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是人类最稀缺的品格(被讨厌的勇气)书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被讨厌的勇气》英文名称是什么 勇气是人类最稀缺的品格(被讨厌的勇气)书评

勇气是人类最稀缺的品格(被讨厌的勇气)书评

2024-07-16 12: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

一、勇气最重要

在经典动画片《数码宝贝》第一部中,勇气这项品格的位置被排在了第一位,当时不理解为什么会这么编排,明明其他品格也很好,爱心,正直,纯真,博识都很不错啊,另外天使兽比战斗暴龙兽也更帅气。

后来才慢慢明白了,如果这群孩子没有勇气去踏出第一步,那这段经典的旅程也不会存在,勇气是开端,是其他品德的前提,是面对所有困难中最重要的部分。

清楚地记得罗翔老师在接受采访时的片段,他说:“在所有优秀的品格中,勇气是最稀缺的”。人类每一次伟大的进步无不是因为有勇气相伴,无论是体制上的创新还是科学中的探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永远不该被忘记,若没有勇气的庇护,文明只有沉沦而无进程。

而阿德勒的心理学实际上就是勇气心理学,只不过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一剑曾当百万师”的勇气,而是一种发自内心地自我认可,直面真实自己的勇气。

二、自己实践了自己的理论

写此书的阿德勒虽然并没有佛洛依德和荣格那么有名,但就我个人而言,我挺喜欢阿德勒的许多观点。毕竟阿德勒本人身体力行地践行了自己的心理理论,他的人生颇为坎坷,样貌丑陋且驼背,自己小时候遭遇两次车祸还得过肺炎,差点死去,还总是要被迫与自己优秀许多的哥哥进行比较,这简直就是“别人家孩子”的外国版本。

我一直认为人本身是脆弱的,鼓励教育比挫折教育更能温暖人心。但我们需要更多的却是挫折教育的原因,就是因为现实生活过于残酷,世界太不美好了,不去获得勇气锻炼逆商的话,人是可以被轻易摧毁的。

阿德勒就是如此,他自己最后主动习得了“勇气”这项品格,重塑了自信,战胜了自卑,完成了逆袭,这样的学说就显得特别有价值。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阿德勒、王阳明这些传奇人物的原因,因为只是单纯地“立言”的话,说服性还是太弱了,“立功”的话才能让人更加信服。

三、不合群挺难

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是否需要违背内心地去合群,这是所有普通人必须面对的问题。毕竟人是群居动物,若无超凡的见识与勇气,大部分人都害怕被孤立。这本书其实也想讲述一个道理,内在的自我审视能帮助我们获得勇气去面对和解决人生一系列的问题。

超越平庸的勇气既不好获得,也难招人喜欢,毕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好比美剧《哥谭》里面的戈登警官,因为坚守内在的善良与正义,有勇气不与恶人同流合污,被同僚们处处厌恶刁难孤立,毕竟大家一看到他就想到了自己是多么的卑劣。可惜这只是一部剧,放在现实生活中,你大概率是受不了这种氛围的,这让我想起了《谭谈交通》里面的谭乔警官,明明是一部好的电视节目,但因为节目的爆火,导致了单位里面很多同事嫉妒他,最终被孤立,以至于谭乔被迫离开警队。

四、人生所有的烦恼来自于人际关系的烦恼

人的本质就是其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当我们花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去建立和维护社会关系时,我们就不可避免地忽略了自己的价值;但矛盾的是,人们必须理解自我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是来自自我的认可还是他人的认可,要不然不仅被人们讨厌了,自己也没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如果你认为能从集体中获得认可可以填充你内心的空虚时,那搞人际关系其实就是你自己的解药,最主要的是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违心去做一些非常拧巴的事情。

人生所有的烦恼来自于人际关系的烦恼。在儒家文化中,这类问题似乎更加严重。主要体现为人们不能为自己而活,要为社会评价而活,我们被世俗的标准绑架,求而不得又跳不出现在的一切桎梏,怪不得中日韩这种儒家文化圈国家会成为全世界最内卷的地方,东亚人太难也太害怕去做“自己”了。

社会评价体系太过于单一,人际关系也不是牢不可破,功名利禄最终都会烟消云散,但自己对自己的认可和精神上的追求才能让你找回自己。

五、心理创伤不是借口

阿德勒旗帜鲜明地反对心理创伤论,他认为所有的心理创伤只是一个被需要的借口。人们不去改正自我缺点的原因是在于人们需要一个借口为自己开脱,这样人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呆在自己的舒适圈中不用出来,不愿意为了改变自我而牺牲目前所享受的乐趣,很多人以弱势作为一种另类的“优越权”,以自己的不幸作为武器,通过“摆烂”来对抗现实的生活。这种观点也恰好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缺乏改变现状的勇气和决心。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这些经历的意义,不能只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要从这些“山水”中看出一些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能从过去中能获得什么,哪些能成为我们以后成长的养分,哪些要尽早释怀,而不要一味的关注过去本身,否则与深渊凝视已久,深渊亦将予以回视;对过往不好经历的反复反刍会耗费我们宝贵的精力,使我们的人生寸步难行。

不过我个人对阿德勒的这一点观点持保留意见,因为有些重大的创伤带来的伤害的确是实实在在的,毕竟网上那句广为流传的“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深得我心;就好比林奕含结婚之后,她的丈夫虽然深爱她,但她还是逾越不了自己小时候被性侵的痛苦经历,最终选择了自杀。

六、自卑很正常,但需要“正确的自卑感”

书中强调了人类的自卑感来自于主观营造的劣等性,我们在与他人比较过程中产生的自卑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不是不需要自卑,而我们需要的是“健全的自卑感”,人只要和自己比较就行,只要比以前的自己更优秀就行,我们需要有接纳不完美自己的勇气。

这一点虽然有点老生常谈,但依然是真知灼见,且知易行难。也许在尘世中和芸芸众生的比较才能让我们产生廉价的优越感,人类就是这么可笑幼稚。

就当下而言,中国人就正在疯狂地在追逐“投资性住房,续命式医疗和攀比类教育”这三种奢侈品。其实对物质的狂热追求本身也是时代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毕竟中国人以前的物质生活太匮乏了,中国目前可能还处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时代,罗素也在《中国问题》中也指出过中国人贪财的原因也是因为经历过物质匮乏的时间过久。

不过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自己幸不幸福反而不重要,重要的是比其他人幸福,哪怕我很累,但是看到你们不如我,我心里就是爽,这就是非要当“人上人”的心理在作祟。

还是《魔鬼代言人》中的那句台词说的好,虚荣是我最爱的罪。

七、人生的课题分离

最后书中人生还有一个大课题就是“人生的课题分离”。人生的很多矛盾都是因为别人在干涉我们的“课题”,亦或是我们要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人类从本质上来说是自私且幼稚的,总希望世间的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这年头巨婴真不少,和不少成年人聊天时发现,只要你说的与他的观点相悖,他恨不得跳起来干你。

所以当人们有权力控制某项事或人时,大部分人会对其进行疯狂的干涉,比如父母逼迫孩子考取清北(父母本身考不上),恋人之间的PUA(就是一种变态的掌控欲),老板对员工做事方式的指责(工资发的不高,要求还挺多),这些行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我们要关注的是自我的感受,而不需要别人的横加干涉。

没有人会被所有人喜欢,那就不要担心被讨厌这个问题。在人际关系中,所有的表扬和批评的行为都是操作人际关系的一种“术”,而我们不需要这些方法,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内核是人人平等且大家能互相鼓励。

八、希望大家一直都有勇气

人生大部分的事情并非我们能决定,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和看待世界以及自己的眼光;这世上也许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去赋予我们人生的意义,活在当下,愿我们在勇气的伴随下,去见我们喜欢的人,做我们喜欢的事,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直受制于社会评价与他人眼光之中,即使不能百分百地做自己,起码自己在独处时能明白什么才是真实的自己。

勇气是最稀缺的品格,我们太需要勇气了,虽千万人吾俱往矣。无论是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还是在内心世界的建设中。

虽千万人吾俱往矣,愿你有勇气做你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