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德国分为东德和西德,两边的差距有多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东徳西德统一 二战后,德国分为东德和西德,两边的差距有多大?

二战后,德国分为东德和西德,两边的差距有多大?

2023-08-23 19: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家知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一定是西德有什么比东德好的地方。事实上,仅收入这一块西德的教师就比东德高的多。

在畅销书《永恒的边缘:冷战的权力游戏》中,作家是肯·福莱特对此就曾有过描述:主人公之一丽贝卡所在的东德学校就有很多老师,包括教导主任安塞姆·韦伯都到西德去了。毕竟,在西德的繁荣和自由面前,老师们根本抵挡不住诱惑。

这虽然是小说,但大抵反映了人才流亡西德的实情。东德与西德之间发展是有差距的,这种差距有很多数字可以佐证。如1989年,人均GDP、每百人轿车拥有量,西德几乎是东德的两倍。由于双方自主统计数字,这里面部分数字是失实,大家感受到差距即可。

东德与西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距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德国东西部的差距一直就存在。我们知道,德国南北有差距,其实东西也有。德国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铁矿基本上就在西部,而东部稍显贫瘠。围绕着矿产资源,德国在二战之前有鲁尔、萨尔、西里西亚等三大工业区,其中鲁尔、萨尔分布在德国西部,西里西亚位于东部,但后来被割让给波兰。工业区也就是工业集聚区,工业区的分布反映了发展的实际。

其次,在战中东德受到的伤害最大。当然,西德也有,但东德更为严重,几乎沦为废墟。据统计,战争将东德地区130多万套住宅夷为平地,80多万套住宅变为废墟,战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房屋都是极为紧俏的稀缺物。不仅如此,东德开姆尼茨、德累斯顿等几个主要工业城市,要么在战争中被摧毁,要么被苏联人拆走了设备。总而言之,东德是在废墟中建立起来的。民主德国的国歌《从废墟中崛起》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

再次,受苏联影响,东德走上了一条高能耗、高污染以重工业为主的粗放式经济发展道路。这种方式一开始很给力,可以大量刷GDP。不过,这种模式难以为继。一则重工业意味着高污染、高排放,二则东德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在资本主义国家市场占有率也比较低。

而对于西德而言,除了自身禀赋之外,战后西德还得到了马歇尔计划。这个计划说白了,就是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这里面有赠予,也有贷款。在计划落实的四年时间内,西德得到了1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当1951年计划临近结束时,西德同西欧国家一样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在接下来的20余年时间里,西德步入了高速发展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将东德进一步甩在身后。

值得一说的是,东德与西德虽然有差距,但差距并不大。相反,东德与其他社会主义拉开了差距,而且差距还比较大。当时,整个东德的发展水平,比苏联、匈牙利要高得多,在东欧社会里是最高的。难怪当时苏联新闻工作者就说,到东德做记者就是一种福利。

总体来看,东德西德的差距是温和的。比较有意思的是,这种差距并没有随着德国的统一而消失。甚至在德国统一30年后,两者的差距依然存在。一个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德国统一后,东部即原东德地区人口流失了200万,西部则增加了500万,人口由东向西流动的历史继续上演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