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细读世界遗产大会的专家评估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细读世界遗产大会的专家评估报告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细读世界遗产大会的专家评估报告

2024-07-06 17: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只要满足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六大标准——创造价值、交流价值、见证价值、典范价值、环境价值和关联价值,当中的一项,就够格,可成功申遗。像敦煌这样,6条价值全部符合的大满贯选手,就属于优等生了。

“都符合的很少,在世界遗产申报早期,会出现全部符合的情况,最开始也不需要申遗文本,因为最初是鼓励大家加入世界遗产。但后期,就要仔细挑了,要求越来越严格,尤其是要求越来越清晰,评委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就很少出现这种情况了。尤其是2008年以后,从西湖申遗开始,门槛明显提高。”陈同滨说。

我们良渚古城遗址符合两项标准。

第三条标准是——能为延续至今或业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良渚是如何见证的?

ICOMOS在报告中,写进了一段长长的解读——

良渚古城遗址作为良渚文化的权力与信仰中心,建造了距今5000年前的规模宏大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等一系列相关遗址,以及以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系列玉器为主的出土物,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早期国家,并以其时间早、成就高、内容丰富而展现出长江流域对中华文明起源阶段“多元一体”特征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填补了《世界遗产名录》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城市考古遗址的空缺,为中华5000年文明史提供了独特见证。

这段信息量极大的结论中,出现了好几个令人激动的词:杰出贡献、填补空缺、独特见证。

在东亚地区,可以与良渚古城遗址在“早期国家”和“城市文明”等方面进行比较的考古遗址,在《世界遗产名录》和《预备名单》中尚属空白。

半圆形玉饰(冠饰)

第四条标准,是这样的——

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ICOMOS在报告中这样说——

良渚古城遗址在空间形制上展现出的向心式三重结构——宫殿区、内城与外城,成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等级“秩序”建设、凸显权力中心象征的典型手法,揭示出长江流域早期国家的城市文明所创造的“藏礼于器”和“湿地营城”的规划特征;以及作为城市水资源管理工程的城址外围水利系统,在工程的选址、规模、设计与建造技术方面展现出世界同期罕见的科技水平,展现了5000年前中华文明、乃至东亚地区史前稻作文明发展的极高成就,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堪称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标准。

莫角山大型建筑基址上的沟埂遗迹

卞家山遗址出土木桨

从最中心面积约30万平方米的皇城——莫角山宫殿区,你可以理解为良渚的“紫禁城”,到其外分别为面积约300万平方米的内城,以及面积约800万平方米的外城,堆筑高度也由内而外逐次降低,显示出明显的等级差异。

莫角山宫殿区 摄影:孙小明

而良渚古城西北部一个大型水利系统的发现,再次证实了古城的都城结构。11条水坝修筑于两山之间的谷口位置, 具有防洪、运输和灌溉等综合功能,构成南北两组防护体系,分别为塘山、狮子山、鲤鱼山、官山、梧桐弄等组成的低水坝群,由岗公岭、老虎岭、周家畈、秋坞、石坞、蜜蜂垄组成的高水坝群。

它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坝系统,也是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公共工程。

同时,古城西北部还分布着与天文观象测年有关的瑶山、汇观山祭坛,在古城外围也存在着广阔的郊区。

至此,对于良渚古城的认知,我们已不再是盲人摸象般的猜测,良渚古城的“三重城”清楚地在我们眼前展开——皇城、内城、外城,它与后世都城,比如我们熟悉的明清北京城“宫城、皇城、外城”的三重结构体系几乎一样。

良渚古城遗址北城墙

良渚人创造的规模庞大的城市系统,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早期城市规划的典范,是中国最早的三重城市格局,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以8平方公里的外城计算,它的占地规模一直领先了1500年,直到距今3500年前后才被郑州商城超越。

综上,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的良渚古城遗址,具有世界突出普遍价值,并具有中长期保护管理保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提交全世界予以保护。

良渚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名文件(申遗文本)

良渚王国那么大,到底派哪些“明星”代表去世界的大舞台亮相?

大部分人印象中的良渚遗址,就是瓶窑良渚这一带,实际上,良渚王的野心,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太多太多。

从1936年施昕更第一次在家乡发现良渚遗址算起,83年来,考古队员发现,除了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分布区,面积约3.65万平方公里的环太湖地区,还有外围区,向北可扩展至江淮地区、宁镇地区,向南可达金衢盆地、宁绍地区,目前已经发现良渚文化遗址1000多处。

1000多个“大咖”,派谁去?怎么组团?如何向世界表达价值?都需要精打细算,重新排位,重新梳理。当然,最有说服力的,一定是王这一级别的,C位的,代表的是“紫禁城”的派头。

我们看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良渚古城遗址,最终派出了4位种子选手,由4片分布于同一缓冲区内的遗产区构成——01号瑶山遗址,02号谷口高坝区,03号平原低坝—山前长堤区,04号古城区遗址。

瑶山祭坛墓葬遗址全景

通俗地说,就是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11条水坝+瑶山祭坛。

为什么最后定了这四大代表?因为从它们身上,可以提取出绝对的竞争力——用世界遗产的专业说法是“价值要素”作为有力支撑。

最终被ICOMOS写进报告的良渚古城遗址价值要素,也是四大,分别是——

【城址、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和以良渚玉器为代表的出土器物等人工遗存要素共同承载。】

01

城址

【ICOMOS报告】(选取部分评价,下同):

城址是良渚古城遗址的核心,北、西、南三面被天目山余脉围合,位居三山之中。长命港、钟家港等古河道逶迤穿过这片城址,与城址内外星罗棋布、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共同形成了山环水抱的选址特征,并将城址划分出若干不同的功能区块。

城址空间布局呈向心式三重结构,自内而外由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组人工营造的遗存组成。

02

【ICOMOS报告】

外围水利系统是良渚古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良渚古城遗址的地理边界,它与良渚古城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为古城的安全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在防洪、蓄水、水运、灌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也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它见证了良渚时期较为科学的水利工程技术和强有力的社会组织能力,也改写了中国与世界的水利史。这一水利系统在坝址选择、地基处理、坝料选材、填筑工艺、结构设计等规划和工程技术方面,体现了中国早期城市与水利工程的整体规划能力及其科学性。

03

【ICOMOS报告】

良渚古城遗址的城址内外分布着若干处不同等级的墓地,其中保存良好、具有代表性的墓地有5处,分别是分布于城址东北约5公里的瑶山,以及城址内的反山、姜家山、文家山和卞家山。

04

玉器

瑶山11号墓玉器出土情况

【ICOMOS报告】

良渚古城遗址的出土器物包括玉器、陶器、石器、漆器、竹木器、骨角器等,总量达1万余件。其中,玉器主要作为随葬品出土于分等级墓地,总数不少于7000件,材质以透闪石为主,器型包括玉琮、玉钺、玉璧、三叉形器、冠状饰、锥形器、玉璜、半圆形饰、柱形器、玉镯、玉织具、玉纺轮等,以及圆雕的鸟、龟、鱼、蝉等动物形玉器。

瑶山M9出土镯式琮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