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看懂上海「各版块房价高低」的原因,教你快速发现【价格规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海房价曲线图最新 一图看懂上海「各版块房价高低」的原因,教你快速发现【价格规律】

一图看懂上海「各版块房价高低」的原因,教你快速发现【价格规律】

2024-04-20 21: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正文分割线

距离市中心越近房价越高,交通时间越少房价越高,这是谁都知道的道理。

但是,你知道这里具体的数据吗?

下面的图表告诉你:

房价提高一万,距离需要增加多少公里,通勤时间增加多少分钟。

通过图表的曲线对比,你还可以发现:

同样距离或通勤时间的板块,存在明显的房价洼地。

快速发现这些洼地,就可以进一步筛选考察,为你的购房提供决策的依据。

这是【三万平方】根据最新整理的上海房价大数据以及地铁和城市交通等方面的信息分析。

图中涉及以下信息:

黄色的条形图:上海168个房地产版块的4月房价(单位:万元/平方米)

绿色的条形图:各个版块距离市中心的绿色出行通勤时间(单位:分钟)

红色的曲线图:各个版块距离市中心的驾车出行通勤时间(单位:分钟)

2.1 房价

从房价的梯形图可以看出上海最贵的联洋版块,均价13.4万/平方米。最低的海湾版块,均价1.7万。

最高最低相差近8倍。

当然这与日本东京最高最低相差15倍还不算多。

其余的166个版块的均价在这中间。

2.2 绿色通勤时间

通勤时间一共有两类:一个是乘坐公共交通的绿色通勤时间,在图中使用绿色条形图表示。一个是驾车通勤时间,在图中使用红色折线图表示。

通勤时间越长,代表从版块所在位置出发到上海市中心(人们广场)所用的时间越久。

海湾版块的绿色通勤时间最长,达到136分钟,代表着去一次市中心是最不方便的。这里可以发现海湾房价最低的原因了吧?

更重要的是,从交通距离来说,海湾版块距离市中心的距离其实要比金山和临港要近很多了。所以说,距离近但是通勤耗时长说明了其轨道和公共交通的不够便利,这也是其房价垫底的根本原因。

而耗时最少的自然是人民广场版块,由于计算点选取版块中心,所以耗时0分钟。

2.3 驾车通勤时间

驾车通勤时间长代表了其距离市中心远,高速公路或者快速路不易利用,所以耗时较长。

驾车通勤时间最长的是金山版块,开车到市中心需要83分钟,第二名是临港新城,其驾车时间需要82分钟。

从图表的变化可以看到以下规律:

3.1 房价与通勤时间成反比

图表很清晰地看出,随着由上向下的顺序,房价依次增高,与此同时,通勤时间依次变少。

结论:高房价购买到了你每天耗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

3.2 距离越远反比关系越明显

绿色通勤时间60分钟(驾车通勤时间30分钟)以下的区段,比如桃浦版块、中原版块等,房价在5万元以上的版块,房价变化与通勤时间关联弱化了。

结论:公交出行1小时,驾车出行半小时的这个范围内,人们不在乎这点距离。

房价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大于时间因素了。

而当超出这个范围,房价与通勤时间的反比关系变得更加明显一些。

这个现象说明,大于公交1小时,驾车半小时的区段后,人们更加在意用房价购买时间了。

3.3 房价10万元以上的区域完全没有对应关系

房价十万以上的区域大都处于城市中心区,由于中心是一个面,而不是我们计算中的一个点,所以这个区域内的房子不再考虑与人们广场那个点的具体距离差异。

在这个区间内,影响房价的反而是周边地标的作用,或者房龄的影响,以及版块内老公房对于平均单价的拖累。

3.4 锯齿状的内凹处就是价值洼地

在房价与时间的对比上,大趋势保持着反比的关系,但是并非完全等比例,凡是两者不完全对应的地方就值得关注。

就像股票曲线一样,低谷处就是“机会”。

举个例子:

比如杨行版块,房价4.7万。与它价格接近的是香花桥4.7万和松江大学城4.8万。但是三个版块的绿色出行时间分别是70分钟,112分钟和100分钟。尽管房价是由多种因素所决定,但是可以认为,同等情况下,杨行的便利出行一定会体现在后期价格的上升机会上。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相对于西渡版块和惠南版块,嘉定老城就更有优势。相对于香花桥和赵巷,老闵行就更有优势。

随着城市中心范围的外拓,市中心正由内环扩展到整个中环内乃至外环。

整体上,房价与距离中心的通勤时间成反比关系。

买房所花费的金钱,其实就是购买了你本应该浪费在上班路上的时间,所以说时间就是金钱。

但是,通过对于时间价格对比的量化曲线可以发现很多有潜力的“机会”版块,

这些版块会在下一轮的变化中崛起而拉直那条“锯齿”线。

而你的机会就是在它拉直­之前出手。

欢迎后台扫码加入【三万平方建筑评测】

购房者与同济建筑博士一起交流建筑知识~

-The End-

-声明-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