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转型突破“密钥”驱动高质量发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word2022密钥无效 以转型突破“密钥”驱动高质量发展

以转型突破“密钥”驱动高质量发展

2023-05-19 21: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以转型突破“密钥”驱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邮储银行江苏分行坚持以转型突破为导向,着力推进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不断探求高质量发展“驱动器”。今年一季度,全行各项贷款余额7896.02亿元,净增648.89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1962.79亿元,净增928.56亿元,实现经济增加值15.54亿元,增幅59.72%,经济资本回报率22.02%,同比提升2.51个百分点,绩效考核排名系统第一。

明晰方向,转型突破,聚集高质量发展动能

动力变革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该行在深化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转型突破方向,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动能。首先,将产业金融作为突破方向。以“1+N”服务体系为抓手,立足核心企业,找准产业链痛点、难点、堵点,以产业金融提升产品覆盖,着眼于“50条重点产业链”,主导20个国家级园区、13个省级园区,专注研究、精准画像、有序突破。着眼于空间布局优化及主导产业,以城市更新、产业园区贷款为抓手,解决特定需求,增强发展黏性。其次,探求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着眼于科技平台赋能,依托“苏农云”数据平台,首家推出全线上化主动授信产品——“邮农E贷”,以全线上化主动授信,实现对“村、店、户、企、社”的更有效触达、更广覆盖,今年一季度邮农E贷新增11.52亿元。着眼于党建引领“三农”工作重心下沉,组建乡村振兴工作专班265个,挂图式作战,网络化管理,开展党建联盟与结对共建88个,对1800个信用村重点开发。着眼于涉农重点产业链,聚焦产业示范园、合作社联合体等“圈”“链”,以产业链贷款为抓手,批量准入13个重点行业、293个区域特色市场。再者,全力突破升级消费金融。积极探索消费金融集约化运营,对标市场与同业,按照集中化、集约化原则,打造85家消费金融中心,优选善营销、专业强的支行长,按新增规模、人均产能、综合价值动态增配客户经理。以批发思维经营消费金融,量化分层营销、维护频次,实现合作渠道扩面提质。突出批零联动,组建联动营销专班,创新升级“房抵贷”产品,抓住产品优势“窗口期”,打造消费信贷新增长点。

盯住重点,管控关键,提升高质量发展效率

效率变革是高质量发展的主线。该行着力解决影响发展效率的“中梗阻”,不断提升全行运行质量与效率。首先,向机关作风建设要效率。以“六型”机关建设为导向,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大力倡导“高效率、快节奏、勇担当、抓落实”的作风,努力建设模范机关。其次,向机制支撑赋能要效率,制定指导意见,倾斜用工指标、授信效率、系统输出等资源,在产业链层面推动人员融合、产品融合、客户融合;打通基层晋升通道,形成管辖行升格、园区特色支行竞争的梯队与孵化机制。再者,向人力资源挖潜要效率,实施标杆管理,统筹调配人力资源,充实公司和小企业客户经理、理财经理、产品经理,推进公司与小企业客户经理团队融合,精心培育一支专注高效的产品经理队伍。以“五个百分百”为抓手,提升业务条线综合持证率。向穿透绩效考核要效率,聚焦资格攻坚、定价管理、产品覆盖、系统应用、价值回报等,建立对标市场考评体系,以平衡计分卡为工具,穿透省、市、县、二支四级考核管理。

抓住根本,求实求效,追求经营发展高质量

质量变革是高质量发展的主体。该行结合经营发展实际,立足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以关键性举措,推动全行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提高风险管理质量,突出“横向精选领域、纵向择优客户”,围绕“531”产业链等领域,梳理近40个技术优势明显、抗周期能力强的优势产业、细分行业,精心研究、精准定位。运用“五个看”“五个听”“五个问”“五个路”“五个验”,提升小企业分层营销质量;以政策预判、产业研究、专注服务、动态监测,探索“看未来”能力;提升营销组织管理质量,以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为抓手,平行作业,优选主体,精准画像,破除条线壁垒,实现“单一产品服务”到“提供综合方案”转变,提高客户产品覆盖率和综合回报率;针对小企业唯一贷款行等状况,争取主办行资格。去年9月以来,走访125户核心企业,实现核心主办行18户,主办行提升占比55.17%。向敏捷开发应用要质量,为快速响应需求,统筹业务、科技、信审等骨干,组建32个敏捷专班,集中突破前瞻性、创新型、关键型项目,加速业技融合,提升敏捷开发效率。不断优化稳定息差,全面推进“五要”定价机制,建立盯住本地区市场利率机制,挂钩绩效考核,通过优化产品流程、改进客户体验,降低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提高定价水平。

程立波 褚燕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