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武德的现代化转型及其教育价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传统武德的现代意义论文 论传统武德的现代化转型及其教育价值

论传统武德的现代化转型及其教育价值

2024-07-11 10: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韩 英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0

长期以来,传统武德文化植根于中华伦理道德,并得以丰富与发展,形成三位一体、兼容并包的行业道德体系,在这其中儒家的“仁学”思想为其主要构成,同时辅之以佛教的“禅学”思想和道教的“哲学”思想。自始于《国语·晋语九》:“……有武德以羞为正卿,有温德以成其名誉。”数千年以来,传统武德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习武者毕生的人生价值追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习武之人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武德,利用传统武德,使其继续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这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1 传统武德的基本特征1.1 民族性与继承性

列宁指出:“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这片沃土,在传统文化酝酿出的民族精神中中国传统道德伦理观在一定意义上有着雅俗文化的双重属性。武德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构成要素,真实、深刻的揭示其贤良方正、忠孝仁义的价值体系,但具象化而言,由于文化载体的根本使然,武德呈现出其固有且独特的乡土文化个性,即民俗性。纵向来看,传统武术活动的基础以实践者、传承者以及广大民众为主体,在相对闭塞的封建社会,由于中国的农民阶级文化水平的局限性,传统武德的传承方式一般采用谚语格言、传闻故事、门规戒约等,广大的习武者和普通民众正是从这些易懂易记的语言中来领悟、把握传统武德的主题内容及价值标准。传统武德才有随着社会文明的进程不断发展的可能,传统武德的内涵才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化和侧重,其发展主旨也才有可能与时代合拍,传统武德才有继承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1.2 复杂性与批判性

传统武德源远流长,所蕴含的思想博大精深,虽然在历史上,较少有完整的武术之武德记载,但有关行武、用武的武德思想和要求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存在。传统武德思想中不仅蕴含着儒家用武之德的思想成分,还吸收了道、释等诸多思想学派的用武之德,并且贯穿于习武者的日常生活道德之中。比如道家老子倡导的“守柔”主义,尚“不争之德”。实际上,这种思想观点就是要求人们不要以武力欺人,而要“不战而屈人之兵”。而佛教通过少林武术把自己特殊的精神信仰力量贯穿于少林寺武术的佛门戒律中,如《少林十戒约》中“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等。另外,在传统武德构成的多层次性和实践主体成分的复杂性上,由于它是由庞杂的社会武术活动群体来共同构建和承担的,其道德成分也就相对繁杂化。正因如此,唯心的、封建的、不合时宜的内容依然存在,有的还根深蒂固,故应批判地加以继承。

1.3 时代性与创新性

继承与创新是传统武德文化不断发展前进的必由之路。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历史,而是一个不断变化、革新,同时不断丰富、新生的历史进程,从传统到现代,文化发展经历了不断的发展与变化,历久弥新,呈现出愈发充实的文化样态。传统武德是历史生成的,但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它随着社会的前进,时代的发展,不断吸收新的思想营养来充实、发展自己。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传统武德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同程度的完善。它经历了远古战争的萌芽、军事伦理的塑造、侠义精神的发展和儒、释、道、墨的影响以及门规戒律的世俗化等历程,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2 传统武德向现代化的转型2.1 要客观而辩证地看待传统武德内涵

庞朴先生认为:“从发展的眼光看,传统与现代无疑是对立的;传统是过去的现代化,是今天的古代化,因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一种保守力量,是现代化的阻力,是包袱。但是,发展不仅是决裂,还是连续……传统与现代化又是同一的;传统给现代化准备了基础,现代化的速度与高度,无不这样依赖于传统的成就。”传统是相对的,同时也是也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无法割舍的重要文化元素,在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对于传统如何继承、继承什么的问题成为当下探究的重要出发点。诚然,在传统武德中,“唯师命是从”“一徒不可二师”“传男不传女”等封建宗法思想及武术各门派制订的“门规”“戒律”等教条式的武德内容均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和僵化性。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但其中所蕴含的道德精髓,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我们要用批判的眼光去分析和继承它们,吸收其合理内核。

2.2 传统武德的现代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现代社会中,传统武德隶属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道德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武德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伴随着时代的进步,武德呈现出多元且丰富的文化组成,包含积极进取、见义勇为的奋斗精神,有礼尊重、重诺守信、取长补短的兼容精神,以及御侮卫国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心。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武德精华也是新时期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武德涵盖意义更为广泛,并且武德思想会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内容更加丰富,如,团结进取、光明磊落、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等,更重要是体现在爱祖国、爱人民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等方面,它的作用集中表现在道德体现着社会教育功能,规范、约束、引导人们的行为,进而维护社会秩序。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受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传统武德思想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与时俱进,形成现代武德规范。

3 转型后的传统武德教育价值3.1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凝心聚力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内驱动力。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以中国梦为主要奋斗目标,阐释其精神内核与文化构成,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武德的当代体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淀的优秀且积极的观念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传统武德中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是国家为民族的奋斗精神、拼搏精神,即爱国主义精神。如今,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与过去已有所不同,爱国主义首先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并在全社会发扬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特别指出:“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光荣。”中国梦,武术魂;少年强,中国强。

3.2 助力学校思想品德教充

青少年是习武的主体,在习武过程无时无刻都渗透着武德教育,那么,武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延伸是十分重要的。但当前我国学校武术教育开展仍有待予以关注和大力支持。据《东北地区学校武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课题小组所调查的情况来看,在调查东北三省的27 所省会城市中小学时发现,只有25.83%的学校开设武术课,而72.94%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高等院校明显好于中小学,绝大多数开设了武术选修课或必修课,均以武术技术的教学为主,武德教育方面稍显不足。这种情况在全国的武术馆校尤突出。传统武德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补充应纳入综合教育系统之中进行全面考虑,武德教育要与学校德育教育的总体要求相一致。一项研究表明:通过加强武德教育,对于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修养,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加强学生对善恶的判断力有着重要的价值与作用,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途径。实践证明:营造武德教育环境是加强武德教育的重要前提。武德教育环境涉及的范围和内容较为广泛,如,可以在训练场馆的醒目位置设有国旗和中国武术协会会徽,十八般兵器陈列两旁;在入门处设有重要的“武”字或者“太极图”标识;周围墙上设置历代武术名家的名言绝句,武打影视明星照,武德三字经等激励和感染学生。有条件的还可以统一习武服饰,增强服饰文化的育人功能,突出服装的民族特色。另外,在学生习练武术过程中,可配以音乐增加其节奏感和气势。如,用《中国功夫》歌曲和歌词“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等配合武术动作,使学生做动作更加整齐有序,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其表现力得以发挥,烘托习武气氛和艺术感染力。在武术教学的基础上组建校园武术社团,并组织多种武术活动,为学生搭建相互交流、切磋技艺、相互提高的平台。通过举办校内或校际间的武术比赛,引起学校各级领导对武术运动的重视,激发学生的武术兴趣及热情,促进武术活动在学校的开展,提升学生的武德修养和德育工作融合发展。

综上所述:传统武德是武术界的传统遗风,形成以儒家“仁学”思想为主要构成,同时辅之以佛教的“禅学”思想和道教的“哲学”思想。通过综述研究可知:传统武德的基本特征有四大方面:即民族性与传承性、复杂性与批判性、时代性与创新性。传统武德向现代化的转型要去掉传统武德中不合时宜的门规戒律条款和封建宗法思想,吸收传统武德重中的合理内核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转型后的传统武德教育价值就在于与时俱进,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学校思想品德教育。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