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有什么特点 关注

关注

2024-07-12 15: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构建中国特色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的挑战

缺乏中国特色营商环境的研究。国内学者在借鉴引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的基础上,对营商环境的影响、营商环境评估体系、优化营商环境的路径做了研究。但是,国内有关营商环境的研究,一是借鉴世界银行的研究和评估方法、评估指标,用来评估中国的城市或地区;二是强调了营商环境“应如何建”“该如何完善”等理论研究和制度政策建议,缺乏“中国特色营商指标”;三是一些机构建立的评估中国营商环境的指标,尽管在指标选取、测评方法、数据来源、评估对象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大多数指标体系的设计存在共同之处:均关注基础设施、创新资源、产权保护、运营成本、政务便利性、生活成熟度等具体指标,既没有完全跳出世界银行的营商评估指标,也设有形成可比性强、操作性强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因此,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势在必行。

缺乏对中国特色营商环境构建的实践研判。我国招商引资的发展历经从1978至1992年的初创探索阶段,到1992至2003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再到2003至2013年的调整优化阶段。在这个阶段逐渐开始酝酿“营商环境”。从今年我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看,主要面临以下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市场化改革不到位,影响了营商环境的整体改善。当前面对的问题有:(1)垄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2)市场歧视问题依然突出,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的不公正问题依然存在;(3)企业经营成本尤其是税收负担依然较高。二是区域间差距较大,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三是企业的获得感有待提升,制度供给与现实需要的匹配度不高。

引导营商环境优化

在“十四五”时期,为破解上述优化营商环境面临的问题,要以构建中国特色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为载体,引导营商环境优化,推动“双循环”格局构建。

以“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营造高效的制度环境,降低显性和隐性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在可预期性的制度环境下,“放管服”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显性制度成本的必要手段。要推动政府职能持续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监管和服务,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开放,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按照《中共中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垄断行业改革。一是稳步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改革,构建有效竞争的电力市场,推进油气管网对市场主体公平开放,促进铁路运输业务市场主体多元化和适度竞争,以竞争性促进市场价格机制的实现;二是加快推进金融行业市场化,降低金融市场进入标准,吸引信用良好、资本实力雄厚、运营能力强的投资者进入银行业市场,增强金融市场的供给能力。

完善市场信用体系建设,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十四五”时期以及未来更长一段时期,要重点推进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以良好的信用体系降低企业社会交易成本。一是完善社会信用信息网络。将企业和个人的资产、财产、收入等各项信息互联互通,形成企业法人和个人信用信息的紧密闭环;持续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二是利用好信用资源,探索政府与市场主体共享信用信息的机制和模式,形成对市场主体全覆盖的信用信息网络。三是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和新型监管机制。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以中国特色营商环境指数引导中国营商环境的优化。构建中国特色营商环境指数就是要通过对中国各个地区、各个城市“市场环境”“投资环境”“法制环境”的评估,引导破解中国营商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中国营商环境的优化,推动“双循环”格局构建。中国特色营商环境指数之所以能引导中国营商环境的优化,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征和功能:一是客观反映中国营商环境水平;二是具有可比性、操作性强的特征;三是具有整体反映、差异化引导的功能。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746期第2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