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己修改的X99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x99支持ddr3多少频率 分享:自己修改的X99

分享:自己修改的X99

2024-05-26 22: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背景:

近期,一块名为X99-D4M4的寨板火了起来,前者为DDR4内存版本,如下图(该系列也有DDR3版本,型号为X99-D3M4):

x99-d4m4,卖家的图,到手一毛一样

对比经典性价比型号X99-V102满血版,X99-D4M4除了供电配置稍差(102满血为6相直出,该型号为4相倍8相供电(2组4相供电来回切换工作,同一时刻仅有4相供电同时工作)),其余配置几乎一样,价格20X元(和V102刚出来时比不了,但个人能接受),于是就下单拿了一块回来,这块板子由于是原生C612/X99芯片组,正好可以配合我前段时间弄的一块E5-1660V3来超频玩玩。

折腾过程:

主板本身配套的BIOS带有OC选项,但设置为Enabled并调节相关参数以后,保存重启后开机黑屏,无法启动,需要断开电源后清CMOS,再次上电开机可正常启动,既然自带的不好用,又只能自己折腾了。PS:寨板日常。

分享内容(如下图):

分享内容

(1)、首先请使用分享内容中的fpt工具,在win环境下,使用cmd命令行(管理员模式),输入下列命令(输入下列命令前,如何切换到工具所在的目录,请自行百度):

fptw64 -d backup.bin

将自己主板的原配bios备份保存为bacup.bin这个文件,以便日后恢复,切记,切记,切记!重要的说三遍。

(2)、outimage3dell.bin是我mod过的可搭配E5-16XX CPU进行超频的bios文件;余下文件为intel fpt刷新工具的winX64版本,可直接在64位win7或者64位win10环境下,使用cmd命令行(管理员权限)模式进行刷新操作。

具体刷新命令为:fptw64 -f outimage3dell.bin

关于outimage3dell.bin的mod内容:

(1)、在华南官网下载X99-F8的bios,尝试直接刷入,可正常亮机,但网卡丢失,且OC选项调整保存重启后依然黑屏,先通过fit软件修改pch raps的相关设置,重新build了bios文件,刷入以后搞定了网卡;然后从旧版的华南bios中提取了ocinit peim驱动模块,替换进新版的bios,刷入后,oc选项开始干活了(电压可调),但cpu倍频设置依旧无效,最后通过amibcp调整了隐藏的相关子选项,最终搞定了bios内的超频设置(设置保存重启后正常亮机进系统,且超频设置有效,具体使用方法,下面有详细介绍,如果你有顾虑,请在win环境中,使用Intel XTU 6.5版本进行软超频,最新版在该平台的win10环境中安装会提示出错,无法使用)

★上述这一版mod bios实际测试其稳定性欠佳,有兴趣尝试的同学不要刷新,请看文章后面的更新版mod bios的内容★

(2)、日常加入dell slic 2.5,可在win7环境下,使用命令或者工具导入证书及序列号即可激活。

(3)、更改了开机logo,改为警示语开机logo,如下图(不喜欢的自行使用uefi tools更改即可):

警示语开机logo

如何超频:

(一)、解锁功耗墙(intel RCsetup—Advanced PM Configuration—CPU-Advanced PM Tuning—Program PPO,将Current Config改为Enabled,然后在Current Limitation项目中填入2048即可,为啥填写这个值,看旁边的说明即可,如下面图1-图4,顺序参考即可)

图1图2图3图4

(二)、设置CPU倍频(共有2处)

第1处:Intel RCsetup—Cpu p state control—XE Ratio Limit,设置其中的overclocking Lock为enabled,然后在下面的各个Core Ratio limit项目中,填写你要设定的倍频乘数,我这里填写了41,也就是超到全核心4.1G。PS:不论你的U有多少核心多少线程,下面所有的项目全部填满且数值一样即可,如下图5-图8。

图5图6图7图8

第2处(OC选项内,这个各位应该很熟悉):intel RCsetup—Overclocking Feature—Processor,将Core max Oc Ratio填写为和第1处一样的值,即41,Core voltage mode改为override(指定,即定压模式),将core voltage override改为1160(1.16V,如想要1.21V则填写1210,以此类推),这个电压根据自己cpu的体质来填写即可,如下图9-图11。PS:电压值填写不要超过1.25V(1250),当你填写超过1.3V或以上时,请在CPU使用高档散热器的基础上,务必做好供电mos部分的主动散热,E5系列高电压超频时功耗爆炸,切记。

图9图10图11

(三)、设置内存频率(不超过2400Mhz,如无法开机则需要断开电源清CMOS后再上电启动即可):intelRCsetup—Memory Configuration,将Enforce PDR改为disabled(不改这项内存设置值不生效),然后将Memory Frequency 改为2400即可。(图12-图13)

如何调整时序(图14-图15),选中Memory Timings & Voltage override,回车进入即可更改(图14,和普通主板手动调节时序的页面类似)

常规时序(2400)

Command Timing     1N

Refresh Rate           32767

CAS latency              17

tRP                             17

tRCD                          17

tRAS                          39

tRFC                          382     

其余不填即可(图15)。                  

图13图14图15

几张超频成功的图:

cpu-z内存频率测试成绩,单核近460分,和i7 6700k 4.0G默频单核水平相当(475左右),一般用用这水平就够了全景图单烤fpu的cpu主频提升动作,仅为了确认超频有效,1.16V 4.1G烤鸡1分钟轻松突破140W,这种寨板大家悠着点搞

后记:

我买这块板子纯粹就是为了玩玩E5V3 cpu的超频,本人平台很多,即使坏了也有替代,如你的X99是平日里使用的主力平台,切记超频时不要贪心,不要贪心,不要贪心,重要的说三遍,如同警示语logo上所言,mos一冒烟,200就打水漂了。PS:主板和电源是长期超频使用时最最重要的配置,对于这种寨板,切忌逼近极限使用,否则随时boom。此外,只有E5-26XXV3才支持使用S3工具制作的鸡血BIOS,E5-16XXV3不支持,请悉知。

分享内容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0T6fzh8Eh_ujvFwS1hRmwg 提取码: kuji 

参考阅读:

https://forums.overclockers.ru/viewtopic.php?f=1&t=602922

https://github.com/miyconst/Mi899

https://miyconst.github.io/

https://xeon-e5450.ru/socket-2011-3/faq-po-neispravnostyam/

2024年1月25日重要更新!重要更新!:

经过几天测试,发现上面基于华南X99-F8修改的第一版mod bios稳定性不佳,尤其是在插4条内存测试时,频繁卡死,一度让我以为自己手上这块E5 1660V3是一个大雷(之前这块U在朋友的X99-F8上小超很稳定),经过试验,以主板原配套bios为母本,重新mod超频功能以后刷入,长时间超频使用,死机卡住等不良现象随即消失,强烈建议先前已刷新第一版的同学,重刷这一版基于X99-D4M4原配固件制作的超频BIOS。强烈建议!强烈建议!由此带来的不便,请各位见谅。

(1).该mod版本是使用我自己备份(使用FPT软件)的文件制作,里面的nvram区域已写入了我自己硬件配置及启动相关的一些数据信息,故请刷入后,先关机,然后完全断开电源(拔掉电源插头),并清空CMOS(用螺丝刀短接jcmos字样下方的两根插针至少30秒以上,如下图)后再上电开机,不清理直接开机可能会遇到一些莫名奇妙的故障,望特别注意,不要省掉上述操作。

断电清空CMOS应该短接的插针

(2).上面文章中第一版mod bios,其第二nvme槽插入固态硬盘后无法识别,原因是因为pcie通道拆分的设置有问题,如想继续使用第一版,请进入bios设置页面,intel RCsetup—IIO—IIO0页面内,将红框中的三项设置成如下图所示,即可正常使用。重新制作的mod版bios默认即是正确设置,无需改动。

pcie通道的拆分设置

(3).关于新版mod bios的CPU超频及解锁功耗墙的方法同之前文章的相关图片描述,各位自行进入相关页面调整即可。同样加入了dell slic 2.5的支持,方便硬激活win7系统。

(4).关于内存超频:仅支持频率调整(原bios已有支持,在memory configuration内调整第一项为disabled,内存频率选择2400即可,E5V3官方最高支持的DDR4频率为2400),内存超频的时序参数调整页面限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无法改出。PS:主板原配套bios的内存超频页面由于在源码编译时已删除QuestionlD,使用16进制编辑器修改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按我目前的理解硬改基本很难完成,且需要改动多个关联dxe模块,而使用替换法替换4个主要模块,由于其他未知关联模块的影响,刷入后无法正常开机,所以只有选择放弃。一个适合个人具体配置的替代方案是使用AMIBCP软件打开bios文件,事先填入适合自己内存的默认参数,保存bios文件后刷入,其填写的参数可生效。

此外,近期在外网查阅资料时,有作者提到,在某些品牌的X99寨板上如内存时序参数压的过低,导致开机无法启动,且无法使用清空CMOS等手段恢复默认,为bios本身的bug,只有使用编程器才能救回,这点请各位在实践时请注意。

(5).主板原配套bios的开机logo开关无效(在boot-Quiet Boot处设置,仅有Disabled一个选项),导致自行修改的开机logo无法显示。重新制作的mod版本已修改了bios相关模块的参数值,将其调整为Enabled,即默认显示开机logo,且无法关闭,加入的logo还是上面文章中的那张警示语logo。PS:如加入Disabled/Enabled选择项,会增大模块长度,可能会导致未知故障出现,所以仅修改为默认显示。另外,在使用默认uefi启动时,logo图示会比较小,看起来更精致,清晰度更高;而使用传统MBR启动或者启动菜单选择启动时,logo图示会大一些,这个跟显卡bios(尤其是A卡)的uefi支持有关,非本身mod存在的问题,望悉知。

(6).重新基于主板原配套bios制作的mod超频版bios下载地址(个人测试稳定性好,强烈建议更新):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HStM0-YmzFpynC75ZXWilg 提取码: jpzi 

附件:分享内容(如下图)说明:

(一)、dos目录内是dos环境的FPT bios刷新工具,如果你之前已经刷新了第一版mod bios,且在win环境下使用不够稳定,可选择在dos环境下进行更新,请准备一个U盘,使用rufus工具,创建一个freedos启动U盘(教程及工具下载见https://wp.gxnas.com/12203.html),将dos目录内的文件+mod bios本体文件拷贝到u盘上(bios本体文件名为outimage5555s.bin,在win64目录下),然后插入U盘重启电脑,按F11呼出启动菜单,选择不带uefi前缀的U盘启动项,启动到freedos环境:

光标处输入:

fpt -f outimage5555s.bin

命令进行刷新操作,

(二)、win64目录内是FPT刷新软件的win64版本及mod bios文件本体(名为outimage5555s.bin),可直接在win7或者10环境下使用cmd命令行(管理员模式)进行刷新。刷新命令为:

fptw64 -f outimage5555s.bin

最后再提醒一遍,刷新完毕请一定记得断电清CMOS。

分享内容

至此,X99平台的折腾告一段落,重新制作的bios经测试(四条8G内存插满,CPU OC至4.2G),测试几天,日常使用稳定性良好。

2024年1月26日再次更新(最终版本):

经过不懈努力,耗时一夜,终于在1月25日更新的mod bios(以主板原配bios为母版)上改好了内存时序参数调整页面,之前在1月25日更新情况说明的第4条已添加删除线。1月26日更新的mod版 bios,除了使内存时序参数调整页面变得可用,其余与1月25日更新的mod版bios的特性保持一致。PS:我之前把问题想得过于复杂导致一开始就想放弃,基本思路是通过16进制编辑器修改相关模块,将memory map设置项与memory Timings & voltage override设置项(我们所需要的)进行互换调整(最终效果如下图),最终搞定。这一次更新后,我所制作的基于原版bios修改的mod bios的功能已趋于完善,稳定性方面,我持续使用这个平台(4条 8G插满,cpu oc至1.19V 4.2G,bios则是自己制作的mod版本)进行mod作业和写作,并测试了一些模拟器游戏,无死机蓝屏现象发生,推荐有兴趣的同学刷新尝试。

各位可自行刷入后在设置界面观察效果,我已测试,功能正常,设置参数保存重启后正常生效

(文件名为:perferct.rar,压缩包内仅有一个bios文件,相关刷新工具,可下载1月25日分享的压缩包,解压到一起刷新即可):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s7hzH5_YaCaN2C72UaLvWw 提取码: ic2q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