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a Wang:做衣服 品人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umawang中国店 Uma Wang:做衣服 品人生

Uma Wang:做衣服 品人生

2023-09-07 23: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Uma Wang的设计源于“众生”,从传奇的墨西哥女画家Frida Kahlo、灵动柔美的芭蕾舞再到神秘的摩洛哥,她的取材广泛,且令人意外的是,Uma Wang并不像部分同类型设计师那样,宣称自己执迷传统手工,而是能够巧妙地把心中的工匠精神与商业化有机结合,这也使得Uma在国际舞台上备受瞩目。

2008年,Uma设计的系列服饰被Showroom 7 New York选中,成为唯一被收录于此的中国设计师,同年参加了上海时装周开幕秀的发布。今年,由于为姜文指导的电影《邪不压正》设计戏服,Uma Wang的名字,如今亦被大众所慢慢熟悉。

▲姜文、周韵夫妇与Uma Wang

电影《邪不压正》首映礼

《金刚经》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则见如来”设计亦是如此,锦衣也好,貂裘也罢,无不是靠着设计师鬼斧神工的一双巧手,以面料为尊,用眼、手、心打磨出一件件时装作品,昭示生活的灵动之美。

谈及时装,她脸上会浮现出少女般的娇羞,谈话间洋溢着对梦想的热忱;她是女祭司,满缀着服饰的图腾。在四处云游积累素材的同时,她对心中的缪斯犹如夸父逐日般亦步亦趋,你可以在她的设计作品中见山,见水,见自己。

▲UMA WANG 2018 AW 部分作品

但同时,Uma Wang亦是一位诚于心的设计师。作为中国设计师,Uma却坦言并不喜欢在自己的系列中加入过多的中式元素。可能命运就是这样,生命中越是熟悉的东西,反而越是会抗拒,但与姜文导演合作电影《邪不压正》的服装制作却改变了她的想法。在参与整部电影的过程中,Uma翻阅了大量的书籍资料,从上世纪20、30年代的老照片中发现了很多新鲜的东西,上海旗袍的性感,北京旗袍的传统等等都是是激发她创作的最佳灵感。都说美人在骨不在皮,在Uma的设计里,一针一线都在细细地雕刻着女人的风骨。

▲电影《邪不压正》中Uma设计的服饰

谈及奢侈大牌与独立设计,Uma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她看来,与其驾驭那些价格不菲的大牌成衣,如何穿得舒适更为重要。因为“舒适”二字才是真正的难得,背后意味着设计师要花费更多的心血。一个人的衣着显露着她对生活的态度,一定要跟风追逐那些名牌吗,Uma告诉你并不见得。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位女性时尚先锋的设计理念,我们请到了她本人来亲自讲述她与衣服的故事。

S=Social Matters

U=Uma Wang

S: 您觉得设计给您带来了什么?

U: 我觉得最享受的还是衣服让我认识的很多朋友,做设计工作其实很辛苦,因为工作而结识朋友的这个部分会让我感觉非常有意义。

S: 衣服不仅仅是用来穿的,同时也传递了着装者的信息,您觉得什么最重要?

U:首先我觉得应该是舒适吧,而且要跟气质、整个人的状态融为一体,并不是说只有衣服穿人或者人穿衣服,我觉得其实人的状态是跟衣服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

S:您做的设计,目标人群是哪些?

U: 其实我还是蛮喜欢一些普通的女性,她们没有那么多的光环,但是在她自己的世界里非常自信,笃定。她们热爱生活乐意分享,我觉得这些人永远都是我的目标人群。

S:设计是比较个人的事情,是自我意识的表达,而时装产业是将设计商品化,您会基于消费者做一些什么样的设计考量呢?

U: 我其实是从另外一个方向去考量的。因为在最初的时候没有真的考虑过谁会穿,我只是考虑到我想做什么,有没有打动自己,不管从面料的材质、还有廓形,当然肯定是我自己要喜欢的。其实真的是这些衣服在吸引着一群价值观都很一致的人,所以有的时候我觉得很神奇,因为衣服真的是一种媒介,它让我认识了很多朋友。这么多年,UMA WANG的客人都是非常得一致的。

S:您和您的受众是否存在着一种朋友或知己关系?

U: 有这种感觉。像前两天去成都我们做了一个分享会,我觉得成都的客人品质非常高,她们都在自己的行业当中做得很出色,她们分享了她们对衣服的感受,这种情景我是特别地享受,很开心大家的美学、哲学都是共通的,聊几句就知道是同路人。

S: 您与受众交流、分享的时候,有没有让您特别触动的故事?

U: 曾经碰到一个和我差不多年纪、而且在她的行业做得很出色的一位女性。去年的时候她生了一场重病,她见到我的时候说:“其实你的衣服救了我”,我说“啊,怎么会这么讲?”她说她生了一场重病,真的觉得自己没有未来了,有一天她的朋友买了几套UMA WANG递去了医院,说希望她有一天穿着这些衣服出现在她们面前,她说这个礼物给了她巨大的精神上的支撑,就是为了能穿这些衣服也要健康地走出医院。真的很感动,不过是一件衣服,平常我们很难感受服饰对一个人有多么大的power(力量)。

S: 您的最新一季时装灵感,为什么单单选择在20/30年代,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U:没有什么特别的。因为去年我做了一个电影,是姜文导演的《邪不压正》,一个1930年代的故事,一直以来总会避开用中国的元素,可能你越熟悉的东西你就越排斥吧,但恰好这个电影就是1930年代的发生在北平的故事背景。

为了这个电影做了很多很多的调研,那些历史也好,或者是旗袍的演变,慢慢地从当中看到了很多特别新鲜的东西。比方说北京跟上海对旗袍的概念完全不同

因为北京的旗袍都是从旗人的服装演变过来的,所以都是直身的,没有任何的修身;而上海受西方影响,慢慢地上海的旗袍就比较时髦,比较性感。所以说在看到很多这些元素的时候,我就想既然都做了那么多功课,那我们就做一个跟中国20年代,30年代有关的一个这样的系列,所以是有感而发。

S: 您的职业生涯中,有没有对您影响深远的人?

U: 太多了,一直感觉自己运气很好,不同的时期总会有贵人相助,一直也有个梦想,未来有时间把这些深深影响过我的良师益友写在回忆录里 :-)

S: 您欣赏的榜样人物是谁?

U: 那太多了,先从看到的说起吧,我喜欢Louise Bourgeois,她的作品以及她一些概念上的东西。她用了很多不同的材质,还有她工作直到90多岁还在工作,我觉得她就是一个榜样,对我来讲。她一直在做一些挑战她自己、实验性的且有争议的作品非常与时俱进,实验性对一个艺术家而言很重要。

S: 上海乃至全中国,近十年的时尚潮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您是怎么看的呢?

U: 改变太大了,特别是上海时装周,这么多年来,做得很出色,国际媒体和国际买手的关注度,给年轻的设计师一个很好的平台。看到很多年轻设计师的作品,产品的系列和完成度都非常成熟,以及自己做的那些presentation(展示),我觉得都很有水淮。

S: 在您眼中,服装行业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U: 真的希望可以慢下来,整个行业现在的这种疾速的发展,会让我常常思考这种模式是否正确 ,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的衣服吗?现在每年要做六个系列,可不可以只做两个呢?当然你可以很随性,但是从整个商业上来考量,其实就是很难。这很矛盾,希望有一天按照自己的节奏做衣服。

*以上采访内容在根据受访者的口述基础上,笔者经过一定修改和编辑。

设计,对每个设计师而言,都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作品像是他们精心孕育的孩子,令他们总是在不经意间感受命运的感光与恩赐。亲手摩挲过他们的时装,好像体会一份来自多年知己对自己的体贴关怀,在美学的撞击中,感触灵魂的触碰。Uma Wang言说自己与客人有着人生和价值观的共鸣,也恰恰说明服饰是人们的一种表达,犹如一封介绍信,帮助人们呈现自己,并寻求知己。

每一件服饰都映射着你的生活态度

留言告诉我们你的穿衣喜好

说不定在这里就能找到与你志同道合的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