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西游记》杂谈:三打白骨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打白骨精故事原著 86版《西游记》杂谈:三打白骨精

86版《西游记》杂谈:三打白骨精

2024-07-10 05: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者为虎扑 DionGlover

本篇杂谈作于2013年6月11日、12日

1.“尸魔三戏唐三藏”这个故事在原著中只占一回,却隐隐有总领全书的意味,李卓吾开篇评曰:“得长生者必食唐僧肉,皆源于此处。”这是一个读者很容易忽略的细节,唐僧真正意义上晋升为长生不老身正是由于吃掉了镇元大仙赠予的人参果…而并非是他生来就有的属性,至于“十世修成的好人”之类的褒奖,只能算是珍贵食材的噱头而已…

2.本剧片头《西游记》三个大字杨导本来打算请佛学领袖赵朴初先生书写,但是说服过程并不顺利,赵老先生对《西游记》这部小说存在偏见,觉得主人公唐三藏和历史形象差别太大,书中的描写是对玄奘大师的一种歪曲…最终,他只给杨导提了一个重要的建议——还原玄奘的历史形象…这个建议杨导还是采纳了不少,剧中的老和尚虽然还是有肉眼凡胎,偏听偏信的毛病,但体谅徒弟,意志坚定这些优点则都是原著中少有表现的…所以本剧播出之后,赵先生又联系到了杨导,首先对当初未题写片头表达了歉意,又称赞了整个剧组,也算是一段佳话…82年杨导在央求赵老未果的情况下,最终邀请了书法界的泰斗陈书亮先生执笔书写了本剧的片名,88年,《西游记》全部25集首播,91年,陈老病逝,老人在走之前也算是看过了自己的作品,没有留下遗憾…

陈书亮

3.唐僧三逐,由浅入深,各有深意;一则尸魔巧于变化,善于迷惑人心;二者八戒谗言祸害,老和尚偏听偏信;最深层的原因在于唐三藏迷于红粉骷髅,食色自虐,不可救也…唐僧在这一回里是高于尸魔的第一反角,白骨精在后世许多西学家看来,只不过是红粉骷髅的一种幻像,而真正的魔障却是在老和尚的心中;书中亦多方面多层次通过塑造悟空这一忠诚可靠,明理懂佛,知恩图报的英豪形象来反衬唐朝和尚的迂腐…其实小说中的故事远比电视剧冰冷百倍,唐僧肉眼胎,坏话说尽,嘴里不干不净,悟空苦苦哀求,有理有节,谢恩那一处更是看的人肝肠寸断;八戒则不明事理,谗言陷害;沙僧麻木不仁,几无规劝之声…取经团队的破裂预示着唐僧在碗子山宝象国的大难…

4.《三打白骨精》成型于《西游记》小说,从丹学来看,取三尸神暴跳之意,隐喻唐僧好色,猪八戒好贪,孙悟空好杀…(版者注:此处的色指的是凡人的肉眼看到的一切表相)

5.既然小说如此冰冷,那么改编必然不可照搬原著,古往今来对于“三打白骨精”这出名头很响的戏码,衍生文艺作品几乎没有不动刀的,其目的在于匡正四众形象;将唐僧贬斥悟空往佛法上扯;将八戒进谗往肚子饿上靠;将沙僧变成屡次规劝的忠厚老实人;再完完整整的美化出顶天立地的悟空形象,就是一出很精彩的师徒群戏…令观众感到艰深的立意则完全可以舍弃不用…

6.本集拍摄于1983年初春,白虎岭的取景地点是杨导早就定好的张家界黄龙寨…凑巧的是,2年以后的又一个春天,上美影制作,同样以“三打白骨精”为主题的动画电影《金猴降妖》问世,隐隐有种叫板的意味,两部作品中猴子的配音都是李扬…

电影《金猴降妖》

7.杨导把白骨夫人定义为女王,但80年代初期,社会刚刚开放,民间对于这种臭名昭著的人物都十分反感,没有几个演员想接这个角色,幸好当时电影界以特立独行而闻名的大腕刘晓庆看上了“白骨精”,非要出演,而且一演就是一家人,杨导不同意,因为她觉得如果三口人都让一个人演了,那就完全表现不出白骨精善于变化这个特点,合作最终没有达成;到了节骨眼上,杨导忽然想起了另一个人,那就是《杜鹃山》里的出演柯湘的杨春霞…杨老师当年号称上海第一旦,其唱腔得言慧珠先生真传,是很多50 60后的时代偶像…但是劝说过程一波三折,导演刚开始说出自己的目的时,杨老师很不高兴;后来通过副导演王小颖对剧本人物的各种解说,杨老师终于表示了理解,不过却开出了个让导演左右为难的条件——演完白骨精之后,她还要演女儿国国王…这一点杨导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但开拍在即,却不能犹豫,于是她连哄带骗的把杨老师带进了组;1986年拍摄《趣经女儿国》的时候,导演食言了,从此二杨不碰头,尔来已30年矣…

《杜鹃山》-柯湘

8.黑狐精为剧本添加人物,他是连接白虎岭到碗子山的关键角色,第十一集点破唐僧更是起到了弥补原著逻辑空洞的作用…他的扮演者邱必昌是老一辈配音演员齐天大圣邱岳峰的儿子…小邱先生出演西游记真算是薪火相传了…

邱岳峰

9.“尸魔夺三命”添的好,即烘托了本集的惊悚气氛;又合理的延伸了白骨精山凹变人的剧情…

10.笔者最喜欢这一集悟空八戒的造型,行者红脸杂毛,眼睛炯炯有神,孤拐脸明显可以看出突起;八戒嘴边和脑后有硬毛,嘴和鼻子连在一起形成猪椽…两人的塑形都十分符合原著的描写…

11.一家三口的扮演者各有来历,出演村姑的杨俊当时是湖北省黄梅戏剧院的台柱演员,在87年春节的《齐天乐》晚会中还和項汉赵丽蓉老师合作过小品《柜中缘》,而今她已是湖北省黄梅戏剧院的院长;客串老叟的黄斐是北影厂的老演员了,他是陈家林版《武则天》里的魏征,陈凯歌《霸王别姬》中的老师傅…老妪刘惠敏则是湖南省戏校临近退休的一位老师…

《齐天乐》晚会-柜中缘

12.白骨夫人熟睡起身,问黑狐精:“我的血食呢??”“血食”一词用的极好;95年香港亚视配音的粤语版里直接改成了“早茶”,这就和阴森的气氛格格不入了…

13.白骨洞的取景地点是湖南冷水江市的波月洞,在杨导到来之前,这里本来是要被拆除用作矿脉探索用的,但是杨导不甘心,回京之后促成政协提案,最终保住了这个洞,并且让市领导修葺一新;此洞为天然的钟乳石地穴,有很多小的厅堂和洞府,十分深邃…对剧组来说是留有大用的,后面拍摄花果山水帘洞内景时观众还会见到它…猴子和尸魔比邻而居,简直是天作之合…

14.时至今日,张家界已经成为影视作品的取景圣地,凑巧的是,张版西游《三打白骨精》的戏份也有一部分在此拍摄…

15.这一集师徒四众的表演笔者看的是相当满足的,猴子抓耳挠腮,撅着屁股,佝偻着背,走的是正宗南派猴戏人学猴的路子;老猪碎言碎语,小动作小表情都一一展现;唐僧法度威严里透着一股慈祥;沙悟净台词增多,原著中的麻木不仁一扫而光…

16.白马是货真价实的,剧组再也不必像试集那样利用涂料拍摄了;但是却不能骑,因为这是一匹刚刚一岁半的小马,它是副导演王小颖演员項汉从湖北马戏团借来的…

17.白骨精进食这段戏虽然参与拍摄的演员不多,但围观群众却着实不少;杨导和摄像王崇秋还因为现场的一个屁暂停过摄制…

18.三个唐僧中,徐少华和迟重瑞都喜欢把人物的动作放慢,来凸显圣僧的法度;汪粤则不然,他的表演方式多种多样,有快有慢,还加入了很多生活化的动作…让老和尚这个人物更接地气…

19.小说中的老和尚可没有汪唐僧那么好脾气,本回一开始因为悟空不去化斋,三藏就开始撒泼骂人了,什么“越发懒惰”之类的话一句句的往上顶,都不用老猪撺掇…而且悟空找到桃树时,老和尚也只是催促“快去!”,暗合后面八戒对徒弟三人“为奴为仆”的评价…

20.小说中悟空驾云,惊动妖怪;而本剧中的女王白骨精,显然是谋划多时,悟空还没走,她就探头了…逼得行者不得不画下圈子保护三众,其实小说中悟空画圈仅出现于“大战金兜洞”那一次…

21.本剧对于沙僧的塑造虽然偏离小说,但暗合民间故事;汉传佛教中,护法罗汉多持宝铲,后来衍生到京剧昆曲中,沙悟净的兵器也都是月牙铲,且和鲁智深的形象有所重合…原著中沙僧的兵器降妖杖其实是一柄类似于擀面杖的短棍…

22.为了塑造红粉骷髅,小说作者可谓煞费苦心,这个村姑十分妖艳,酥胸半露;比较而言,本剧中的装扮实在是相当保守,但却并不影响主题的表达,因为本集的主题已经由原著的贪色自堕改成了师徒惜别…

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 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 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 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 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

23.小说中白骨精因惧怕八戒沙僧的神将威严,所以必须变化之后靠近;本剧则改为悟空之圈子法力无边,限制妖怪于圈外,客观上削弱了二弟三弟的实力展现…

24.86年夏天,为了准备《西游》晚会,阎肃和许镜清还创作了许多角色歌曲,比如《白骨精之歌》和《紧箍咒歌》;后来因为节目长度原因,两首歌曲并未被晚会选用,而是出现在了89年发行的《西游记歌曲卡带》上…

《白骨精之歌》作词:闫肃;作曲:许镜清;演唱:高旭东

哈哈……在这个世界要想生存,就必须随机应变;为求目的能够达到,就应该不择手段。哈哈……这便是我的观点,这便是我的经验!第一回变作村姑,娇滴滴走过山前;碰上他火眼金睛,我只好化作青烟;第二回变作婆婆,哭啼啼泪声喊冤;搅得他三魂志乱,我才能调虎离山;第三回变作老汉,大喊一声怒气冲天;挑拨他师徒翻脸,我就有缝隙可钻。在这个世界要想生存,就必须随机应变;为求目的能够达到,就应该不择手段。哈……这便是我的观点,这便是我的经验……

(这首歌曲词曲俱不佳,未上晚会实为万幸)

《紧箍咒歌》作词:闫肃;作曲:许镜清;演唱:李小护

米罗摩罗……清规戒律你不守,一腔火气冲斗牛,自持神通法力大,惹祸生非你强出头!这是你自作自受,莫怪我无尽休,多亏这万般灵验的紧箍咒,紧箍咒!啊米罗摩罗…

25.小说中悟空拿钵盂给师兄弟们摘桃的设定不合常理,一个小小钵盂,能盛几个果子??本剧则改为背上一个桃枝,较之原著合理了许多…

26.《三打白骨精》算是正式开拍的第二集(紧随试拍《除妖乌鸡国》之后的是《偷吃人参果》),那时候很多技术剧组都不会用,比如吊威亚,过江龙等等;所以王崇秋在制作飞行镜头时,全部使用抠像…

27.因为主题的改变,原著中悟空责备老和尚肉眼凡胎,贪色的话语杨导是不会引用的,本集中师徒的对话较之原著要柔软很多…

28.八戒比起小说中的形象也要可爱很多,他并不是有心撺掇,而确实是腹中饥饿,最后在师弟的劝说下又当了个和事佬,催促大家吃桃子…

29.小说中的沙悟净在这一回仿佛不存在一般,悟空不论如何遭受非难,他都不发一言,而今有些学者断定为敢怒不敢言,倒也未必…因为毕竟有“君子不念旧恶”的自解…所以沙僧必然不如剧中形象那般忠厚老实…

30.小说中三贬心猿悟空的说辞各不相同,第一次是报恩,第二次是松箍咒,…本剧将前两次说辞调换了顺序,将第一次改为松箍咒,第二次更为报恩论,最后才是遇难说,显得逻辑上通顺了不少…而且汪粤将圣僧的悲悯表现的极为充分,一下子就削弱了观众对唐僧的反感,注意看一贬时师傅原谅悟空时露出的笑容…

31.白骨精变老妪的片段被用在了88年最终版的成片片头中,这个小段落当年曾让很多观众大为称奇,摄像王崇秋的想象力真是无穷无尽,他把抠出来的白骨精身形拉长,然后借用地面的烟火,构筑出一个十分诡异的变人画面…

32.小说中白骨精所变的老妪年已八十,满头白发,本剧中的角色则六十冒头;其实这还是因为主题改变的缘故,原著中故意弄出这个破绽百出的老妪,是想让读者知道唐僧是多么愚蠢;而杨导在本剧中塑造的老妪是想告诉观众真伪如何难分…老和尚的形象瞬间提升了不少…

33.原著中第二十七回的主旨是告诉人们心中魔障不消,难取真经;所以四众所面对的最大的敌人并不是白骨精,而是自己的内心…本剧因为主题的改变,势必要将白骨精的法力提升…因此出现了白骨精黑光摄猴王的戏码…

34.“恶徒不除,难取真经”笔者窃以为这是编剧的神来之笔,既然本剧将唐僧塑造成了悲悯圣僧的形象,那么在悟空的苦苦哀求下,他必然不舍将其驱逐,此时能够催动他干这件事的就只有佛祖了;白骨精果然诡计多端,伪造的这个佛旨成为了唐僧贬斥行者的真正原因…

35.小说中二贬心猿的戏份,八戒的碎嘴随之升级,甚至诬告行者要分行李;杨导将不但将其删去,还让老猪规劝唐僧,而且老和尚最终也没有念紧箍咒,显得师徒关系和睦了不少…

36.因为这一集拍摄的很早,剧组还处于磨合阶段,且技术各方面都不成熟,张家界又是地势崎岖,行走不便;所以细心的观众可以听到背景中王崇秋催促马德华“跟紧点”的不完全消音…

37.在张家界山顶四人悠闲的走完了串场镜头,当时的情况十分危险,因为他们脚边就是万丈深渊…

38.原著中“我师傅,我老孙”用的较多,而“俺老孙,俺师傅”则很少出现,本集因为拍的早,称谓方面基本尊重原著…

39.小说里悟空因恼于白骨精屡次脱逃,所以最后一次务求将妖除尽,他唤出土地山神,令其为自己作证;行者棍棒一抡,妖魔丧命…本集则未引入土地山神,而是让悟空直接一棍打死,但白骨夫人四个字却是真真切切…八戒这时候的挑唆简直肆无忌惮,竟然说白骨夫人也是悟空变出来的,杨导当然不会采用,这时候前面出现的伪佛旨就派上了用场,当年本集播出时,汪粤的唐僧虽然较之原著有较大美化,但依然招致了很多观众的怨恨,其实如果看客们能够注意到佛旨这个细节的话,就能体会出剧中圣僧的无奈,他其实已经原谅了悟空,但是佛旨和行者的顶撞让老和尚下不来台,只能硬充面子的写下了贬书…汪粤在悟空走后那个挽留的动作至今还留在笔者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40.《吹不散这点点愁》没有赶上本集的首播,这首歌曲创作于1984年的夏天,当年春天的首播版中,师徒四众是有分别戏份的…

八戒追唤:“猴哥,你难道真的走了?”悟空止步回头:“八戒,你那贪吃贪睡的毛病好歹要改一改……”沙僧不舍地:“师兄!”悟空殷殷叮咛:“沙师弟,你是个好人,途中要仔细精心,好生照看师父。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竭力抑制矛盾心情:“我是个好和尚,不提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

41.到了85年春节完整播放前11集的时候,郁钧剑演唱的《吹不散这点点愁》才正式被加入到了剧集中,但却抹掉了师徒间分离时的对话…直接造成了11集《智激美猴王》中“提我老孙姓名”的无头有尾…

《吹不散这点点愁》词:阎肃  曲:许镜清  唱:郁钧剑

就这样蓦然分手,就这样一去不回头。临行方知情深厚,多少往事在心头。啊,山悠悠,水悠悠,一路上秋风吹不散这点点愁吹不散这点点愁啊....这点点愁啊,山悠悠,水悠悠,一路上秋风吹不散这点点愁吹不散这点点愁啊....这点点愁

至此,84年2月3日起首播前三集的杂谈已转载完毕,后面将转载85年首播的其他八集之杂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