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人才的抉择:二维与三维,哪个更有未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维动漫专业比较好的大学 动画人才的抉择:二维与三维,哪个更有未来

动画人才的抉择:二维与三维,哪个更有未来

2024-07-11 10: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2020年中国动漫产业研究报告》的研究显示,国内的泛二次元用户规模有望在2020年突破4亿大关。2019年,我国动漫产业已达到1941亿元的总产值规模,然而与扩大的市场规模相对,国内处于核心研发环节的动漫人才不足五万人。报告表示,由于薪资和劳动强度不匹配,优质人才和从业人员的不足仍是困扰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难题。

一面是欣欣向荣的行业前景,一面却是捉襟见肘的人才短缺。对此,数娱梦工厂就国内动画特效、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人才需求及动画行业发展前景对袁原导演进行了专访。以找寻国内巨大动画市场下,行业部分瓶颈的症结与出路。

动画科班仍难即插即用

袁原:我觉得限制二维发展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一个是我提到的,学习二维专业的同学,目前学校的课程和作业量,对将来要真正涉足这个行业所需要的作业量要求,包括训练量其实是远远不足的,这只是一个方面。更大的问题是遇到一些学习二维动画专业的同学,他们出现了很多迷茫“我学这个专业将来毕业能不能找到工作?”

因为目前整个中国二维制作这块的市场规模的确比较小,而且在越来越小。但其实另一方面真正二维项目在国内反而是有不少的,其实发展还是有需求,问题在于人才的工期规模跟不上。所以学习二维专业的同学,其实大可不必太过于担忧自己在专业选择这块是二维好还是三维好,其实我本身就是学二维技术的,我觉得有二维技术,以后无论你将来在二维行业,还是三维行业都非常有帮助。

数娱梦工厂:网上有说二维转三维随意,但三维转二维就根本不行,这个说法您认可吗?

袁原:这个说法有它的依据,但也不完全对。二维转三维主要是因为二维学到的更多是动画的艺术表达,包括在脑海中的节奏和感觉,这个是二维能够带到三维的东西。三维为什么不能转二维?是因为二维有个绘制的门槛,而三维未必需要有这样的功力,如果去做二维的话,你就必须要花时间练习,所以说三维比较难去转二维,但不是说不能,如果整个二维练得差不多,比较认真努力的话,可能一年半到三年之间你也有一定的成果。

数娱梦工厂:您之前有提到三维行业它也是人才不足的,前一阵子央视财经报道过动画行业月薪1万五千左右的新闻,当时还引起了行业内对薪资方面的诸多争论。您觉得这个说法是真实的吗?

袁原:如果真的是比较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专科院校生。他们在读时候就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非常具有潜力和价值的话,那么其实是能够达到这个数字的。但事实是就目前来看,大多数毕业生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基础的薪资层面,真正能达到的只是凤毛麟角。

数娱梦工厂:所以这个薪资结构并不能代表目前的行业现状?

袁原:对,而且塔尖还有更高一点的。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多数其实还是属于比较中等的水平。并且我们这行其实和手艺行当比较相近,还需要时间去磨炼,需要进入公司以后有师傅去带着慢慢的学习成长。

数娱梦工厂:如果您面对正在择业的毕业生的话,会推荐他们去二维还是去三维?以目前的市场形势来看的话。

袁原:我觉得做动画的话,更多还是看你的喜好。如果你真的非常喜爱二维,那就去做二维。如果你更喜欢三维的工业风,就去学三维。但是在做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把目标放得长远一些。学二维的同时也关注一下三维的一些技术和表达,因为三维其实只需要多掌握一些软件,就可以有更新更多的表达形式。学三维的同学也需要更多关注二维的美术、设计,包括要养成绘画习惯,我认为它们之间是相通的。你可以选一个侧重,但是不要着急跑,也不要只关注一个,因为这样是走不长的。

动画的未来:二维与三维的比较

数娱梦工厂:红鲤动画之前参与的作品《姜子牙》的开场,是一段非常精彩的二维动画,这一段是导演李炜他们制作出来的,只有短短几分钟,但效果非常惊艳,之后动画就转成三维了。当时为什么会想到要这样来设计?

袁原:因为李炜导演他本身是二维专业出身,他算我刚工作时候的恩师。李炜导演在二维这块是有一个追求和情怀的。其实最早《姜子牙》的概念PV就是二维的,后来在2016年的时候,当时我正在做《精灵王座》的动画导演,该片的联合导演戈弋,就邀请了李炜来协助我们做,后来李炜导演参与经历过那个片子以后,就有了往三维去转的想法。一个原因是如果完全按照他的艺术追求,要做到这个程度的全篇二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未必好找,代价也特别高,而且它的制作周期也是不可控的,相对比较偏工业化的三维,它整个制作加工以及周期相对比二维都要可控,人才也更多一些。

数娱梦工厂:您觉得二维和三维结合会成为今后的潮流吗?

袁原:这个东西我觉得不太好讲。首先我觉得二维有二维的魅力,三维有三维的特色,它其实都是动画的表达形式,有的内容题材如果合适的话,做这种艺术的结合是可以的。但并不是所有题材都应该这么做,因为艺术的表达形式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

数娱梦工厂:您刚刚讲到李炜导演他其实是擅长二维的,但是他的作品《姜子牙》,却是一个主体偏三维的动画作品,之前在温哥华电影学院的演讲您也提到您是从二维转到三维的,为什么您这些二维人才都会想到要转去三维?

袁原:因为三维相比二维来说,可以做到二维做不到的表达形式。比如说真实的材质感、扎实的有立体感。当时我从二维转三维,是因为当时中国整个二维环境不是特别理想,李炜老师他是二维一直坚持到现在,并且他从二维制作慢慢也偏向于导演,编导,包括分镜设计这块,美术设计这块去发展了。这也是依托于之前他在二维这块的基础。

数娱梦工厂:您觉得《哪吒》大爆,《姜子牙》取得16亿票房之后,这些高票房三维动画电影会不会让很多的毕业生越来越倾向于去做三维,导致二维人才越来越少呢?

袁原:我觉得这个东西还是要看作品,如果未来有一部非常有说服力的二维作品的话,可能情况会好点。但是从整个大趋势来讲,包括整个好莱坞、迪士尼的趋势,注定二维它会越来越偏向于艺术和小众,以及设计方面。未来真正市场化的大片子应该还是会以工业的三维为主。

数娱梦工厂:不久前吉卜力工作室,也传出了制作三维动画的消息,是不是全世界都在朝三维的方向走?

袁原:这其实和全球发展有关,现在所有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二维制作其实比较需要花时间花人工的,未来它一定会慢慢的细分化,小众化。而三维它是比较偏工业生产型的,它会变得更大众化,需求也会更多。二维会偏向于小众,偏向于设计,偏向于概念,偏向于一些短片一些概念,甚至于可能100部动画片里10% 20%是二维的,剩下的是三维的。就像吉卜力,随着整个公司的品牌要往前发展,我觉得走向工业化是不可避免的。只是说好莱坞迪士尼优点在于它走向工业化的同时,并没有抛弃掉原来二维的精髓,反而他把这些二维的表达力,通过科学科技研发的方式,在三维工业里逐步得以实现,而且处理更细腻。我觉得二维对三维将来更多的是一个补足,或者做设计方面的先导性的工作,而三维还是会成为一个主流主题。

数娱梦工厂:前一阵子好莱坞出了《猫和老鼠》真人版,就是真人加猫和老鼠的特效。其实猫和老鼠是二维形象,但它是通过三维制作的。未来国内会不会也会出现这种趋势?就是并不是全是二维或者三维,而是真人加二维再加三维这种结合方式?

袁原:其实好莱坞的很多美剧和电影,他们的演员已经非常习惯这种棚内拍摄,很多时候是专业演员在拍,其它包括背景可能都是cg加后期合成。像《猫和老鼠》这样的形式,其实不是一个先例,但他这次是用三维和真人结合,而且三维形象尽可能贴近和保持二维的风格,算是一种特型片,但是它不会成为一个流行趋势,它就像一桌主菜上面一个比较吸引你的甜点。未来主流可能还是像《复仇者联盟》或者《疯狂动物城》这样的。

数娱梦工厂:其实动画行业还有一种类型是介于二维和三维之间的,或者被称为2.5D的三渲二形式。比如说日本的《亚人》,国内像《侠肝义胆沈剑心》,他画面比较像二维,但又有三维技术。比二维制作更快速一点,可以量产,比三维的话又更便宜一点。您觉得这种发展趋势会慢慢成为未来主流吗?

袁原:我觉得他会成为将来各大公司争相去尝试的一种表现方式,至少在国内是这样的,包括日本。其实对于动画片来说,无止境的探索是工业级的写实,但一定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一个是可能我们在技术方面要去赶超西方的话,非常有难度,但是我们在美术和设计风格上,是可以不断尝试的,利用三维特殊的制作工艺,再加上和美术的风格化的结合,展现出带有个性化的动画,我觉得这个会成为未来的趋势。可能每个动画人他都有这样的抱负,想做独特的动画表现形式,比如说吉卜力他是二维,可能将来中国是三维制作,比如说《哪吒》、《姜子牙》他们都有自己的风格。

数娱梦工厂:红鲤参与了《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这些国内顶尖动画电影,您觉得国内目前顶尖的动画特效跟好莱坞那些相比还有多少差距?

袁原:其实我们的差距还是不小的。不仅是从艺术和文化底蕴上面,毕竟好莱坞整个的特效工业发展比较早。以前我们有句行话叫他们领先100年,后来我们觉得好像通过2015年到2017年的努力逐渐追近了。但是事实上在真正的工业品控和品质上,包括投资规模上差距还是很大。如果我们整个行业照着现在的形势继续健康发展的话,我只能说希望能够在10年20年之内赶上他们。

数娱梦工厂:在国内动画行业的追赶上面,您有什么建议?或者说有哪些地方是需要侧重注意的?

袁原:第一个主要还是人才方面。现在我们行业人才的输送和沉淀都是不足的。整个行业的规模还是不够大,我觉得等到将来整个市场慢慢发展壮大以后,相应的人才会很缺少。我认为国内院校各方面需要有相应的人才培育输送到这个行业来。人才方面的培养以及在行业内沉淀下来将是未来比较重大的问题。第二个比较重要的是国内艺术和工艺的体系。因为国内常常出现追赶热度的趋势,觉得一个特别火之后就会去模仿。但有时候成功并不一定要追赶热度。相对国外来说他们有一个真正的主流核心价值观,通过不断去吸收新的潮流的东西,最终能够把它沉淀到一起。国内总会出现一窝蜂做一个当前热门,但未必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东西,有时候还会失去重点。如果国内未来想要在工艺体系这块有一个长足发展的话,我觉得还是要有非常多的行业专业人才去牢牢把控住主流价值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