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STM32控制步进电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s形流程图 【C语言】STM32控制步进电机

【C语言】STM32控制步进电机

2023-07-18 18: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目录 1 前言2 理论分析2.1 选择曲线2.2 计算函数方程2.3 单位分析2.4 模拟验证 3 两种代码实现3.1 速度与时间关系3.1.1 原理3.1.2 优点3.1.3 缺点 3.2 速度与位移关系3.2.1 原理3.2.2 优点3.2.3 缺点 4 测试验证5 参考文献

1 前言

手上有个42步进电机,可是要么龟爬要么光叫不跑,百度了才知道要有个加速过程,而各种加速中又属S形加速最棒,那我当然要一步到位啦。 以下图片可以很好的展示S形加速的特点: S形加速 网图侵删。 更新了实机演示视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m4y1h7Bp/

2 理论分析 2.1 选择曲线

加速曲线有很多,梯形、余弦、多项式、7段S型、7段修正S型、15段S型、31段S型等。

其中很多分段函数一看就很复杂,需要的参数也很多,我们选一种简单的,仅需要一个表达式就能确定的加速曲线: 加速曲线1

2.2 计算函数方程

首先确定三个输入参数,也就是函数中的常量: 起始速度 V 0 − − 目标速度 V 1 − − 加速时间 T 起始速度V_0 -- 目标速度V_1-- 加速时间T 起始速度V0​−−目标速度V1​−−加速时间T 由图可知加速度为二次函数,且极值点 t = T 2 t=\frac{T}{2} t=2T​,所以 a − t a-t a−t表达式为: a ( t ) = k ( t − T 2 ) 2 + n a(t)=k(t-\frac{T}{2})^2+n a(t)=k(t−2T​)2+n 因为函数图像过原点,所以带入 a = 0 , t = 0 a=0,t=0 a=0,t=0可得: n = − k T 2 4 n=\frac{-kT^2}{4} n=4−kT2​ 所以 加速度公式 为: a ( t ) = k t 2 − k T t a(t)=kt^2-kTt a(t)=kt2−kTt 对时间一次积分获得速度: v ( t ) = 1 3 k t 3 − 1 2 k T t 2 + C 1 v(t)=\frac{1}{3}kt^3-\frac{1}{2}kTt^2+C_1 v(t)=31​kt3−21​kTt2+C1​ 二次积分获得位移: s ( t ) = 1 12 k t 4 − 1 6 k T t 3 + C 1 t + C 2 s(t)=\frac{1}{12}kt^4-\frac{1}{6}kTt^3+C_1t+C_2 s(t)=121​kt4−61​kTt3+C1​t+C2​ 将三个常量带入速度表达式,可得: { V 0 = C 1 V 1 = 1 3 k T 3 − 1 2 k T ∗ T 2 + C 1 \left\{ \begin{array}{ll} V_0=C_1 \\ V_1=\frac{1}{3}kT^3-\frac{1}{2}kT*T^2+C_1 \end{array} \right. {V0​=C1​V1​=31​kT3−21​kT∗T2+C1​​ 解之可得系数 k k k: k = 6 ( V 0 − V 1 ) T 3 k=\frac{6(V_0-V_1)}{T^3} k=T36(V0​−V1​)​ 以及 速度公式 : v ( t ) = 1 3 k t 3 − 1 2 k T t 2 + V 0 v(t)=\frac{1}{3}kt^3-\frac{1}{2}kTt^2+V_0 v(t)=31​kt3−21​kTt2+V0​ 又因为时间为0时位移为0,所以可以获得 位移公式: s ( t ) = 1 12 k t 4 − 1 6 k T t 3 + V 0 t s(t)=\frac{1}{12}kt^4-\frac{1}{6}kTt^3+V_0t s(t)=121​kt4−61​kTt3+V0​t

2.3 单位分析

因为使用场景是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所以常规的速度单位 m / s m/s m/s用在这里不太合适。

在没有细分的情况下,单片机每发1个脉冲,电机前进1步,对于步距角1.8°的步进电机来说,就是旋转 1 200 \frac{1}{200} 2001​圈。所以速度单位选择"个每秒",也就是Hz。

加速过程秒级显然是我们不可接受的,微秒级的话步进电机也受不了,所以加速的时间单位选择ms。

综上: 加速度 a a a的单位为(Hz/ms) 速度v的单位为(Hz) 位移s的单位为(1000个)

显然位移单位不合常理,我们将位移单位化为(个),可得 位移公式2: s ( t ) = 1 12000 k t 4 − 1 6000 k T t 3 + 1 1000 V 0 t s(t)=\frac{1}{12000}kt^4-\frac{1}{6000}kTt^3+\frac{1}{1000}V_0t s(t)=120001​kt4−60001​kTt3+10001​V0​t

2.4 模拟验证

假设,起始速度60rpm,目标速度4500rpm,800脉冲转一圈,加速时间50ms,换算可得: V 0 = 800 H z V 1 = 60000 H z T = 50 m s V_0=800 Hz\\ V_1=60000Hz\\ T=50ms V0​=800HzV1​=60000HzT=50ms 通过Excel仿真计算可得曲线: 加速曲线2

3 两种代码实现

通过速度与时间关系以及速度与位移关系,给出在stm32的两种实现方法,代码在我的Gitee。

3.1 速度与时间关系 3.1.1 原理

对于给定的时间T,将0到T之间的每一ms带入到速度公式,计算出加速度表。使用两个定时器,一个提供1ms定时,另一个提供PWM输出,开更新中断,在1ms中断中修改PWM的频率实现速度曲线,在更新中断中记录脉冲次数。

3.1.2 优点

1.计算速度相对快很多,且不受细分以及速度差影响,实测计算不到2ms。 2.占用内存少,速度表仅需要开T个浮点数。

3.1.3 缺点

绝大部分情况下,达到目标速度时脉宽小于1ms,导致并不能准点进入减速,所以实际上的减速曲线是如下两种情况: 加速曲线3 要么不能完成完整的减速流程,要么多余几十个脉冲以 V 0 V_0 V0​走完。

3.2 速度与位移关系 3.2.1 原理

将给定的时间T,带入距离公式,得到总加速脉冲数量 S 0 S_0 S0​,将0到 S 0 S_0 S0​之间所有整数带入位移公式,解一元四次方程,对于每一个s,取唯一一个 V 0 V_0 V0​到 V 1 V_1 V1​之间的实根,即每一个脉冲对应的速度,获得速度表。在PWM更新中断中修改下一次脉冲的速度,同时记录脉冲次数。

3.2.2 优点

1.加减速流程能够完整完成。 2.仅使用一个定时器。

3.2.3 缺点

计算非常非常耗时间,在stm32f207实测记录如下: 1.使用double类型计算60转加速到4500转,细分x4,时间50ms,用时800ms。 2.将解方程用的double也全都换成float,用时670ms。 3.继续把所有sqrt换成百度的高效sqrt。用时620ms。 4.改成两个脉冲改变一次频率。计算用时320ms。 5.改成5个脉冲改一次。计算用时124ms。 6.将计算速度时的三次方和平方调用pow处理,发现速度还更慢了。计算用时165ms。 7.回到步骤3,将目标速度改为300.计算用时50ms。 8.细分再改成x1。计算用时14ms。 可见计算速度受速度差以及细分影响很大。

另外速度越快,细分越高,所需要的内存越多。

一种解决方式:如果每次的起始速度和目标速度都一样,仅前进距离不同,那么就可以在程序开始时直接算出这个表,后续电机动作不必要再次计算,直接读表即可。

4 测试验证

测试未发现问题,第一种方法问题也不大。

5 参考文献

1.摆线/三次多项式过渡的匀加速度轨迹 2.速度规划(梯形、余弦、多项式、7段S型、7段修正S型、15段S型、31段S型)(文章已被原作者删除) 3.步进电机S型曲线加减速算法与实现 4.动态加速度信号的时频域积分方法 5.《电机应用开发实战指南—基于STM32》----野火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