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书创始人王先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心书》 心书创始人王先峰

心书创始人王先峰

2024-05-15 05: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心书”:将你的故事一键成书

“心书网络”成立于2014年3月份,现在是中国互联网第一自出版平台。“自出版”,简单来讲就是人人可以给自己出版。公司最早成立的时候只有3个人,后来慢慢发展到6个人、15个人……到现在已经有21人,三年多时间里实现了稳步增长。

创始人王先锋大学最早在浙大学的是电磁波,他说“心书”实际上是技术驱动型公司,致力于用技术改变传统出版行业,比如目前已经实现用户排版时间秒速。目前“心书”累计用户300万,下单用户超过30万,年营业额近3000万。

“心书”是中国第一家做微信内容出版的,它的“微信书”产品,占了公司3000万营收中60%多;此外豆瓣、简书、知乎、人人等几乎所有的社交网络都能很方便的生成书。2017年“心书”还有一个新的产品——“简象”,就是出版每个人的手机照片库。这一年他们也有和企业合作,比如给万达订阅号印制了几千本排版封面都不一样的书。

虽然“心书”做的是出版这种看似已经走下坡路的夕阳行业,不是现在大热的人工智能等领域,也没有像一般互联网创业公司那样经历过A轮、B轮、C轮的融资。但是有时候,你会发现很多经过A、B轮融资的公司可能过一段时间都没了。用王先峰半开玩笑的话来说,他们是互联网创业公司中的一股“清流”。

非典型互联网创业的日常

和一些“未必正确”的价值观

典型的互联网创业是什么?明星团队、好几轮的融资、风口行业、996,还有各种新奇理论,像这两年的AI、大数据等……这是典型的互联网创业标签。

但王先峰说,创业本质上是一个生意。现在经常听到一个做生意的人会说弄个BP然后去融资,却从来没听创业的人说是在做生意。十年前,这些商业行为我们都称为生意,没有人说是把它做成一个伟大的事业。曾经有个人讲,“企业不赚钱就是在犯罪”,创业再怎么高大上,先要完成生意的两个小目标:活下去,活得好。

“心书”成立近4年,现在完成了半个小目标,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以下内容整理自王先峰的演讲

谁是用户?

一开始的时候大家可能和我一样,会认为“心书”的目标受众会是文艺青年、小资白领、豆瓣用户等,实践后发现结论完全相反,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有了孩子以后的人,因为他们有一定消费能力和保存记忆方面的需求。

所以这里要讲的就是,不要花太多时间做用户调研,要让产品快速上线——这才是互联网区别于传统产业的优势。如果你去先做用户调研,完成各种准备工作,有可能别人已经把产品上线了。所以,相信直觉,自己觉得可以做的事情就去做,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像乔布斯那样能够洞察到用户需求。

关于“心书”的客单价,一般人可能会觉得是20多块,普通的书也就是20、30左右。刚开始我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一开始我在淘宝上卖心书,我那时候还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觉得彩印太贵了,所以一开始是A4黑白打印的20多块的产品。结果用户不满意,说要彩色的,他们说我们给你钱呀。彩印上线后,我发现再也没有人买黑白的了。所以说先上线听取用户的想法,然后调整产品形态和定价。

什么是真需求?

第一,愿意花钱的才是真需求。就像现在的房价,房价涨跌很多人关心,但他们是不是刚需,不一定,愿意花钱的才叫刚需;

第二,频繁被用户提及的需求是真需求。2010-2012年“心书”是做微博书的,当时微博内容生产比较富足,“心书”做的时候,在广州有一家竞争对手也在做。后来随着微信出现一年多后,许多用户想打印朋友圈、订阅号,这在技术上是比较难做的,微信没有开放接口也没有网页抓取,但这是真需求。后来我们微博就放任运营,开始转型到微信自出版,现在回想起来当年不转型可能就死了。

当时微信内容的数据是拿不到的,我们只能截屏打印,因为背景是黑色,文字多了还会显示“.....”。但是上线一周后就超过了微博的业务。在我们上线一个月后,还是非常不完美,但是用户买单。后来我们就动用了全部力量去破解微信数据库。14年8月“微信书”上线,一个月后基于微信的业务量达到了3月到8月微博业务量的总和,这个产品模式被验证后,我们人员就都调配到微信上了,这个技术在当时还是难以超越的,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怎么挖掘用户需求?

两种方法:

一是解决你自己的痛点,然后找到和你一样的人,二者缺一不可;

二是找到自己不需要但更多人需要的痛点,并且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不过一般人很难做到这一点。

我2012年大学毕业,当时也算个小文青,豆瓣、人人都用过,自己还弄了个小博客。毕业后换了环境就不怎么玩了,但是我就想把曾经的这些所有内容打包做成时光机。后来我就把它们导出来生成PDF去打印,黑白的,十几块钱。解决了自己的痛点后,我就想一定会有人有同样的需求,我就在淘宝上开了一个点去做,去豆瓣、人人等网站发广告做这个事情了。

创始人应该怎么做?

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平时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工作996,这是应该的。然后有个问题就是,怎么去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同样的去做事情,有的公司就是谈理想,给予较低的工资,然后许诺期权。“心书”不是这样的,最初14年的时候,我们创始人的工资确实比之前上班少一半,但是后来加入的人我们没有亏待。现在“心书”的工资水平是行业中上游的,我们也没有期权欺诈,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其他。然后做一款赚钱的产品比什么鸡血都管用,钱是产品直接的驱动力,产品出了问题,团队自己都能主动去解决问题。

我本人有两次失败的创业经历,都是股权占比不大,想法执行不了。所以现在“心书”的控制权还在我手上,一个公司的CEO掌握了公司,团队才能拿到钱。

都去追风口,风从哪里来?

当下,人工智能很火,我们也有这方面的应用,“心书”的“微信小编”其实是个机器人,但是我们不会去追这个概念。像现在所有人都在谈人工智能,所有人都去堵风口,那么风从哪刮。市场就是这样,当大家都来的时候,这里就是一片红海,我们要做的或是别人竞争不了的,或是别人没想到的,就像传统行业,它只要添加新思维,不用去堵风口。

活着大于情怀

公司首先要活着,完成活着的小目标后再谈情怀,去做一些对回馈社会的事。

怎么去融资?

现在有的创业者,就宿舍三个人开发个app,完成了就去找钱,更有甚者就一个PPT就去找千万的融资。我认为只有一个融资节点——验证了模式可行性的时候。因为融资越多,创始人压力越大。拿我个人来讲,一开始我是在外企上班,白天不忙,然后晚上在家做这个项目。我当时和女朋友两个人,她做客服,算是夫妻店。后来觉得合适可行后才辞职专职做这个,然后去找天使轮,因为有东西可以讲,模式也得到了投资人的认可。

互联网唯快不破?

互联网公司讲“唯快不破”,这是马云讲的。但是豆瓣最慢,不温不火很多年,也服务了很多小资用户。所以并不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唯快不破。

对于加班文化,加班的人我很感动,不加班的我更敬佩。我们公司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加班可能是他的生活方式,喜欢这样或者有事情没做完。14、15年的时候,我们公司加班有晚餐补助,15年为了不让加班取消了补贴,这让来面试的人都很难想象。

创业公司关键在于方向对,不在于快慢。另外,我们所在的出版行业是个夕阳产业,没有巨头来吃你,反而活的比较好。

一个人的创业

我本人两次创业,第一次创业,停学半年,回来后延迟三个月毕业;第二次创业,快毕业前三个月,在完成学业和创业之中选择了学业。两次创业失败的原因都是没有获得公司的控制权。第二次,学位和公司选择上,我选择了学位,让我对创业有了新的认识。很多人会问,“我想创业该怎么启动”、“要辍学吗”、“要辞职吗”、“要先开发app吗”、“要先组建团队吗”……

我的回答是“不一定要血本无归地去认识创业这件事”。实际上我们是在今年才有的app,在此之前我们就用微信公众号做了5000万的收入。

一个人的创业,首先要具备正常的理工科素养和基本的审美眼光,很多东西刚开始就可以从别人那里去学、去借鉴;其次要熟悉互联网产品开发流程,从一个想法出发,去画图,看流程是否走得通。然后找个设计师美化,然后开发,然后测试上线;此外要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自我解决的能力,我是学电磁波的,一开始不懂编程,是自学的,创业要有这个主动性;最后就是热爱孤独的癖好,为自己做事情你会觉得很幸福。

一个人创业,还要有个感情的寄托。创业路上九死一生,九退一进,你需要有一个背后的男人或女人作为你的手足担当,辅助你走下去。

大学生适合创业吗?

从我个人角度讲,不适合。少有人走的路,都不会一帆风顺,几乎没有创业是一次性成功的。但是只要你愿意,那么换个角度来看,既然要失败,不如早点失败。随着年龄增长,失败成本是越来越高,所以趁着有机会,在学校还是可以多尝试几次,适不适合还是要看你内心怎么想。

关于管理

我是理工男,不太会管理公司,但是会有一些基本的原则。一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一开始外企上班,公司没有很多的会,相互沟通也很直接简单,我自己也不喜欢会议,所以现在公司也这样,我不喜欢的都没实行,弹性上班,人员稳定,14年到现在只走了一个,因为要回家结婚。反观我们公的竞争对手,频繁的员工和高管流失加大了我们对他们的优势;另外一个原则就是自我驱动,我们不会去检查事情的,他们自己会去做事情,创业公司应该是这样。

为什么熬过创业三年?

创业公司,一般成活时间不长,什么让我们前三年还活着,就是保持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微信朋友圈内容获取就是一项竞争力;然后就是发展副产品。我们现在在做排版服务开放平台,提供给第三方公司发展业务。还有提供微信机器人客服给有需要的故事,今年还会去做企业服务。这就是开源节流,找到更多盈利方向。

互联网领域曾经讲究“羊毛出在猪身上”,但是我认为能直接交易的生意就直接交易。十多年前生意都是直接交易的,他们并没有饿死,这就需要我们一定能提供有价值的产品,用户愿意付这个钱,用户没有绕弯弯。

如何让一家公司倒掉?

“心书”不仅有产品线延伸,还有地域方面的延伸。我们和北京一家运营公司合作叫i life dairy,做海外facebook等产品的内容出版。但是这个公司现在倒掉了,怎么让一家公司倒闭,“过度发展”绝对是不二法门。“心书”四年才21个人,这个公司3个月的时候就有14个人,这就有问题;还有前面说到话语权问题,主动权不在,过度发展没法阻拦。当时公司运营也没有经验,因为每年圣诞到三月份是业务高峰,当时产品一月份上线每月有1万美元的收入,于是他们过了三个月就全球招人。后来发现这1万的收入来源全是台湾,再后来淡季人手多订单不多,到10月就死掉了。所以说让一家公司倒掉很简单,多招人、多开业务线就可以了。

梦想

最后我想说我还有一个梦想。我想让我的公司变成一周只上三天班、员工月薪5万的公司。现在我有一家小公司在尝试,公司4个人,每个人年产值100-200万,互联网界有一个一行代码顶十行的说法,就是像这样找到优秀的人事半功倍。

以上我说的可能都是错的,毕竟这是一个非典型互联网创业者的日常。只是恰巧在我这里,它们暂时还算正确而已。

(陈星 整理,金雨婷校对)

紫金创享.创业大讲堂

是浙大管院科技创业中心与浙大研究生院合作面向全校研究生开设的创新创业类公共选修课品牌之一,冬学期每周五晚上6:30-8:30,每次邀请一位知名创业者或教授嘉宾来分享创新创业领域的最新前沿理论与实践探索。

主办: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科技创业中心(ZTVP)

联合主办:

杭州浙江大学校友会、银江孵化器

协办:

浙大未来企业家俱乐部、浙大MBA创业俱乐部

支持:

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良仓加速器、紫牛公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