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境恶化现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世界环境污染现状图片 全球环境恶化现状

全球环境恶化现状

2023-05-29 02: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发布 气候变化指标和影响恶化-中国气象局政府门户网站

  4月19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报告记录了气候系统多个指标的变化,包括温室气体浓度、不断上升的陆地和海洋温度、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和极端天气等,并强调了这些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迁移和流离失所、粮食安全以及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报告所提供的所有关键气候指标及相关影响信息都在强调,无情持续的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以及其带来的重大损失和破坏,都正在影响着人类、经济和社会。即使我们的减缓措施取得成功,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趋势仍将持续数十年。”WMO秘书长佩蒂瑞·塔拉斯说,在气候适应方面进行投资至关重要,而最有力的适应方式之一就是投资早期预警服务和天气观测网络,但一些欠发达国家在观测系统方面还存在巨大缺口,并且缺乏最先进的天气、气候和水服务。

  2020年,极端天气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给数全球百万人造成双重打击。然而,与疫情相关的经济衰退并未抑制住气候变化驱动因素及其不断加剧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与天气、气候和水相关灾害相互叠加,对人类健康和福祉产生广泛的不利影响。人员流动限制、经济衰退以及对农业部门的干扰均加剧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整个粮食供应链的影响,加重了粮食不安全性,并减慢了人道主义援助速度。疫情还破坏了天气观测系统并使减灾工作复杂化。

  “这份报告表明,我们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气候正在变化,其影响已让人类和地球付出了太大的代价。今年是行动之年,各国都需要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大会(COP26)之前提交具有雄心的国家气候计划,以实现到203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10年水平基础上减少45%的目标。各国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保护人类免受气候变化的灾难性影响。”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虽然当前新冠疫情造成的全球经济衰退可能会给制定减缓所需政策带来挑战,但也带来了机遇——通过加大对绿色、具有韧性的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使经济走上更绿色的发展道路。

  

  尽管发生了具有降温效应的拉尼娜事件,但2020年仍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三个年份之一,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2℃左右。2011-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十年。

  2019年和2020年,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持续上升,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已超过410ppm。如果二氧化碳浓度延续往年的相同模式,在2021年就有可能达到或超过414ppm。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信息,经济衰退暂时抑制了新的温室气体排放,但对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没有明显影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指出,海洋酸化和含氧量下降在持续,影响着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和渔业。

  2019年海洋热含量为有记录以来最高水平,2020年可能延续了这一趋势。过去十年海洋变暖速度高于长期平均水平,这表明海洋在不断吸收温室气体捕获的热量。2020年,超过80%的海域至少经历了一次海洋热浪。全球平均海平面继续上升。近年来海平面一直以更快的速度上升,部分原因是由于格陵兰冰盖和南极冰盖加速融化。

  冰冻圈风险加大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北极气温的升高速度至少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2020年北极夏季海冰覆盖面积最低值达374万平方公里,这是有记录以来第二次缩减到不足400万平方公里。2020年7月和10月观测到创纪录低的海冰覆盖面积。

  格陵兰冰盖质量继续损失。尽管表面质量平衡接近长期平均水平,但冰山崩解造成的冰损失是40年卫星记录的高点。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格陵兰冰盖的冰损失约为1520亿吨。南极海冰覆盖范围仍接近长期平均水平,但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南极冰盖呈现出明显的质量损失趋势。

  

  2020年,非洲和亚洲大部地区发生暴雨和大范围洪水。暴雨和洪水影响了萨赫勒和大非洲之角大部分地区,引发沙漠蝗虫爆发。印度次大陆及周边地区、中国、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部分地区在这一年不同时期降水量均异常偏高。2020年,严重干旱影响了南美洲内陆许多地区,其中受灾最重的是阿根廷北部、巴拉圭和巴西西部边境地区。长期干旱在非洲南部部分地区持续,尤其是南非北开普省和东开普省。

  

  在西伯利亚北极的广大地区,2020年气温较以往平均水平高出3℃多,维尔霍扬斯克镇的气温达到创纪录的38℃,随之而来的是长时间的大范围野火。在美国,夏末和秋季发生了有记录以来最大的火灾。2020年8月16日,加利福尼亚死亡谷气温达到54.4℃,这是至少过去80年以来全球已知的最高温度。在加勒比地区,4月和9月发生了大型热浪事件。

  2020年初,澳大利亚打破了其高温纪录,其中彭里斯气温达48.9℃,是悉尼西部澳大利亚大都市区观测到的最高温度。东亚部分地区夏季十分炎热。2020年夏季,欧洲经历了干旱和热浪,不过强度不及2018年和2019年。

  北大西洋飓风季命名风暴生成数量为历史最多

  2020年北大西洋飓风季共生成30个命名风暴,是有记录以来生成命名风暴数量最多的一年。登陆美国的风暴数量达到创纪录的12个,打破了之前9个的纪录。该飓风季的最后一个风暴“约塔”是最强的风暴,在中美洲登陆前强度等级达到5级。2020年5月20日在印度和孟加拉边境附近登陆的气旋“安攀”是北印度洋有记录以来造成损失最大的热带气旋,印度报告的经济损失约达140亿美元。该热带气旋季最强的热带气旋是台风“天鹅”。2020年11月1日,它穿过菲律宾北部,最初登陆时10分钟平均风速达220千米每小时(或更高),使之成为有记录以来最强登陆台风之一。

  

  根据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的数据,2020年有5000多万人受到气候相关灾害(洪水、干旱和风暴)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打击。这使得粮食不安全状况恶化,并给高影响事件相关的疏散、恢复和救援行动增加了另一层风险。

  粮食不安全程度在经过几十年的减轻后,自2014年起又再次加重,驱动因素是冲突、经济衰退以及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2019年,将近6.9亿人(全球人口的9%)营养不良,约有7.5亿人(全球人口的近10%)面临严重的粮食不安全状况。

  据统计,2010-2019年,天气相关事件平均每年造成2310万人流离失所。2020年上半年,受水文气象灾害主要影响,大约980万人流离失所,并且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以及非洲之角地区。

  (来源:WMO 编译:吴鹏 责任编辑:张林)

  

版权所有:中国气象局

ICP备案号:京ICP备05004897号

网站标识码:bm54000001

联合国发布环境报告:全球面临三大危机 人类须与自然和平相处_新闻频道_央视网(cctv.com)

     ◎实习记者 张佳欣

  由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环境污染,人类正在使地球成为一个支离破碎、越来越不适宜居住的星球。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消息,联合国日前发布了一份关于地球健康状况的报告。报告指出,当前地球面临着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遭破坏及污染问题三大危机,人类必须改变与自然的关系。

  因此,这份168页的报告标题直截了当写成——《与自然和平相处》。

  这份新报告称,世界人民必须彻底改变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对社会、经济和日常生活进行彻底的改变。为了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21世纪中叶碳中和的目标,人们必须使用更加科学的手段、作出更大胆的决策,在保护人与自然的活动中持续创新和进行投资。只有这样才能在恢复生态系统、拥有更健康的生活以及稳定的气候方面取得成就。

  自然已现三大环境危机

  报告的主要作者罗伯特·沃森爵士表示:“我们的后代将继承一个充满极端天气事件的世界——这里海平面上升、动植物大量灭绝、有着不安全的粮食和水,以及未来暴发流行病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的世界。”

  沃森说:“事实上,这一紧急情况比我们几年前认为的要严重得多。”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这份报告。“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在向大自然发动一场毫无意义的、自杀性的战争。”他说,“其结果是三场相互关联的环境危机:气候破坏、生物多样性遭破坏及污染问题,它们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能力。”

  发布该报告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表示:“我们正在摧毁地球,将我们自己的健康和繁荣置于危险之中。”

  “没有大自然的帮助,我们将无法茁壮成长,甚至无法生存。”古特雷斯说。

  政策千万条,行动第一条

  CNN称,世界距离实现其保护地球的商定目标还很遥远。尽管有长期的全球保护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承诺,但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消失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联合国的这份报告称,虽然臭氧层正在慢慢恢复,但人类已经偏离了《巴黎协定》所设想的限制全球变暖的轨道。

  报告表示,以目前的速度,全球变暖将在2040年左右甚至更早上升1.5摄氏度。目前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将使世界在2100年前至少变暖3摄氏度,这远远超过了巴黎协定中国际公认的目标。

  人类已经在付出惨痛的代价,不仅限于日益极端的天气。根据报告,目前世界上四分之一的疾病负担源于与环境相关的风险,包括类似于新冠肺炎这样的疾病,以及暴露在人类自己产生的有毒废物中而导致的疾病。报告称,污染每年导致约900万人过早死亡。

  现在可能是改变这一切的时候了,因为世界正从一场颠覆一切的大流行中复苏。报告称,考虑重新启动经济政策的国家可以抓住这一独特的历史时刻,把地球放在首位。“新冠肺炎危机为我们提供了重新思考社会如何加速向可持续未来转型的动力。”

  美国广播公司19日报道称,该报告中使用“必须”一词56次,“应该”一词37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前负责人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表示,应该采取更多行动,因为行动是如此关键。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可偏废

  这份报告为从政府到金融机构再到个人都提供了建议。它提出要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环境和全球经济。

  “将自然的价值排除在外,会使投资偏离保护和恢复自然、减少污染、扩大可再生能源和更可持续地利用资源的经济解决方案,同时也无益于促进繁荣和增进福祉。”该报告认为,如果人类开始把环境的价值和环境退化对健康和安全造成的影响纳入经济活动,我们的决定可能会有所不同。

  古特雷斯说:“我举个例子来说明这种思维转变的要求有多重要:即使在组织经济政策和经济数据的方式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过度捕捞时GDP的增长。我们是在破坏自然,但我们却把这当作是财富的增加。”

  该报告告诉各国,在计算经济运行状况时,除了国内生产总值外,还要重视自然。在追求财富和安全的过程中,人类必须学会珍视地质、土壤、空气和水这四种基本的“自然资本”。

  联合国环境署官网报道称,2021年至关重要,即将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大会、生物多样性大会和气候变化大会或许能帮助人们转变观念,因为各国将要提出雄心勃勃的目标,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自然环境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保护地球与自然,刻不容缓,我们需要从现在起就做出改变。正如古特雷斯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确实没有先例,但如果2020年是一场灾难,那么就让2021年成为人类开始与自然和平相处、为每个人确保拥有一个公平、公正和可持续未来的一年。”

世界环境污染情况分析—自然界对人类的恶报

来源: http://www.huiguo.net.cn/    发表日期:2015-03-18    浏览:48766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车泾路18号    总机:021-37829536    传真:021-37829535    工程部:021-37829536    售后部:021-37829536-转816    环境修复专线:021-31126212

© 2008 上海惠果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当前全球环境现状及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方向 - 哔哩哔哩

当前全球环境现状及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方向

       地球已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如果不采取紧急且更大力度的行动来保护环境,地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事业将日益受到更严重的威胁。

——《全球环境展望6》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百种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供给空气和海洋,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气温升高会加剧陆地和海洋水分蒸发,造成内陆地区大面积干旱,破坏海洋中以珊瑚为中心的生物链。

       臭氧层的破坏和臭氧空洞的出现,是人类自身行为造成的,也就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地生产和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ODS)”以及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废气造成的。ODS主要包括下列物质:CFCs(氯氟烃)、哈龙(Halon,全溴氟烃)、四氯化碳、甲基氯仿、溴甲烷等。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生物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人为对土地的开垦和扩张,使未受干扰的自然生境面积急剧缩小和破碎化,环境污染以及气候变化也造成了物种的消失;二是荒漠化,荒漠化土地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而且还在扩大;三是过度利用与消费,大量的野生生物资源遭到过度开发和利用,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严重减退;四是生物入侵,外来物种的侵入造成很多当地物种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构成,造成一些物种在当地的丧失,甚至灭绝;五是规模化农业生产的影响,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会间接造成几千年来农民培育和保存的大量作物品种和家畜品种的丧失,使遗传多样性受到影响。

       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 雹等大气降水。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后者是指在不降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灰尘所带的一些酸性物质。矿物燃料燃烧排放出来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以及它们的盐类,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酸雨对于生态环境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具体而言,酸雨直接导致土壤酸化,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不仅如此,酸雨还能使土壤中含铝的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风化,释放大量铝离子,植物吸收铝离子会直接中毒甚至死亡。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致使农作物大规模减产。

        我们人类居住的城市,也无法逃脱酸雨的毒害。根据研究表明,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等)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建筑表面受酸雨腐蚀出现空洞和裂缝,直接导致建筑的强度降低、建筑材料变脏和变黑,。酸雨对建筑的危害,不仅仅是建筑外观的污染,更为危险的是,酸雨正逐渐侵蚀建筑的寿命。如果我们不能打败酸雨,未来的某一天,酸雨会夺走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建筑文物,我们留给子孙的只剩满目疮痍和喟然叹息。

       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大约是130亿公顷, 8000年前地球上大约有61亿公顷森林,近1/2的陆地被森林覆盖。截止2019年全球森林存量面积为38.25亿公顷,预计到2025年这个数值将降至38.15亿公顷。世界上每年都有1130-2000公顷的森林遭到无法挽救的破坏,特别是热带雨林。

      全球森林退化和消失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农业扩张、采矿、人工林建造、基础设施建设、森林火灾等。但是造成全球森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大规模的工业采伐。据世界资源研究所对现有原始森林的风险评估,工业采伐已成为原始森林最大的威胁,影响着70%以上的濒危森林。

      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

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其危害及其产生的灾害却是持久和深远的。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直接导致区域内水土流失,动植物消失甚至灭绝,给区域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危害。人类所面临的不仅仅是土壤生产力下降所带来的贫困,更要面对江河安全威胁和沙尘暴灾害。

       大气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大气污染的危害性是多方面的,人类是大气污染的直接受害者之一。人类在大气污染的荼毒下,寿命逐渐缩短,各类呼吸道疾病病例随着大气污染的日趋严重与日俱增。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可直接缩短植物寿命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水体污染主要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引起水质下降,利用价值降低或丧失的现象。

       造成水的污染原因有两类: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主要是工业排放的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排水、降雨淋洗大气中的污染物以及堆积在大地上的垃圾经降雨淋洗流入水体的污染物等。另一类为自然因素造成的水体污染,诸如岩石的风化和水解,火山喷发、水流冲蚀地面、大气降尘的降水淋洗。由于人类因素造成的水体污染占大多数,通常所说的水体污染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

       海洋污染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海洋污染的各类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直接或间接导致海洋内各类生物的生存环境恶化。近年来海洋中各类污染事故,频繁出现海洋生物减少或死亡,甚至部分生物物种灭绝。随着海洋生态系统的逐步恶化,人类从海洋获取的海洋资源也逐渐减少。我们餐桌上的海鲜,逐渐由捕捞改由人工养殖,最初的无公害海鲜也逐渐出现了重金属超标。海洋污染已经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使用海洋资源,如果任由海洋污染恶化,海洋中的生态资源可能会成为人类的毒药。

       固体废物按来源大致可分为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此外,还有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废料及弃土。固体废物如不加妥善收集、利用和处理处置将会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危害人体健康。

      随着世界环境问题逐步恶化,当前的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已无法适用于当前世界环境现状。

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模式亟需一种绿色发展模式,这种绿色发展模式必须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提高全球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污染物和废弃物的产出效率;二是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障生物的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三是大力提倡循环经济,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做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开采中的能源损耗和环境破坏;四是积极发展低碳经济,降低大气环境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控制在全球生态系统相适应的水平。特别是后者,既是新生事物,更是新的发展方式。

       近年来,科学家一直着力于环境科学研究,通过一系列的环境科学技术,减缓和改善全球环境问题恶化的趋势。科学家对环境科学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环境问题的研究,是指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对策等方面的研究;二是对环境技术的研究,如清洁能源、新型材料以及在节能减排技术等方面。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贫困和过度消费促使人类无节制地开发和破坏自然资源。富裕的人过度追求高消费生活水平,挥霍社会资源;贫困的人为改善基本的生活条件,无视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过度地开采地球的有限资源。

       鉴于全球环境的恶劣现状,世界各国环境专家普遍认为人类需要在个人理念中树立的环保意识。假如人类能清晰的认知到当前全球环境的恶劣现状和环境继续恶化的严重后果,人类的行为趋势就会由破坏环境向保护全球环境和修复全球生态系统逐渐转变。当人类群体性、持续性的从事环保活动,全球环境问题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目前世界各国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倡导下,逐步加强对国民的环保宣传和环保教育工作。与此同时,在世界各国专家和学者的推动下,各国政府逐步制定和完善保护环境的政策和法规。

       人类在道德和法律的双重驱动下,逐渐减少破坏全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行为。人类开始有意识的参与环保活动,减缓全球环境问题恶化趋势,逐步修复全球生态系统。但是,环保活动的频次和力度,对于全球环境问题日趋恶化的局势无疑是杯水车薪。改善全球环境问题,修复生态系统,仍需人类长期性、持续性的努力。

 

2020全球环境问题有哪些? - 知乎

一、全球10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二、我国环境状况

1、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成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

5、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

6、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

7、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

8、城市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呈恶化趋势。绝大多数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

三、历年环境日主题

1974年:只有一个 地球

1975年:人类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资源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和人类食物链;防止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3年:管理和处理有害废弃物,防止酸雨

1996年:我们的地球、家园、居住地

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环境污染概述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有各种分类: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 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 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保护地球,从我做起 !!!

我月薪不止三千,不要请我回答这种问题

全球视野下中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形势与思考_中国人大网

 

报告发布 | 2021年全球生态环境监测报告及数据集

欢迎访问it开发者社区(www.mfbz.cn)网站

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不合理利用导致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气候变暖、生态退化、环境恶化、灾害频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问题凸显,不仅影响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基础和生命健康。

我国政府一贯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一系列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和决策部署,持续开展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和保护等工作。中国已建立起气象、资源、环境、海洋等地球观测卫星应用体系,国产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和国家空间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对地观测能力日益提高,是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的重要基础。同时,作为地球观测组织(GEO)的创始国和联合主席国,中国一直致力于在GEO框架下面向全球开放共享更多的地球观测数据产品、知识、服务和案例。

为满足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需求,分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经验,科学技术部按照“部门协同、内外结合、成果集成、数据共享、国际合作”的基本思路,于2012年启动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 工作。

该项开创性的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持续产出了一系列的专题报告和数据集产品,推动了国产卫星数据共享和应用,促进了我国全球综合监测和分析能力的提升,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公共产品,扩大了我国参与GEO及国际地球观测事务的影响力。

本年度报告在过往九年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水质污染、草原畜牧、粮食自给等问题,全面、系统地评估了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后全球在生态环境治理和消除饥饿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可为应对气候变化、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及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数据与信息支撑。

2021年度报告吸收了国家科技计划与相关部门最新科研成果,使用了FY、GF、ZY、HY及Terra/Aqua、Landsat、Sentinel等国内外卫星遥感数据,辅以数字高程模型、水体数据、气象数据、土地覆盖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保护区数据等资料,形成的成果通过国家综合地球观测共享平台面向国际社会共享,这是我国通过地球观测组织合作机制,在引领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和建设性地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做出的贡献。

2021年,继续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社会共同关切,利用遥感手段开展长时间序列监测,分析了全球陆域生态系统的时空变化特征、响应机制及可持续发展态势,揭示了全球典型湖泊时空分布格局、水文演变特征及藻华暴发的驱动因素,阐释了欧亚大陆草原生态环境改善的趋势及草畜平衡的状况,评估了近十年全球及中国粮食生产能力、自给状况的变化,形成了

共4个专题报告及相关数据集产品。

“全球陆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态势”专题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5,生产了2015、2020年陆地生态系统格局及变化产品、2010—2020年全球植被生长状况等数据产品,开展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格局和植被生长状况监测分析,评估了全球山地和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系统保护成效、驱动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态势,可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认知提供科学依据。报告主要结论包括:

(1)2015年以来,气候变化引起的干旱、火灾及人为的过度砍伐、开垦等因素,导致了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和东南亚区域三大热带雨林区森林面积持续减少,全球森林面积净减少28.41万km2。全球未能实现“到2020年停止毁林”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但森林减少的速度较前五年有所放缓。自然保护地内的森林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森林减少的面积比例明显小于非保护地,保护成效显著。

(2)近10年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特别是山地生态系统的植被生长状况呈趋好态势,明显改善的区域有东亚、西欧、东欧和南欧。气候变化造成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干旱等事件仍是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

(3)得益于有效的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中国的陆地生态系统在较大范围内呈有序恢复、向好发展态势,森林面积持续增长,植被生长状况明显改善。

“全球典型湖泊生态环境状况”专题是陆表水域专题的延续和拓展。湖泊是地球表层重要的淡水资源库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对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该专题生产了2000—2020年全球500 km2以上自然湖泊面积、水位、水量等数据集和富营养化湖泊藻华时空分布产品,分析了全球典型湖泊分布格局、水文要素和藻华暴发的变化趋势,揭示了其发生、发展的驱动因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为藻华治理和湖泊保护提供数据及信息支撑。报告主要结论有:

(1)2000年以来,全球197个面积500 km2以上的自然湖泊净蓄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174个湖泊水位上升,青藏高原内流区的湖泊群水位上升最为明显。与此同时,受气候变化和人类生产活动双重影响,中亚和非洲等干旱地区以及高需水地区的部分湖泊出现快速萎缩现象,水资源缺口较大,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

(2)近20年,全球藻华暴发的湖泊数量呈上升趋势。70个藻华暴发的湖泊中,北美洲和亚洲数量居多,气温条件适宜的温带和热带地区比例最高。藻华最大暴发面积呈增长趋势,亚洲增长最明显。

“欧亚大陆草原生态状况”专题是陆地植被专题的延续和拓展。草原不仅是主要的陆地生态屏障,也是家畜的牧场和食物来源,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该专题生产了2000—2020年欧亚大陆草原理论载畜量、可食饲草量、地上现存生物量及利用强度指数等数据产品,揭示了近20年欧亚大陆草原生态环境改善及草畜平衡的状况,可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报告主要结论有:

(1)2000年以来,欧亚大陆草原整体变好变绿,80%以上的草原植被生产力、植被覆盖度等指标呈改善趋势,青藏高原、蒙古高原等大部分区域草原植被状况改善明显。从草原类型看,极寒干旱半干旱草原植被状况改善最为明显,温性干旱半干旱草原植被状况也呈现整体变好的趋势,但年际波动和空间差异较大。

(2)近20年,欧亚大陆主要放牧草原理论载畜量呈上升趋势,近10年较前10年增加15.93%,相当于增加了2.3亿个羊单位所需饲草;与此同时,主要放牧草原的利用强度和地上现存生物量也较10年前有所增加。

(3)尽管气温升高、局部降水增多、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和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的设立,总体上有利于欧亚大陆草原植被的生长,但欧亚大陆草原的生态状况仍未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水平,局部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等现象依然存在,草原生态恢复任重而道远。

“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专题是自2013年以来持续发布的一个专题系列。及时、透明、公正的全球农情信息是精准把握农业生产与供应形势、维持粮食价格稳定、确保粮食贸易公平公正的重要支撑。该专题对2010—2020年全球、重点区域、主产国及我国粮食生产和自给状况进行了分析,反映了近十年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并对2021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和进出口形势进行了预测,可为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2“零饥饿”提供重要数据支撑。报告的主要结论有:

(1)近10年全球粮食总产量及人均粮食产量均有显著增加,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以来,全球粮食年均产量较2010—2015年增长10.9%,凸显了全球为实现零饥饿做出的努力。

(2)大范围的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是导致全球和区域粮食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如2012年和2018年大范围干旱造成全球粮食减产;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区域因农业基础设施不足,灾害抵御能力不强,产量波动剧烈。

(3)我国农田灌溉比例高,农业生产防灾减灾能力持续增强,农业灾害对作物生产影响有限,产量波动小,近10年中国大宗粮油作物产量年增长率为0.5%,形成了“南方稳产、北方优势产区集聚”的总体格局。

获取数据链接

2021年度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分为:1.全球陆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态势 2.全球典型湖泊生态环境状况 3.欧亚大陆草原生态状况 4.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 四个专题报告(中英双文),同时提供了

全球30m分辨率土地覆盖数据集(2015)

全球30m分辨率土地覆盖数据集(2020)

全球1km土地覆盖变化数据集(2015-2020)

全球1km/5天植被指数数据集(2010-2020)

全球500m/4天叶面积指数数据集(2010-2020)

全球500m/4天植被覆盖度数据集(2010-2020)

全球500m/4天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数据集(2010-2020)

全球500m植被生长状况指数数据集(2010-2020)

全球0.05°ENSO事件植被异常变化指数数据集(2010-2020)

全球1km分辨率人为活动压力指数变化数据集(2010-2020)

全球1km/3小时分辨率光合有效辐射数据集(2015-2020)

全球1km分辨率植被光温生产潜力数据集(2015-2020)

全球典型湖泊生态环境状况

全球湖泊面积-水位长时序数据产品(2000-2020)

全球湖泊水量长时序数据产品(2000-2020)

全球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年最大暴发面积时间序列产品(2000-2020)

全球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年暴发频率时间序列产品(2000-2020)

全球富营养化湖泊基础数据清单(2000-2020)

中国湖泊面积-水位长时序数据产品(2000-2020)

中国湖泊水量长时序数据产品(2000-2020)

欧亚大陆草原生态状况

欧亚大陆草原可食饲草量数据集(2000-2020)

欧亚大陆草原理论载畜量数据集(2000-2020)

欧亚大陆主要放牧草原地上现存生物量数据集(2000-2020)

欧亚大陆主要放牧草原利用强度指数数据集(2000-2020)

部分文字材料来自于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经济日报

Copyright © 2002-2019 某某自媒体运营 版权所有

地球环境现状简介,关于地球环境现状的资料--中国农业|农业大学|农产品价格,农业信息网-农业小百科

  在人类无数次企盼、无尽的憧憬中我们走入了21世纪。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就如同20世纪中叶,人类从太空第一次眺望地球。就是在这颗美丽富饶的星球上,人类为谋求生存和发展,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建立了一座座人类文明的丰碑。但是,当人类陶醉于自己创造的辉煌成就时,我们的家园已笼罩上了阴影。

一、土壤遭到破坏

环境现状——人类面临的困境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它也经常被称作世界。地球已有44~46亿岁,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以30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以近24小时的周期自转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30844309.html?an=0&si=1

1 全球变暖 有资料表明,由于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在过去的100年中,全球气温上升了0.6℃。有人认为,全球变暖是一种大规模的环境灾难,它会导致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使海平面上升,危及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此外,气候变暖还会影响人类健康,加大疾病危险和死亡率,增加传染病。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19日消息,据美国太空网报道,近日,科学家在太阳系与茫茫太空黑暗的分界线上发现了一条由神秘高能物质构成的明亮缎带。

地球作为一个整体的环境,使得任何一个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都无法单独面对本国的环境问题。全球环境管理的概念就是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全球环境管理是一种多元化、多层面、多视角的理念,包括管理全球环境的制度、法则、规范、标准及其过程与行为等。

农业小百科主要介绍中国农业,农业大学,农产品价格,农业信息网。涵盖行业包括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药材,大田作物,粮油,饲料兽药,农药肥料,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农业人才等。|

|

|

本文由星云财经网发布,不代表星云财经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