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问邓小平:我死后中国会是什么样?邓公回答令主席满意点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星如果在中国会怎么样 毛主席问邓小平:我死后中国会是什么样?邓公回答令主席满意点头

毛主席问邓小平:我死后中国会是什么样?邓公回答令主席满意点头

2024-07-16 04: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3年即将结束,快要迎接新的一年了,可毛主席的脸上总是愁云遍布。这一年,毛主席已经年满80周岁了,却仍殚精竭虑为国家的未来考量:

目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形势都对我国发展不利,该如何使这个国家在国际上立于不败之地呢?

高瞻远瞩的毛主席很快想通了其中的关窍:军权。

这一天,毛主席正在听取工作汇报,谈及这个他苦恼已久的问题,问邓小平该如何做。

只见邓小平拿着自己的茶杯,和主席面前的茶杯调换了一下,周边的人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毛主席却豁然开朗,笑眯眯地说道:“英雄所见略同。”

而且,毛主席还曾问过邓公一个这样的问题:“我死后中国会怎样?”

邓公是如何回答的?而他换杯子的动作又蕴含着什么深意呢?

重新出山,主席赠字

1973年2月,邓小平稳健的步伐踏在了眼前这一条他走了整整三年的黑色小道上,感慨万千。

仔细一看,周围都是田地,这一条蜿蜒了500米的黑色小道就显得有些突兀。实际上,这是邓小平的工作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的工人师傅们专门为他铺的。

工人师傅们敬仰小平同志,只能用行动来表达,每次邓小平走在这条路上,他的心情都是感激。

同时,他也告诉自己,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都要坚持读书,坚持学习。

这一条道,后面就叫做“小平小道”。如今已经成了江西的一处景点。

而今天,邓小平的心情中还多了一丝喜悦:就在今天,他接到了中央让他回京的通知。

他即将从“小平小道”通往首都北京,是人生的又一番境遇,我们的国家也因此有了另一种风景。

在江西工作的时候,虽然身在小地方,但邓小平也从不气馁,坚持读书、看报,从黑白文字中,他了解了国家局势;

他还习惯了散步、锻炼,并且从脚踏实地中,他还知晓了普通民众的生活。

这次回来,无论是从思想还是身体状况,邓小平整个人都焕发出来了精气神儿。

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北京,邓小平同志也丝毫不敢懈怠。

恢复了职位,闲暇之余,邓小平总会思考:建国二十多年后,中国将何去何从?他又能为中国的建设出怎样一份力呢?

邓小平的复出离不开一个人在病中的奔波和劳碌,这个人就是我们熟悉的国家总理——周恩来。

其实,那个时候,周恩来就已经被确诊了癌症,可是为了这个刚建立才二十四年的国家的光明未来,他依然不畏辛苦。

1972年1月,刚过元旦不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曾作出过卓越贡献的陈毅将军就因疾病去世,全国人民笼罩在浓厚的悲伤氛围中。

失去了并肩多年的老战友、好兄弟,周恩来的悲痛自不待言。

在追悼会上,毛主席与陈毅夫人谈话时,曾经谈及邓小平,一旁的周恩来心下暗想,或许是邓小平复出的机会到了。

而且周恩来让人把毛主席对邓小平的评价加以传播,为邓小平的复出不疾不徐地助推着。

其实,在邓小平去江西农村锻炼的时候,周总理就多有照看和嘱咐,在陈毅的追悼会后不久,更是不顾病体多方沟通,亲笔写下恢复邓小平职位的通知。

在通知派发的时候,周总理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第一次上了医院的手术台……

1973年3月28日,此时周总理的身体状况有所恢复,邓小平刚刚回京,他就迫不及待地和邓小平见了面,并向主席传达了邓小平的健康状况,说他“精神气很足”。

隔天,毛主席就接见了邓小平,二人数年未见,都有些感慨。

六年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足以使物是人非,毛主席看着这位共事多年的老友,问道:“你这些年都是怎么过的?”

邓小平思绪万千,好多话到了嘴边却说不出口,最后,说出了二字:“等待。”

两字“等待”中,是邓小平这么多年的蛰伏和坚持不懈,才支撑着他从“小平小道”上从江西走到北京,也离不开周总理等人的努力。

邓小平恢复职务后不久,毛主席再次接见邓小平,并且送给了他八个字的箴言,那就是“柔中寓刚,绵里藏针”。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邓小平早年的法国勤工俭学经历,还是之后指挥军队的种种事迹,都把邓小平塑造成了一个钢铁般意志的人,办事当机立断。

虽然邓小平本人很和气,但别人初相识时,未免觉得有些害怕和不近人情,这对于后续开展工作也有不利。

毛主席语重心长地对邓小平说:“过去的缺点,慢慢地改一改。外表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就要柔中寓刚,绵里藏针。”

邓小平欣然接受了主席的赠言,并把这当成了一生的追求。

我们从之后他与英国撒切尔夫人在香港问题上交锋的时候,那种幽默风趣又坚定不移的气质就能够看出来。

而邓公的睿智,也在回答毛主席的一个问题时体现过。

1973年的一天,毛主席将王洪文和邓小平叫来自己的住处,问他们:“在我死后,中国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王洪文只说:“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执行您制定好的路线。”这句话没错,但未免不太具体,有些假大空。

毛主席把目光转向邓小平:“小平,你怎么看?”

“我认为,中国将会回到北洋政府时期那样军阀割据的年代!”邓小平的话语一字一句铿锵有力。

这句话初听起来有些危言耸听,实际上,这却与毛主席心中的担忧不谋而合。

黑云压城,形势严峻

邓小平和毛主席焦虑的正是那时面临的一些难题,这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我们国家在“枪杆子”问题上要再出奇招,才能走过这一条满是荆棘的道路。

1972年的一天,一名外国的西装男子出了飞机舱门,在他身后紧随的是他一袭红衣的夫人。二人共同向前来迎接的各位挥手致意。

其中,周总理睿智出尘的气质显得格外的显眼。这名外国男子与周总理握手的照片更是即刻登上了各大报纸版面。

其实,这对外国夫妻正是尼克松夫妇,二人访华的目的在所不问:中美之间结束了几十年的冷淡隔绝,关系开始走向密切。

众所周知,此时国际上也正处于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中美之间的关系更近,苏方也会反复揣摩其中的用意。

其实,从十年前,也就是20世纪60年代,中苏之间的边境摩擦就没有断过,发展到如今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向。

更别提,苏方动作频频,不仅多次挑起边境事端,大规模军事演习的频次也提高了,并且是以中国为假想敌举行的。

洞察国际形势的毛主席自然已经早做准备,全军整装待发,保持着紧急状态一直持续到80年代初。

经历了多次战争的洗礼,我们军队的战斗力自不待言,毛主席也一直对军队充满信心。但是,在华南、华中几次阅兵之后,毛主席的信心开始又些动摇。

1971年8月,为了检验军队的训练成果和作战思想,保证党的军队对国家的忠诚和团结,毛主席开始检阅华中和华南地区的军队。

在视察过程中,毛主席就发现,士兵们习惯听长官的吩咐,这是好事。

但是中央传达的很多命令,到地方又是另外一套说法,落实问题有待加强,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经历了这次检阅,毛主席换了一些军队领导人,心中开始有了整顿军队的念头。

国际形势尚不明朗,中苏边境又屡有摩擦。一天,毛主席听着手下的汇报,眉头紧锁:

这军队整顿,已经是迫在眉睫了!可要开始整顿,得要找一个好的军师,这个人选怎么确定呢?

看着邓小平于1972年8月从江西寄来的信,毛主席不由得陷入了深思。

首先,邓小平已经在江西三年了,现在京中正缺人手,正好就可以将他调回。

其次,邓小平的个人能力毋庸置疑,毛主席多次对他大加赞赏。信中“想要为党和国家多做几年工作”字字情真意切,更是令人感动不已。

于是,经过中央讨论决定,一纸恢复职位的文书送到了远在江西的邓小平手中。在党的十大中,邓小平更是当选了中央委员。

调换过程,守变权衡

而后的故事也来到了文章开头,邓小平调换茶杯的那一幕。

这次工作汇报结束后,参加的人纷纷窃窃私语,猜测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动向,他们的疑问在12月12日的政治局会议上得到了解答。

会上,毛主席批评了政治局和军委后说:“政治局不议政,军委不议军,以后改了吧!”

局面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可以说是落针可闻。

而后,毛主席接着宣布了另一项重大决定,那就是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一事。

其实,这就与之前邓小平调换茶杯的动作遥相呼应了。

实际上,毛主席还先后征求了周总理、叶剑英等人的意见,他们均十分支持这一决定。

这次政治局会议后不久,邓小平还被任命成为了政治局委员和军委委员。刚从江西回来的邓小平给政治局和军委注入了新鲜血液。

仅仅在8天过后,也就是12月20日,毛主席也接见了中央军委的成员,八大军区司令员也在其中,大家分组讨论后,对对调的决定都表示赞成。

决定了要调换,可具体怎么调换呢?毛主席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政治局总参谋长邓小平。

除了前文提到的李德生,军区司令员陈锡联都曾在邓小平麾下任过职,他们的性情邓小平是再了解不过的了,邓小平在军中的资历和威望都很高。

所以,把任务交给邓小平,他一定能够完成得很好。其实,任命邓小平也可以让军委成员们松一口气。

因为邓小平的人品都是有目共睹的,不会出现什么“公报私仇”的情况。

第二天,各大军委委员和司令员齐聚一堂,这一次是毛主席正式宣布对调的命令。

等到毛主席宣布完,司令们不敢耽搁,整齐有序地退场,然后便是走马上任。

有意思的是,这次对调,为了防止司令们与原管辖地的亲信“拖泥带水”,对调的细则就有这一条:除了亲属外,不允许司令们上任时带任何其他人马。

看到这里,有读者朋友可能会有疑问,当时全国的军区被分为十一个区域,怎么只有八大军区对调呢?剩下的三个军区怎么安排呢?

其实,早在20号召开军委会议时,迟迟没等来自己的对调命令的秦基伟、王必成和杨勇就向邓小平提出了这个问题。

邓小平从容地向他们解释着:

这次对调主要解决的是司令在一个区域时间待得过长而出现的问题,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待得时间长了,人就“油”了,不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而上面三位司令在地方的任职时间很短。

再一个就是这三位司令所管辖的地区也具有特殊性,秦基伟在成都,王必成在昆明,杨勇在新疆,都是边疆地区。

边疆地区不比内陆地区交通便利,并且问题复杂,再换司令员想必上手也需要一定时间。

就这样,剩下的8位司令员在10天之内完成了交接,正式走马上任,相信到了新环境,也会为一个地方的军队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多年后,时任总书记的邓小平谈及这件事,坦然说道:

“领导军队的艺术,毛主席是很懂的。这就是不允许任何司令划小圈圈,成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他的话语里满是对毛主席的敬佩。

其实无论是用人的艺术,军队的艺术,还是治国的艺术,邓公又何尝不懂呢?

也正是邓小平同志有这样一份智慧和谦逊,他才接过毛主席手上的接力棒,在“小平小道”上领着我们走向一条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强国之路。

谨以此文,向为国奉献了一生的毛主席和邓公致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