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报应:业障深重的人,常有这三个特征,看看你有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业障深重 因果报应:业障深重的人,常有这三个特征,看看你有吗?

因果报应:业障深重的人,常有这三个特征,看看你有吗?

2024-06-07 11: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业障”一词为佛门术语,佛学大词典 对“业障”解释如下: 【业障】 梵语karmavaranana。指业即障。三障之一,四障之一。

又作业累。谓众生于身、口、意所造作之恶业能蔽障正道,故称业障。另据北本涅槃经卷十一、大毗婆沙论卷一一五、俱舍论卷十七等,谓一切恶业中,以五无间业为业障,余一切恶业非为业障,无碍于圣道之修行。

从佛法义理来讲,业障即障碍修行人证果得道的罪业。一切法由心想而生,罪业亦由心起,正如《地藏经》中所说:“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出在《地藏经》,经中说的是事实。尤其现代社会,我们起心动念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仅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还要想尽方法争取利益,这样的心、行为就是罪业。中国过去有一句谚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意思就是说,人自私,为自己的利益,这是天经地义。不但中国人有这样坚固的意念,外国人也不例外,外国人讲究隐私权。佛为什麼说这是罪业?我们凡夫看的范围太窄小,佛看得广大。

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为什么现在变成凡夫,这不就是罪业吗?我们把佛的千言万语归纳起来就是三句话:你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你从佛菩萨变成苦恼的凡夫。

由此可知,妄想分别执著就是罪。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三桩事情相应,所以说「起心动念,无不是罪」。妄想分别执著你统统都有,就把一真法界转变成六道轮回,如果有坚固的分别执著,就变现三途地狱。本来没有六道,没有轮回,也没有饿鬼、畜生、地狱,都是我们不善的念头变现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毛病如何对治?必须要舍弃自私自利,放弃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的妄想,对一切人事物占有的妄念。「控制、占有」,是一切众生与生俱来的烦恼,不是学的。为什么会有?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如果这个习气让它增长,你造的罪业就极重极大。以为损人可以利己,实际上损人决定害自己。

可是这种烦恼习气不容易断,它的根太深了,起心动念,它就冒出来了,就想管别人的事情,就想控制别人,希望一切人都听自己的。这个念头是六道轮回的根,也可以说是三途地狱的根,佛教我们要把这个根拔掉。所以回过头来,念念为众生着想、为社会着想,不要想自己,这就转过来了。得时时转,念念转。每天要提醒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岁月,不是因经历而遗憾,而是因沧桑而丰盈;人生,不是因时光而变老,而是随心态而改变,有些事,看似有趣却毫无意义;有些事,看似枯燥却意境深远。

人往往迷失在虚假的美好里,难以保持一颗清醒的心;眼睛纯净,能看到最真实的景色;耳朵纯净,能听到最真切的声音;内心的喧嚣,需要撇去干扰思绪的杂质;律己、善待、用心、惜缘,做好身边事,珍惜身边人;如此,即是修行。

《地藏菩萨本愿经》“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怎么解释?法師开示:第一对于不信佛、不学佛的阎浮提众生而言,经文中的这种描述,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第二对于信佛学佛的阎浮提人而言,这些描述也是事实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学佛人与不学佛的人,一切举止动念,无不是业,包括恶业和善业。此处之“业”分两种,有善业有恶业。

善业、恶业“无不是罪”,又作何解释呢?为什么世间的“善业”,居然成了“罪”了呢?师答:佛法是讲次第的,世间善业,相对于出世间的净业:无相、无念、无愿、空,乃至大乘佛性而言的确是罪,而且是很重的罪业,何以故?善恶二业皆属妄想,妄想心障清净心,碍菩提道故;佛法中的“善、恶”,是个相对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对于三恶道的众生而言,是善人;若与天人相比,就是恶人;天人,与人相比是善人,与罗汉相比,则是恶人;罗汉辟支佛,与六道众生比,是善人;与大乘菩萨和佛比,则是恶人;菩萨与小乘罗汉比是善人,与佛陀比则是恶人……

《地藏经》此处所说的“业”,特指“阎浮提众生的善业、恶业”。说“善恶二业皆是‘罪’”,则是相对于出世间的“净业”而言。所谓“方便波罗蜜”,方便是指环境,任何环境下都能回归自性,这就是方便波罗蜜;如果你能受持“反闻闻自性”,你就会了“方便波罗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业障都是众生的不善心感召而来的,所以业障也被引申为恶业极重的人。生活当中,业障深重的人,根据其言行举止,一眼就能看出来,看看有你吗?

其一,终日昏沉,毫无生气。

“昏沉”是指头脑迷糊,神志不清,患了重感冒觉得头脑昏沉。如果把这种“昏沉”的习气带到生活和工作当中,表现出来的就是终日闷闷不乐,毫无生气。

其二,散乱掉举,心难专注。

对于外界道或五阴之境,心里面不能保持寂静、安静,总是内动摇,不能稳住心神,能障碍人的禅定。它常常和“悔”在一起,所以往往二者被合称“掉悔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我们来说,不能专注,学业、工作都难有大成就。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散乱掉举所障碍的,就是专注于一境的清净心。

其三,丧失正念,妄想纷飞。

正念,佛为众生施设的八正道之一,意为忆念正道,使邪念不生。业障深重者,修行中易丧失正念,以致于妄想纷飞。

学佛不论有钱无钱,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心向善,虔诚对佛,实践佛法。诸佛大慈大悲,一定平等加持护念!学佛要学佛陀的存心、言语、行为,不要把学佛变成佛学研究,而停留在口头的争论、意识的空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经书不是为了空记文字,而是为了通过经书而明理,知道如何为人处世,解脱烦恼,从生死的困惑和束缚中超越,从而得到真正的自由,心灵的自由,超越生死的自由!假如所闻佛法不是作为修行指导的话,那么听闻再多也对自己的生死毫无用处,只是增加一些谈资和记忆罢了,依然轮回痛苦中,难以解脱!

听闻、看书所积累的知识如果不能够成为观照自心的智慧时,那是不能了生死的,苦恼轮回依旧!

当你学到的所有智慧能够内化成生命的力量,从而道德人格圆满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学有所成了!假如只是作为一种谈论,却没有在你内心中出现转变,那又有何究竟利益呢?听闻来的法理,假如不能作为一种指导自己提起正念,转变自己身口意的良导,而只是作为谈论或赞叹的对象,那又如何能帮助自己解脱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来的经验不要只是作为谈论和想象,那样并不能帮助自己了修行,应该在当下提起正念,观照自己的身口意三业,那样才切实可行。

真正高妙的文章不于雕琢中得,若能长养开阔大气的心胸,超迈豪绝的人格,则触机自然流出千古之名篇了!提起正念,无需要去幻想以后会得到什么。当真正无执的心现前时,未来就是淡淡的、安详的,当下就是清凉的,但这一切是自然而然的。当你老想得到时,可能却总得不到,当你真正放下时,却又忽然现前了。不要幻想得到什么果位,只是老实提起正念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要跟随妄想而陷入欲望的泥坑,妄想是生灭变异,毕竟无所得的。清醒明了,不随妄想上下颠倒,正念即现前了。只有正念坚固才能走在解脱的正道上!

通过上文所列举的种种外在表现和分析,业障深重者往往一眼就能看出来。《华严经》中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业障由不善心而起的业行感召而来,也必然由心忏悔而消。心地清净,由衷忏悔,圆满持戒,精进修行,业障必能随缘而消。感恩有您的阅读、关注、收藏、转发和分享!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文字温暖心灵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