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风云系列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国风云之战 北朝风云系列一

北朝风云系列一

2023-05-09 22: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文/兴亚社讲武堂

前言:534年,统治中国北方,由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王朝在孝文帝去世不到40年即正式宣告分裂,分为东魏,西魏两块,互相攻打,战乱不休。东魏开国君主是孝文帝的曾孙元(拓跋)善见,由权臣高欢(鲜卑化汉人,也有人认为就是鲜卑人,热播剧《兰陵王》中兰陵王的爷爷)所拥立。后者掌握国家军政实权。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占据原北魏的大部分领土。西魏开国君主则是由权臣宇文泰(鲜卑人)(热播剧《楚乔传》中宇文玥的原型,《独孤皇后》中宇文邕的爸爸)所拥立的傀儡皇帝元(拓跋)宝炬(孝文帝孙子),都长安,最初仅占据关中,陇西一隅之地,实力相对于占据华北富庶之地的东魏来说处于明显劣势。再加上南方南朝的南梁(502-557),中国大地似乎又回到了当年三足鼎立的时代,三国之中,东魏实力最为强大,南梁次之,西魏实力最弱,东魏丞相,实际统治者高欢,雄心勃勃,决定一鼓作气,吞并弱小的西魏政权,而后统一中国,一场腥风血雨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图一 东魏,西魏,南梁对峙图

背景:537年十月,为了报复几个月前西魏对重镇弘农(也称桓农,郡治在今河南灵宝)的进攻,东魏丞相高欢动员二十多万大军,大举进攻西魏,企图将其一举灭亡。东魏军的部署如图所示:

高欢:亲率主力20万从晋阳(今山西太原)出发,由蒲津渡渡过黄河进入关中。

高敖曹:率军3万人出洛阳围攻弘农,进而进入关中。

战前决策:

大军出征,高敖曹一路,进展顺利。包围了弘农郡城,切断了弘农与关中的联系。熟悉中国古代军事的朋友都知道,关东地区(函谷关以东)进入关中主要由三条道路,一是由晋西南渡过黄河,进入关中。二是由豫西山地,由潼关,函谷关进入关中。三是由南阳,武关(位于今陕西商洛市丹风县),蓝田关(今陕西蓝田)进入关中。第三条路远离东魏统治中心,非常不便,故而很少使用,东魏历来进攻西魏,主要走前两条道路,此次出战,也不意外,由于东魏相对于西魏而言人力,物力优势明显,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使敌首尾不能相股,这一战略是合理且必要的。不过,由于前一次进攻西魏的小关之战(535年)(另有文章叙述)高欢的分进合击被宇文泰集中主力各个击破,东魏大将窦泰因孤军深入被西魏击杀,此次高欢矫枉过正,不敢再分兵,虽然名义上仍然是分进合击,但是一路兵马过于集中(20万),另一路兵马过少(3万),事实上成了一路进攻。为东魏军埋下了隐患。在出征之前,高欢的右长史薛琡(chu)建议说“西贼(宇文泰)连年饥馑,无可食啖,故冒死来入陕州(弘农),欲取仓粟(粮食)。今高司徒(高敖曹)已围陕城,粟不得出,但置兵诸道,勿与野战。愿王(高欢)无渡河也”,(《北齐书·薛琡传》)薛琡一针见血地指出西魏之所以攻打弘农,是因为断粮前来抢粮,现如今东魏军已经切断了弘农与关中的联系,只要在各个要紧上布置军队,堵塞宇文泰出关的道路,他们自然饿死。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可惜高欢没有采纳。(官渡之战时,沮授也向袁绍提出类似的建议,采取年年骚扰的方式,破坏曹军农业生产,使曹军疲于奔命,自行崩溃,袁绍可惜也没有采纳),高欢账下大将侯景(就是日后自封为“宇宙大将军”的那位)也建议高欢“不如分为二军,相继而进,前军若胜,后军全力,前军若败,后军承之”《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三年》。高欢也没有采纳。就这样,大军20万人浩浩荡荡,继续前进。虽然高欢没有采纳薛琡和侯景的建议,但是此时的胜败尚不可预料。

图二 图三 沙苑之战示意图

东魏大军继续前进,来到华州(今陕西华州),劝说守将王罴投降,王罴回答说“此城是王罴冢,生死在此,欲速者来”(《周书·王罴传》),不知是被王罴吓到(以前高欢就在他手下吃过亏)还是不愿意浪费时间,高欢绕道而行,大军沿洛水向东南方转进,选择防守薄弱的地方渡河,屯驻在许原。西魏方面,宇文泰率主力昼夜兼程赶到,迎击高欢,但因各地兵马尚未集结,总兵力不过万人,敌众我寡,差距十分悬殊,西魏人心惶惶,许多将领都非常害怕,认为寡不敌众,主张向西撤退,避其锋芒,(“诸将以众寡不敌,请待欢(高欢)西以观其势”),宇文泰则认为“欢若至长安,则人情大扰(人心浮动),今及其远来新至,可击也”(同上),笔者认为,宇文泰的意见是正确的,一旦高欢大军进入关中腹地,长安无险可守。且临阵撤退,稍有不当,就很有可能演变为真正的溃败。西魏军在宇文泰率领下,在渭水上造浮桥过河,令军士携带三日干粮,辎重留在南岸,来到沙苑(如图所示),与高欢大军隔六十里对峙下来。诸将看到东魏大军人多势众,都感到非常恐惧,只有宇文深不以为然,说“(高)欢镇抚河北,甚得众心,以此自守,未易可图,今悬师渡河,非众所欲,独欢耻失窦泰(东魏大将,在小关之战中被西魏杀死),複谏(不听劝告)而来,所谓忿兵,可一战擒也。”在宇文深的鼓励下,西魏众将重拾信心。开始迎击高欢大军。

战役过程:

东魏大军见西魏人少,根本没把西魏军放在眼里,大军前进,逼近西魏军,这时,宇文泰麾下大将李弼(瓦岗李密的曾祖父,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建议说“敌众我寡,不能平地布阵,与敌人硬碰硬,此地向东有一段河曲,可先占领这个阵地,据地利以待高欢”(“彼众我寡,不可平地置陈,此东十里有渭曲,可先据以待之”),宇文泰听从了他的建议,背向渭水布阵,自己率中军,李弼率右军,大将赵贵率左军,军士都藏在芦苇之中,约定以鼓声为令一起杀出。这个地方“苇深土泞,无所用力”,芦苇茂密。土地泥泞,确实可以防止东魏的骑兵和兵力优势,遮蔽东魏军视线,也利于实行伏击。高欢听说宇文泰大军来到,迫不及待要发动进攻,此时,部将斛律羌举再次劝说高欢不要进攻,说宇文泰背水前来决战,像个疯狗一样,逮着谁咬谁,而且此处地形对于我军不利。不如按兵不动,另选轻骑偷袭长安,可一举成功。(黑獭(宇文泰的字)举国而来,欲一死决,譬如狗,或能噬人,且渭曲苇深土泞,无所用力,不如缓与相待,密分精锐径掩长安,巢穴既倾,则黑獭不战而擒也),这个建议也是个很好的建议,对宇文泰威胁很大,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时曾评价“使斛律羌举之计行,西魏殆哉”,官渡之战时许攸就曾建议袁绍大军与曹操相持,另派兵马偷袭许都,没有被袁绍采纳,最后袁绍终于失败,但是,高欢出人意料地还是没有采纳。东魏军来到芦苇荡前面,见芦苇浩荡,西魏军队稀稀拉拉,高欢忽然心生一计,问诸将火攻如何,不得不说,如果此时放火,不出意外(风向不吹向东魏军),则西魏大军都要葬身火海之中,也就没有后面的北周,隋,唐三朝了(北周,隋,唐三朝都由关陇集团建立,此时三朝祖先宇文泰,杨忠(杨坚之父),李虎(李渊祖父)都在西魏军中)这时侯景不知道吃错了哪门子药,说“当生擒黑獭以示百姓,若众中烧死,谁复信之?”(结合后来侯景反叛东魏来看,此时侯景很有可能是养寇自重),东魏军中猛将彭乐认为西魏兵少不堪一击,一举进攻就可以胜利“我众贼寡,百人擒一,何忧不克?”哪里用的着火攻?一直都没听他人建议的高欢在这时却鬼使神差地听从两人的错误意见,下令集合准备团战,全军突击,进攻敌方水晶。东魏大军争相而进,队形混乱,宇文泰击鼓,西魏军忽然从芦苇中纷纷杀出,两军混战在一起,因寡不敌众,西魏军渐渐不支,这时,李弼见形势危急,率60名铁骑(具装骑兵)横击东魏军阵,将东魏军拦腰截成两段,(《周书·列传第十七》“弼呼其麾下六十骑,身先士卒,横截之,贼遂为二”,《资治通鉴》记载为“铁骑”)李弼的弟弟李标,虽然身材矮小,冲锋的时候伏在马鞍上,好像没人在马上一样,其人虽小,冲杀起来却骁勇无比,杀得东魏军纷纷惊呼“避此小儿”,东魏军乍遇伏击,队形混乱,又被李弼铁骑拦腰切成两段,大乱,虽然东魏猛将彭乐“盘肠大战”(“彭乐乘醉深入魏陈,魏人刺之,肠出,内之复战”),但也无济于事,东魏军大败,西魏军当场“斩六千余级,临阵降者二万余人”,高欢收拾残部,准备再战,清点兵将,竟然相应寥寥(“使张华原以簿历营点兵,莫有应者”),大将斛律金见局势无法控制,劝高欢撤退(“众心离散,不可复用,宜急向河东”),高欢不愿离开,斛律金狠狠鞭打高欢的马,才逼着高欢离开,高欢一路狂奔,东魏大军崩溃,高欢逃到渡口,渡船尚在河中,不便靠近河滩,便换乘一匹骆驼逃入河中,(《沙漠骆驼》高欢:“我要穿越这片河流,找寻真的自我,身边只有一匹骆驼陪我,这片”),,狼狈逃上船向东岸逃命。西魏大获全胜。至于东魏军的损失,《资治通鉴》记载为“丧甲士八万人,弃铠仗十有八万”(这里的丧不只是战死,包括逃散和被俘),《周书》记载西魏军“前后虏其卒七万”,《独异志》记载东魏“相枕藉死者三万余人”,综上,东魏军战死被俘逃散约八万多人,损失近半,可以说是损失惨重。迫于关中饥荒,宇文泰“选留甲士二万余人”,剩下的俘虏都放了,并让士兵每人在战场上种一棵树以作纪念。高敖曹闻听主力崩溃,又遭到西魏独孤信进攻,遂引兵撤退,,弘农解围,沙苑之战结束。

战后:

在高欢撤退的途中,大将侯景建议高欢杀个回马枪,说“黑獭新胜而骄,必不为备,愿得精骑二万,径往取之”,那么宇文泰是否是“必不为备”呢?《周书》记载此时宇文泰“还军渭南,于是所征诸州兵始至”,宇文泰得到了地方部队的增援,兵力更为强大,所以侯景此去,很有可能就是送死,高欢的老婆娄昭君也认为风险很大,没有成功机会,告诉高欢“设如此言,景岂有还理?得黑獭而失景,何利之有?”,高欢最终没有采纳。另一方面,宇文泰手下都督李穆也建议宇文泰“高欢破胆矣,速追之,可获”,宇文泰也没有采纳(原因可能是东魏实力尚存,追击风险太大),两者都放弃了追击行动。战后,西魏军乘机夺取东魏许多土地,甚至兵临洛阳城下,西魏,东魏,又恢复了战略的均势。

战役分析:

稍微熟悉军事的朋友都知道,一场战役的胜负,往往在战前就能发现端倪。沙苑之战前,关中爆发饥荒,到了人吃人的地步。(《资治通鉴》载“是年,关中大饥,人相食”),西魏军冒险攻打弘农抢粮,遭到东魏军报复性反击,此时的西魏军走投无路,横竖是个死,与东魏决一死战,是所谓“哀兵”,往往能爆发惊人的战斗力,古语云哀兵必胜,反观东魏方面却一直对西魏抱有轻视态度,从主将(高欢)到大将(如彭乐)都有盲目乐观情绪,高欢先是拒绝薛琡占据险要,“饿死西魏”的合理建议,在巨大的兵力的物力优势面前,又没有“分进合击”,使西魏首尾不能相顾(高敖曹一路事实上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却集中主力于一路,带来大军崩溃的危险(参淝水之战——部队过分集中的危险)。在两军临阵对峙时,高欢又再次拒绝了“分兵袭取长安”和“火攻”的合理意见,用二十万大军在不利地形与西魏“顶牛”(顶牛指用主力与小股部队在不利地形打消耗战),最终惨遭失败。在日后,高欢又在玉璧之战犯了同样的错误,在玉璧城与“守城大师”西魏大将韦孝宽“顶牛”,最终损失七万多人也没有攻下玉璧城,高欢恼羞成怒,一病不起,不久去世。真是可悲可叹。

此战中,高敖曹的表现也可以说是颇有不妥,高敖曹是东魏的汉人名将,深得高欢信任,屡立战功,曾多次打败宇文泰,但在此战中却表现平平,尽管高欢给高敖曹的目标是围攻弘农(不清楚是攻下弘农还是切断弘农与关中的粮食通道,但是,目标是弘农毫无疑问),但是,当东魏主力与西魏主力在沙苑对峙并交战时,却给了高敖曹一个很好的积极主动的机会,无论是留下少数兵力包围弘农主力袭取长安还是干脆弃弘农大军直趋西魏军之后,切断西魏退路,宇文泰都要凉凉,然而高敖曹却机械地执行高欢的命令,死盯着弘农不放,待东魏主力崩溃后,高敖曹的进攻也就失去了意义。被迫退兵,浪费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不过,古代通信技术不发达,信息沟通落后,高敖曹也许并不知道东魏主力的情况,不敢贸然进军,孤军深入,重蹈窦泰的覆辙,所以,站在上帝的视角,我们会觉得高敖曹死板机械,站在当时的视角,我们因为信息模糊却有很多不确定性,“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兴许就是战争艺术的奇妙之处吧。

思考问题:沙苑之战与官渡之战

沙苑之战与官渡之战有很多相似性,都是以寡敌众,都是利用了有利地形,都是以少胜多。不同的是,官渡之战中,曹军是坚守官渡营寨,袁军久攻不下,士气大跌,加上乌巢军粮被曹军焚毁,张郃高览临阵投降曹操(我认为后者所起到的作用更大,参本社文章官渡之战)。大军崩溃,而西魏则是选择出击,在有利地形与东魏军野战,从而取得胜利,那么,西魏是否存在将”沙苑之战”打成“官渡之战”,也就是通过坚守沙苑而后反击击退东魏军的可能性呢?笔者的答案是否,因为两军面对的地理形势不同,官渡地处平原,属于陆路交通要地,处于鸿沟水系的上游,北边有数条东西向的水道,对袁绍军南下构成层层障碍,形成了曹军的天然防线,易守难攻。且官渡属于南下许都的必经之路,如果绕过官渡要渡过许多河流和沼泽,费时费力,且侧翼容易受到曹军威胁,非常不安全。故而曹操可以通过坚守官渡“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反之,沙苑则不可,沙苑地形,如前文所述,“苇深土泞”,不利于扎营固守,利于伏击。沙苑也不是东魏军进入长安的必经之路,若西魏坚守,东魏完全可以绕道或者在西魏坚守沙苑时主力与其对峙另派偏师袭取长安,高敖曹也可以乘两军对峙之际舍弘农而取长安,无论哪种,一旦东魏军进入关中腹地,关中无险可守。宇文泰都要GG。所以,由此看来,摆在宇文泰前面的唯一一条路,就是主动出击,击溃高欢主力,死中求活,然后再打败高敖曹(若反过来就是不分主次了),宇文泰幸运地成功做到了这一点,取得了胜利。也给我们留下了一堂宝贵的战争课程,让我们领会到了战争艺术的奇妙和趣味。

图四 官渡之战示意图

本文章由逗鱼智博赞助出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