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生的“孩子王”,一等奖+全部单项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web技术应用基础教案 北大学生的“孩子王”,一等奖+全部单项奖!

北大学生的“孩子王”,一等奖+全部单项奖!

2023-05-29 12: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8年前,带着对生命科学的浓厚兴趣

张迪跨入了北大医学部的大门

从北大医学部到芝加哥大学

再到北大生命科学学院

他从“雏燕”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青年科学家

在北京大学第22届青年教师

教学基本功比赛中

张迪获得了理工类一等奖

并包揽全部单项奖

这是一位从大一就开始

进入实验室的“标准学霸”

也是同时兼任两个班级班主任

让学生们信任的“孩子王”——

张迪的成长经历有哪些值得借鉴和分享的故事

让我们一同走近了解

点击视频,随张老师一起破译遗传密码

— 张迪青教赛获奖情况 —

理工科类一等奖

优秀教案奖

最佳教学演示奖

最受学生欢迎奖

课程思政奖

从医学生到科研工作者

2005年,张迪考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开启了他八年制的本博连读生涯,2013年他获得了生物化学及生物分子学博士学位。

我从小是个特别爱问为什么的人,对自然界的很多科学现象都很感兴趣。

凭借着对科学研究的好奇心,从大一开始,作为班级学习委员的张迪,就成为班上最早参与“创新型培养计划”的本科生,并进入了神经生物学家崔德华教授的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

回忆起在大学期间的科研训练,张迪回忆道,“当时我尽可能多地参加组会,这不仅让我了解了师兄师姐的科研进展,知道做科研到底是什么状态,也最终让我确定了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兴趣。张迪告诉记者,崔德华教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和质疑精神,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大二时第一次参加的关于老年痴呆症的国际研讨会上,崔德华教授对他提出了要求:“一定要问问题,哪怕再简单的问题都没关系。”崔德华教授的这种推动督促着张迪尽早地投入到科研状态,从而进一步培养了他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兴趣。

张迪的另一位科研领路人是分子生物学家尚永丰院士。在进入研究生培养阶段后,张迪跟随尚永丰院士进行博士期间的科研攻关。他对尚永丰院士的结构化思维方式以及对科研的悟性和理解印象深刻:“尚老师说话总是画龙点睛,能够用最简单的话语厘清逻辑,大道至简的哲学理念也深刻影响了我后来的教学和科研。”在博士期间,张迪接受了更为系统化的科研训练,并从事了基因转录调控与肿瘤分子机制的研究,他对蛋白质修饰领域的涉猎也为后来的科研生涯奠定了基础。

博士毕业后,张迪在芝加哥大学Ben May Department for Cancer Research赵英明教授的实验室开展博士后研究。“我读博士的时候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蛋白质修饰的功能,而赵英明教授是从分析化学的角度去研究蛋白质修饰以及生命科学问题。”这种学科交叉经历也为张迪拓宽了学术视野,在芝加哥大学,张迪与赵英明教授合作发现了多种新的蛋白质修饰。“在他的实验室,我体会到如何应用自己擅长的技术手段和从多维度的视角去尝试,做一些原创性的科学发现。”张迪回忆道,在他初到美国的日子,他面临着科研和语言的双重压力。赵英明教授非常耐心地为他提供指导,细微到指导如何给期刊的编辑写信等。此外,赵英明教授还经常与张迪分享曾经合作过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励志故事,这些都为张迪尽快适应国外的科研生活、尽早地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张迪第一次在国际大会(ASBMB)上演讲

张迪告诉记者,代谢和基因转录是维持细胞生存和稳态所必需的两条重要通路,这两条通路的异常则会导致很多疾病。近年来,张迪围绕着细胞代谢小分子所驱动的新型组蛋白修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他发现了肿瘤沃伯格效应中乳酸所驱动的组蛋白乳酰化修饰、机体饥饿时酮体驱动的组蛋白三羟基丁酰化修饰,并合作发现了防腐剂来源的苯甲酸驱动的组蛋白苯甲酰化修饰等。

“这些代谢物驱动的表观遗传学修饰的功能在于整合细胞的代谢状态并调节基因转录以帮助细胞适应内外环境信号的刺激和变化。它们的发现为人们理解细胞代谢与基因活动的相互作用、内外环境与生命健康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包括肿瘤、自身免疫、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张迪这样阐释代谢物驱动的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意义。

张迪在做实验

近年来,张迪在专业领域内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发表在Nature、Nature Genetics、Molecular Cell、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等重要的学术期刊上。其中在2019年,张迪作为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上发表的论文“Metabolic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by histone lactylation”至今已被Web of Science引用700余次。

图片引自Web of Science官方网站

上好每一门课,带好每一位学生

回到母校北大,这对张迪来说似乎是无需多做选择的事情。“从高考时懵懂地选择北京大学,到被北京大学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环境所深深吸引,再到重新加入‘享受’北大各领域内最优秀的人才思想碰撞带来的火花。”在张迪看来,北大拥有着丰富的学术资源和良好的生源质量,更重要的是,“这里有着家的温暖。”

2021年,张迪依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很快组建了自己的团队。生命学院和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为青年教师开启科研之路提供了许多支撑和帮助。除了能够获得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拥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和实验室,获得北大优质的科研实验平台资源,学校和学院还为青年教师提供了足够的“软件支撑”。

青年教师有长聘制考核的压力,但学校和学院组织了一系列座谈会和沙龙倾听青年教师的诉求,鼓励大家沉潜下来作科研和教学。另外,学院也经常组织午餐会和文体活动,让各专业的老师尽快熟悉、相互学习。可以说,在这里我不仅享受到了很好的科研支撑,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教学是张迪在加入北大完成身份转换后所格外看重的,教书育人在他看来是作为老师的重要使命。正是抱着这份初心使命,张迪不断在教学中锤炼琢磨,教学质量和水平也有了不小的提升。

参加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的张迪

在北京大学第22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张迪在短短的20分钟内讲述了生命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不同于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传授,张迪的分享中穿插了多个遗传密码破解背后的小故事。

每一次破译‘密码’都是生命科学的一次飞跃,我希望能够通过短短的讲述,不仅让大家能够记住书本上的知识点,更能体会到这背后环环相扣的精彩,让大家能够对生命科学研究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张迪对自己的要求是全心全意上好每一节课,尽心尽力带好每一个学生。现在,他的团队中有已经形成了从本科生到博士后的梯队化格局。他鼓励本科生尽早接触科研活动,并根据每个同学不同兴趣和性格特点去安排课题。

张迪在与学生讨论问题

在生命科学学院2022级直博生任浩雯眼中,导师张迪是一位亲切耐心、温和智慧的老师。“张老师特别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很耐心地引领我们有逻辑地去思考自己的课题。”任浩雯说道,如果平时实验出现了不符合预期的地方,张迪会带领大家一起思考并且复盘实验。“有的时候可能是操作方法有偏差,有的时候是试剂问题,张老师会关注到每一处细节,带着我们一起纠错。”

“作为本科生,张老师也对我们有着独立思考、检索文献和设计实验的要求。他常说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对我们总是很耐心、很包容。”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本科生唐宇巍说道。在他看来,张老师还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总会和学生们分享大学者的小故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让学生们始终保持对研究的浓厚兴趣。

作为青年教师,张迪担任了2022级生命科学学院和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两个班级的班主任,作为新同学们的“孩子王”,张迪通过组织班会、开展团建等多种形式团结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们。班会上,张迪会和大家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让还处于懵懂状态的学生能够对大学生活和学术科研有着更为清晰的认识。“大家一开始肯定都对大学怎么过、要不要读博之类的摸不到门,我希望通过分享能够给大家一些启迪,同时也尽量通过班会和谈心谈话能够更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所思所想和他们的背景,给学生们以更好的关心和指导。”张迪说道。

张迪新年与学生合影

教师节张迪与学生合影

在2022-2023学年,张迪独立承担了“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讨论”两门课程,同时还参与了多门科研实践、研究前沿讲座和科研规范课程。在他看来,现在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更加综合也更加人性化,越来越淡化绩点所带来的差距,强调评价真正的学习质量。

另一个让人欣慰的变化是小班的课程讨论越来越多,十几个人聚在一起讨论一个专题,这样的课程能够更深度地进行学术交流,更方便了师生之间的提问和互动,这也更督促我要备好每一个知识点,磨好每一节课,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为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国家现在对基础科学研究非常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基础科学的重要意义,可以说国家从顶层设计到制度落地都为基础科学研究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回到北大后的张迪在科研和教学之外还做了一件在他看来一定要做的事:加入中国共产党。落脚当下,张迪觉得新时代的青年科研工作者生逢其时。“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我们科研人员的贡献,这就是我的入党初心。”

张迪在狼牙山参加暑期红色革命实践活动

在张迪看来,基础科学的重要意义并不在于能够立刻产生良好的经济收益或最快地转化为成熟技术,但是基础科学最重要的就在于源头上的理论创新。“每一个原创性的突破串联起来有可能引发技术的革命,探索科学现象背后环环相扣的机制,沉下心来的科研攻关最后才会获得有价值的突破。”

张迪参加北京大学2022年春季运动会

追寻生命科学的奥秘,传承立德树人的使命,张迪在这条道路上开启了富有成果的探索。做实验、上课、开组会、与学生谈心、写论文、做审稿人、组织学术会议和暑期培训、带学生一起做体育锻炼……张迪的每一天都安排得满满的,在他的心目中,每一项看起来细碎或者带有志愿性质的工作却都颇有意义。作为年轻的科学工作者,张迪未来的路还很长,上好每一堂课,带好每一个学生,做好每一次实验,在每一场科研交流中都有收获,科学研究宏大而浪漫的意义就这样落实在了他每一天的前行中,行稳而致远。

北京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北京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开始于2000年,由校工会、人事部、教务长办公室、教务部、研究生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部门联合主办,校工会承办,至今已举办22届。参赛青年教师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任意选取一个知识点进行20分钟的展示,由学生、青年教师和资深教师组成的庞大评委团对参加展示的青年教师进行集中点评、互动交流和切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