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针尖上的安全”:聚焦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卫健委发布重要《指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海卫健委出轨事件 剑指“针尖上的安全”:聚焦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卫健委发布重要《指南》

剑指“针尖上的安全”:聚焦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卫健委发布重要《指南》

2023-07-21 02: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剑指“针尖上的安全”:聚焦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卫健委发布重要《指南》

此次《指南》针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立标准进行了专门的指导管理,可以将过去不合理医嘱率有效降低,也会使得输液反应率同步下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上海报道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静配中心应由药学部门统一管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组织对其进行监督和检查。 

《指南》明确,静配中心配备数量适宜、结构合理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一般可按照每人每日平均调配70~90袋(瓶)成品输液的工作量配备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人应由具有药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药学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药品调剂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的药师担任。 

同时,负责用药医嘱审核的人员应当具有药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药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3年及以上门急诊或病区处方调剂工作经验。负责摆药贴签核对、加药混合调配的人员,原则上应当具有药士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负责成品输液核查的人员,应当具有药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此外,《指南》指出,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在省级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管理专业组,专业组成员应当是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针对该《指南》的发布意义,上海某三甲医院药学部主任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介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简称PIVAS)是指医院药学部根据医师医嘱,由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在密闭环境下对静脉用药进行混合调配,使其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输注使用的成品输液,并在集中时间内送达临床供患者用药。

“静脉输液,是临床患者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传统静脉输液的调配工作由各病区护士自行完成,开放的环境药物容易受到污染。同时,职业防护差,一些细胞毒性药物易对配置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此次《指南》针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立标准进行了专门的指导管理,可以将过去不合理医嘱率有效降低,也会使得输液反应率同步下降。不仅如此,还可以将以前各个病区从事配药的护士还给了病人,让她们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病人护理服务。”上述上海某三甲医院药学部主任说道。 

PIVAS聚焦保障“针尖上的安全”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英文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简写为PIVAS,以下简称静配中心)是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专业技术服务的部门。静配中心通过静脉用药处方医嘱审核干预、加药混合调配、参与静脉输液使用评估等药学服务,为临床提供优质可直接静脉输注的成品输液。 

在一家医院,想要建立一个标准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需要严格按照静脉输液配置的相关要求设计构造,调配间为万级洁净、局部百级,功能区域包括审方打印区、摆药准备区、抗生素及危害药物调配间、普通药物及TPN药物调配间、成品核对区、耗材准备区及更衣区等。而这主要也是出于对患者的安全用药标准进行配置。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管药师沈玉婕介绍,静脉用药作用快而直接,是临床非常重要的治疗途径之一,常用于危急重症患者。静脉用药虽然能够迅速发挥疗效,但仍存在较大危险,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据统计,所有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静脉注射给药占53.5%,其他途径注射给药仅占2.7%。这是由于静脉用药时,机体缺少消化道及其他防御系统的屏障作用,以及静脉用的药品可能存在内毒素、pH、渗透压、微粒等诱发因素,使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通常,静脉用药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发热反应、静脉炎、急性肺水肿、空气栓塞、血管迷走性晕厥、胃肠道反应、疼痛等。“人们常说:能口服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是危急重症患者,静脉用药能够快速发挥疗效,挽救患者生命。但是对于非危急重症患者,能口服的给药方式来进行治疗,还是首选非静脉给药途径。有些药品,同种药品有不同的剂型,不同的给药途径,那么口服、肌内、皮下给药的安全性均大于静脉用药。因此,我们要关注静脉用药的不良反应,更要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 沈玉婕说道。 

如此也使得静脉用药管理变得至关重要。实际上,引入静脉药物集中调配,既可以保证静脉注射药物的无菌性,防止微粒污染,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此前,据某基层医院内科护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以输液为例,一个夜班至少需要负责新入患者2个、一级护理患者30个,病危患者5个,发烧患者至少20个,其中,每6小时输液的患者至少20个,而一晚上需要输液的患者基本需要完成50个。 

之所以会如此,主要由于中国是国际上罕见的输液大国,人们常常采用静脉输液的手段来治疗微不足道的病痛。2016年,中国药科大学和南加州大学曾联合发表的一项研究,估计了中国每年对注射用生理盐水的需求量。按照医疗需求量来预测,本应该一年消耗8392万美元的注射用盐水,但实际上的消耗量却可能达到了7.49亿美元。 

“通常,我们需要连上16小时的夜班,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兼顾第二天的患者用药治疗配制。要知道,一个科室输液患者通常是50人,每人2瓶,就要配制100瓶之多,如此也加大了日常的工作量。”上述护士说道。 

静脉用药配置会加大护士的工作量,尽管如此,静脉配置的人手还是不足,而一旦人力紧张,也会造成科室护理管理存在安全隐患。据相关报道,美国某医院的静配中心人员因工作量超负荷,曾误将 10% 氯化钾注射液当做肝素冲配到葡萄糖溶液中,造成 3 个婴儿死亡的严重医疗事故。 

不过,此次《指南》明确了静配中心由医院药学部统一管理以及在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对人员的配准标准进行了强调,并规定药师是用药医嘱审核的第一责任人,从一定意义上有利于缓解人员紧缺的问题,提升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标准建立前尚需解决痛点难题

尽管利好不断,但从医院及现有药师配置情况来看,想要达到《指南》的要求,还需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如何配置专业、齐备的药师就成为一大难题。

特别是,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快到来,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不断升级,近1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系统中的门诊、住院出院人次不断翻倍,医生和护士等队伍快速增长,普通患者对合理用药的需求不断增长。但相比之下,药师队伍的培养进步却并不显著,每个患者享受药师提供的服务时间减少,患者的获得感没有有效提升。 

为此,《指南》提出,医疗机构应当加强静配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培养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落实技术操作规范,确保成品输液质量,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用药安全和医疗质量。具体举措包括:静配中心负责人应当由具有药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药学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药品调剂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的药师担任;负责用药医嘱审核的人员应当具有药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药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3年及以上门急诊或病区处方调剂工作经验,接受过处方审核相关岗位的专业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负责摆药贴签核对、加药混合调配的人员,原则上应当具有药士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负责成品输液核查的人员,应当具有药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不得由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此项工作等。 

实际上,从2019年开始上海市药学会就在药学服务体系建设和药师能力提升方面进行了全上海药师诊断能力考核。据上海市药学会秘书长张晓敏此前在第38届中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上介绍,上海现有药师大约15000人,分布在各级医疗机构,但是审方主要针对二三级医院,全上海2019-2020这一年里,总共考核成绩合格的有2600名审方药师,持证上岗。

“所有处方药一定要我们审方药师审核以后才有效。尽管有前置处方审核软件,可以抵挡大概90%左右的错误信息,但是还有一部分的信息需要审方药师把它提出来,每提出一个问题直接把它归置到处方审核软件中,保证下一次不再出现。”张晓敏称,从这样的角度来讲,近两年,上海的药品管理以及调剂能力有了很大一部分的提升。另外,2019年,上海市药学会联合医学会、医院学会联合出版了《上海市药品零售企业药学服务规范(试行)》,构建了门诊、住院、静脉配置、处方审核四个标准,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处方上合理用药问题得到解决。 

在谈及药学服务的发展方向时,解放军总医院医学保障部药品保障中心主任也在第38届中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上表示,未来十年药师的定位需从这五点着手: 

一是,亲自参加药物方案的治疗,执行药物的治疗方案并且全程监护药物治疗结果;

二是,守护患者用药安全,包括精准用药、个体化给药、参与治疗方案怎么制定、全过程监护用药,从而达到降低风险提高药物疗效的目的;

三是,协助医保实施药物经济学管理,拒绝不合理的处方管理

四是,参与药品调剂、居家用药指导以及居家用药监护服务;

五是,将互联网有机融合于药学服务,例如,进行解药、咨询、监护、云管理等服务。 

“传统的药品调剂工作是以物质保障为基础,被动型发药,全手工劳作方式。随着医改形势的推进,药学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提供的高效手段,需建立全方位一体化药品保障和药学服务新模式,即建立了以经济高效为目标的药品物流模式,创新管理,压低成本,提升效益,实现了全程智能化、精细化保障和精准化服务。”孙艳称。

(作者:季媛媛 编辑:朱萍)

(作者:季媛媛 编辑:朱萍)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