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打通油地融合壁垒,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东营区社区划分 东营:打通油地融合壁垒,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东营:打通油地融合壁垒,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2023-07-30 15: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日前,民政部公布“2021年度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名单,在全国确定27个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其中东营市“六维双向融合,油地共建共享,创新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案例成功入选,成为山东省两个入选的案例之一。

  在油田家属区移交地方管理的这几年里,东营区作为东营市的“主战场”,努力构建睦邻爱邻、守望互助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社区治理共同体,蹚出了东营区样板。

  “六个维度”“双向融合” 创新油地一体治理体系

  2022年4月,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东营油地居民齐心筑起了防疫的铜墙铁壁,守护着东营社区零疫情的成果。

  无论是居家隔离,还是小区全员核酸检测,社区成为了居民的“主心骨”“靠山石”。

  可在几年前,“社区”对于部分居民来说真的就是那么陌生。

  “社区是什么意思?社区书记是干啥的?”2019年夏天,雅苑小区70岁的刘女士因厨房管线淤堵问题与邻居发生矛盾。新当选的社区书记王锡伟对她和邻居进行调解时,她言辞激烈。

  2019年5月底,辛店街道雅苑社区完成换届,王锡伟当选为社区党委书记。此前,油田职工家属区处在“企业包办”的单位制管理模式中,“老石油们”真不知道“社区是个啥”。而时隔近3年,“有事找社区”早已成为居民的共识。

  2018年胜利油田社区管理职能移交,东营区作为主要承载区,承接油田移交小区85个、居民10.04万户、退休人员7.14万名,人口户数和管理区域相当于又移交了一个东营区。

  移交的不仅有倍增的人口,还有不少难题。社区设置不科学。油田职工家属区和地方城市社区相互交错,规模不一,资源散乱,功能重叠。服务管理体制脱钩。油田职工家属区“企业包办”的单位制管理模式,主要靠行政方式解决职工需求,服务场所布局散乱,服务模式单一,居民参与度低,与地方社会化管理的社区制模式衔接不畅。专业力量差距大。油田缺乏专业的社区工作者,工作人员缺少现代化基层治理能力的专业培训, 难以快速适应社区制转型治理新局面。文化情感有隔阂。油田居民“遇事找企业”的思想根深蒂固,油地居民业缘、趣缘交集少,对“新娘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强。

  如何“交得出、接得住、可持续、更美好”,成为东营区社区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张金华近年来一直思路并探索的路径。经过调研、学习、引进、实验、总结,东营区创造性地将社区划分为党建、机制、阵地、服务、人员、文化“六个维度”,围绕“双向融合”目标,全方位创新油地一体治理体系。

  党建融合,重塑油地共治格局

  重打锣鼓另开张。油地共融首先要重塑油地共治格局。东营区对社区经过两次规划调整,打破油地界限,按照“地域相近、条块清晰、便于服务、居民认同”的原则,将85个油田移交小区和18个地方社区统一调整为64个城市社区,明晰社区四至范围,变“小区封闭管理”为“社区区域治理”。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随着油田家属区的移交管理,众多油田老党员的组织关系也移交给了社区,有的社区甚至新增9个党支部、500多名老党员。社区党委一下子变成了“大党委”。按照“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宇党小组”的三级组织体系治理格局,64名社区书记在自己的责任田里谋划布局。

  黄河路街道东利社区接收油田移交管理的退休老党员共471名。党委书记李东升将其划分为10个党支部。再根据楼宇分布,将辖区划分为34个楼宇党小组,由支部书记、支部委员担任小组长。同时,在楼道架设“红色桥梁”,确定一名红色联络员,将红色基因根植到社区的每个角落,实现全覆盖、无遗漏,“保证党组织的声音和意图能够无衰减传递,把影响力扩展到社区的‘神经末梢’”。

  三级党组织体系治理格局的搭建,大大缩减了网格员个工作压力。“一名网格员要面对300户居民,遇到紧急情况,他们根本忙不过来。”作为党委书记,李东升只需将工作指令传递给34名党小组长,大家按照要求分头行动起来,“就能将工作一针到底地进行下去。”

  “比如在疫情防控中,居民数据摸排时,都能保证数据的及时、准确。而且,在平日里他们也能将各项政策、号召传递给每户居民,对社区精细化治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李东升高兴地说。

  机制融合,激发多元协作合力

  在文汇街道井下南社区党委书记刘金鑫的办公室里,放着一个很大的黑板,上面密密麻麻写着近期要为民办的事儿。“召开疫情防控联席会议……”这一项被着重标出。说起联席会议,思索中的刘金鑫打开了话匣子。

  井下南社区辖锦霞南区和锦霞家园两个小区,这是东营市建设最早的油田职工家属区,也是拥有近60年历史的“井下铁军”驻地。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40%。如何让老石油工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成为社区“两委”的第一道考题。

  2019年6月,井下南社区成立后,社区“两委”利用两个月的时间走访居民,调研发现,辖区内还有胜利油田井下作业公司、鲁胜油公司、东营胜利肛肠医院、胜苑派出所等20余家油地单位。因此,井下南社区探索形成了“党建引领、四对服务、三级议事”的服务模式,与20余家油地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签订了联建共建协议,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实现阵地共用、活动共办、资源共享、问题共决。

  维修改造公厕4处,修建健身步道300多米,修建无障碍设施10处,增加楼道坡道、扶手35处,打通了达到每一栋楼的应急通道……去年一年时间里,井下南社区通过联席会议为居民办了不少好事。

  建立协调机制、深化交流机制,井下南社区成为了东营区打破结构壁垒,实现机制融合的鲜活例子。

  阵地融合,提供集约空间保障

  在辛店街道雅苑小区二区有一处红色的小房子,题有“雅苑社区智慧养老服务站”几个大字,里面有不少老年人在玩耍。

  “我把它叫做‘老年幼儿园’,老人早上来晚上回,可以在这里享受中医理疗、午休、娱乐、就餐等一条龙服务。”这里是油田移交的一处房产,关于它的进一步使用,雅苑社区党委书记王锡伟思考了很久,最终决定采用社会化运作的模式,引进亲祥源(山东)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亲祥源(山东)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入驻社区后,为辖区老人提供“健康助”“生活助”两项服务。“健康助”就是,为雅苑小区二区内的1000多位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提供10项生命指标检测,健康跟踪服务;家庭病床,送医、送健康服务;帮助预约亲祥源中医医院、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的挂号、取药服务等。“生活助”就是,对接家政公司,为老人提供居家卫生清洁服务;帮助老年人提供柴米油盐采购服务;带老人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等等。

  “我们的项目要跟社区服务相结合,并对社区服务进行补位。”亲祥源(山东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医养中心总经理刘亭介绍说,2020年至今,他们与东营区9个社区合作打造了10处养老服务站。

  油地融合需要载体。东营区整合油田移交的308处社区房产以及党建、政务和社会服务等各种资源,从规模性、可达性、效率性、品质性四个维度综合考虑要素布局,建成功能互补、服务集成的“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驿站—党群服务点”服务矩阵180处,全面消除服务盲区。

  队伍、服务融合,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融合,融的不仅是地域,更是人心。”张金华说。

  “我作为一名老石油,老共产党员,要积极地参加这次防疫行动,一定要打好这次防疫仗。”3月16日,在钻井北区老党员志愿服务队誓师大会上,京苑东区老党员刘克平如是说。为了共同抗击疫情,在社区党委的号召下有50多名老党员加入到该志愿服务队中。

  64名社区书记上任后,各显神通,不仅努力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还给居民骨干赋能,让他们参与到社区治理中。钻井北区老党员志愿服务队就是社区培育出的一支自组织队伍。

  油田职工家属区移交地方管理后,针对其专业力量缺乏,社会协同度不高,与地方社区制的社会化管理模式不衔接的问题,东营区综合采取地方选派、油田输出、居民选举、社会招聘等方式,配备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等专职人员1700余名,其中油田输出人员825名。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力量,2021年6月,由东营市委组织部主办,东营区社区建设服务中心联合东营区委组织部牵头建设的东营市城市党建学院(东营市社区工作者培训中心)揭牌启用。依托党建学院,东营区不断实施“项目+”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工程,累计投入省市区各级财政资金580余万元,递进式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社区营造、社区微治理等社区服务项目167个。通过项目实施,培养社区居民“领袖”350余人,培育社区自组织220余支,注册登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8个。形成社区议事协商品牌30个,议事协商优秀案例60个,优秀社区工作法和社区治理创新案例50个,其中3个优秀案例获评2021年度市级优秀案例。

  文化融合,增进人文情感认同

  “以前我们队伍排练节目都是‘打游击战’,到处找场地。而现在,社区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宽敞明亮的排练室,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感觉美梦成真了。”玉景红柳地管弦乐团团长石建梅激动地说。

  走进黄河路街道玉景社区,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文化气息浓郁。管乐演奏、舞蹈、瑜伽、茶艺、柔力球、京剧班、书画团、摄影组、旗袍秀……由居民自发组织形成的32支文化艺术团体,被社区安排得井井有条,充分实现了场地重复利用。

  文化融合是解开油地“陌生门锁”的金钥匙。

  2019年8月10日,“利奇马”台风过境东营。刚刚上任不足3个月的玉景社区党委书记刘静雯,带领仅有的3名女工作人员,巡查小区、报告雨情、强排积水……三天三夜几乎不眠不休。在暴雨肆虐的夜晚,她攥紧棍子,蹚着高腰深的积水在小区中巡逻的情景,“此生难忘。”但一想到居民的认可,刘静雯忽而眼中闪光,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付出终有回报,经过这场台风,让居民一下子知道了‘社区’这两个字的含义”。

  油地融合的这3年,也是社区工作异常繁重的三年,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油地双方相互支援、并肩作战,成功战胜了百年不遇的“利奇马”台风水患,取得了新冠肺炎“社区零疫情”重大阶段性成果,在危机中缔结起血肉相连的手足情谊。

  “此外,东营区社区建设服务中心引导各社区举办‘油地一家亲’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有力促进了居民的文化交流和情感交融。”张金华说。如今,“油地一家亲”的价值认同日渐深化,“共融大发展”的持久动力不断汇聚。(齐鲁壹点)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