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传媒平台 传承文化经典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华经典诵读的意义和实践方法是什么 依托传媒平台 传承文化经典

依托传媒平台 传承文化经典

2023-12-21 16: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依托传媒平台    传承文化经典

---北京某小学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王宇红

(中国传媒大学)

 

【摘要】本文通过对笔者及学生志愿者在北京市东城区某小学所进行的为期三年多的经典诵读活动的总结,探讨了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把经典诵读活动与传媒教育相融合,依托传媒平台,传承文化经典的方式和方法。同时,文章对在探索、实践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经典诵读  传媒平台 文化经典  传承   

 

Classic Culture Inherited while Relying on Media

----Exploration,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f Recite Classic Works in Primary School

 

Wang Yuhong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author and student volunteers from Dengshikou primary school of Dongcheng District , Beijing, have been conducting classic-works recitation for more than three years . The paper aims to discuss how to integrate classic-works recitation and media education , and inherit classic culture relying on the media platform with the general educational reform. At the same time,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on the basis of reflection on some practical problems coming from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

Key Word: Recite Classic works,Media,Classic Culture,Inheritance 

 

 

       在文化传承的诸多方式中,经典诵读----尤其是青少年早期教育中的经典诵读一直是文化历时性传播的一种比较主流的方式和方法,也是我国延续千年的语文教育传统。通过这种形式的教育,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蕴含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篇章,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得以传递和传承。经典诵读对于青少年语言能力的发展、良好品德的熏陶、审美能力的提升、人文情怀的滋养和民族精神的凝聚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笔者从2010年开始,在北京市某小学进行的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推广和普及教学、实践活动,在为期三年,历时六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所在学校以“传媒社”为教学实践的载体,以中国播音学为有声语言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以“成语故事”讲述、《笠翁对韵》学习、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诵读等内容为基本训练材料,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共培训了学生近400人/次,举办专场活动六次,参加市级比赛三次。通过传媒社的整个教学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传媒素养、语言素养,每学期的活动成果都制成节目在学校展播,深受师生的欢迎。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已经广泛普及的情况下,借鉴大众传播模式,搭建更宽广的经典诵读平台,为学生创造更符合他们喜爱的诵读环境,开发有特色的经典诵读课程,可以一部分缓解在经典诵读推广过程中师资力量不足的局限,是科学运作、创新经典诵读活动的创新点、突破点,是推进经典诵读活动创新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并值得关注与研究的问题。

        下面把我们实践中的经验和思考总结如下:

一、在面向社会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中,提升语言能力的重要性逐渐被全社会认同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新一轮经典诵读风就已经在全国大规模开展,经典诵读被不同的机构推广,行动目标和基本诉求差异很大。下面是对两个活动的比较:

活动

名称

主办

机构

活动宗旨

与目的

活动

方式

中华古诗文经典

诵读工程[1]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让广大青少年在基础教育时期,以便捷的方式接受中华古诗文的基础训练和文化熏陶,进一步激活传统,继往开来

组织少年儿童诵读、背诵中国古诗文经典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及大赛[2]

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探索新时期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有效途径。让众多青少年学生和各行业群众通过亲身参与诵读经典、书写经典、讲解经典活动,提升了语言文化水平和公民素质。

传统节日晚会、经典诵读大赛、中小学生夏令营、经典诵读进校园、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和古辞新韵创作大赛等六大系列

 

 

 

 

 

 

 

       上图中,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把经典诵读作为一种活动手段,借助诵读活动推进其他活动的进行,活动定位为青少年文化公益项目,活动人群为6-13对的少年儿童,以向希望小学、打工子弟学校,以及农村贫困地区的学校捐赠古诗文读本及专项活动费用的方式,促进“诵读工程”在当地的开展。而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合作主办的“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及大赛”活动,是以探索新时期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有效途径的活动,目前形成了包括经典诵读活动和大赛在内的六项活动,这个活动强调语言文字与文化互为载体的特点,“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是大赛的宗旨,把语言能力的提升上升到文化能力提升的高度[3],通过诵读能力可以展示和传播优美语言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我们在经典诵读实践中所采用的指导思想是依据后者的。

二、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经典诵读是“阅读教学”,还是“语文的根本”?是教学手段还是体现语文教育的本质?这一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经典诵读在现代语文教育中开始取得一席之地,一直广受教育专家、文化学者的推崇。叶圣陶先生认为:“国文本是‘读’的学科”。“学文入门在读书,学文入境也在读书。”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诵读主要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运用到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去的,归属于“阅读教学”的范畴。“‘诵读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是小学生学习范文、欣赏作品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语文实践活动之一;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4]“开展经典诵读,增加阅读量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这一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5]

       谈到经典诵读的意义和学习效果,除健全高尚的人格,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了解民族文化外,在教学层面的一般的评价是: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这样的设计低估了经典诵读的价值,也必将限制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因此,打破把经典诵读仅仅局限为一种教学手段的做法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古人认为诵读是传统语文之本。《荀子·劝学》中即强调反复诵读的作用,“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家训·字谕纪泽》)。”

       通过诵读到底对语文水平的提高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吕叔湘先生的概括很有代表性:“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的积淀,靠的是思维与语言材料的不断冲击和磨砺的过程,诵读可以在反复实践中实现这一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说,经典诵读是应该走实践教学的路径,经典诵读的教学法也应该重视实践的过程。此外,诵读还可以丰富积累,锻炼想象、联想能力,提升文学素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诵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6]

三、依托传媒平台是经典诵读与学校教育、语文教学的一个结合点

       我们依托传媒平台,进行经典诵读实践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的:

(一)传媒平台是丰富而宝贵的资源库。

       在广播电视发展的历史上,留下过许多传播经典、传承经典的著名栏目,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阅读与欣赏》,《小说连播》节目,传媒平台既是我们目前进行经典诵读教学的资源库,也是我们进行诵读推广活动的实践场。

       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阅读和欣赏》节目为例,这个节目1961年开办,最初的宗旨是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介绍,用分析和讲解具体作品的办法,帮助听众提高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7]。该节目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三十多年,被人称为看不见的文学老师。它以精湛的节目制作手段创造了“三名”现象:名人介绍名作,由名播音员广播。《阅读和欣赏》中的中国古典文学的赏析,撰稿人有社会上的著名学者,如叶圣陶、臧克家、萧涤非、吴小如、周汝昌等等,介绍的作品是李白、杜甫、唐宋八大家等历代诗文词曲的名篇,播音员是声明赫赫的齐越、夏青、林田、潘婕等等[8]。这样的节目可以成为我们进行经典诵读活动的学习资源。

(二)依托传媒平台是手段创新的实践场。

       谈起创新,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手段创新、内容创新,经典诵读的内容是文化经典,从内容创新上的空间不大,比较有创新点的地方在手段创新,传媒作为一种手段,也是一个平台,完全可以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传媒教育在中小学日益普及的原因所在。使用传统的印刷媒体,例如制作科技小报、阅读小报;借鉴传统的电子媒体,例如制作校园广播、电视节目;还有利用与新兴的数字电子媒体、网络等进行内容传播,在中小学教育中其实是都有渗透、使用的,并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学的手段与方法,我们在北京市某小学进行经典诵读课程教学实践采用的就是这个方法。

(三)依托传媒平台也能一定程度上弥补目前经典诵读教师资源不足的困难。

       经典诵读指导老师的能力构成是一个多元结构的能力构成,需要有准确的语言示范能力,深入的文献理解能力,丰富的儿童语言教学经验,同时还要有媒体实践及指导能力。某一个方面的能力强,也不能够胜任这一工作,经典诵读教师的培养是当前限制经典诵读发展的大瓶颈。

       在这次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三年的摸索,积累了一批经典诵读实践教学的资源库,这些资源既可以用于经典诵读的教学示范,也可以进行教学成果的展示、展播,同时,还可以与远程教育教学手段结合,用于教师的培养,相信这一宝贵的经验对经典诵读活动和教学工作的推广是有意义与价值的。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在“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有志于经典诵读教育教学研究的同仁,应该从中看到蕴含的机遇与挑战。

 

[1]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网站http://www.cydf-sdgc.org.cn/

[2]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网站http://www.zhonghuasong.cn/

[3] 王登峰(时任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价值观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文化能力。www.edu.cn/html/zongbiao/zhuanjia01.shtml.

[4]李焱珊:《小学语文诵读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90页,《研究型教师的探索与教改实践(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选集上)》,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

[5] 徐莉:《将书香变为课程----经典诵读优秀活动案例》,金坛市金城镇中心小学http://blog.sina.com.cn/s/blog_970cc89a010102l2.html

[6]赵金霞:《诵读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常态》,98页,《西部教育参考》2008年第5期,总第17期,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年。

[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教科学编辑部编者的话﹒阅读和欣赏第一集(古典文学部分),北京出版社﹒1962年10月,第1页。

[8] 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王燕春:《阅读和欣赏前言》,宋广礼、刘刈主编,《阅读和欣赏》,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1页。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