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碎片化阅读对大学生弊大于利 三辩稿及我方数据准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人成瘾 辩论:碎片化阅读对大学生弊大于利 三辩稿及我方数据准备

辩论:碎片化阅读对大学生弊大于利 三辩稿及我方数据准备

2023-08-11 01: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加州大学研究表明,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终端时代,人民平均每11分钟就会被手机,旁人打扰一次,再重新恢复到专心状态就要花费25分钟,当代人平均每读一页网页就只能花费56秒,看一部影片只能花费4分钟

新闻学家迈克鲁汉说:媒介即信息,碎片化的信息决定我们认知的方式就只能是碎片化的。

 微软公司2015年研究显示,当代人的注意力比2010年下降了25%,有70%的人无法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务。

 张勇科学家的研究表明,80%的人表示碎片化的信息入脑之后是记不住的,记住之后90%以上的信息提取不出来,并加以运用。

 加州大学研究表明,我们的思维在高速跳动的过程中,我们的IQ会下降10 (会变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显示,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之后,全球人均阅读量下降10%以上

 中国教育文摘调查显示, 65%以上学生承认自己的阅读比较快餐化,通常以浏览为主。仅有5%左右的学生对自己比较偏爱的读书会精读甚至重复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显示,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之后,全球人均阅读量下降10%以上 

伦敦大学研究表明:因为碎片化式的阅读,采用一掠而过的阅读方式,极少复习,导致我们没有办法记住艰深的知识。

美国密歇根大学神经科学家肯特研究表明,阅读破碎的信息会使人成瘾,对完整的,体系化的信息的兴趣和投入时间都有减少。

信息量的提升并不代表着大学生作为人的属性提高,人的理解力,表达力,阅读力难道都只是随着信息量的提升而线性的升高么? 在现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人们,包括大学生在内总是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着人类最复杂的情感和语言。

碎片化信息少讲原因,只讲结论,提升存疑?

为了信息的传播,轻内容而重碎片,侧重点改变

轻文章质量,而重文章数据

大学生现状:

大学生对于媒介信息的辨别能力尚不足 随着网络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不良信息经过媒介的多次传播之后,会让人产生一种亦 假亦真的效果,从而给人们造成巨大的困惑。当前大学生的思维辨别能力还不太成熟,他们对于 媒介打造的“拟态世界”和客观现实世界难以区分,有时会把媒介视野所营造的“拟态世界”看作 是客观事实存在,从而被虚拟的假象所蒙蔽。根据调查显示,有80%以上的学生不会对信息的真 伪展开辨别分析,仅有不足20%的学生会对信息进行认真的过滤分析[5]。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 对于媒介信息的辨别能力还不够,因此,当一些虚假垃圾信息涌入大学生的眼睛时,他们难以辨 别其中的真假而接受此信息,从而对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产生严重冲击。很多大学生对 媒介信息保持着很高的信任度,他们会经常浏览媒介信息并从中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但对于 媒体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他们却很少进行思考和分析判断。

 

大学生对于媒介信息的自控能力还较弱 在信息时代,大学生会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会深深地吸引他们,一些自制力 较差的大学生可能就会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媒介平台营造了一个信息传播的广阔空间,深受广 大学生的喜欢,他们当中有些人可能会过度地沉迷于媒介信息。根据调查显示,有92.35%的大 学生在上课途中会悄悄地利用媒介浏览其他信息[5]。很多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在上课过程 中使用媒介来浏览其他信息,这会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学习。丰富多彩的媒介信息和枯燥乏味的 课程学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多大学生管控不住自己而去媒介信息中寻找碎片化知识。

 

大学生有效运用媒介的能力还不强 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高效获取自己所需信息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非常重要的 能力。大学生应该熟知媒介信息的特性和传播规律,充分利用媒介平台获取有效信息,增加自己 的知识信息储备,借助媒介信息来不断地完善自我,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 方式来看,他们很多时候对于信息都是被动地接受,对这些被动接受的信息也不会进行理性的判 断和思考。有调查显示,大学生运用媒介的主要目的为获取信息,其次是交流互动和娱乐八卦, 最后才是专业学习。这从侧面反映出了大学生运用媒介的娱乐性,很少将媒介作为学习平台来 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

小结:

数据显示,当今有76.1%的大学生每天课程安排在4个小时以内,87.5的大学生在6个小时以内。换言之,当今的大学生每天除去吃饭睡觉上课的时间,每天都会有4-6小时,乃至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那么大学生主要把这些时间花费到哪里去了?我方在此也有数据,超过4成以上的学生刷微博微信朋友圈,浏览信息,娱乐类78.9%,时政类12.3%,科普类5.8%,学科类3.3%,有学习安派的学生不到两成,并且其中92%的大学生相应的时间安派也在2个小时以内。当今的大学生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他们用大块的时间来进行碎片化式的阅读,而用零碎的时间来进行系统性,更深层次的学习,这未免有些本末倒置了把。今天的碎片化阅读正在挤占和压榨我们在体系化的阅读的时间。

现如今以郑州大学为例,图书馆各类书籍资料713.9w册,作为近7000个,每周开馆时间近百小时,并且还有白天自习室和通宵自习室,我们现在大学生有充足时间,有客观条件来让我们进行更深程度的,更系统化的阅读,为何还有舍本逐末,来提倡碎片化阅读呢? 真正需要受益于碎片的人群不是学生,而是那些平均通勤13公里,通勤时间56分钟的上班族,他们在通勤路上点开简讯,获取信息,为自己持续不断的充电,不断的提升自我。他们才是碎片化阅读这种方式的受益者,而绝非是我们这在在大学校园里有着系统性阅读客观条件和要成为专业性人才的大学生。

盘问:

没电子稿,不想手打,字丑,不想拍照。

内容大概就是现在大学生知乎和微博上的活跃越来越多,而平台上抖机灵的回答高赞,长篇的系统性的回答石沉大海。还有就是碎片化阅读导致当今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补一句,系统性阅读,基于行为系统上的内容系统阅读,才成为系统性阅读,两者系统都要完成才为系统阅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