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和尚》:在经典影片中给孩子启蒙中国传统艺术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个和尚的故事概述内容 《三个和尚》:在经典影片中给孩子启蒙中国传统艺术文化

《三个和尚》:在经典影片中给孩子启蒙中国传统艺术文化

2024-07-04 23: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条浅显易懂的民间谚语,在中国家喻户晓,充满了诙谐、幽默,蕴含了浓厚的东方特色。

《三个和尚》这部电影就是从谚语基础上改编而来。它是一部影响了数代中国人的经典动画音乐电影。

影片中,除了三个和尚喝水的情节,电影版还增加了寺庙失火、三个和尚齐心灭火、最后一起协作吊水的情节,使故事矛盾更加突出,叙事更加完整。

此外这部电影,极具中国民族特色,将民族音乐和水墨画的画面紧密结合。全片接近20分钟,没有一句对白,中国传统音乐的配乐代替了语言,与画面完美融合,塑造出立体的人物形象,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看过这部电影的孩子都会被它深深吸引,一遍又一遍观看影片的同时,感受到影片背后的寓意。

《三个和尚》的出现,不仅给孩子带来欢乐,给成人带来思索,同时也是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在上世纪80年代的国内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多项大奖。

下面本文就来谈谈该片的传统艺术和文化之美,以及如何借助该片给孩子进行相关的艺术文化启蒙。

01

展现中国传统美术之美

《三个和尚》是由中国动画创作者们创造出的水墨动画,每个画面都充分融入了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

1. 极简的手法刻画神韵

《三个和尚》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中最简单的一部。画面质朴,表现出人物的本质、画面的意境,以精炼的内容直击重点,传情达意,令人经久难忘。

人物精炼

三个和尚造型简单,却个性鲜明,每个形象都深入人心。

一个矮小,透着机灵;一个瘦长,带着狡黠;一个圆胖,带着贪婪。每个人的出现,都给人带来鲜明的感受。

情节精炼

故事情节精炼:三个和尚,每人都重复着出场、走路、挑水、念经这几个场景。最后失火——矛盾激化,灭火——矛盾解决。

精炼的情节,使故事内容集中,为矛盾的出现层层铺垫,深化主题。突出表现了三个和尚因为自私而出现的心理过程,让人啼笑皆非,印象深刻。

2. 中国绘画传统的构图技巧

l 对角线构图

我国古代山水画中,对角线构图用的较多。通过将画面元素布置在对角线的位置来打破画面的均衡,形成错位感。

《三个和尚》中,每当画面中仅出现两个元素的时候,他们往往被分别放置于屏幕左上角与右下角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消除构图的呆板,使得画面更加有趣。

对角线构图

l 三角形构图营

在传统绘画中,三角形构图是指:画面元素的整体轮廓或元素之间的连线呈三角形时。它使画面看上去更加完整,庄重,稳固。

《三个和尚》在表现寺庙周边环境时,将寺庙、和尚、水面三个主体元素布置成三角形的三个角。这样的画面布置既清晰交代了和尚、寺庙、水面的位置和关系,为后面故事的进展做好铺垫,也突显了山的高大和稳固。

庙、和尚、水面构成三角形的三个角

l 留白

中国画非常注重留白,讲究意境深远。

《三个和尚》动画中,寺庙里除了必要的神龛、香案、木鱼外,其他物品都没画出来。就是应用了传统水墨画虚实相生的技法,让画面尽可能的简洁、洗练,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

影片中,扁担在空白的背景直直地立着,虽然背景中的墙未画出,但是通过生活经验,观众也能明白扁担是靠在墙上的。

黄宾虹先生曾经说:虚中之实,每在布置外之意境。

留白产生的意境,引人无限遐想。

02

展现中国传统音乐之美

《三个和尚》的配乐,使用了中国民族乐器中表现力最强的二胡和板胡作为主要演奏乐器,还大量使用打击乐,艺术效果极佳。

同时,配乐还是贯穿本片的核心,在塑造人物形象、讲述故事情节、描绘场景环境等方面都有极其出色的表现。

1.用不同的乐器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

矮、瘦、胖三个和尚出场时的主题音乐都一样,分别用板胡、坠胡、筚篥三种不同乐器来演奏,从而塑造出了三个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小和尚出场时,伴随小和尚跳跃的动作,板胡奏起节奏明朗的主题音乐。板胡音色明亮、高亢,非常符合小和尚活泼可爱的形象。

瘦和尚出场时,动作呆板,表情木讷。坠胡外形与二胡相似,音域宽广,声音略带沙哑又不失明亮,相同的主题音乐用坠胡演奏,形象地刻画出瘦和尚的朴实。

胖和尚出场,走起路来哼哧哼哧,满头大汗。主题音乐使用了筚篥(俗称“管子”)。其音色结实略带鼻音,音量较大。这种音色形象地刻画了“胖和尚”憨态可掬的形象。

2.用乐器的声音,表达心声和情绪

板胡、坠胡、筚篥三种不同的乐器音色,既代表着三个人,也表达了三个和尚各自的心声和情绪。

当三个和尚为挑水的事情闹意见时,板胡、坠胡和筚篥轮流演奏,好像和尚之间在说话。

水全部喝完后,三个和尚都拉长了脸,三件乐器也 “唧唧喳喳”奏个不停,代表三个人在争吵。

三个和尚救火的时候,板胡、坠胡、管子与民乐队合奏,此起彼伏,将三和尚齐心协力、争先挑水,最终扑灭大火的场景充分展现出来。

此外,影片还选用了三个音调高低不同的木鱼描绘三个和尚念经时的心理活动,加强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力。

其中富有穿透力的快速木鱼声,表现了红衣小和尚的聪明机灵;节奏平稳却迟缓的木鱼声表现了蓝衣高和尚的迟钝固执;节奏波动、音调张扬的木鱼声表现胖和尚的急躁 。

当他们心无杂念专心念经时,木鱼的节奏平稳齐整。当他们内心各自盘算时,木鱼的敵击声也变得参差不齐。

3.音乐突出喜剧效果

三个和尚因为挑水的事情闹别扭,在大殿上各啃干粮,结果都被噎住的情节加上配乐后简直妙趣横生。

他们依次啃、咽、噎住、捶打,每一个动作、神情都和打击乐器的声音相互配合,生动地描绘出他们因为自私不愿挑水而活受罪的丑态。

03

《三个和尚》对孩子蕴含传统艺术之美的教育

1. 艺术表现上,符合孩子吸收性学习的方式

这部影片不仅让孩子视觉上看到到水墨画的画作,听觉上听到民族乐器演奏的音乐,更重要的是,整部作品有大量重复的画面和音乐,重复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幼儿,正是通过重复学习来获取知识的。

他们一遍一遍地重复喜欢的内容:要求父母反复给他讲同一本绘本、听同一首音乐、唱同一首歌......不厌其烦。直到学会、熟练、领悟,从中获得满足。

蒙台梭利说:重复是孩子的智力体操。

蒙台梭利提出,在孩子意志力形成的阶段中,他所面临的首要工作,就是“重复练习”。

重复,是孩子认知事物的过程。

仅仅学一次,孩子并不能了解其中的含义。但随着次数的增加,每一次都有新的体验、新的认知和新的收获。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就是孩子的认知逐步发展的过程。

2. 在重复中感受和学习中国传统艺术之美

l 重复的画面,帮助孩子加深理解

《三个和尚》重复的情节,让儿童更加理解内容。重复中又有表情、动作明显变化,让孩子觉得生动有趣。孩子在观赏画面时,眼中、脑中不知不觉就印上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布局,体会到绘画中的意境。

父母还可以利用孩子对故事的兴趣,和孩子一起画三个和尚的故事内容。

l 重复的旋律加深感受

相同旋律中用不同乐器、不同节奏或者同种乐器不同声调重复,让孩子在看的时候,在旋律的重复中一遍又一遍欣赏音乐的美,感受旋律、音调和民族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

《三个和尚》不仅可以看和听,还可以玩。

当孩子看过几遍动画之后,对片中的音乐熟悉后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听动画,玩游戏了。

玩的方法很简单:选取孩子喜欢的片段,和孩子一起扮演里面的角色。听到音乐,就和孩子演相应的情节。

游戏不仅简单有趣,还能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绪变化,锻炼孩子的音乐感知力。

04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三个和尚》这部动画音乐电影的主要观看对象是儿童。

影片的创作者们并没有因为主题观众的年龄小就粗制滥造、敷衍了事,反而用专业的态度,严谨的方法,共同协作,成就了这部经典儿童作品。让孩子在感受我国传统艺术之美的同时,领悟中国传统道德之美。

1. 《三个和尚》中的孩子适于学习的传统文化

《三个和尚》里体现了许多传统文化道德的内容。其中齐心合力、知错能改、规则意识是孩子易于理解和学习的内容。

l 团结合作

当三个和尚因为私心,不团结、不负责任,导致了后面的失火。通过团结合作,三个和尚不仅灭了火,还想到了通过合作取水、喝水的方法。

影片中宣扬了齐心协力、团结合作的传统文化思想。照现在的说法,就是通过合作达到共赢。

团结合作的思想,古已有之。

《周易》有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意思是说,同心协力的两个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斩断,同心同德的人的意见给人的感觉,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

后来,演变成更常见的说法:兄弟合力,其利断金。

成语“单则易折”,出自《北史·吐谷浑传》。原意是说,一支箭容易折断,二十支箭难以折断。希望大家能齐心合力,使国家稳固。

民间俗语:

人心齐,泰山移。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

这些,表达的都是团结合作。

l 知错能改

寺庙失火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救火之后,幡然醒悟,明白了自己之前因为一己私利犯下的过错。于是他们放下自私,改过自新,继续齐心团结,合作吊水。

本片从教育孩子的角度出发,更希望引导孩子明白:在错误中得到教训,并改正,才是最大的勇气。

知错能改,同样是中国一直宣扬的传统文化。

《论语》有云: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左转》中记载的一位大臣士季说: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朱熹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成语有: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民间俗语:浪子回头金不换

......

l 规则意识

三个和尚是一个小团体,在没有人打水的情况下,谁都不主动干活,导致大家都没有水喝,严重影响了念经,影响了学习和工作。

如果三个和尚能制定合理的规则,并严格执行,就一定不会出现没水喝的状况了。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古人云: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卧如弓。

规则,蕴含在团体活动中,也隐藏在行立坐卧之中。

2. 如何借助影片让孩子感受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

① 观察孩子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

首先,父母要陪孩子一起看动画,并注意观察孩子看动画时对哪部分内容特别感兴趣,看看孩子看哪些情节哈哈大笑,哪些情节神情紧张。

②共同讨论

看完动画之后,父母和孩子讨论影片相关的问题:为什么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反而没水喝了?失火后,三个和尚是怎么做的?救玩火,和尚们知道自己错了么?他们是怎么做的?如果三个和尚一进寺庙就制定挑水的规则,和尚们会怎么样?......

关于齐心协力、知错能改、规则意识的问题可以提出很多,父母不必一次性全部提完,否则,孩子就没兴趣思考和回答了。

因此,可以针对某一个方面集中提2-3个问题。下次讨论的时候,再讨论别的方面。

③ 结合生活实际

父母根据上一步提问的内容给孩子讲解相应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拓展孩子的文化知识。

同时,结合孩子身边的生活事例,让孩子理解得更深刻。

例如,孩子和别人在同一小组活动却不够齐心时,就可以借助《三个和尚》的故事,让孩子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当代西方建构主义代表作《儿童纪律教育》中认为:规训儿童的错误行为,是要让儿童认识到所导致的后果,而不是粗暴随意的惩罚。

04

最后

前苏联儿童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中所说: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在理智而高尚的思想影响下产生的,而不是从儿童的大脑中自发地产生的,它需要灌输。

也就是说,美好的事物,是需要借助外部环境给到孩子的。没有什么比优秀的故事和动画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了。

《三个和尚》整部影片言简而意不减,幽默中蕴含丰富的道理,是给孩子进行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启蒙的经典之作。

影片通过简洁的水墨图画,生动的民族音乐,让孩子在感受美好的艺术之余,受到潜移默化的教导和启发,形成对世界的正确认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