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蝗迁飞入侵我国机率很小,但仍需有效应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东非蝗灾的奥秘是什么 沙漠蝗迁飞入侵我国机率很小,但仍需有效应对

沙漠蝗迁飞入侵我国机率很小,但仍需有效应对

2023-07-08 11: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当前,沙漠蝗虫席卷非洲之角和西南亚各国,严重危害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等国家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2月11日向全球发出预警,希望各国高度戒备正在肆虐的蝗灾,并采取多国联合防控措施以防虫害入侵国家出现严重的粮食危机。

联合国粮农组织判断,此前非洲蝗灾波及区域达26万多公顷,规模为25年一遇,1平方公里的蝗群1天就能吃掉3.5万人的口粮,该地区1190万人的粮食供应受到直接威胁。目前,沙漠蝗已从东非蔓延至印度和巴基斯坦。

经专家研判认为,沙漠蝗迁飞入侵我国的概率较小,但如果气候条件适宜,仍存在经缅甸由横断山脉侵入我国云南的风险,因此仍需做好有效应对。

沙漠蝗个体大攻击性强

对生态破坏十分严重

眼下在印巴边境的沙漠蝗群,是2019年6月份借助强大的西风急流,从东非一路向东,飞越西亚到达印巴边境地区。经过产卵繁殖之后,形成近期的蝗灾。而今年的蝗群,是在东非生成的,去年6月份,假借天时地利,成群迁飞到伊朗南部、印巴边境地区。据专家介绍,此次灾害中的沙漠蝗虫,与中国境内常见的东亚飞蝗相比,不但个体较大,攻击性较强,对生态的破坏也十分严重。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和昆虫学家康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沙漠蝗种群密度的高低,主要受限于食物丰富度。一般年份,沙漠中植被稀疏,沙漠蝗难以获取充足的食物,因而存活率低,但一旦降水量大,植被茂盛,沙漠蝗种群密度会急剧上升。

2019-2020年巴基斯坦沙漠蝗虫主要迁飞路径图,印巴边界沙漠蝗虫的潜在主要迁飞路径有三条。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泽华也认为,今年的蝗灾之所以规模比较大,是因为前年、去年的蝗群数量较多,造成产卵量急剧增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此前非洲蝗灾发生区降雨量较大,有利于蝗虫孵化,因而造成今年的数量呈指数放大,让好多国家措手不及,也因此未形成有效的防御。他建议,对这一可能的险情应,应实时动态监测,做好物资储备,制订防控预案,建立国际合作沟通机制,加强科学研究力度,共同应对威胁。

这次印巴地区的蝗灾,比人们预想的要严重。新华社记者 张宇 摄

2月24日,中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会同相关部门组成的蝗灾防治工作组抵达巴基斯坦,协助巴方灭蝗,并考察了位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蝗灾严重的达尔本丁和汗诺扎伊地区。

这两个地区地处荒漠草原,植被低矮稀疏,随处可见大批沙漠蝗虫成群迁飞。据俾路支省地方官员介绍,巴基斯坦全国60%的沙漠蝗灾发生在该省,由于当地极其缺乏农药和器械,人们只能用敲打物体、制造噪音的原始方式来驱赶蝗虫,效果微乎其微。

中国专家工作组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沙漠腹地考察蝗灾。图片来源:国际在线

沙漠蝗迁飞入我国的几率很小

云南将开展应急演练

3月4日,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在巴基斯坦结束了为期10天的考察。工作组认为,巴基斯坦的沙漠蝗灾较为严重,但迁飞到我国的可能性很小。巴基斯坦的蝗灾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沙漠地区,我国没有适合的自然环境。从历史记录看,中国也没有沙漠蝗成灾记录。

在国务院5日举行的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沙漠蝗已有数百年历史,主要分布在非洲和西南亚热带荒漠地区的河谷和绿洲,它喜高温、耐干旱,迁移的适宜温度在40度左右。中国西南边境地区有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天然屏障阻隔,沙漠蝗很难越过高海拔山脉迁入,寒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气候不适宜沙漠蝗的生存。农业农村部蝗灾防治指挥部今年多次组织专家会商,专家分析认为沙漠蝗入侵我国的几率很小。

近一个月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黄文江、副研究员董莹莹团队对肆虐非洲之角和西南亚各国的沙漠蝗虫繁殖、迁飞的时空分布及印巴边界沙漠蝗虫迁飞入侵我国的预测路径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漠蝗虫侵入我国的概率较小;但若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国的沙漠蝗虫得不到有效控制,灾害持续暴发,沙漠蝗虫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从印度经孟加拉国迁飞至缅甸,今年5月至6月,存在入侵我国云南和西藏境内的风险。

中国农业科学院张泽华研究员也认为,由于青藏高原阻隔,印巴的沙漠蝗直接迁飞进入中国内陆地区的可能性极小。但他提醒,沙漠蝗扩散区可到达缅甸西南部,夏季为成虫期,一旦印度洋西南季风异常强劲,则在3000米高度翻越横断山脉机会将会大增,届时迁飞进入我国云南境内的可能性就较大。

因此,在5日的发布会上,潘文博也表示,我国有上千年治蝗史,而且防蝗药剂、器械储备比较充足,即使沙漠蝗迁入,也能及时有效防控,但农业农村部仍将牢固树立风险意识,严密监测,严防死守,积极援外,科学应对,将沙漠蝗入侵的危害风险降到最低,做到万无一失,有备无患。一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防范预案,建立应急机制,适时开展应急演练,准备4月在云南进行应急演练;二是加强监测预警,重点在云南、西藏、新疆等边境地区加密布设监测点,增派地面巡查人员,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范;三是准备应急物资,在关键地区提早准备好治蝗的药械和药剂,随时做好防控准备。

2018-2020年沙漠蝗虫主要迁飞路径图。(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布局监测点超百个

云南空天一体化监测防控

科技日报记者3月5日晚间从云南省林草局获悉,云南省近日已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林草主管部门充分认识沙漠蝗侵入的风险,以及侵入后的严重危害性,云南省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红河、文山、怒江、保山、德宏、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等8个州市、25个边境县市区,以及与西藏相邻的德钦县、维西县林草部门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的横向联系和沟通交流,高度关注沙漠蝗发生发展动态,做好监测,及早安排部署并采取有力措施,有效应对沙漠蝗侵入的风险,保障云南生态安全。

根据专家组意见,云南将布设110至120个沙漠蝗监测点,启动沙漠蝗监测,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点线面相结合的监测预报网络,做到早部署、早发现、早控制,严防沙漠蝗侵入、定殖和进一步向国内其他区域扩散。同时,及时开展对蝗虫防控专业队伍和人数、可安全使用的农药、飞行器等情况的摸底筛选,以便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开展防控。

云南省林草局要求,各级林草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及时成立防控领导机构及专家组,制定沙漠蝗防控应急预案,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的全面合作,抓紧做好治蝗药剂、设备、资金等储备准备工作。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强预案演练,一旦出现灾情,能够迅速响应,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云南省还要求各地林草主管部门要加强监测,对沙漠蝗的发生动态及时做出研判,有针对性地做好沙漠蝗监控工作,同时,要积极开展地区间协作,加强信息、资源、技术共享,全面掌握沙漠蝗面上、点上发生趋势,保障工作高效协调开展。要严格执行虫情报告制度,按照草原蝗虫迁飞和发育情况适时启动蝗虫监测报告制度和值班制度,并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及时上报沙漠蝗情变化,为开展防控决策提供依据。

位于印巴的蝗群如今怎样?

我们有哪些治蝗高招?

在旁遮普省巴克卡的蝗灾区,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成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生态修复处处长王卓然表示,这次蝗灾比预想的要严重。眼下,沙漠蝗群在印巴正处于交配期,行动也相对迟缓。据测算,仅仅汗诺扎伊地区的一个蝗虫群就有上千万只沙漠蝗虫,而且它们多处于成虫期,大部分已经开始交配,很快就会产卵,因此,当前正值防治沙漠蝗的关键时期。

一般沙漠蝗交配过程需要几个小时,然后雌性寻找合适的软土,并用腹部探查土壤挖洞产卵,其中可容纳多达一百个颗卵的卵块。卵孵化需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并且要接近于其他在正在产卵雌性。交配后,雄虫很快会死;产卵后雌虫很快会死,因此产卵后再扑杀成虫意义已不大,那时的重点应放在蝗卵上。卵在两周后孵化,届时防治的最佳时机,则在二三龄蝗蝻期,预计在4月上中旬。据了解,中国专家正与巴方一起确定防治方案。

以前,我国的蝗灾治理,主要是改治结合策略。通过蝗灾发生区的生态环境改造,消除适宜蝗虫发生的环境;同时,利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种群数量,并利用化学药剂及时防治高密度的蝗虫发生区。

康乐院士介绍,近20年来,国际上蝗虫研究的主要突破性进展,都出自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团队,2014年他的团队破解了飞蝗基因组,并发现飞蝗致死基因和两型转变的奥秘,可以启发人们发展新型农药。不久前,他们又完成了重组广谱性绿僵菌的基因改造,有望在控制飞蝗和沙漠蝗灾方面发挥作用。此外,这个团队还完成了飞蝗的基因编辑工作,编辑后的突变体蝗虫失去了聚集能力。根据飞蝗群聚气味,人们可以释放飞蝗群聚拮抗剂,阻止飞蝗聚集和迁飞。

康乐院士认为,沙漠蝗与飞蝗的发生特点和环境不同,直接将我国改造蝗区的经验移植到印巴可能不现实,但我国科学家开发的真菌生物农药,以及群聚拮抗剂结合化学防治方法,可以应用到非洲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陈小柒

审核:朱丽

终审:冷文生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