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万票!浪姐4二次元发力屠榜,不愧是《极乐净土》本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二的二次元群名 2000万票!浪姐4二次元发力屠榜,不愧是《极乐净土》本土!

2000万票!浪姐4二次元发力屠榜,不愧是《极乐净土》本土!

2023-05-10 02: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没听错!

曾经那个“血洗B站”的女人又来屠榜了!

混迹“二次元”圈的宅宅们应该都知道,美依礼芽的《极乐净土》是B站的屠榜王者,堪称是“镇站之宝”。

即使不熟悉,多多少少都在小破站上刷到过以它作为BGM的视频……

这首洗脑神曲从2016年就开始爆火,如今歌舞MV的播放量高达1655万;

二创作品更是多得数不过来,养活了不少UP主和带火不少作品。

MV中的“蝴蝶步&花魁步”,简直刻进DNA了好吗!是青春的味道了有没有!

这又不禁让小编想起了篮球馆里的野生大神跳的蝴蝶步,这身段、这舞步、这表情管理,谁看不迷糊~

在当时,这让在B站沉寂了两年的《极乐净土》,又开始了一次大规模血洗,史称“808事件”。

真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当年《极乐净土》的火有多恐怖!

谁又能想到,都2023年了,

还能看到美依礼芽表演《极乐净土》

啊啊啊!!

爷的青春回来了!!小美嘎巴爹!!

战歌不愧是战歌,夜深人静了,闭起眼睛了,脑子里循环的还是《极乐净土》那魔性的旋律。

就像前段时间爆火的的“挖呀挖呀挖……”一样,在脑子里挖个不停。

这些洗脑神曲折磨得你晚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更糟糕的是,在第二天不管做什么,这些歌都会一直循环在脑海里,“在小小的脑子里,挖呀挖呀挖”,让人无法集中精力……

为什么我们总是容易被神曲洗脑呢?怎样才能让这些烦人的音乐闭麦?

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的大脑里一直住着只“耳虫”。

01 “耳虫”是只什么“虫”?

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耳虫效应”(earworm),又称非自愿音乐意象。

是指人不自觉地想象重复的音乐片段的行为,具体表现为音乐曲调在没有主动回忆的情况下进入脑海,并在没有意识控制的情况下重复循环播放。

02 什么样的音乐吸引“耳虫”?

·音乐中包含简单、重复音节片段。拥有这两个特征的歌曲更容易被唱出来,导致其更容易被记忆和跟唱。

·音乐节奏欢快。研究表明节奏快的曲子比节奏慢的曲子更容易形成非自愿音乐意象。

如果旋律与既定的规范高度一致,那么这个曲子就更有可能成为“耳虫”。

比如周董写歌最常用万能和弦——4536251,这一和弦就好比一种规范,很多洗脑神曲里面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旋律拥有不寻常的起伏变化。夸张的音调转变可以作为一种鲜明的标志印入脑海。

比如浪姐4里龚琳娜老师的改编版《爱如火》,是不是颇有神曲《忐忑》的风格,一听就很抓耳。

03 “耳虫”会让睡眠质量变差

2021年6月发表在《Psychological Science(心理科学)》上的一项最新研究中发现,听音乐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吸引睡前挥之不去的“耳虫”,脑内一直循环的音乐会让人烦躁,从而影响了睡眠。

经过研究发现,经历“耳虫效应”的人更难入睡,夜间醒来的次数更多,在浅睡眠阶段花费的时间更长。

相对的,深度睡眠的时长就会减少,深度睡眠阶段是大脑清除多余废物的“黄金时期”,深睡时长减少的结果就是身体精力的恢复效果变差,导致疲惫无状态。

每周一次或多次发生“耳虫效应”的人睡眠质量变差的可能性比很少经历“耳虫”的人要高六倍。

想要拯救我们的睡眠,就要把这只“耳虫”从脑子里面赶走~

04 三招制服可恶的“耳虫”

若是我们常因为被洗脑神曲而心烦意乱、失眠的话,不如试试以下几点,赶走这可恶的“耳虫”。

1. 尽量避免重复听你喜欢的歌曲。研究表明,这些歌曲最有可能留在你的脑海中,“不肯”离开。

2. 尝试将歌曲的所有部分仔细听完。这一方法根据的是蔡格尼克效应原理——未完成的任务会留在记忆中回荡,一旦完成就会消失。

在“耳虫”的例子中,在脑海中只播放歌曲不完整的片段会增加它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因此如果“耳虫”已经开始在你脑海中,也许从头到尾仔细听一遍可以有效摆脱它的纠缠。

3. 要是一直因为“耳虫”睡不着,可以试着听些舒缓的音乐或是白噪音,可以分散对神曲的注意力。

不仅如此,轻音乐舒缓的旋律和白噪音能够安抚人焦躁的情绪,放松身心,让人可以美美地进入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浪姐4的姐姐们是很好看,舞台也很华丽,

但小心不要一时High过了头,

让“耳虫”趁虚而入;

上午忙着拉票,晚上就被神曲洗脑而失眠……

睡前还是听些轻音乐或白噪音冷静一下吧,

睡个好觉让身体休息一下,

不然哪来的精神为姐姐们拉票打call!!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