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四伏的“三合一”场所,你了解多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合一场所的三合一是指什么 ​危机四伏的“三合一”场所,你了解多少?

​危机四伏的“三合一”场所,你了解多少?

2024-05-30 09: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很多人听说过

“三合一”场所这个名词

可这到底是个啥呢?

和我们的生活有关系吗?

这种类型的空间究竟有什么危险?

和蓝朋友一起来

排查身边的消防安全隐患!

什么是三合一场所?

“三合一”场所是指住宿与生产、仓储、经营一种或一种以上使用功能违章混合设置在同一空间内的建筑。该同一建筑空间可以是一独立建筑或一建筑中的一部分,且住宿与其他使用功能之间未设置有效的防火分隔。

大家路边常见的:楼下吃饭,楼上睡觉的小餐馆或者是外边屋子加工衣服,里面屋子吃饭睡觉的小工厂;特别是快递公司的投递点,把私人住宅改建为仓库、商铺和住宅,这些都是典型的“三合一”场合。

“三合一”场所的安全隐患

“三合一”省钱省时又省力??!

您可千万别这样想!

省了这些,增了危险!

01

大多数是违法建筑

很多“三合一”建筑未经建设规划部门统一规划、未经消防部门防火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部分建筑是住宅、出租屋改变用途而来,还有一些是违章搭建的临时建筑。存在耐火等级低,疏散逃生条件差,疏散楼梯被封堵,安全出口单一,消防设施缺乏,消防水源缺乏,灭火器材配备不足,住宿、仓储、生产等不同用途的房间之间没有防火分隔,可燃、易燃物品多等火灾隐患。

02

产权不明责任不清

很多“三合一”建筑存在多家使用、多家法人的现象,在消防安全管理上表现为各使用单位各行其事,无专门人员负责消防安全,管理非常混乱。

03

忽视自身消防安全

“三合一”建筑的业主往往一味注重生产经营效益,忽视消防安全管理。企业内未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未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不对员工进行消防宣传教育。一旦发生火灾,员工不知如何应对,后果十分严重。

为深刻汲取“三合一”场所火灾事故教训,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预防和抵御火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消防安全水平。连日来,晋城市消防救援支队陵川大队深入辖区“三合一”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和宣传工作,筑牢夏季防火屏障。

检查中,大队采取“边检查、边宣传”的方式,重点对场所安全出口是否堆放杂物,消防设施、器材是否配齐配全且完好有效,是否私拉乱接电线、“一线多用”超负荷用电等进行了检查,随后结合商铺实际情况就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重点部位指导商户进行消防安全隐患自查自检工作。

“家用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在浓烟中避难逃生,要尽量放低身体,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宣传小分队结合实际,现场详细讲解遇到火灾的正确处置方式,现场还教授了灭火器等常见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和火场逃生知识。

面对“三合一”场所

业主、经营者要高度重视

积极排查整改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1

严格控制使用性质

严禁在具有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的生产、储存、经营等场所或建筑中设置住所场所、人员宿舍。

2

严格落实防火分隔措施

应采用不开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小时的楼板将住宿部分与非住宿部分完全分隔,当墙上确需开门时,应采用常闭式乙级防火门。住宿内部隔墙应采用不燃烧的实体墙,并应建筑至楼板底部。

3

严格控制使用性质

严禁在具有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的生产、储存、经营等场所或建筑中设置住所场所、人员宿舍。

4

严格落实逃生疏散措施

住宿部分与非住宿部分应分别设置独立的疏散设施,当确有困难时,在符合相关要求的情况下,应设置室外金属梯,配备逃生避难设施的阳台和外墙等作为独立的辅助疏散逃生设施,添置消防救生梯、救生绳索等逃生自救设备。场所内的外窗或阳台不应设置金属栅栏,当必须设置时,应能从内部易于开启。

5

严格落实火源控制措施

“三合一”场所除厨房外不应使用、存放液化石油气和烟花爆竹、油漆、汽油等易燃可燃物品。场所内应有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6

严格控制可燃材料的使用

建筑物的吊顶、墙面等装修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室外广告牌、遮阳棚等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制作。

7

严格落实技术防范措施

要根据不同“三合一”场所的情况,在疏散走道,具有火灾危险性的房间,疏散楼梯的顶部使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应按照要求设置应急广播扬声器或火灾警报装置。场所内应配置灭火器,消防应急照明灯。

蓝朋友温馨提示

开门做生意 安全是第一

生活经营要分开 夹层千万莫住人

疏散通道要畅通 防盗门窗留出口

用火用电要小心 电气线路需规范

堆放货物要注意 危险物品勿存放

火灾报警要及时 消防知识常学习

原标题:《​危机四伏的“三合一”场所,你了解多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