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历史手抄报(精选4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伟大事迹手抄报英语内容 中国数学历史手抄报(精选4张)

中国数学历史手抄报(精选4张)

2024-07-11 22: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国古代数学文化,不仅同西方古代数学文化一样具有伟大的成就,而且直到15世纪以前,特别是在古希腊文明衰落后,还在很多方面领先西方1000多年。例如,使用测量作图工具、商高定理,发现分数、负数和零,圆周率计算,隙积术、垛积术、大衍求一术以及解高次方程等。下面小编整理《中国数学历史手抄报》为主题的手抄报供大家参考学习。

中国数学历史手抄报怎么画

1、第一张中国数学历史主题手抄报

2、第二张中国数学历史手抄报

3、第三张中国数学历史文化手抄报

4、第四张有关中国数学历史的手抄报

中国数学历史手抄报内容怎么写

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数学发展史,数学大发展的时代,往往却是社会环境不怎么稳定或者数学并未得到大量应用的时代。先秦时代的数学萌芽产生了,秦汉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时期,只是继承了这些数学成就而没有相应的发展。之而后魏晋、南北朝推动力数学大发展,到隋唐才建立了数学教育制度,宋元迎来了古代数学的最高峰。直到西方在1840年以后大规模地接触中国,完整地数学体系和先进系统的数学思想才开始传入中国。

一、中国数学的早期发展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从很早开始就发展出了自己的数学体系。《易・系辞》记载:“伏羲作结绳”,“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其中有十进制制的记数法,出现最大的数字为三万。商代的甲骨文上出现了完整的十进制,这是位值制的最早使用。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春秋时代严格的筹算已经成型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算术四则运算在春秋时期已经确立,乘法运算已广为流行。“九九表”一直流行了约1600年。

二、中国数学体系的形成与奠基

这一时期包括从秦汉、魏晋、南北朝,共400年间的数学发展历史。秦汉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数学知识系统化、理论化,数学方面的专书陆续出现。

现传中国历史最早的数学专著是1984年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的成书于西汉初的汉简《算数书》。

《九章算术》是战国、秦、汉封建社会创立并巩固时期数学发展的总结,约成书于东汉初年。就其数学成就来说,堪称是世界数学名著。这本书在例如分数四则运算、今有术(西方称三率法)、开平方与开立方(包括二次方程数值解法)、盈不足术(西方称双设法)、各种面积和体积公式、线性方程组解法、正负数运算的加减法则、勾股形解法(特别是勾股定理和求勾股数的方法)等问题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中方程组解法和正负数加减法则在世界数学发展上是遥遥领先的。它的成书标志着我国传统数学理论体系――初等数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比欧洲早了1400多年。

《九章算术》有几个显著的特点:采用按类分章的数学问题集的形式;算式都是从筹算记数法发展起来的;以算术、代数为主,很少涉及图形性质;重视应用,缺乏理论阐述等。就其特点来说,它形成了一个以筹算为中心、与古希腊数学完全不同的独立体系。

三、中国数学教育制度的建立

到了隋唐时期,国子监设立了算学馆,科举中也有“明算科”,唐初李淳风等整理《算经十书》,成为算学馆的教材。公元600年,隋代刘焯在制订《皇极历》中,提出了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这在数学史上是一项杰出的创造。唐初王孝通撰《缉古算经》,探讨以几何方式建立三次多项式方程,发展了《九章算术》中的开方理论。

唐中期以后,改革了计算方法,简化乘、除算法,唐代的算法改革使乘除法可以在一个横列中进行运算。然而隋唐虽然是盛世,数学上也有设立算学馆,整理算经十书等举措,但除在天文历法的计算中先后使用了等间距和不等间距内插法外,几无创造。

隋唐时期没有出现过一位可以与刘徽、祖冲之等比肩的数学家,也没有创作过一部可以与《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注》、《缀术》等等量齐观的数学著作。王孝通的《缉古算经》在解决土木工程中的数学问题上有所推进,其主要贡献是三次方程。而据钱宝琮考证,祖冲之已能解负系数三次方程,比王孝通还高明。李淳风等整理十部算经,很有贡献,然而,除《周髀算经注释》比赵爽注有所推进外,他们对其他算经的注释,意义都不大。尤其是对《九章算术》的注释,从整体上讲,无论是数学成就还是数学理论,都是远远低于刘徽注的作品。

四、中国数学发展的高峰

经过盛唐生产力的大发展,生产关系和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新的变革,到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相当繁荣,思想统治也相对宽松,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中世纪的黄金时代。特别是造纸业与印刷技术的发达,对数学知识的流传更加方便。1084年北宋秘书省刊刻了汉唐九部算经,是为世界上首次印刷数学著作。从11-14世纪约300年期间,是中国古代数学空前繁荣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数学家及数学著作,如贾宪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刘益的《议古根源》,秦九韶的《数书九章》,李冶的《测圆海镜》和《益古演段》,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和《杨辉算法》,朱世杰的《算学启蒙》《四元玉鉴》等。

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中载有贾宪的“开方作法本源”图、“增乘方法求廉草”和用增乘开方法开四次方的例子。根据这些记录可以确定贾宪已发现二项系数表,创造了增乘开方法。这两项成就对整个宋元数学发生重大的影响。秦九韶是高次方程解法的集大成者,他在《数书九章》中收集了21个用增乘开方法解高次方程(最高次数为10)的问题。秦九韶还提出以一次项系数除常数项为根的第二位数的试除法,这比西方最早的霍纳方法早700多年。

现存最早的天元术著作是李冶的《测圆海镜》。从天元术推广到二元、三元和四元的高次联立方程组,是宋元数学家的又一项杰出的创造。元代天文学家王恂、郭守敬等在《授时历》中解决了三次函数的内插值问题。在留传至今的《四元玉鉴》中,朱世杰得到一个四次函数的内插公式,并对这一杰出创造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李冶在《测圆海镜》对勾股容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得到九个容圆公式,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几何学的内容。

中国古代计算技术改革的高潮也是出现在宋元时期。与算法改革的同时,穿珠算盘在北宋可能已出现。16、17世纪,在我国大量的有关珠算的书籍中,最有名的是程大位的《直指算法统宗》。元代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算法和口诀,珠算普及以后,筹算便自动销声匿迹了。在现代计算机出现之前,算盘是世界上简便而有效的计算工具。

宋元时期,古代数学迎来了发展的高潮,数学在很多领域都达到了中国古代数学,也是当时世界数学的巅峰。这个高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探讨乘除捷算法,赝本《夏侯阳算经》、《杨辉算法》、朱世杰《算学启蒙》等作出重大贡献,为珠算盘的产生准备了算法条件,珠算盘应运而生。一是在高次方程解法(增乘开方法)、同余式解法(大衍总数术)、列方程(天元术)与联立高次方程组解法(四元术)、高阶等差级数求和(垛积术)与招差法(有限差分法)等方面取得超前其他文化传统几个世纪的重大成就。

五、中西方数学的融合

元朝后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的环境中,数学发展跌入低谷。明清时期,由于理学统治、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自由创造。明朝数学水平远低于宋元,汉唐宋元数学著作不仅没有新的刻本,反而大都失传,《九章算术》几乎失传。从此,中国失去了数学大国的地位。

明末,西方传教士开始到中国活动,利玛窦等传教士将西方数学传入中国,主要传入几何、代数、三角等初等数学知识。其中利玛窦与徐光启和李之藻分别合译了两部数学著作:《几何原本》(前6卷)、《同文算指》。

《几何原本》文字通俗,很少疏漏。尽管当时原著中的拉丁文没有现成的中国词汇可对照,但是徐光启仍是克服困难,创造出许多恰当的译名,使全书达到信、达、雅的水平。

然而,1723年,雍正帝赶走传教士,从此人们一方面致力于消化传入的西方数学,其中会通中西数学的杰出代表是梅文鼎,他正确对待西方数学,对清代中期数学研究有着积极影响。这一阶段集大成的结果是编纂了清康熙帝御定的《数理精蕴》53卷。我国数学研究出现了中西融合贯通的局面。

另一方面,一批失传已久的汉唐宋元算书被发现。戴震等校勘《九章算术》等汉唐著作,促进了乾嘉时期研究古算的高潮,数学工作者们在研究传统数学的同时吸收新的方法,一时间,出现了人才济济、著述如林的好势头。如:汪莱、李锐等在方程论;董佑诚、项名达、徐有壬、李善兰等继续推进幂级数展开式的研究;李善兰创造尖锥术,踏上了微积分的门槛。阮元、李锐等人编写了一部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传记《畴人传》,开创了数学史研究之先河。

在研究传统数学时,许多数学家还有发明创造,这些工作较宋元时期的数学进了一步。中国数学家在幂级数、尖锥术等方面已独立地得到了一些微积分成果,在不定分析和组合分析方面也获得了出色的成绩。然而,即使这样,在世界的同行们之中,我国也仍然没达到领先的地位。

六、现代数学研究的开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数学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派出大批留学生,创办新式学校,组织学术团体,有了专门的期刊,中国从此进入了现代数学研究阶段。从1847年,以容闳为代表的第一批学生出国后,形成了一个出国留学的高潮。当时出国留学人数每年要达到数千人之多,随着留学人员的陆续回国,各地大学的数学教育有了明显的起色,许多大学相应设立了数学系或数理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