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上丝印是否可以删除?哪些丝印是不能删除的?坐标文件有什么作用?MARK点没有添加是否可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丝印标签怎样去掉 板上丝印是否可以删除?哪些丝印是不能删除的?坐标文件有什么作用?MARK点没有添加是否可以?

板上丝印是否可以删除?哪些丝印是不能删除的?坐标文件有什么作用?MARK点没有添加是否可以?

2024-06-18 19: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自群友的疑难杂症(加杨老师V信:PCB206 可入群)::板上的丝印是否可以删除?

我们在做PCB设计的时候,非常重视位号的方向和对应顺序,很担心位号丝印的方向弄反或者说丝印没放准确而影响了贴片错误。比如如下图器件位号图

 

图片

 

那是否真实情况如此了,丝印位号交叉了或者丝印位号顺序反了对贴片影响有多大?

 

首先可以很明确的说,丝印位号决定不了最终的贴片是否正确,很多有经验的工程师发现删除位号丝印,PCBA产品贴片回来并没什么毛病。机器贴片通俗的讲就是先去找器件,然后将找到的器件放置在PCB上正确的位置,这就涉及到简单编程,包含两点:

1.拾片程序就是告诉机器到哪里去拾片、拾什么样的元件、元件的包装是什么样的等拾片信息。其内容包括:每一步的元件名、每一步拾片的X、Y和转角T的偏移量、供料器的类型、拾片高度、抛料位置、是否跳步等。

 

2.贴片程序就是告诉机器把元件贴到哪里、贴片的角度、贴片的高度等信息。其内容包括:每一步的元件名、说明、每一步的X、Y坐标和转角T、贴片的高度是否需要修正、用第几号贴片头贴片、是否同时贴片、是否跳步等,贴片程序中还包括PCB和局部Mark的X、Y坐标信息等。

 

那这里就说明了机器贴片根本就不会去找你PCB上面的丝印位号,而是根据编程的程序来工作的,而编程最重要的文件是准确的坐标文件,这样就明白为什么可以不需要位号图 但是一定需要坐标文件了。

这里就简单介绍下坐标文件如何变成程序代码来用于贴片的

1)目前使用的相关软件有:a、贴片机离线编程软件;b、BOM拆分、坐标提取、合并生成程序软件   

2)将坐标组合成标准的txt文件格式

图片

排布顺序为代码、物料描述/编码、X、Y、R、元件识别代码,前后加“@”,记得最好在Excel中编辑好转换成成txt,元件识别代码对应关系为有表所示

3)在YGOS2.0 V2.6 中的资源管理器中转换

图片

4)转换成程序编辑器中文件

图片

核对元件坐标(图像生成器)

图片

 

既然贴片中的丝印位号不是终极BOSS,那什么才是丝印隐秘的角落呢?

 

隐秘的角落一:带极性的器件没有正负极丝印标识  

正负极贴反 那就是短路的风险,这个为BOSS一

图片

设计时带极性的器件一定要高亮并且检查好,是否有正负极标识,正负极是否标识正确;生产上找不到好的供应商还跟你确认,不怎么靠谱的就直接贴了;

 

隐秘的角落二:器件没有1角标,防呆的器件没有1角标也不会有问题,但是无论怎么旋转都可以贴的器件可要担心了,贴错了信号网络就连接错误了。

图片

设计上高亮1角标 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也算得上BOSS二

 

隐秘的角落三:PCB板上没有MRAK点;Mark点用于锡膏印刷和元件贴片时的光学定位,贴片都需要MARK点来识别,表贴元件的pcb电路板更需要设置mark点,因为在大批量生产时,贴片机都是操作人员手动或者机器自动寻找Mark点进行校准。Mark点的选用直接影响到自动贴片机的贴片效率。

图片

设计上最好有一份checklist表,将mark点列进去 避免在设计过程中忘记加了,当然忘记加了也是有办法解决的 不过比较麻烦  工厂有时候需要做贴片治具 增加费用,有时候可能选用裸露的铜皮或者焊盘等,但是解决的方案肯定没有MARK点来得好。

 

隐秘的角落四:物料非常关键,来料一定要正确,接下来就对常见的元器件进行识别。

一:电阻

图片

 

图片

二:电容

图片

 

图片

 

三:二极管、三极管

图片

 

图片

 

四:IC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五:晶振

图片

 

六,插座

图片

 

隐秘的角落六:需要判定SMT材料正确性,一般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材料的料盘上编码必须与客户清单上的编码相对应。

2:材料的型号必须与客户清单上的型号要求相对应。

3:材料的规格要符合客户清单上的要求。

4:材料的误差要符合客户清单上的要求。

5:材料实物上的丝印与客户清单上的要求相一致,若不一致则必须有客户有效的文件支持.

6:有特殊要求看厂家的材料,材料的厂家必须满足客户的要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