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脑卒中患者发病不分季节,专家:出现这几种症状要多加注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严霜简介 有些脑卒中患者发病不分季节,专家:出现这几种症状要多加注意

有些脑卒中患者发病不分季节,专家:出现这几种症状要多加注意

2024-06-06 09: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冬季随着气温逐渐降低,人体代谢缓慢,脑血管受冷空气刺激,易骤然收缩,导致血管阻塞,从而诱发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和复发。”济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李严霜介绍,所以冬季是脑卒中高发季节。

脑卒中的致病因素

可分为可控和不可控因素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其中缺血性卒中占70%-80%,出血性卒中占20%-30%,卒中会导致残疾甚至出现生命危险。”李严霜介绍,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180万人,每12秒就有1人发生卒中,每21秒就有1人死于卒中,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病因,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病因。

李严霜介绍,脑卒中诱因分为可控和不可控因素。其中不可控因素包括:年龄(60岁以上发病率较高)、性别(男性高于女性)、种族(黄种人比例最高)等;可控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以及抽烟、喝酒、熬夜、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李严霜(左一)正在和患者交流。

6小时内为脑卒中抢救黄金期

可降低致残率、死亡率

“大脑细胞是不可再生的,发生脑卒中后,每分钟大约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因此,发生脑卒中后越早治疗越好,争取在发病六小时内将患者送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李严霜解释,这是因为发病六小时内可以通过血管再通技术,打通部分阻塞的血管,使血管再流通,从而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少致残率、降低死亡率。

54岁的脑卒中患者张先生,就是患者中比较幸运的,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一个月前,张先生突然出现了右侧肢体无力、伴有言语不清等症状,持续了两个小时都没有缓解,意识到自己有“三高”病史,可能患有脑卒中,于是家人迅速拨打“120”,送往济南市中心医院就诊。经该院卒中中心医生接诊处理并经影像学等检查,确诊张先生为脑梗死,这是缺血性卒中的最常见类型。卒中中心医生立即为张先生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张先生的肢体力量及言语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张先生目前已康复出院。

展开全文

“像张先生这样来院就诊的患者不在少数,步入冬季,我们救治的脑卒中患者非常多,最多的时候,脑血管疾病患者一天高达30余例,以中老年患者为主,大多是受天气影响,突然发病。但是很多患者发病后,并不是第一时间就医,而是选择在家观察,直到症状越来越严重才就医,往往就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为此,李严霜提醒,发现有偏侧头、面部、肢体麻木无力,突然头晕、走路不稳、言语不清、视物不清以及剧烈头疼等类似脑卒中症状时,不要拖,一定要第一时间就医。

李严霜正在和患者交流

青中年发生脑卒中

不分年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冬季是脑卒中高发季,但是对于不良饮食习惯以及不规律作息所致的脑卒中,不分季节。”李严霜介绍,这部分发病人群以中青年为主。

32岁的李先生就在今年夏天由于不良生活习惯患脑卒中。李先生是一名健身器械销售人员,平时的工作压力大,且免不了喝酒应酬熬夜,而且还有常年抽烟的习惯。今年5月份突然感到左侧肢体无力,到医院检查,最终结果显示因压力过大、生活不规律不健康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痉挛引起的动脉硬化。好在李先生发现及时,通过药物治疗,辅助改变作息时间、戒烟戒酒等方式,目前恢复良好。

那在日常生活,如何识别脑卒中,做到第一时间就医呢?李严霜表示,识别脑卒中,一定要牢记“BE FAST”原则:“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E”——Eyes是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F”——Face是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A”——Arms是指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S”——Speech是指语言,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T”——Time是指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立即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

李严霜正在查房

“脑卒中预防越早开始越好。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为此,李严霜再次提醒,要根据季节和气温变化的情况及时增添衣物,中老年人更要注意防寒保温。做到规律作息,少熬夜,合理安排膳食,对于既往有心脑血管或“三高”病史的患者应当坚持服药控制血压、他、血糖、血脂,并定期监测;保持乐观心态。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房孝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