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两支笔,差生文具多”到底在说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一个橡皮擦的英语是什么 “学霸两支笔,差生文具多”到底在说什么?

“学霸两支笔,差生文具多”到底在说什么?

2024-07-01 13: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抖音上曾经有个很火的视频,大概是这样的:

有一个小学生正在写作业,他先是翻出了一个电动卷笔刀,郑重其事的把铅笔削好,然后开始写字,结果不小心写错了,赶紧掏出电动橡皮擦,擦干净之后,再拿出一个桌面吸尘器,橡皮屑就这么被吸走了……

当时评论里的网友都被这个豪华的文具阵势给惊呆了,结果就有人回了这么一句:学霸两支笔,差生文具多。

这个梗后来就火了,以至于“差生文具多”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调侃装备党的情境中。当年的网红小哥丁真,让他的小马披红挂绿的和别的马赛跑,结果丁真的马跑的慢,这都能让网友想起“差生文具多”。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差生文具多”这个梗,到底有几分道理。

如果你经常需要在电脑上写稿,可能会有这样的时候:比如现在意志力开始减退了,或者思路阻塞了,你可能会打开淘宝,看看又出了什么新的显示器,新的键盘,或者一些之前没见过的神器,看到中意的,你可能直接就下单了。

类似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这种心理上的自我暗示总结一下就是:装备硬核=效果硬核。

我们站在一个学生的视角上想,如果我非常郑重的在选购文具,就好像是也在郑重的对待学习这件事:我的笔很好使,那我可能就比别人写作业答卷子更快,字也写的更好;我的橡皮擦更先进,那我就能更快的擦干净,我的卷面就更整洁……

总之,在这个学生的潜意识里,当我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文具上,也就差不多等于花在学习上,毕竟文具总不是玩具(可能低年级孩子的家长表示不一定……)。

那么装备硬核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带来效果硬核呢?

可能我们成年人的第一反应是,这俩根本不是一回事啊!比如我们经常会嘲讽那些拄着高级登山手杖在城市里漫步的人,我们会偷笑那些水平不咋地装备超一流的体育爱好者,诸如此类,我们见的实在太多了。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孩子身上,家长就更担心了,且不说文具换不来成绩,你在那儿磨磨唧唧半天,不是拖延症是什么?

就像我们开头说的那个孩子一样,要么是迟迟动不了笔,要么是刚动笔又给了自己一个开始倒腾文具的机会,然后越是倒腾文具,就越动不了笔。

很多孩子都有这种“仪式感”的经历:比如有的孩子学画画,先仔仔细细把桌子擦干净,然后再小心翼翼的铺上画纸,铅笔必须削的尖尖的,凳子要摆正,然后必须先喝口水,最好是再吃个水果什么的。这一顿忙活之后,终于坐下来开始画了一笔,结果这一笔把线条画歪了,这样的起笔可不行啊,想了想,要不出门先把颜料再买一些回来,就这么,整套仪式结束,什么也没有发生。

所以在家长的眼里,如果一个孩子整天只是沉迷在文具的世界里,做作业拖拖拉拉,那成绩能上去吗?这一来二去,可不就应了“差生文具多”这话吗?

那接下来,我们就换几个视角再看一看。

首先,证明装备硬核能带来效果硬核,有个非常古老的理论基础——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个话不需要更多解释了,好的工具能带来效率的提升在一般意义上肯定是合理的。如果你认为你的孩子成绩上不去是因为文具太多,那拿掉一部分文具才是真的改变不了这个局面:因为对一个有拖延症的孩子来说,他总能找到拖延的办法,文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然后我们再试着站在所谓差生的角度换位思考。你觉得,差生会天真的认为,买了最先进的文具,成绩就能超过那些学霸了吗?差生才没有那么傻。

差生的目标从来也不是学霸,而是超过另外的差生。在这样势均力敌的对决中,一个好的文具没准就能发挥奇效。

比如我的数学水平本来是59分,结果因为这个电动橡皮擦实在太好用了,我不用来来回回的擦,这个工具帮我省了半分钟的时间,结果就因为这半分钟,我多拿了1分,最后考到了60分,60分就足以排在所有不及格同学的前面,这个边际的增量还是意义重大的。

但这种事情换在学霸身上就不成立,他的水平已经是99分了,一个电动橡皮擦尽管也能给他省出半分钟,但是这半分钟大概只能供学霸再多做一道题的验算,想从99到100,这个难度可远高于从59到60。所以这个工具对学霸的边际效用并不明显。

更何况,我们可不要小看那些专业级的文具对差生的心理支撑。当一个人身在一堆专业的装备之中,他就会恍惚的感觉,好像自己也跟着专业了起来。这样的心态放在考场上,尤其对那些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的学生来说,是非常管用的。

所以说,这个“文具多”,可不单是“利其器”的功效,我们甚至可以管这个叫,“顺其气”。换言之,我们不但需要文具来提供功能上的价值,更需要它给予的情绪价值,而且很明显后者比前者价值大。

作为一个成年人,但凡在职场摸爬滚打过,都应该懂得情绪价值有多重要,很多时候哪怕一句吉祥话都可能让人心情顺畅,你能说买了“逢考必过”字样的文具套装,就是迷信吗?不,这就是心理支撑,就是情绪价值。

再者,即便我们不说考试,只谈日常,这些文具是有可能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减少练习阻力的。

我们分析这个事就要想它的下限,比如我现在有了一支很好用的笔,我很喜欢,但凡想起这个笔,我就忍不住拿起来随便涂涂画画写几个字,即便这个书写的内容没啥意义,但我的确会用更多的时间来用这支笔了,对于坐下来写东西这件事也越来越习惯了,这多少能让一个孩子离真正的学习更近一步。

我们再往深了说,“差生文具多”这句话对应的那个场景,在心理学上叫做:走神的心是不快乐的。

这个“不快乐的心”,其实是一种自尊的自我保护机制。

意思其实很简单,一方面,我们会主动去追求正面的反馈,另一方面,我们会主动规避别人对我们的负面反馈。

所以当负面反馈来了,自尊的自我保护机制就开启了,表现为两种形式:

第一,走神。我们不想要负面反馈,我们就会刻意的令自己注意力分散,从而抵消这种负面的冲击。

第二,代偿。我们会找一个更擅长的特质,来替代补偿由不擅长特质带来的负面感受。比如说,“差生文具多”,就是通过指挥文具的乐趣,来代偿做作业的乐趣。

一个孩子如果不想写作业,就想倒腾那些文具,那是因为他觉得指挥操控文具的乐趣,大过做作业的乐趣,前者可以控制,后者无法控制,前者很快乐,后者很迷茫。

所以家长要做的,是为孩子在这两者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或者简单说,把这两件事尽量合成一件事,而不是取消那些文具的意义和价值。

当然如果你们家已经是个上中学的大孩子,那也有必要从其他维度激发他的思考。

比如“学霸两支笔,差生文具多”这句话,如果你用美学的视角去看,学霸手里的两支笔代表了一种审美的倾向,即因简约而带来的高级感。

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里塑造独孤求败这个人物,就是在用他的生平诠释“不滞于物”的高级感:独孤求败一生经过了利剑、软剑、重剑、木剑、无剑五个阶段,到最后,真正令他无敌于天下的并不是武学,而是一种高山仰止的修为境界。

中国文化是崇尚“无为”的,落实到艺术层面就是“留白”,这种思路对一个中学生来说,就完全可以应用到作文的练习上:所谓的辞藻、修饰、美文、警句,这些东西终究只是花花绿绿的“文具”,这种“有用”终究是落了下乘。

我们应该懂得去欣赏“两支笔”的美,更高级的写作,是追求文字上的顿挫、节奏、分寸,有时候那些看似浅白的文字,往往于无声处打动到你,却不留痕迹,以至于我们会误认为,那些表达是“文笔不好”。

当然学习与审美都是需要引导的,如果家长自己就装备挺多,那我们又何苦为孩子多买了几个文具而发愁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