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烟火气的背后,是“八项规定”带来的新气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一日三餐烟火气下一句 《一日三餐》烟火气的背后,是“八项规定”带来的新气象

《一日三餐》烟火气的背后,是“八项规定”带来的新气象

2024-07-12 12: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日,电视剧《我们这十年》在浙江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广东卫视和优酷视频、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TV、咪咕视频开播。在18日完播的第四单元《一日三餐》中,侯勇搭档焦俊艳演绎一日三餐的故事,带领观众感受最地道的“广东味”。

单元中,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以三顿宴席为截面,以小见大,抓住人民对“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期待,通过讲述靠平民美食肠粉发家、开起高档酒楼的一对父女,转型做家常菜馆重获老百姓喜爱的故事,反映出“八项规定”带来的中国新气象。

《一日三餐》剧照。

小切口折射大事情

《我们这十年》的艺术总监毛卫宁也是《一日三餐》单元总导演,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负责人曾强调要用“哭着笑着感动着自豪着”贯穿《我们这十年》,因此特别是在《一日三餐》的拍摄中,摒弃了从领导干部角度谱写“回乡记”,而是通过与观众的互动感,增加剧情的烟火气,将创作落点在“八项规定”给百姓带来了什么改变。

很多观众在《一日三餐》的弹幕中评论:太想去吃肠粉了。毛卫宁说:“观众以为这个片子是讲传统美食的,剧中营造出的街里街坊氛围也是观众所熟悉的,直到慢慢收看下去才发现讲述的更深层问题是‘八项规定’带来的改变,这就是以烟火气的小切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从《茶馆》找到灵感

《一日三餐》单元编剧郝岩坦言,一开始接受“八项规定”的选题时一头雾水,曾五易大纲,但都写的是一位领导干部的回乡记,始终感觉不理想。在创作遇到瓶颈时,毛卫宁导演“半夜鸡叫”式的一通电话,让他们在讨论中从老舍的《茶馆》里发现了灵感,将切口落在“饭店”,通过一个餐厅10年间的变化,体现“八项规定”带来的改变。

“我从警示教育资料中,看到一些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包括违反‘八项规定’。其中就有广州巨贪万庆良在白云山某饭店大肆吃喝。这让我决定去趟广州,最终将故事的发生地落在广东。”郝岩说,他大年初一抵达广州,但疫情加暴雨让他在广州的采风并不顺利。大年初三,他在一处骑楼下躲雨,偶然抬头看到“肠粉博物馆”,心想小吃也能建博物馆?于是,他走了进去,酝酿起肠粉店的故事。

然而,郝岩又遇到难题:以一个肠粉店为切口,如何在短短的4集中,贯穿10年来体现“八项规定”所带来的变化?

“我后来考虑,能不能也像《茶馆》一样,跳跃式、有选择性地表达,写10年里的3顿饭——第一顿饭是‘奠基宴’,实际上表达出腐败毁坏了党和国家群众根基;第二顿饭是‘升迁宴’,但因干部受到处分未能升迁;第三顿饭是‘寿宴’,寓意着‘八项规定’得人心得民意,国家长久不衰。”

《一日三餐》剧照。

一盆映山红有暗喻

据透露,《一日三餐》中那盆极具象征意义的映山红,这是出于广电总局电视剧司高长力的设想,用救活枯黄的映山红表现10年后的成果。

他说:“要把一盆枯萎的映山红救活,就要往它的根部喷醋杀菌,以改变它的酸碱度,达到平衡后,映山红就会再次红艳艳地开放。剧中这盆花的命运说明,‘八项规定’是改变党风、政风、民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关键一招。花再次红了,观众就明白了。”

毛卫宁还讲述了侯勇做肠粉的细节,剧中所有出现的肠粉都是侯勇亲自制作。“我要求他3天内必须做出能吃的肠粉,他做到了,但说实话不好吃。”侯勇跟着广州肠粉博物馆的师傅学了3天肠粉制作方法,在外观上模仿得非常像,以至于靠照片很多人无法分清哪份是侯勇做的,哪份是师傅做的。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