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苗期叶紫?别仅认为是玉米红叶病,这5原因也可致玉米叶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一叶红叶图片 玉米苗期叶紫?别仅认为是玉米红叶病,这5原因也可致玉米叶红

玉米苗期叶紫?别仅认为是玉米红叶病,这5原因也可致玉米叶红

2024-07-13 04: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段时间,高温多雨,时雨时晴,让尚处于苗期的玉米经受不少考验;前天晚上,村里几位庄稼汉聚在村口的老槐树下边乘凉边闲聊;其中有一位比较年轻的庄稼人说他家的玉米出现了一片红苗;接着,其他几位庄稼汉也说,他们也发现了自家玉米田里有玉米红叶现象;村里的农技员恰好也在他们中间,于是众人纷纷向他询问苗期玉米红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对玉米生长有什么危害?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防治措施?

  玉米苗期叶紫?别仅认为是玉米红叶病,这5原因也可致玉米叶红

  村里的农技员说:造成苗期玉米红叶的原因很多,如果玉米苗期红叶,首先要判断玉米苗是否滋生了红叶病,或者是否感染了其它病害;如果苗期玉米不是因为病害造成的红叶,那要看看种植玉米的土壤是否缺乏有机物质,营养成分是否全面均衡;比如土壤中缺乏磷元素,或者玉米吸收磷元素出现生理性障碍,也能让玉米苗期出现红叶现象;其次,苗期玉米尚处在生长生殖的初始阶段,植株抗性差,抵御外界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弱;如果苗期玉米受到低温冷害或者较大的昼夜温差也可致使玉米叶片红叶或者全株发红;另外,玉米苗期遭受虫害浸染,玉米苗期遭受持续干旱,或者玉米本身就具有遗传性红叶特性或者玉米种子以及生长过程中受到辐射污染,发生生理性基因改变,都会致使玉米苗期出现红叶或者红苗现象。

  玉米苗期叶紫?别仅认为是玉米红叶病,这5原因也可致玉米叶红

  农技员强调说:玉米苗期红叶不要乱施药,要根据具体症状分析玉米红叶原因,然后再采取相适应的改善和抑制措施;接着,村里农技员详细讲述了苗期玉米红叶病的症状,发病条件以及传播途径,还分别给村民分析了能够致使玉米红叶的其它因素及应对措施;下面,我将技术员讲述的苗期玉米红叶的原因,症状,改善措施等内容,通过文字的形式整理出来,希望对遇到类似问题的种植户有所帮助。

  玉米苗期叶紫?别仅认为是玉米红叶病,这5原因也可致玉米叶红

  玉米红叶病的主要症状

  玉米红叶病是一种感染性病害,主要在玉米苗期和生长期发病,可分别感染玉米植株的叶片,叶柄,叶基,严重的情况下,也能感染玉米植株的茎秆和芯蕊,致使玉米全株发红;滋生红叶病的玉米植株茎秆矮小,叶片细长,穗轴细短,穗粒不满或者空穗以及多发假穗,根系发育不良,坐地根深红;玉米滋生红叶病初始阶段,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病,依次向上蔓延;底部叶尖发红并沿着叶缘顺着叶脉向叶基进展,颜色由紫红逐渐变成深红;也有少数叶片不变色,仅是叶脉和叶缘形成数个条纹状感染体,叶片黄化后干枯;玉米感染红叶病,如不采取干预措施,也可致使玉米茎秆和叶柄失绿变红,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玉米全株深红色。如果玉米苗期滋生红叶病,玉米苗弱长势差,生长缓慢叶片细小,叶片失绿叶稍变紫红,叶片常常卷叶不能自然舒展,玉米红叶病在玉米三叶期即可感染,在四五叶片时期表现最为明显,严重的时候,玉米幼苗叶片火红,生长停滞最终萎蔫苗枯。

  玉米苗期叶紫?别仅认为是玉米红叶病,这5原因也可致玉米叶红

  玉米叶红病的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

  玉米红叶病,也叫病毒性红叶症,它是一种由小麦黄矮病毒引起的侵染性病害;它的特征是玉米花青素累积变红,这是因为叶片积累大量糖分因为新陈代谢失常不能将花青素迅速转化造成的,也是玉米应对外界不适环境或病变引起的应激性反应形成的;玉米红叶病主要由小麦毒蚜传播,小麦毒蚜是麦类作物的主要虫害,它能携带病毒通过若虫,虫卵或者成虫在麦芽,麦叶基部或者麦株根际越冬,第二年春季在麦类作物上浸染传播麦株形成麦类作物黄萎病;当麦类作物收获后,这些传毒蚜虫会潜藏在麦粒自生苗,夏植玉米,或者田间杂草基部以及禾本作物上,为害夏季作物;毒蚜越夏后,又迂回到秋季麦田,继续循环持久性传播感染病毒给越冬麦株;玉米红叶病的发病条件因品种抗性强弱各异,玉米抗性高,土壤微量元素均衡,种植地曾经发生小麦黄萎病程度低,那么玉米滋生红叶病的概率就低;如果玉米品种抗性差,土壤缺乏磷元素,种植地曾经高发小麦黄萎病,那么玉米滋生红叶病的概率就高。

  玉米苗期叶紫?别仅认为是玉米红叶病,这5原因也可致玉米叶红

  玉米红叶病的防治措施

  预防玉米滋生和感染红叶病,首先要优选抗性高,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质品种;在播种的时候,需要对种子进行浸种消毒或者拌种后播种;在播种前,清除田间杂草,对于种植地高发小麦黄萎病田块,使用每亩1000倍液的吡虫啉或者2000倍液的噻虫嗪,或者乙蒜素30克兑水30公斤对玉米种植地喷施,灭杀遗留在田间或者种植地周围的传播毒蚜,减少浸染玉米红叶病的发生条件和灭除滋生玉米红叶病的介质毒蚜。玉米播种过程中,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加强中耕,疏松土壤,提升玉米苗期土壤通透性,提升玉米植株抗性;及时治理草患,降低玉米苗期蚜虫滋生条件;玉米苗期红叶病,预防重于治疗,可在玉米3叶期始喷施营养型叶面肥或者玉米壮苗型生长调节剂,以此提升苗期玉米抗病能力,利于促根早发,促根转状,形成优质壮苗;如果玉米苗期看到有蚜虫浸染,应尽快采取干预措施控制毒蚜传播病毒;可使用10%的吡虫啉1000倍液喷施,或者使用50%的抗蚜威2000倍液喷施,以及噻虫嗪,氯氰菊酯等药剂按照说明剂量喷施。

  玉米苗期叶紫?别仅认为是玉米红叶病,这5原因也可致玉米叶红

  玉米叶红的其它原因及干预措施

  玉米红叶除了和玉米红叶病有关系外,其它五种因素可能致使玉米发生红叶现象;比如低温冷害,土壤缺乏磷元素,玉米发生钻心虫钻蛀茎秆,玉米种植地干旱或者土壤板结以及玉米植株因辐射污染等因素发生基因改变,都会致使玉米叶片发红或红苗现象。种植户需仔细辨认和分析玉米发生红叶现象的具体原因,然后再采取适宜的预防和抑制措施,方可为玉米安全收获做好基础保障。

  

玉米苗期叶紫?别仅认为是玉米红叶病,这5原因也可致玉米叶红

  一,低温冷害型红叶;玉米低温冷害是指玉米苗期昼夜温差极大,或者玉米苗期遭遇极端气温骤降,玉米苗对温差的不适反映在叶片上;如果玉米叶片发生红叶症状,这是玉米冷害的主要特征;巨大温差能够减弱玉米的呼吸能力和新陈代谢能力,能够减弱玉米叶片的光合转化能力和叶绿素合成量,同时,玉米叶片花青素因代谢失调淤积无法转换,从而出现叶片或者全株发红现象。

  应对措施:预防玉米发生冷害,需要优选抗性高,耐低温的品种;播前药物浸种可提升种子低温耐受力,可使用0.02%至0.05%的硫酸铜溶液浸种;播时及时关注气候变化,避免种子在土壤中和出苗过程中遭遇冷害;玉米播种需保持合理密度,加强苗期玉米管理,提升苗期玉米抗寒耐低温能力,为玉米出齐苗出壮苗打好基础。

  玉米苗期叶紫?别仅认为是玉米红叶病,这5原因也可致玉米叶红

  二,缺素型红叶;玉米苗期土壤微量元素不均衡,或者存在缺素现象,比如玉米种植地土壤缺乏有效磷元素或者玉米对磷元素吸收存在生理障碍,玉米也会出现叶片发红现象;玉米缺磷,植株生长缓慢或者不生长,植株矮小叶片细长,叶片边缘曲卷不能自然伸展,玉米叶茎失绿,叶片或全株呈现深红色或紫红色,叶尖随缺磷程度增加逐渐干枯。

  应对措施:有玉米种植研究成果表明,玉米苗期对磷元素的需求并不是很多,它约占玉米生长周期全部需磷量的10.5%左右;所以,种植玉米的时候增施优质熟腐农家肥就可满足玉米苗期需磷量;也可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在施入基肥的时候增施玉米专用磷钾复合肥;如果发现玉米苗期缺磷,可每亩穴施磷酸二胺20公斤;生长期缺磷,可使用0.2%至0.5%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孕穗期使用1%的过磷酸钙喷施,可快速起到增磷补磷的作用与效果。

  玉米苗期叶紫?别仅认为是玉米红叶病,这5原因也可致玉米叶红

  三,虫害型红叶;玉米发生虫害也能致使叶片发红,比如玉米螟蛀蚀茎秆与芯蕊,阻碍了玉米养分传输和循环功能,叶片光合转化物质不能循环传导,致使玉米叶片中的糖分代谢失常累积花青素过多,叶片才逐渐由绿变红,发生叶红现象。

  应对措施;抑制玉米钻心虫可以释放赤眼蜂控制钻心虫卵头数,可以清理田间杂草,中耕除草,平整深翻,降低越冬钻心虫的滋生条件;可以在田间放置趋光灯诱捕玉米螟成虫;或者使用4%的钾维盐20毫升稀释20公斤水溶液对发生玉米钻心虫植株喷施即可。

  玉米苗期叶紫?别仅认为是玉米红叶病,这5原因也可致玉米叶红

  四,干旱型红叶;如果玉米苗期种植地土壤发生持续干旱现象,且土壤存在板结现象,玉米苗也容易出现红叶症状;这是因为干旱板结致使土壤通透性降低,根系吸收养分和传输养分能力下降,叶片上光合作用转化物质因根系缺乏活力或存在生理性障碍不能向下循环传输,叶片合成糖分不能及时转化成花青素,则出现叶片失绿转红现象。

  应对措施:玉米苗期应及时提供适当的水肥,如果过于干旱,应及时浇水;浇水后,根据土壤潮湿程度,及时中耕除草,疏松玉米根系周围土壤,防止玉米根系周围土壤板结;如果玉米种植地存在涝渍情况,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及时疏松土壤,减少因积水形成玉米根系周围土壤沉淀程度,提升根系周期土壤含氧量,提升根系活力,促进根系吸收养分和传输循环能力。

  玉米苗期叶紫?别仅认为是玉米红叶病,这5原因也可致玉米叶红

  五,基因型红叶;如果玉米在播种之前,种子在存储过程中存在霉变受潮以及辐射性污染现象;或者玉米种植地曾经发生过其它污染;以及浇灌玉米的水源存在污染事实,或者玉米种植地周围有辐射源和空气污染源,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会突发基因改变,叶片变红仅是玉米基因改变反应出的一个方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