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中国古建筑有哪些类别之宫殿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传统建筑类别 常识|中国古建筑有哪些类别之宫殿篇

常识|中国古建筑有哪些类别之宫殿篇

2024-07-02 19: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雕栏玉砌”之宫殿篇(上)发展阶段

宫殿广义上是帝王朝会和居住的场所。据推测宫殿建筑从殷商时期就有,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的发掘, 可以看出商代宫殿建筑基址形制阔大、布局严整, 遵循“ 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格局, 依次排列, 院落式组合的平面布局与台基立柱等构架, 已奠定了后来宫殿建筑的基础。秦统一全国后, 建造了大量宫殿,历史上记录的著名的宫殿有秦阿房宫; 西汉长乐宫、未央宫; 唐大明宫等。 现存最完整的宫殿是位于北京的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故宫。故宫占地78万 平方米, 有房屋8 000 余间,建筑雄伟壮观, 气势恢宏, 是我 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故宫作为皇家建筑,代表了中国明清建筑的最高成就, 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最高成就。无论是从空间布局、建筑造型、 装饰艺术等各个方面, 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古老文化的积淀 , 凝结了古代工匠卓越的建筑才华。

朱颜易老,雕栏玉砌仍犹在,今天小筑手就带大家一起品读宫殿。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四个阶段

第一,“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在瓦没有发明以前,即使最隆重的宗庙、宫室,也用茅草盖顶,夯土筑基。

考古发掘的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中期宫殿遗址、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宗庙、宫室遗址,都只发现了夯土台基却无瓦的遗存。其中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 殷墟小屯村东地发现的建造于武丁村的大型夯土基址,结构最完整,却仍无瓦的发现。证明夏商两代宫室仍处于“茅茨土阶”时期。其中 二里头与殷墟中区都沿轴线作庭院布置,是中国三千余年院落式宫室布局的先驱。

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

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

二里头夏代都邑复原

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宫室遗址 复原图

第二,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陕西岐山凤雏西周早期的宫室遗址出土了瓦,但数量不多,可能还只用于檐部和脊部,春秋战国时瓦才广泛用于宫殿。与此同时,各诸侯国竞相建造高台宫室,如春秋时晋故都新田(山西侯马)、战国时齐故都临淄(山东临淄)、赵故都邯郸(河北邯郸)、燕下都(河北易县)、秦咸阳(陕西咸阳)等,都留有高四五米至十多米不等的高台宫室遗址。台上的建筑虽 已不存,但从秦咸阳宫殿遗址的发掘来看,高台系 夯土筑成,台上木架建筑是一种体型复杂的组合而不是庭院式建筑。加上春秋战国时的建筑色彩已很富丽,配以灰色的筒瓦屋面,使宫殿建筑彻底摆脱了“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 而进入一个辉煌的新时期。直至秦阿房宫、汉未央宫、唐大明宫含元殿和明北京奉天殿,都有很高的台基。其台基或用人工堆砌,或因天然土阜裁切修筑。足见 高台宫室的遗风延绵达2000多年之久。

陕西岐山凤雏遗址

阿房宫 想象图

第三,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秦统一中国后,在咸阳建造了规模空前的宫殿,分布在关中平原,广袤数百里,布局分散:渭水之北有旧咸阳宫、新咸阳宫和仿照六国式样的宫殿,渭水之南有信宫、兴乐宫和后期建造的朝宫——宏伟的阿房宫前殿,骊山有甘泉宫,此外还有许多离宫散布在渭南上林苑 中。其中阿房宫所遗夯土基址东西约lkm,南北约0.5km,后部残高约8m。西汉初期仅有长乐(太后所居)、未央(天子朝廷和正宫)两宫,文、景等朝又辟 北宫(太子所居),武帝大兴土木建造桂宫、明光宫、建章宫。各宫都围以宫墙,形成宫城,宫城中又分布着许多自成一区的“宫”,这些“宫”与“宫”之间布置有池沼、台殿、树木等, 格局较自由,富有园林气息。未央宫是汉帝的主要宫殿,有隆重的前殿,供大朝、婚丧、即位等大典之用(平日处理政务则在丞相府进行)。现存前殿台基残高达14m左右。

咸阳宫复原图

咸阳宫复原图

大明宫 想象图

第四,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商周以降,天子宫室都有处理政务的前朝和生活居住的后寝两大部分。前朝以正殿为中心组成若干院落。但汉、晋、南北朝都在正殿两侧设东西厢或东西堂,备日常朝会及赐宴等用,三者横列。及至隋文帝营建新都大兴宫,追绍周礼制度,纵向布列“三朝”:广阳门(唐改称承 天门)为大朝,元且、冬至、万国朝贡在此行大朝仪;大兴殿(唐改称太极殿) 则朔望视朝于此;中华殿(唐改称两仪殿)是每日听政 之所。唐高宗迁居大明宫,仍沿轴线布置含元、宣政、紫宸三殿为“三朝” 。北宋元丰后汴京宫殿以大庆、垂拱、紫宸三殿为“三朝”,但由于地形限制,三殿前后不在同一轴线上。元大都宫殿与周礼传统不同,中轴线前后建大明殿与延春阁两组庭院应是蒙古习 俗的反映。明初,朱元璋刻意复古。 南京宫殿仿照“三朝”作三殿(奉天殿、 华盖殿、谨身殿),并在殿前作门五重(奉天门、午门、端门、承天门、洪武门) 。其使用情况为:大朝及朔望常朝都在奉天殿举行;平日早朝则在华盖殿。明初宫殿比拟古制,除“三朝五门”之外,按周礼“左祖右社”,在 宫城之前东西两侧置太庙及社稷坛。永乐迁都北京,宫殿布局虽一如南京,但殿宇使用随宜变通,明季朝会场所几乎遍及外朝各重要门殿,“三殿”与“三朝” 已无多少对应关系 。

隋唐建筑隋大兴宫

唐太极宫为隋大兴宫遗址位置

故宫三大殿

纵观汉、唐、明三代宫室,其发展趋势是:

一、规模渐小。汉长安长乐、未央两宫占地分别为6. 6及4. 6km2;唐长安大明宫为3.3 平方千米,明北京紫禁城(宫城)仅0.73 平方千米。

二、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门、殿增多。

三、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汉未央宫、唐大明宫台殿池沼错综布列,富有园林气氛,不似明清故宫森严、刻板。

“雕栏玉砌”之宫殿篇(下)实例

大明宫 复原图

1、唐长安大明宫

唐初利用隋代旧宫,改名为太极宫。唐高宗时,因太极宫地势卑湿,遂在其东北角御苑内龙首原高地上,将唐太宗时所建大明宫扩建而成新宫。太极宫从此降为闲散之所,大明宫成为唐朝政治中心所在地。大明宫位处高地,居高临下,可以远眺城内街市。

宫城占地面积约为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 5倍。全宫分为外朝、内廷两大部分,是传统的“前朝后寝”布局。 外朝三殿:含元殿为大朝,宣政殿为治朝,紫宸殿为燕朝。宫前横列五门,中间正门称丹凤门,从丹凤门到紫宸殿轴线长约1.2km。 含元殿前两侧则有钟、鼓楼和左右朝堂。经考古发掘获知,含元殿高出地面10余米,殿基东西宽76m,南北深 42m,是一座 十三间的殿堂,殿阶用木平坐,殿前有长达70佘米的坡道拱登临朝见之闱, 坡道共7折,远望如龙尾,故称“龙尾道”。

如《含元殿赋》所云:“象行龙之曲直,夹双壸(按:宫中道谓之 ‘壸’)之鸿洞”而谓之“龙尾道”。殿前左右有阙楼一对相向而立,有飞廊与殿身相连,形成环抱之势。这组建筑 造型雄伟、壮丽,表现了唐朝的兴盛与气魄。含元殿后为宣政门、宣政殿,殿前庭内遍植松树,殿东西两侧院内有门下省、中书省、御史台、待诏院、史馆等官署。宣政殿后有紫宸门、紫宸殿,是常朝所在的天子便殿,大臣赐对从宣政殿东侧阉门入此殿,称为人间。

龙尾道 示意图

内廷部分以太液池为中心,布置殿阁楼台三四十处,形成宫与苑相结合的起居游宴区。太液池西侧的麟德殿,是天子赐宴群臣、宰臣奏事、蕃臣朝见、观看伎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据发掘,殿平面进深7间, 面阔11 间 ,面积约5000 平米,规模宏大。殿两侧还有楼阁相辅,形成一座体型复杂的殿宇。

含元殿 示意图

2、明清北京宫殿

现存的北京宫殿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完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 年)。 北京宫殿制度虽仿照南京,但壮丽宏伟过之。清代则沿用明代旧宫,其间已有重建、改建,而总体布局仍大体保持明代旧貌,且至今还有不少殿宇是明代遗物。宫城称为紫禁城,东西宽760m,南北深960m ,周围有护城河环绕。城墙四面辟门:南面正门曰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分别为东华门和西华门,门上都设重檐门楼。城墙四隅有角楼。

故宫午门

宫城内部仍分外朝、内廷两大部分。外朝包括三殿、文华殿、武英殿三区。文华殿在明代是太子读书、举行经筵讲学典礼和召见学士的地方,清代在此增建文渊阁,藏四库全书。武英殿原是召见大臣议事之处,但实际应用很少,到清康熙时,在此刻印书籍,在中国印刷史上颇有地位。武英殿前小院内留有明代建筑南薰殿,原是学士缮写宝册和收藏历代帝王与名贤像的地方。殿内彩画精美,是明代原物。

外朝主殿太和殿供天子登基、颁布重要政令、元旦及冬至大朝会及皇帝庆寿等活动之用。殿前庭院长宽各200余 米,有8m多高的白石台基将殿身高高托起。每逢朝会,庭前排列商簿仪仗,气象森严。太和殿后的 中和殿是大朝前的预备室,供休息之用。再后,是殿试进士、宴会等用的保和殿。这三座殿宇共立于白石台基上,一律红墙黄琉璃瓦,色调鲜丽。其中太和殿用重檐庑殿顶,中和殿用攒尖顶,保和殿用重檐歇山顶,使建筑体型主次分明,富于变化。自保和殿后的乾清门以北,就是内廷,包括以乾清宫为中心的中路和左右侧大片嫔妃所居的院落式寝宫。其中乾清宫是皇帝正寝,坤宁宫是皇后所居, 明嘉靖时,两宫之间又建了一座小殿“交泰殿”,于是成了外三殿与内三殿的布局。紧靠乾清宫东西两侧,即为东六宫、西六宫、乾东五所、乾西五所等。这种布置, 还附会天象:乾清宫象天,坤宁宫象地,东西六宫象十二星辰,乾东、西五所象众星,形成群星拱卫的格局,其目的无非是夸张皇帝的神圣。东六宫东侧自北向南还有几组小庭院,是管理衣食的服务机构,南端是宫内祭祖用的奉先殿。内廷部分周围有内宫墙环绕保护,墙外还有长巷相隔,以加强警卫。由此再向东、向西直到紫禁城墙,南抵文华殿、武英殿,称为“外东路” 与“外西路”,是皇帝长辈、晚辈居住的区域和服务机构 。在中轴线的最后,有一区御花园,殿阁亭台作对称布置,了无园林趣味。其中钦安殿又称玄极宝殿,是一座明代建筑,重檐盝顶。明时供季秋大享及祭祀玄武之神等用。

故宫天安门

北京故宫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在利用建筑群来烘托皇帝的崇高与神圣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的主要手法是在1.6km的 轴线上,用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来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宏伟。从商周起,院落是各类建筑群的基本组合手段。北京故宫从大清门起经过6 个封闭庭院而后到达主 殿:大清门北以500余米长的“千步廊”组成一个狭长的前院,再接一个300余米长的横向空间,形成丁字形平面,北端就是高耸的皇城正门——天安门,门前配有白石华表,金水河桥,形成第一个建筑高潮。进人天安门,是一区较小的庭院,尽端是体量、形式和天安门相同的端门。这种 重复,使天安门的形象得到加强。通过端门,进人一个深300余米的 狭长院落,午门以其丰富的轮廓和宏伟的体量形成第二个高潮。午门内是太和门庭院,宽度200 余米,至此 豁然开朗。过太和门,庭院更大,是一个面积4公顷多的近乎正方形的大广场,正中高台上 的太和殿有10余座门、楼和廊庑环列拱卫,达到了 全局的最高潮。

在建筑处理上,应用以小衬大、以低衬高等对比手法突出主体。如天安门、午门都用城楼式样,基座高达10余米;太和殿用3层汉白玉须弥座, 配有栏杆、螭首,显得豪华高贵 ;而附属建筑的台基就相对简化和降低高度,从而保证主要门殿的突出地位。屋顶则按重檐、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的等级次序使用:午门、太和殿用重檐庑殿,天安门、太和门、保和殿用重檐歇山,其余殿宇相应降低级别。建筑细部和装饰也有繁简高低之别,如太和殿斗拱上檐出4跳,下檐出3跳,等级最高。主要殿 、门之前还用铜狮、龟鹤、日晷、嘉量等建筑小品和雕饰作为房屋尺度的陪衬物,并以示皇权之神威。

建筑色彩采用强烈的对比色调:白色台基,土红墙面,朱色门窗和青绿彩画之中密布着闪光的金色,再加上黄、绿、蓝等诸色琉璃屋面,使故宫在蓝天和全城大片灰瓦屋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绚丽璀燦、光彩夺目。在中国古代,使用色彩也有等级限制,金、朱、黄最高贵,用于帝王、贵族的宫室;青、绿次之,百官第宅可用;黑、灰最下,庶民庐舍只用这类色调。历代建造宫殿都要征调大批军工、民工,并从各地调运建筑材料。明代营建北京宫殿,木刺.来自云贵四川等西南边远地区,砖来自山东临清和苏州等地,白石来自北京房山等地,颜料来自南方诸省。一宫之成,役作遍于全国。北京故宫的建筑成就,堪称是古代人民所写下的壮丽历史篇章。

以上殿堂部分来源:大筑建筑学社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其他平台转载需后台留言授权。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