。

因此,总结来看,“限墅令”不见得会完全放开,像北上广深这样土地资源依然稀缺的城市,在保有一定耕地比例的前提下,不太可能批过多的别墅用地。

但是随着全国人口数量的结构性变化,部分城市已经具备尝试放开的条件,或许未来“因城施政”才是最好的出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