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然语言中描述时间的“前后”和“上下”,和数学里的正反方向恰好相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sugar是什么软件 为什么自然语言中描述时间的“前后”和“上下”,和数学里的正反方向恰好相反?

为什么自然语言中描述时间的“前后”和“上下”,和数学里的正反方向恰好相反?

2023-03-27 05: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比如,我们会用前天、上个月用来描述过去的时间,而数学上一般我们把前和上定义为正方向。英语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不知道其他语言的情况如何。

题主描述如上,正好小朋友最近幼儿园学数字的時候老师也在问“12前是多少”時遇到了类似问题。我从训诂學中反训的角度来简单说下。一般反训包括相反引申,语境活用,辩证阐释等等。

一般認為最早提出“反训”的是晋代郭璞。他在《尔雅·释故下》“治、肆、古,故也,肆、故,今也”条下注云:“肆既为故,又为今,今亦为故,故亦为今,此义相反而兼通者。”

王念孙《广雅疏证》云:“敛为欲,而又为与;乞、丐为求,而又为与;贷为借而又为与;禀为受而又为与:义有相反而实相因者,皆此类也。”又云:“凡一字两训而反复旁通者,若乱之为治,故之为今,扰为为安,臭之为香,可不悉数。”(《尔雅疏证》卷三下)明确提出反训是“一字两训,反复旁通”,“义相反而实相因”。

类似的现代口语例也有的,表面相反义可在语境识别区分,最简单的一句“讨厌”,如果是女友的娇嗔,那就得反训,又称反语。

计算机的 cache 大陆译为缓存 台湾译为 快取 字面意思相反 源于所译角度不同 结合语境并不冲突 也可看作一种反训的翻译表示

还有如申小龙老师提到的

向别人道谢时收到的回复。一个是我说‘谢谢噢’,他说‘不客气’;另一个是我说‘谢谢噢’,他说‘客气啦’。为什么‘客气’也是‘不客气’,‘不客气’也是‘客气’呢?

第一个回复“不客气”,是“你不要客气”,一个祈使句;第二个回复“客气啦”,是“你客气了”,一个陈述句,但其表达功效是一个隐性祈使句,即你不要客气,所以两句的意思一样。

类似反训的例子还有“好容易”和“好不容易”,“差一点”和“差一点没”,“碰巧”和“不巧”,“一会儿”和“不一会儿”……

其實不僅漢語有這種現象,外語也有類似例子,如所謂自反詞 auto-antonym ,即一形两反义:

dust the bookshelves:將灰尘从书架上扫落dust the cake with icing sugar:在蛋糕上撒糖粉。

上述例如dust 既可表掃掉灰塵,也可表撒上粉末,是一種自反詞 auto-antonym,類似漢語的反訓。有效训诂學中将這種反训包括auto-antonym都纳入「境义」训诂的一种,更多例:

贷:借出。借入。贷,施也。——《说文》宁积粟腐仓而不忍贷人一斗。《潜夫论·忠贵》贷,借也。——《广雅》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庄子·外物》同一过程相对施事即借出,授予,相对受事即借入,接受。

受,相对施者是施授,相对取者为承受。置,放在岗位上是任用,放在闲处则是闲置。亂,相对状态为亂,相对需要为治。

一些反义字构成的双字词实际也可以从反训的角度来认识,特别是相反相成的辩证角度来理解更有效,比如「舍得」「危机」。

总之,同一个字如果作词或构词時,根据语境需要或不同角度,可从本义引申出相反的含义,一般结合语境(构多音节词及上下文)即可区分,某种程度可看作相反相成的认识体现,不会真正产生歧义。

更多反训介绍可参考

回到本题再给这里「前后上下」的运用一个有效训诂。简单说,上下前后形容空间是造字本义,形容时间是引申义。前在本义中表示空间的前方,古前字為止在舟上,止表足,即會意踏在船上,隨流向前。

面向自己正面,本质是相对个人为能看到,已知或熟悉的一面,常用词向前,前面,前行。所以引申到时间,按类比推理就是形容过去了,因为在时间中行走,未来才是不可知,得用後,过去的是相对更清楚的,故用前。如前任,前领导。前天我去了博物館,後天去哪呢。

時空的語言差異也體現在物理中四維時空的度規號差(111-1)。类似的,如果都用直角坐标系形式表示空间或时间,通常约定空间轴上正坐标在0(空间原点某处)上方或前方,时间轴上负坐标表示过去,日常语言为0(时间原点某時)以前,仅坐标值看确实前在空间和时间轴上方向相反,这应该就是题主的疑惑。

上下類似,空间来说如桌上,水上,地上等等,上為陽,日常往往表示清楚能看到的東西或位置,用于時间和前後的引申一样,如上星期表示過去。

所以题主感觉的相反正是时空的语境差异,究其背後的引申络稽其实还是一致的(可见或易知的为“前”),也可看作一种反训,即从本义引申出相反的含义,实际结合语境(构多音节词及上下文)即可区分无歧义。如

前天的事:构词定位「前」表时间,为过去。眼前的事:构词定位「前」表空间,为将来。此表达有比喻义,将时间序空间化,类似通常的把時间比作河流,前行则是趋向未来。

作为有效训诂,不仅在考据解释原有含义及演变,还需考虑现代应用来發展完善漢字表意系统,以使其更方便和严谨。如考虑翻译问题:

使用前後一方面基于本义参考上面对时空特性的理解,另一方面抓住是否熟悉已知的络稽来理解就不会有歧义了。比如上图提到的软件向前兼容,正常情况就是与已有的老版本关系,因为对软件无所谓空间前后,但如果是翻译的英语forward那就恰好相反了,英语单词对应的是向未来的意思,中文当空间含义字面翻译就会误导。

类似的能同时描述时间和空间的字就是复,简体「复」合并了以前区分描述时间及行为的「復」与描述空間及結構的「複」,啟發我们為避開歧義,如軟件向前兼容一類的翻譯問題,可以考慮相关繁体生僻字表意區分,如在新漢化中定义:

「前后」用于空間「偂後」用于时间

偂 qian2 古音和义皆同前,後hou4 繁体 析言表以後。口语可约定变调区分如偂qian4 後hou2,与表空间的前后声调恰好交换。

则在表达或翻译时就更清楚了。如

软件向偂兼容 backward compatible ,软件向後兼容 forward compatible。

最後来回答老师的问题。“12的前面是几啊”,有的小朋友说“13”,有的小朋友说“11”,老师的答案是“11”,并提示说“我前面说过的是倒数啊,对不对”,这里老师提前约定了方向,实际是教的序数,默认数轴为時间轴,而小朋友们一开始估计都会忽略约定按经验来,有的当作空间(如想成十几个人排队),有的当作时间,所以回答两种都有。

现在按本答解释,可以采取两种方式更简单的消岐,一种是分空间轴和时间轴说,比如只涉及整数時,可问“12点之前是几点啊”或“小明往前走12米,再往前走1米是多少米啊”,这即是构词语境区分。还有一种可用上述变调方法暗示数轴性质,问“12前qian2是几(13)”或“12偂qian4是几(11)”,这种抽象一点但表达更简单。

更多类似优化漢字书面精确表意的例子可參考

反训的几何表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