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翻译学?冯庆华教授带来第六期外语学科新生学术引领计划通识教育系列讲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walk翻译是什么 什么是翻译学?冯庆华教授带来第六期外语学科新生学术引领计划通识教育系列讲座

什么是翻译学?冯庆华教授带来第六期外语学科新生学术引领计划通识教育系列讲座

2023-06-20 17: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为实现我校“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人才培养规格,帮助外语学科新生从一开始就了解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研究领域,提升外语能力,掌握基本的学术研究方法,学校特邀请资深学者举办“外语学科新生学术引领计划”通识教育系列讲座。2021年12月17日,第六期外语学科新生学术引领计划通识教育系列讲座在上外松江校区成功举办,冯庆华教授为大家分享:什么是翻译学。讲座由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张爱玲教授主持。

讲座主讲冯庆华教授

讲座主持张爱玲教授

冯庆华老师“以“什么是翻译学”为主题”,从翻译研究与学习中常见的十个方面:理解与表达、直译与意译、翻译的等值、译法面面观、译作的鉴赏、习语与翻译、辞格的翻译、文化的翻译、语言学与翻译、语料库与翻译出发,层层递进,援引国内外名家名著。冯老师借助广博的学识,通过幽默的语言全方位地为同学们解读何为“翻译学”,在智能时代又该如何借助语料库的帮助学好翻译。

理解与表达

提及翻译,冯老师开门见山地指出翻译是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最重要的便是“理解”与“表达”两部分工作。他强调,翻译不仅是对语言的转换,亦是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而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即使是表达同一种含义,不同文化的阐述方式也不尽相同。接下来,冯老师以“run”和“good”的一词多义为例,讲述在理解中选义和在表达中选词的必要性。

首先,是理解中的选义。以“The idea runs in his mind.”为例,“run”意为“萦绕”,即“这个念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而在 “The street runs north.”中,“run”则意为“延展”,意为 “大街向北延伸”。此外,冯老师继续讲解到,在不同的语境中,run还可以理解为“传播”“开车送某人”“(眼泪)流下”等。最后,冯老师总结,翻译时应结合语境选择单词的正确含义。

其次,是表达中的选词,在理解单词含义之后,译者还应当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冯老师节选了Vanity Fair (《名利场》)原作中五处皆表示不同意味的“good”作为例子,即“a good Christian, a good parent, a good child, a good wife or a good husband”。针对这些地方,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词义将“good”简单理解为“好”,更要寻求恰切和多样化的表达。比如,杨必先生将这些译为“虔诚的教徒,慈爱的父母,孝顺的儿女,贤良的妻子,尽职的丈夫”。杨老师为同学们悉心解释到,通过选用中国读者群体所习惯熟知的表达方式,能够在生动之余体现译者本身的认知及主观判断。

《名利场》(杨必 译,图片源自网络)

直译与意译

紧接着,冯老师指出,由于不是所有的翻译都能够做到字对字翻译,因此当无法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时,或者有时候直译会产生“副作用”时,为避免产生歧义,促进理解原文精神和表意,最好采取意译(free translation)的方式。通过举例“七嘴八舌”“胸有成竹”等翻译案例,冯老师强调直译过头,甚至抛开上下文语意翻译,即是“死译”(mechanical translation)。他以成语“井底之蛙”为例,指出该成语的字面翻译为“a frog at the bottom of a well”,但是这种字面意思对外国人来说并不好理解,也很难猜测其真正含义。因此需要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意译,例如“a person with a very limited outlook”,进而更好地体现出原文精神。此外,冯老师强调,意译虽然名为“free translation”,但并不意味着译者可以自由发挥,极端的意译即是胡译(random translation)。他建议,当直译意译均可以时,应当倾向于采取直译,同时保留原文的形式与精神。冯老师还提到了异化与归化,前者指文化的直译,后者则是指文化的等值译法。比如“破釜沉舟”异化的译法是“to break the caldrons and sink the boats (after crossing)”,意译是“to cut off all means of retreat”,而归化的译法则是“to burn one's boats”。冯老师指出最后一种归化译法实际上与汉语成语等值度达到85%以上,西方的“burn one’s boat”一词来自恺撒在公元前49年率兵穿越卢比孔河与庞培决一死战时的烧毁船只、决一死战的典故;中国的“破釜沉舟”则是出自巨鹿之战,项羽命令将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表示下定决心,为取得胜利准备牺牲一切。两者不仅含义类似,而且背后都有着类似的历史事件,因此这种译法能让源语及目的语的读者获得同等的阅读效果。冯老师强调说,如果是为了推广我国文化,理应选择直译,但是如果是为了让读者、听者理解,则需要采用归化译法。要根据读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度,及其文化背景知识,来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站在文化的角度来看翻译的话,需要归化与异化,但从语言学角度来看的话,直译和意译更合适。冯老师举例说到法律文献翻译中,为了翻译的严谨性,95%以上采用了直译的方式;政治文献如《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等,经常会引用中国文化典故,多数时候采用意译和归化。

翻译的等值

冯老师进一步为同学们阐述翻译活动的本质核心,即等值问题。也就是说,由小及大,从词、句、成语、辞格,到最宽广的文化层面,译者都应当尽可能做到等值翻译。以词为例,普通的月亮可以直接译为moon,但比如在文学作品中遇到“婵娟”这样的表达,译为“moon”则会少了一层文学美感,译为“Diana”会更为合适。以句为例,“思君令人老”译为“To think of you makes me old”,不仅传达了诗句的含义,还做到了中英字字对应。以成语为例,冯老师再次提到了破釜沉舟的译文“burn one’s boat”。以辞格为例,修辞手法中双关(pun)尤其难处理。冯老师讲了一个英语谜语:Why is a river so rich? Because it has two banks。他指出,直译此句,原文的文字奥妙与趣味将不复存在。因此需要摆脱形式束缚,灵活翻译。当时广受好评的译文是:为什么河流是富裕的?因为它永远向前(钱)流。再以文化上的对等与不对等为例,冯老师指出,不同文化对同一意象会有着不同的情感和表达方式。因此在翻译“龙队”“虎队”这些词时,应考虑原文想展示的隐藏寓意是“强队”,联系相应文化背景在西方“虎”常常与“狮”连用,因此译为“tiger team” “lion team”更为合适。

译法面面观

为解决同学们对“译法”的疑惑,冯老师详细地阐述了相关翻译技巧。以增词、减词为例,英文的“wash my hands”,译为中文则为“洗手”,无需赘述“洗我的手”。以正反译法为例,冯老师点出,中文更偏向反说,而英文则更偏向正说,因此在翻译时应考虑两种语言习惯的转化。英文中的肯定表达“Wet Paint”,也就是“湿的油漆”。倘若直译为“湿的油漆”会十分奇怪,冯老师建议不妨反过来说“油漆未干”,更加符合中文表达。此外,冯老师还提到,有学者研究过唐诗三百首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竟是“不”字,字频为203次,与其同义的“无”字排名第六,字频为124次。“不”与“无”相加有327次,平均每一首唐诗里都会一个这样的否定字。可见中国诗词中的否定表达有多么频繁。他也建议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研究唐诗对应的英译是如何处理这些否定表达的。

译本的鉴赏

为帮助同学们从译本中鉴赏和学习翻译技巧,冯老师为大家推荐了一些较为经典的名家译著,包括:董乐山主译的《第三帝国的兴亡》(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hird Reich),广外英语系译的《光荣与梦想》(The Glory and the Dream)、王科一翻译的《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傅东华翻译的《飘》(Gone with the Wind)、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A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红楼梦》)、沙博理翻译的Midnight(《子夜》)、王佐良、巴恩斯译的《雷雨》《日出》、杨宪益、戴乃迭译的《呐喊》《彷徨》等。(以下图片均源自网络) 

    

《第三帝国的兴亡》                 《光荣与梦想》

     

《傲慢与偏见》                  《飘》

     

《A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          《Midnight》

     

《Thunderstorm; Sunrise》       《Wandering;Call to Arms》

习语与翻译

在这一部分,冯老师指出习语包括不同类型,在翻译时,需要考虑习语的不同类型,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以汉语成语的英译为例,冯老师指出,如果将“对牛弹琴”简单译为“to play the lute to a cow”可能会显得不伦不类,而如果使用归化的处理方式,则会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同时,在英语成语的汉译时,“neither fish nor fowl”也不能按字面意思直译,译为“不伦不类”更为贴切。在运用四字格时,冯老师强调要首先注意区分四字格与成语的区别:四字格是一种固定搭配,比如“晴空万里”“谦虚谨慎”。而成语虽是四字居多,但也会有五个字、八个字的,且成语常带有更深层次的语义,甚至有哲学成分。此外,冯老师指出,习语的翻译还包括谚语(比如“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惯用语(比如“破天荒”“马后炮”)、委婉语、诅咒语、粗俗语以及歇后语的翻译。他提醒到,应考虑不同文化的差异,把握好度后进行翻译。

辞格的翻译

中英两种语言都有着两百种以上的辞格,如何巧妙处理这些辞格需要译者好好下功夫。为帮助同学们更加清晰了解辞格的重要性,冯老师以曹禺先生的《雷雨》为例进行了说明。其中有一句台词运用到了双关的手法。当鲁侍萍识出自己的儿子周萍时,几乎脱口而出:“你是萍……”但却不能相认,只得话锋一转说:“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里巧妙的同音转换直译无法完成,因此王佐良和巴恩斯将之译为:“You’re my -- mighty free with your fists! What right have you to hit my son?” 用my与mighty的读音相似,将这句台词的感情完美传达,让读者看到后称赞不已。冯老师进一步指出,辞格的翻译虽有一定难度,但也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明喻、暗喻、拟人、夸张等等…中英两种语言都有着两百种以上的辞格,如何巧妙处理这些辞格需要译者好好下功夫。冯老师讲到,英语当中常用“as…as”结构,实际上属于明喻范畴,而中文中不少是暗喻,如“雪白”“雪红”“蜡黄”等,因此在翻译时还需多考虑。

文化的翻译

不同文化氛围下对同一意象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当翻译遇到不同文化现象时也需要译者进行恰当地处理。以民俗 (customs)为例,“福”字、“财”字倒写,寓意“福到了”;而在西方世界中,“cross the fingers and touch wood”是表示人们在祈祷顺利、平安,可见东西方民俗存在许多差异, 需要译者对其的灵活转化。此外,冯老师还提到了文化的可译性(Translatability),比如人名、节日名、双关、诗歌、形象等。以人名为例,在David Hawkes的《红楼梦》英语译本里,许多人名未采取音译,而是意译。比如性格温和、极富耐心的平儿便译为Patience,而忠心耿耿的鸳鸯则译为Faithful。这样的译名无疑更加易读,使外国读者更能产生联想。

讲座现场

语言学与翻译

冯老师在这部分着重从三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了社会语言学与翻译,强调在翻译时,译者应当考虑到时代背景、说话者的年龄阶层甚至性别,根据不同的表达特点采取对应的译法。首先是称谓与翻译(Address Forms and Translation),即称谓语的使用。比如在过去,同志、师傅、朋友这类称谓居多,但现在却使用得很少。冯老师回忆道,在他的大学时期,在书店买书常称店员为“同志”。现在再回到母校的同样的那家书店,再叫“同志”会略显奇怪,一般称为“老师”。还有一个过渡时期的常用称呼是“师傅”,现在也较为少见了。其次是年龄段语言与翻译(Age Group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即不同年龄段的人也会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孩童更多地使用叠词,如“爸爸、妈妈”。随着年龄增长,大多数人会直接称呼“爸、妈”。比如“父亲、爸、爹、老爸”、“母亲、妈、娘、老妈”这些都是指代同一个人的不同称谓。最后是性别语言与翻译(Gender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即男女不同的说话方式。比如在《红楼梦》脂评本中,共出现了48次“小蹄子”,其中46.5次出自女性之口,男性则一般不使用这类词。

语料库与翻译

冯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到语料库是当下十分前沿的研究领域,也是智能时代学习翻译的一个最大特征,并为大家推荐了以下语料库网站:

1.英语语料库(https://www.english-corpora.org/):包含BNC(British National Corpus)、COCA(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COHA(Corpus of Historical American English)、iWeb(The Intelligent Web-based Corpus)等不同语料网站。

英语语料库(https://www.english-corpora.org/)

2.汉语语料库:例如语料库在线 (http://www.cncorpus.org/)、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 (http://ccl.pku.edu.cn/corpus.asp)、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 (http://bcc.blcu.edu.cn/)等。

语料库在线(http://www.cncorpus.org/)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http://ccl.pku.edu.cn/corpus.asp) 

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 (http://bcc.blcu.edu.cn/)

3.语料库背景下的智能翻译软件:例如百度翻译(https://fanyi.baidu.com)、腾讯翻译君(https://fanyi.qq.com/)、有道翻译(http://fanyi.youdao.com/)、讯飞翻译(https://www.xfyun.cn/services/xftrans?ch=btr&b_scene_zt=1)、搜狗翻译(https://fanyi.sogou.com/)、DeepL翻译(https://www.deepl.com/translator)、Google 翻译(https://translate.google.cn/)、微软bing翻译(http://www.bing.com/translator/)等。(以下图片全部源自网络)

百度翻译(https://fanyi.baidu.com) 

腾讯翻译君(https://fanyi.qq.com/)

 

有道翻译(http://fanyi.youdao.com/)

讯飞翻译(https://www.xfyun.cn/services/xftrans?ch=btr&b_scene_zt=1) 

搜狗翻译(https://fanyi.sogou.com/) 

DeepL翻译(https://www.deepl.com/translator) 

谷歌翻译(https://translate.google.cn/) 

微软bing翻译(http://www.bing.com/translator/)

生活在这样一个智能时代,冯老师也对学习外国语言文学的大家提出了一些期许。首先是跨学科研究。当下仅站在翻译角度研究翻译已经远远不够了,我们要学会与邻近学科,甚至是跨过一级学科与其他学科领域结合。第二则是要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如学会使用语料库,了解最新的研究动向。最后,我们还是要不忘初心,认识到现代科技应当是作为辅助工具为研究外国语言文学服务的。

SISUers说

作为上外21级高翻班的同学,我今天非常有幸来到冯庆华教授的讲座“什么是翻译学?”。翻译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仅仅是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了无数的转换间的智慧,更需要我们大量的练习。在高翻班进行一学期的学习后再听到冯教授的讲座,深刻得从理论方面感受到了翻译的不容易,更体会到了我们的任重而道远。

冯教授的这一次讲座对我信息量颇大,但是这些内容却不是腾空在翻译的灵霄宝殿之上的,他们(为我)折射了翻译与翻译学的总体成像,非常的接地气,我从中获得了相当多的信息。在讲座之后,我对自己的专业要学一些什么,难点在哪,翻译的价值在哪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至少下次再别人对我说“现在都有翻译软件了,学什么翻译?”时,我能垒出很多例子。我认识到,翻译再也不仅是一种“传达字面意思”的技能,而更多参与的是一些文学性的魔术,使翻译的学问始终深邃且具魅力。感谢这次讲座,让我对翻译有了这么样的认识!

我最大的感悟是,翻译是一门学问,亦是一门艺术。就像老师分享的一些优秀译本里译者对于修辞方法如回文的处理,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译者高超的语言功底和艺术品位。我们还要继续好好学习和深入钻研,把这些优秀的译者当作我们的榜样。

通过今天的讲座,更坚定了自己对这个领域的热爱、同时也收获了在这个领域如何进行学术研究的方向与方法以及一些实战的技巧与方法。当然,还有很多思维范式在讲座的过程中被打破,对两种语言之间如何联系与互通有了不同的认知与理解,对如何连接语言乃至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也不断地在引发自己新的思考。

冯教授的讲座让我对外语学习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在日常学习时就要注重词语的内涵,要积累成语、谚语等习语的翻译,最重要的则是深刻理解文化,只有掌握了一门语言内含的寓言、文学、民俗、历史、宗教等因素才能真正在未来做好翻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