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验婴儿的尿道括约肌和肛门括约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不给小孩把尿的好处 考验婴儿的尿道括约肌和肛门括约肌

考验婴儿的尿道括约肌和肛门括约肌

2024-06-18 19: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生理层面上看

第一,会影响宝宝的脊椎发育。

宝宝的脊椎与髋关节还未发育成熟,在给孩子把屎把尿的过程中,孩子的脊椎部分是弯曲的。另外,宝宝的腰腿部分会形成一个对折。这个时候,所有压力都会集中到宝宝的尾椎上面,非常容易造成脊椎与髋关节的移位或者受伤。

第二,容易引起宝宝脱肛和痔疮。

婴儿的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要在3岁左右才完全发育成熟,把便本身就会使孩子过度用力,很容易使宝宝的腹压增大,引起直肠往下滑动,引起肛门内粘膜外凸,俗称脱肛,实际就是痔疮。

第三,影响孩子括约肌的发育。

给婴儿勤把尿,会造成排尿过勤,对婴儿而言并不是好习惯,对膀胱功能的成熟也不利。

因为在宝宝3岁左右,位于尿道和肛门处的括约肌才能发育成熟,这是宝宝能够自主控制大小便的基础。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把屎把尿,就会造成孩子对便意的感知能力下降,只知道根据被“把”这个动作来反射性排尿,不把的话,就容易尿裤子。

所以,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说,孩子晚上不能安睡,非要把一泡尿才能接着睡,甚至白天都不把不尿,只知道因为憋尿而哭闹,以上就是原因。

从心理层面上看

第一,导致孩子缺少安全感。

孩子有排泄自由的权利,什么时候拉尿拉便应该依靠自主的意愿,许多家长在给宝宝把屎把尿的时候,总会定下几个固定的时间点。大人强行训练,会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随时有“等待被召唤”的感觉。

第二,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很多时候,大人给孩子把屎把尿完全是出于一种预判的心理 ——是时候要拉了,完全不管孩子正在做什么。孩子正玩得好好的,结果就被家长把着进行排便,也许孩子这个时候并不想排便,却被家长一直把着。孩子的注意力就这样被粗暴地打断,这样会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发展。

第三, 不利于孩子隐私意识的建立。

把屎把尿时,孩子的生殖器被大人频繁把弄刺激,这对一个孩子的自尊心、性别意识、性启蒙和隐私保护意识形成,非常不利。

什么时候才是训练孩子自主排便的最好时机

不是每个宝宝都必须统一时间点,因为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特点。一般来说,最好是在宝宝15个月以后再进行把尿训练。

如果家长仔细观察宝宝的表情,就会发现宝宝有了尿意后,表情会跟平常表现不一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尿颤”,如果宝宝的身体稍微有了轻微的颤抖,可能就是想尿尿了。

当家长发现孩子会告诉自己想要排便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教孩子脱裤子、排便等一些简单的动作,这样训练,孩子们一般在2、3岁的时候,就会自主排便了。

在训练宝宝如厕的过程中,不管是把尿还是训练宝宝坐尿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持之以恒,每天固定给宝宝把尿或者让宝宝在尿盆上坐几分钟,这样能锻炼宝宝潜意识完成任务的能力。如果弄脏了裤子,不要随意责骂孩子,否则容易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