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术概论,一~四章,本质、审美特征、特性、功能、种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starlight舞蹈 舞蹈艺术概论,一~四章,本质、审美特征、特性、功能、种类

舞蹈艺术概论,一~四章,本质、审美特征、特性、功能、种类

#舞蹈艺术概论,一~四章,本质、审美特征、特性、功能、种类|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一章 舞蹈的本质和审美特征

一、名词解释

模仿说,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 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冲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模仿说”的重要 代表。亚里士多德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因此模仿现实世界的艺术也是真实的,而且是更高的 真实。与此同时,亚里士多德肯定艺术的模仿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艺术表现的事物比生活中原来的事物 更理想、更美。这对后来西方传统美学思想特别是艺术实践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深远的。继古希腊哲学家 之后,文艺复兴时期的莱奥纳尔多、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 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这种理论直到19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

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 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上的存在。审美也就 是有“审”有“美”,在这个词组中,“审“作为一个动词,它表示一定有人在“审”,有主体介入;同时, 也一定有可供人审的“美”,即审美客体或对象。审美现象是以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为基础的,是审美关 系中的现象。

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始终显现在具体的审美表象之中的,是主体通过 想象在头脑之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是主体通过自己的想象力与理解力的协调运作创造出来的。审 美理想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处于最高的位置,它一旦形成就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必然会在主体的审美 活动中发挥着持久而重要的作用。审美理想是人们对于美的最高要求和愿望,它是人类审美意识高度发展 的产物,是在审美感受基础上形成的人们对美的一种完善形态的记忆和向往,是一种指向未来、指向人的 生活远景的创造性想象的成果。它既是具体的、形象的,又蕴含着人的系统化的理性需求。

审美活动,是创造审美价值的人类实践活动。审美活动作为人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在感性与 理性的统一中,按照“美的规律”来把握现实的一种自由的创造性实践。它的范围很广,包括欣赏美的事 物、创造美的作品、研究美学理论、评论文艺现象以及美化环境等等。它的最重要的形式是文艺创作和文 艺欣赏。文艺创作既为文艺欣赏提供具有审美价值的对象,又能培养新的审美主体,提高其审美能力,促 进审美活动的发展。审美活动,是人类的多样性活动中的一项特殊活动,一般理解为日常生活中的欣赏活 动及艺术欣赏活动,是不同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生存活动、认识活动、宗教信仰活动与社会交往活动 的一种精神享受活动。

视觉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技术手法,创作可供人观看欣赏的艺术作品,视觉艺术 又称“空间艺术”,是以塑造可视形象为主的艺术。从广义上说,雕塑、绘画、摄影等艺术门类都属于它 的范畴,它不仅创作方式多样,造型手法也十分多样。艺术作品既包括二维和三维形态,也包括动态和静 态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三维立体的空间艺术,例如雕塑和建筑艺术,通常也被称为造型艺术。此外, 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不同,视觉艺术主要强调人的视觉感受,所以像影视艺术这样既包含视觉艺术又包含 听觉艺术的艺术形式通常被划归到综合艺术形式的门类上来。从狭义上说,视觉艺术通常是指绘画、版画、 油画、摄影等以观看为欣赏方式的平面艺术作品。它的特征是,创作者通过塑造能直接被人的视觉感知的 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使观赏者能在瞬间对艺术形象进行完整的视觉把握。视觉艺术以造型艺术为主。

听觉艺术,简称听艺,是一种艺术形式,是指本质上是以听觉目的为创作重点的作品,主要是音 乐。听觉艺术是“时间艺术”的一种,是通过人的听觉引起审美欣赏活动的艺术种类。它的主要特征是, 艺术作品所包含的情感内容,必须通过音响的一定组合关系(节奏、旋律等)直接被人的听觉所感知,使 欣赏者能随着时间的流动对作品达到完整的听觉把握,从而体验到作品的内容。听觉艺术以音乐艺术为主。

审美主体,是审美关系构成要素。审美主体是能够在一定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美和欣赏美的人,与 “审美客体”相对。认识、欣赏、评判审美对象和创造美的社会的人,一般认为,主要由四种人组成,即 创作者、欣赏者、表演者和评论者。由于年龄、心理、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差异,不同的审美主体有 不同的审美需要,面对同一审美对象时,会做出不同的审美判断。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品应适合不同年龄段 和不同心理特征的审美主体的水平和审美需要。艺术家作为审美主体,其审美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影 响着他创作的发展倾向及其艺术品的价值。

审美客体,是审美关系构成要素。审美客体即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相对,和审美主体处于审美关 系中,是被审美主体欣赏的客观对象,与“审美主体”相对,能与主体构成一定审美关系,从而引起主体 审美活动的客观存在。在审美活动过程中,一切被审美主体审视感知、体验的,具有审美属性的自然、社 会、艺术作品、科学现象等都可成为审美客体。从形态方面讲,包括崇高、优美、悲剧以及喜剧等。在哲 学意义上,它是审美活动这一矛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方,客观事物一旦成为审美客体,便寄寓着审美主 体的思想、情感、性格、理想等,成为了审美主体内在品质的形象体现。

审美情趣,即人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趣味的通称。审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善、恶、美、丑属性 所引起的主观的不同情感状态的反应。审美趣味是人在审美活动中,对某些审美对象所产生的喜好和偏爱。 审美情趣是形成人们审美理想的基础,而审美理想又制约和引导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又称审美趣 味,是一个人爱好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审美倾向性,审美情趣来源于人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又决定着人的 审美标准。正因为审美情趣对人的审美观有如此重要的影响,所以,思想家和教育家都把培养人的健康高 尚的审美情趣,作为美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审美趣味又称为“审美鉴赏力”,是审美主体欣赏、鉴别、评 判美丑的特殊能力,是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创造力的综合。

再现的艺术,再现的基本原意是忠实地呈现、复制和模仿客观的事物。再现的艺术指偏重于再现事物的客观形 态的艺术种类,如绘画、雕塑、戏剧、电影等。再现艺术指将客观社会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真实地再现 在作品中的艺术。所谓“再现性”是指物体艺术、地景艺术、装置艺术具有客观的再现性或直呈性,是随 手拿来的实物、签名的布利诺盒子和坎贝尔浓汤罐头。

表现的艺术,是指表达和抒发创作(含表演)主体内心感受和情感状态的艺术种类,如音乐、诗歌 等。那种侧重于对内部主观世界的表现,通过内部主观世界间接或曲折地表达外部客观世界的艺术理论, 艺术创作统称为表现论及表现的艺术。任何艺术都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艺术是客观现实生活的反映,这 个反映必然具有再现的性质;但艺术也就是人们(艺术家)的主观审美创造活动的物质外化形态,因此也 就必然具有表现的性质。

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 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这些艺术派别的形成有时是自觉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 或共同宣言;有时是不自觉的,仅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的相近而组合在一起。这些艺术派别有的局限于一 种艺术门类或体裁,有的则包括不同艺术门类或体裁的艺术家。

二、简答题

什么是舞蹈的本质内涵?

​舞蹈,艺术的一种。人体本身是它的物质载体。是以经过提炼(典型化)、组织(节奏化)、美化(造型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以及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中人的情感意蕴,创造出可被人具体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作者———舞者(编导和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舞蹈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通过连续的舞蹈动作过程、凝练的姿态表情和不断流动的地位图形(不断变化的画面),结合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蹈的艺术形象。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舞蹈作为一种社会审美形态,起源于远古人类劳动生产(狩猎、耕作等)、战斗操练、性爱活动的模仿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礼活动和表现情感、思想、意识等内在精神世界的需要。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艺术的审美社会功能是审美的愉悦性和审美的功能性的统一。舞蹈也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开展文化娱乐、促进身心健康,具有广泛群众性的一种艺术形式。

认识和把握舞蹈的本质内涵对舞蹈艺术实践有何作用?

对舞蹈本质的认识和把握是从事一切舞蹈工作的基础。我们开展舞蹈学的研究,也就是要全面、系统、科学地弄清楚这个最根本的问题。艺术是通过动作、姿态、线条、色彩、声音、语言、文字等为表现手段,塑造出具体生动的、可被人感知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属性,表现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评价和审美理想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从审美角度来认识和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的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形式,是人对现实世界审美关系的集中体现。舞蹈,艺术的一种。以人体为载体,跃动出人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以及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中人的情感意蕴。对现实的审美的反映和对现实的审美影响。具备艺术共性,展现舞蹈品格。

请简析“舞蹈是一种社会文化,是人的生命活力悦动、精神世界表露的内涵”。

(1)舞蹈是一种社会文化

①舞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舞蹈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社会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人们所创造出的精神财富,而只有在物 质生活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产生对精神生活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日益得到 满足,从而产生精神需求,舞蹈也相应地得到变化和发展。

②舞蹈反映社会生活

舞蹈是社会生活在人的审美观念方面的反映,它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反映社会生活,塑造出多 姿多彩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繁复多样的人物性格,反映出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风情,以及不同国家、地区、 民族和历史时代的不同特点和风格,从而形成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社会文化。

(2)舞蹈是人的生命活力的跃动、精神世界的表露

① 舞蹈有赖于人的生命机能

a. 舞蹈以人的身体本身为物质载体,舞蹈动作是运用人的四肢、躯干和头部,在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中所做出的具有造型性的人体动作。

b. 舞蹈是生命机能的表演,而主导生命机能的是人的生命活力,因此,舞蹈的动,也就是生命活力 的跃动。

② 舞蹈表露了人的精神世界

舞蹈动作能够表现人的情感、思想等精神风貌。在舞蹈的跃动中,人的精神世界一情感、思想、性 格,意识、潜意识等得以真实地表露出来。

请简述舞蹈的特征。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是一种使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 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1) 空间性

舞蹈是诉诸视觉空间的艺术,舞蹈空间包括真实空间和虚幻空间。不同的舞种、不同的作品需要展现 的内容不同,对空间形态的要求也不同,空间中主要动作、主次关系、画面形态位置等方面的编排都要予 以考虑。

(2) 时间性

舞蹈是一种具有时间性的造型艺术,瞬息而过的姿态,不断地变换空间位置,它的全部动力在于不停 地流动变化中创造出一种动态的美,在时间的推移中完成意念的表达。

(3) 综合性

舞蹈艺术的综合性是其重要的艺术特性。舞蹈艺术将文学体裁、音乐创作、舞台美术等多项艺术恰到 好处地在舞蹈作品创作中得以体现并与之融合为一体,一部舞蹈作品的诞生,是多个艺术机制组成的。

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请简述一下。

(1)审美发生标志着审美主客体关系的确立。

作为审美活动主体的人与作为审美对象的客体之间的关系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 程中形成的。

① 劳动创造了人,劳动使得人和自然界区分开来,从而有了主体和客体之分。

② 伴随着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历史进程,主体(社会的人)和客体(自然界)之间,才逐渐形成了包 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等等在内的各种现实关系,审美关系也是主客体价值关系中的一种。

(2) 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了审美意识。

① 作为审美客体的审美对象,也不是自然存在的客观事物,而是在人类漫长的实践活动过程中,由与 人为敌或与人无关的自然转变成的“人化的自然”。

② 所谓人的对象化,则是指人在生产劳动实践中,通过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享 受,使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体现出来。因此说,审美客体既有自然性,又有社会性。

(3) 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都是人类漫长实践活动的产物,它们是同一历史过程的两个方面。

① 创造了人的对象世界,外部自然界被“人化”而成为审美客体。

② 实践又创造了对象的主体,主体的五官感觉也相应地被人化而产生审美感受。与此同时,也是实践 使得主客体之间发生了关系,并进而形成了审美关系。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积淀在审美关系中,体现在客 体便是审美价值的产生,体现在主体便是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感受的形成。

(4) 审美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但它又不仅是客体的自然属性;审美价值不是主观的产物,但它又并 不是与主体无关。审美价值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是实践基础上主客体的统一。因此,主体的审美感 受和客观世界的美,都是人类漫长实践活动的产物。

舞蹈审美主体的感受特点有哪些?

(1)视听综合性

① 对任何艺术的审美感受,都要通过人们的感觉器官进行对客观的艺术作品进行艺术审美的感知。一 般常把艺术分为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视、听觉综合艺术三类。

② 舞蹈是以视觉为主的视、听觉综合艺术。

a. 舞蹈是一种视觉艺术。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综合性艺术,人们主要通过视觉 器官欣赏舞蹈。

b. 舞蹈也是一种听觉艺术。舞蹈一般来说离不开音乐、美术等表现手段的配合,如果缺少音乐手段 的配合,舞蹈作品本身的艺术表现力将会大大减弱。

(2)动觉性

舞蹈艺术还是一种动觉的艺术,这是由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这一艺术特性所决定的。人们只有亲身参 加到舞蹈活动的实践中去,才能够彻底体会、理解和把握舞蹈美的本质内涵,体味到从自己身体动作过程 中所迸发出的内在生命力量,从而得到身心最大的愉悦和满足。这也正是自娱性的舞蹈活动能有最广泛的 群众性和最大的普及性的奥秘所在。

三、论述题

请论述舞蹈和其他艺术的物质载体和表现手段。

(1)舞蹈的物质载体和表现手段

① 舞蹈以人的身体为物质载体,包括人的四肢、躯干、头和面部表情,以人体动作所组成的舞蹈语言 为主要表现手段。

② 舞蹈的物质载体和表现手段决定了舞蹈长于抒发情感,而拙于叙述具体事物的概念内涵,因此舞蹈 在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内容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使用高度概括、凝练、集中的方式以及虚拟、象 征、比拟等手法,塑造舞蹈艺术形象,表达作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属性。

(2)其他艺术的物质载体和表现手段

① 文学

文学(诗歌、小说、剧本、散文)以语言和文字为物质载体。用文学语言进行叙述和描写,来塑造艺 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内容,这是文学的表现手段。由于语言文字具有反映、表现事物内涵的明确性和不受 时间、空间限制的广阔性,所以在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方面,文学比其他艺术(特别是舞蹈)有着更广大 的选择空间和更深刻的思想深度。

② 绘画

绘画以纸张、画布、颜料、油彩为物质载体,以色彩、线条、构图为其基本的表现手段,描绘人物、 社会和自然环境,是一种静态的直观的再现性的造型艺术。由于绘画只能择取一个社会生活或自然的场景 画面,通过塑造出的意境和形象来表现情感、反映生活,因此在反映和表现生活内容方面有着比较大的局 限性。

③ 音乐

音乐以声音(人的歌声或人演奏各种乐器时发出的乐音)为物质载体,以旋律、节奏、和声为主要表 现手段。音乐的表现对象不是特定的事物和情景,而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情感反映的概括表现。虽然音 乐不是客观事物具体的形象的再现,但它却用自己独特的声音的艺术表现手段,表现出人的极为丰富、深 刻、细腻的情感和思想,能够激起审美主体(听众)的情感,诱发丰富的想象和广阔的联想,具有较大的 艺术感染力。

④ 戏剧

戏剧以人在舞台上的行动(表演)为物质载体,除舞剧外,主要以语言、歌唱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通过一定的情节事件表现人物性格的矛盾冲突。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综合了文学、音乐、舞 蹈、美术、建筑等艺术的要素。由于演员在舞台上塑造出的具体、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可以让观众通过 视觉和听觉进行直接的审美感知,同时还可以通过舞台艺术创造出的氛围和意境,使舞台上的角色和舞台 下的观众进行情感的交流,因此能够产生比较强烈的艺术感染效应,达到别的艺术所不能取代的社会功能 和影响。

⑤ 电影

电影以胶片、银幕等为物质载体,通过科学技术的方法将人的表演摄制在胶片上,用电光在银幕上放 映出来。蒙太奇(画面的更迭、镜头的组接)是其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段。电影艺术源于现代的科学技术与 戏剧艺术的结合。电影艺术表现技巧的发展,突破了舞台时空的限制,可以无限自由地转换时空。电影艺 术具有更大的艺术综合能力,能综合各种艺术的特长,广采博收,因之有着其他各种艺术难以匹敌的反映 和表现社会生活的巨大艺术表现力。

⑥ 杂技

杂技自古以来就与舞蹈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杂技(除马戏、幻术外)和舞蹈有着共同的物质载体, 它们主要的艺术表现工具都是人的身体。有些杂技品种也是以人体的动作、姿态造型和构图变化为主要表 现手段的。但是杂技和舞蹈的表现对象有很大的不同。舞蹈虽然也强调舞蹈动作要具有一定的技艺性,舞 蹈演员要具备高难度的技巧能力,但是这些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 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

请论述舞蹈的表现性与再现性。

(1)舞蹈的表现性

舞蹈的内在本质属性是一种抒情的艺术,这就必然规定了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表现的艺术。同时,舞蹈 的表现离不开再现。由于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舞蹈艺术形象的特点,使它离不开人体动作造型的 具象性,也就是说它所表现出的各种情感都是通过具体、可见,生动的人体动作的形象表露出来的。

(2)舞蹈的再现性

不管是什么样的艺术形象都具有再现性的造型的特点。人物形象的特征一方面从化妆、服饰上展示出 来,另一方面通过舞蹈动作得到体现,而这些动作都是舞蹈化了的生活的再现。

舞蹈的再现性,又不同于一般的再现,而是饱含着人物情感、思想和性格特征的再现,因此可以说是 蕴涵着表现性的再现。

a. 从目的和功能上来说,这些再现是为了更好地表现;

b. 从这两者的关系上来说,是表现寓于再现之中;

c. 从舞蹈艺术表现手段的特点来说,是在表现中的再现,是在再现中的表现。

因此,舞蹈是在表现性艺术中含有更多的再现性的艺术,它是以表现性为主的、表现与再现紧密结合 在一起的一门艺术。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要达到表现与再现的完美结合与高度统一。

以舞蹈《秋海棠》《旦角》《爱莲说》《扇舞丹青》等古典舞为例论述舞蹈演员在舞蹈形象创造与展 现中的价值和作用?舞蹈演员在舞蹈作品的创作和传达过程中既是舞蹈美的创造者(审美信息发送者),又是舞蹈形 象赖以生存显现的物质材料(审美信息的传播工具和手段),同时又是让观众获得美感享受的审美对象, 是舞蹈美在传达过程中的中心环节。从舞蹈审美的角度说,舞蹈演员是集创造者、创造工具、创造成果于一身的艺术家。这三者中最重要 的是创造工具,即物质材料。这是因为,正是由于舞蹈艺术是以舞蹈演员的身体作为物质材料来创造形象 的,所以才使得舞蹈这门艺术具有了独特的品格,散发出别具一格的芬芳,产生出不容替代的艺术魅力。 这表现在: (1) 人体是具有生命活力、生机勃发的有机整体以有生命的人体为材料来表现人的情感,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 最充足的表现,因此也最容易被作为欣赏者的人所感知、所接受,最容易引发欣赏者的美感,最容易获得 欣赏者的情感共鸣。 《秋海棠》描绘了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艺人秋海棠的曲折故事,抒发了他对艺术的钟爱和对黑暗旧社会 的血泪控诉。在短短的六分多钟里,演员武巍峰以饱含激情的演出,使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了角色内心世界 的变化。开始,舞者以一段戏曲旦角的专有动作,示意当年秋海棠在戏台上的风光景象,妩媚的身姿表达 了老艺人对戏曲的恋念之情。当突然发觉脸上的疤痕后,他便义愤填膺地随着音乐的高涨而疯狂地舞蹈, 似乎在逃避可怕的现实,或翻腾或旋转,但始终不愿丢掉手中的戏装头饰,老艺人的愤恨之情被表现的淋 漓尽致。最后,脱下戏服,收起行头,转身离去。这样简单的动作却将老艺人的凄惨之情准确地传达给观 众,催人泪下。 (2) 有生命的、飞舞流动的人体最富有变化,能在变动中表现出千姿百态罗丹认为人体的表现力非常丰富,“人体,由于它的力,或者由于它的美,可以唤起种种不同的意象。 有时像一朵花……有时像柔软的常春藤,劲健的摇摆的小树……有时人体向后弯曲,好像弹簧,又像小爱 神爱洛斯射出无形之箭的良弓。有时又像一座花瓶”。 《旦角》是展现古典舞技巧的代表性剧目,剧中,演员在地面上进行了一连串的跪地旁抬腿变后腿翻 身,前腿转二周、后腿转等技巧动作,呈现高难度、多变化的技术技巧。除技术动作难度加大、样式变化 多、数量质量提升以外,复合型技巧动作也开始融入、运用到作品的各环节之中,将表演推向了一个更高 的层次。这些精湛的技术技巧在节奏上从慢到快、从弱到强;在动作幅度上的一张一弛、一静一动,从单 一到复合等等,都促进了演员表现能力的进一步深化,从而推动作品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舞蹈演员行云 流水的步伐,时而舞蹈是主体,时而舞蹈又成为演员宣泄的对象,从而营造出浓浓京剧的韵味氛围。 (3) 舞蹈必然受到一定生理机能的制约舞蹈以有生命的、最纯粹意义上的人体,在运动中来表现思想感情,因此由一个有生命的人体所表现 出的各种动作姿态,不能超越一个活的生命一有生命的机体所能负荷的限度。但是优秀的舞蹈家却往往 能在客观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人体机能的潜力和舞蹈家个人的艺术表现力,在限制中求自由,在有限 中求无限,创造出奇妙生动、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舞是一种要求高难度肢体技巧的表演艺术,在剧目《扇舞丹青》中,舞者王亚彬以轻盈的跳 跃、闪转腾挪的动势、柔美的舞姿控制,营造出了洒脱、飘逸、灵动、稳重和突变等不同的舞台效应,塑 造出扇与人完美结合的舞蹈形象。仅靠舞者的身体和一把扇子,通过舞者身体的快慢相宜、刚柔相济、抑 扬顿挫、错落有致的运动,将扇子与肢体动作的幅度、力度、速度、重力和空间相结合,将一个看似平常 的舞蹈,做到与书法、绘画笔韵之美比肩。《扇舞丹青》作为当代中国古典舞的代表作,它“闪、转、腾、 挪"的动势、其“回”与“流"的形态,以及瞬间止息如红日欲出、满弓蓄势的感觉等,无不体现出了中 国舞独有的舞蹈韵味和独特的精神气质,让人们在意醉神迷、出神入化中品味中国舞蹈向前发展的无穷神韵。

四、作品赏析

《红绸舞》,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往往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以其自身所特有的审美内涵,捕捉人的心灵,哪怕只是一瞬间,也足以让人心驰神往。《红绸舞》就是这样一部年过半百,却风韵犹存的佳作。1950年由长春市文工团集体创作的《红绸舞》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从解放战争捷报频传到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巨大改变,它们通过各种形式将蓄积已久的喜悦释放出来。群众街头秧歌运动成为新流行文化的生力军,尤其是在陕北和东北地区,炽热的舞蹈革命浪潮通过对这一舞蹈形式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持续高涨。可以说《红绸舞》是对街头文化的一次完整的加工、提炼、总结和升华。它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充满了那个特定时期的烙印。

从舞蹈形式上看,创作开始基本设想就是力图“将传统京剧的长绸舞同东北秧歌相结合”。因为这两个素材都有着丰富的可挖掘整理的价值,尤其长绸舞,早在汉代画像和敦煌壁画上就有过生动的形象记载,后经历代民间艺人继承与发展,推陈出新,发展了舞绸的技巧,丰富了绸形的变化。黑龙江省的民间艺人能将绸子舞出“福、寿”等各种字样及图案。《红绸舞》的创作班子曾分批向民间艺人和戏曲艺术家学习舞长绸的基本动作和技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去粗取精、活学活用。他们先是突破了传统长绸的表演方法,尤其是在男演员舞蹈动作上加大了力度、幅度和难度,速度上也有多种处理,并由此引发了对道具的改良:增加绸子的宽度和长度,并将其古典色彩用革命浪漫主义色彩代替,将民间杂技的传统节目《百丈旗》中的长绸制作方法借鉴过来,在末端同小木棒连接,这样,一是延长了力臂,同时也为创造新的舞蹈形象创造了条件丰富了道具形态——时而似火炬,时而变飞龙。新的技术要求道具改良,道具的创新又进一步丰富了长绸舞的技巧和语汇,拓展了其表现空间。其次《红绸舞》将喜庆、爽快、俏美的东北秧歌同豪放。粗犷的陕北秧歌有机结合,互存互补,形成了新时期舞台秧歌热烈、舒畅、明快的特色,极富感染力。《红绸舞》的两个基本构成部分都是经过认真学习、研究、提炼、加工后再进行整合而创作的,可以说其出发点即是拿为“此”用,制作环节堪称精良,整个舞蹈风格极为和谐统一,其形式同表现新时期中国人民庆解放时欢腾、喜庆的精神风貌之主题是极为贴切的。

从《红绸舞》的舞蹈结构上看具有层层推进是渐至高潮,一气呵成的特点,这同整个舞蹈的情绪要求是完全吻合的。其中看似循规蹈矩,缺少变化的处理,正是要将主题情绪进行到底,才能极大满足当时人民群众的审美心理需求的追求是一致的。舞蹈在形式上通过队形对阵、绸花变幻,来丰富观者的视觉感受。如女子双人舞、男子双人舞、男子独舞及群舞等形成,二龙吐须、斜排、横排、点阵、圆等队形;绸子长短、单双形态的变化,“大八字”、“小八字”“左肩花转身跳圈”、“波浪花”、“单跳圈花”“桌、门、轴平面圆”等等绸花技巧。尤其是绸花技巧变化和创新,注重同民族传统技巧配合,如“串翻身”、“平转”、“蹦子”、“璇子”和胸腰、大腰的一些动作,使《红绸舞》具有较高的艺术性,《红绸舞》创作集体的严谨的创作态度时至今日都值得艺术创作者效仿。由于作品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既保持了浓厚的民族风格,又极富崭新的时代气息,《红绸舞》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高度称赞。

《荷花舞》,1994年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经典作品奖。

追溯这个舞蹈最初的诞生,与1952年在我国召开的“亚洲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有直接的关系。当时印度代表团也将来我国参加此次和平会议。在印度,人们非常喜欢荷花,而荷花在中国也有着和平与幸福的寓意,因此周恩来总理向中央戏剧学院舞蹈队提出,希望该团在这次和平会议期间能表演一个带有荷花形象的舞蹈。

在总理的指示下,中央戏剧学院很快就组成了一支精干的《荷花舞》创作组:院领导李伯钊总负责,刘炽、刘行、乔谷三人负责舞蹈音乐部分的创作,程若负责填词,戴爱莲、马祥麟、刘炽三人则组成了编舞小组。

《荷花舞》的舞蹈基本素材采用了流行在我国陇东、陕北一带的秧歌舞中的小场子“莲花灯”(又名“走花灯”、“荷花灯”)。在舞蹈的服装方面,也较好地提供所要塑造的舞蹈形象和意境的条件:舞者身着长裙,裙子的下摆是荷叶盘,盘上四角各有一枝亭亭玉立的荷花,远远望去,舞蹈犹如一汪荷花池,荷花仙子们在水中翩然而舞。

这一版本的《荷花舞》共分三段,第一段由戴爱莲编舞,展现了“群荷”随着涓涓细流流淌而出。舞台上,演员们的队形在缓缓移动变化着,似一幅流动着的安宁和谐的图景。第二段由马祥麟编舞,以昆曲的表现手法,勾勒出两对女子在春光明媚的百花园中流连于荷花丛中的情景。第三段由刘炽编舞,以拟人化的欢快情绪感染观众共同体味荷花的自然之趣。结尾之处,由众“荷”在舞台上共同组成了一朵向阳开放的大荷花,预示着光明、幸福与和平的未来。

《荷花舞》在和平大会首次演出后,受到了包括印度代表团在内的与会者的好评,但就其艺术性方面,我国艺术界的一些人士指出其不足之处:虽然作者们的意图都很好,可正因为所要表现的内容太多,使得舞蹈的主题含糊不清;三段舞蹈在形式风格上缺乏整体性的统一,在衔接上亦缺乏一气呵成之感;而舞蹈在构图上刻意模拟了过多荷花的自然形态,导致缺乏生动鲜明的凝练的舞蹈形象。

1953年,为准备参加当年的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会的舞蹈节目,戴爱莲对《荷花舞》进行了新的艺术构思。考虑到之前的不足之处,戴爱莲首先将程若写的配歌作为整个舞蹈的主题歌:“蓝天高,绿水长,荷花朝向太阳,风吹千里香。祖国啊,光芒万丈,你像莲花正在开放”,并将其锁定为舞蹈所要表现的主题。

这一新版本《荷花舞》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依然是荷花群舞在舞台上川流不息,舞者们的舞步轻盈平稳、动作顺畅,以各种圆形变种的舞台构图在舞台上描绘出朵朵的荷花在水中快乐的回旋、蜿蜒的图景,一方面展现出大自然的优美,另一方面抒发了观者自由舒畅的心情。

在第二部分中,音乐由中板变为慢板,群荷也由圆形慢慢变化为两行,面向观众以“蹍步”向两旁轻轻移动,一如在微波中随着涟漪荡漾着的荷花。

第三部分由领舞白荷花的出场而开始,展现了百合花与群荷之间亲密无间的情感关系。白荷花象征着纯洁和崇高,理想和幸福,浓缩了人们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深情。

在白荷花与众荷花一起抒发情感的第四部分,在清新隽永的主题歌的烘托下,整个舞蹈达到了高潮。舞台上,舞动的不仅仅是舞者、是荷花,更是广大人民共同企盼祖国、世界、人类光明、幸福与和平的爱国之心。

第五部分是整个舞蹈的尾声部分。在这一段中,音乐重回第一段基调,温馨委婉的音乐声中,一朵洁白的荷花引领着众荷花在夕阳中漂向远方……拟人化的荷花女们以圆润流畅的舞步,在舞台上徐缓移动变化着各种队形画面,营造出浮游流动和涟漪层起的意境,凸显出那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的圣洁和美丽的形象,在观众的心中留下了久久的回味。

第二章 舞蹈的艺术特性

名词解释

舞蹈动态性,是指舞蹈以人体的躯干的和四肢做主要工具并通过各种动作姿态和造型来形象地反映 客观事物和人物的精神世界、塑造舞蹈形象。这种人体的有节律和美化的动作,并不是一般的动作堆砌和 罗列,而是作为一种形象化的舞蹈语言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舞蹈创作者的形象思维和艺术构思,主要是通 过这些动态性的语言来得到充分体现,并创造出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因此,有人也称它为动作的艺术。 舞蹈动态性是舞蹈的艺术特性之一。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舞蹈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所表现的 人物情思和丰富的内在精神世界,都是通过人体动作的舞蹈语言进行展现和描绘的。动作的停止,就意味 着舞蹈作品的结束或舞蹈艺术本身的消失。由于人的舞蹈活动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进行,舞蹈的动态 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空间的范围内呈现为舞蹈的造型性;在时间的范围内呈现为舞蹈的节奏性。

舞蹈的节奏性,指舞蹈动作呈现出有规律的强弱、长短变化。节奏又可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 内在节奏是人的情感活动带来的生理变化(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和心理变化(如惊讶、喜悦、恐惧 等)。外在节奏是内在节奏的外化和表现形式。在舞蹈动作中,总是由内在节奏的变化引发外在节奏的变 化,而外在节奏又是以动作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和能量的大小来反映内在节奏的变化。舞蹈节奏性是 舞蹈的艺术特性之一。舞蹈构成的基本要素一人体动作是舞蹈的主要表现手段,但并不是人的所有动作 都是舞蹈,只有把动作节奏化,使它符合一定的运动规律,才能成为舞蹈的动作。

舞蹈造型性,是指舞蹈的动作通过三维空间中塑造姿态和构成队形来创造舞蹈形象。舞蹈造型性是 舞蹈的艺术特性之一。舞蹈艺术所具有的美感形象,必须通过提炼和美化了的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符合造型艺术审美规范要求的人体动作和姿态表现出来。舞蹈动作大都是人体的自然生活动作,经过提炼、 加工、美化而来的,除了人体动作要具有节奏性,使它符合舞蹈动作的规律外,其次就是要求舞蹈动作必 须具有造型性,这是因为造型性本身,首先就要求动作的构成具有美感的形象,它必须是经过提炼和美化 了的最生动、最鲜明、最有表现力,即具有典型性的动作。舞蹈艺术的造型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人 体动作姿态的造型;②舞蹈队形、画面的造型,也就是舞蹈的构图——舞蹈者在舞台三度空间所占据的地 位和活动的路线

舞蹈抒情性,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特征,也是舞蹈艺术的内在本质属性。舞蹈艺术用人体动作的舞蹈 语言来表现其他艺术语言难以表现和描绘的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和丰富、复杂的情感,这是舞蹈艺术的一个 非常重要的审美特征。如我国古代《毛诗序》中所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 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表现性动作,是描绘人物的情感、思想和 性格特征的动作。这类动作具有一定的类型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如表现人们激情时,急速地跳跃、旋转; 表现人们细腻的思想感情和抒发人们的宽阔胸怀时,用圆润、流畅的缓慢动作。一些具有不同民族性格特 点,表现各民族人民不同思想感情、风格特点的各民族民间舞蹈均属此类。

审美感受,是指由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复杂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是审美意识活动的最基本、最主要 的形式。审美感觉是审美对象外在、表面、局部的审美特性在大脑中形成的主观反射、反映和摹写,是审 美心理形式之一。它以对象的感性形式为源泉,主要通过视听感官接受外界事物的形状、线条、光线,色 彩、声音及其运动、变化的刺激,形成信息,传入大脑视听中枢,引起心理反应,并与呼吸、脉搏的节奏 以及视神经、听神经的感受性相适应,从而形成生理的快感和初级的美感。嗅、味感官也可起辅助作用。 是人类对感性显现了的自身本质力量的自由观照。在这一观照中,由于审美主体能从美的对象中直观自身, 因而能在精神上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愉悦感。审美感受是其他审美反映形式的基础。审美观点、审美理想 和审美能力都必须通过具体的审美感受过程才能形成。而审美观点、审美理想和审美能力一旦形成,就必 然会对具体的审美过程发生作用,提高主体对客体的体验和领悟水平。一般说来,审美感受的基本心理因 素有感觉、知觉、想象、情感和思维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也是最能即时打动人的艺术形式之一。旋律响起人们往往无法抗拒地立即处于音乐的氛围当中。任何一种 艺术形式都有自己表情达意、塑造艺术意象的表现形式。音乐是一门艺术,是由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 思想感情、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艺术。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又可以粗略地分为古典音 乐、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现代音乐(包括流行音乐)等。在艺术类型中,音乐具有抽象性,音乐从历 史发展上可分为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东方以中国汉族音乐为首的中国古代理论基础是五声音阶,即宫、 商、角、徵、羽,西方是以七声音阶为主。音乐让人赏心悦目,并为大家带来听觉的享受。音乐能提高人 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心灵,树立崇高的理想。我们通过音乐来抒发我们的情感,使我们的很多情绪得 到释放。

舞蹈形象,是舞蹈欣赏中被感知认识的主要对象和体现舞蹈艺术审美作用的主体,是由人体的动作、 姿态和造型,并借助于音乐、道具、服饰、化妆等其他艺术因素构成的舞蹈思维的产物。一般对于舞蹈形 象有两种解释:其一是以舞蹈手段塑造的人物形象;其二是舞蹈的动态形象。对于动态形象的内涵,认识 也很不一致。律动为舞之魂和舞之力,作为一种形象化的舞蹈语言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舞蹈创作者的形象 思维和艺术构思,主要是通过这些动态性,因此还必须把握人物情感的真实,用情感带动舞蹈,反之,通 过舞蹈来抒发感情。舞蹈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舞蹈内在的生命的核心。

舞蹈构图,是舞蹈语言在舞蹈舞台上存在和呈现的比例,也是舞蹈在时刻、空间中的动态结构,一 般指舞蹈这在舞台空间的行为线(不竭转变、流动的舞蹈路线或队形)和画面造型,是舞蹈作品的主要默 示手段之一。舞蹈构图,也是舞蹈表演在一定空间与时间内,对色、线、形等各个方面关系的合理布局。 其中包括舞蹈队形变化中形成的图案和舞蹈静态造型所构成的画面。舞蹈构图对作品主题的表现、意境的 创造、气氛的渲染、形象的塑造、都有重要的作用,是舞蹈艺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之一。舞蹈家受不同时 代社会思想、艺术流派的影响,根据不同的舞蹈构思和审美观,采用不同的舞蹈构图方法。纵观东西方传 统的古典舞蹈与民间舞蹈,大多属于轴心运动思想和对称平衡的舞蹈构图方法:围绕中央由四面八方交替 循环的各种舞蹈图形和四角、六角、八角环绕中央的弧形对称图形。

舞台美术,是戏剧和其他舞台演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 具等。它们的综合设计称为舞台设计。其任务是根据剧本的内容和演出要求,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中运用多 种造型艺术手段,创造出剧中环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渲染舞台气氛。舞蹈美术简称舞美,通俗来讲也可 以说是一种场景和道具的视觉效果。

表现性动作,指具有描绘人的情感,展现人的思想,刻画人的性格特征的舞蹈动作。这类动作具有 一定类型性和概括性的艺术特点。表现性动作是舞蹈作品的主题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塑造人物形象 的主要表现手段,是在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最能凸显作品主题的动作。如表现人们激情时,急速地跳跃、 旋转,描绘人们细腻的思想感情和抒发人们宽阔胸怀的圆润、流畅的缓慢动作,以及具有不同民族性格特 点,表现各族人民不同思想感情、风格特点的各民族民间舞蹈等均属此类。

装饰性联结性,动作指一般没有明显的含义,在舞蹈中起装饰和衬托的作用,有时也用它作为表现 性动作和说明性动作相互转换和联结的过渡动作,或对表现性动作和说明性动作的修饰,类似语言文字中 的虚词。例如我国民族传统舞蹈中的云手、垫步、错步,芭蕾舞中的滑步等。

综合性,是舞蹈的艺术特性之一。舞蹈的本体构成与音乐(节奏)、美术(造型)、和诗(情思)有 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是一种时间性、空间性的综合性的艺术。舞蹈以其高昂的姿态和唯美的形象使观众欣 赏到不同的艺术美,与此同时,它与其他的艺术门类的融合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紧密。这极大地丰富和增 强了舞蹈艺术的表现力,同时促进了舞蹈艺术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也使得舞蹈创作越来越多元化。

节奏,是人们对时间的一种知觉,又称节奏知觉,它是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规律性的反映。 在舞蹈中,节奏性一般表现为舞蹈动作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和能量的大小。相同的动作,由于节奏的 发展变化一或是在力度上增强或减弱,或是在速度上的加快或减慢,或是在幅度和能量上的增大或缩小 (同时结合演员表情的因素),就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体现出不同的丰富的内容。

舞蹈的画面造型,即舞蹈的构图,是舞蹈作品构成的重要因素。舞蹈者总是要在舞台上的空间按 一定的方向和路线进行运动,根据所表现的各种不同情绪和内容的需要,就产生了各种类型的画面造型。 舞蹈画面造型,一般可分为:方形、三角形、圆弧形、梯形、菱形等基本图形。方形给人以稳定感,三角 形给人以力量感,圆弧形则带有柔和流畅之感,菱形、梯形一般给人以开阔感。有些舞蹈中利用舞蹈道具 和各种基本图形组成具有一定形象的象征性的队形画面,如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游击队舞》中, 队员们三人一组手持芦苇道具,基本上采用三角形的图形结构,通过前后左右的移动,造成一种游击队员 埋伏和出没芦苇荡的意境。

空间运动线,舞蹈者总是要在舞台上的空间按一定的方向和路线进行运动。根据所表现的各种不同情绪和内容 的需要,就产生了各种类型的舞台空间运动线。舞蹈中各种类型的空间运动线的基本特性,一般从属于人 们审美活动中不同系列的形式感。根据我国舞蹈家们的分类,舞蹈的空间运动线,可分为;斜线(对角线)、 竖线(纵线)、横线(平行线)、圆线(弧线)、曲折线(迂回线)等五种。这五种空间运动线的基本特性, 在不同的舞蹈作品中,由于不同的节奏、不同速度的变化处理,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绪,获得不同的艺术效果。

简答题

研究舞蹈的特性为什么要先了解舞蹈的艺术共性?

任何艺术都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它不同于科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一般的概念的抽象的反映,而是个别的具体的形象的反映。因此形象的反映生活,对现实的审美反映,对现实的审美影响是任何艺术都必须具有的共性。整个艺术系统,是由众多不同的艺术门类组成的,每个艺术门类又自成体系。掌握好艺术的共同规律,区别了解各门术的特殊规律,研究各门艺术的特性,不但有利于对复杂的艺术系统深入了解,也有利于把握各门艺术的特点和规律。这样的研究具有认识的和实践的价值。作为艺术学其中的一种,其理论基础与艺术学有着紧密的联系,除了艺术学共性特征外,舞蹈学还与其他门类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有共性,也有特性。舞蹈学形成独立的体系,自然由艺术学的共性理论和舞蹈学的个性理论结合而成。舞蹈艺术独立的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对提高整个舞蹈界理论水平有其必要性。

舞蹈的艺术特性是什么?

一、从物质外化形态方面来看,舞蹈的艺术特性就是舞蹈形象是一种直观的、动态的形象。它具有:1、直觉性,舞蹈形象是一种直观的艺术形象,它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视觉器官(眼睛)来进行审美感知的。这就规定了在舞蹈作品中所要表现和说明的一切,都必须通过艺术的形象直接地表现出来。舞蹈舞台上没有“过去时”和“未来时”而都必须是“现在时”。2、动作性,是由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人体的舞蹈动作所决定的。舞蹈作品由一系列舞蹈动作所组成的舞蹈语言的不停顿地发展、变化来完成。3、节奏性,是人们对时间的一种知觉,又称节奏知觉,它是客观现象的延续、顺序性和规律性的反映。节奏一般可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内在节奏,即人的各种情绪和情感在人的机体内部引起的各种不同节奏的发展变化。这种内在节奏会转化为外在节奏的各种形式表现。所以,内在节奏是外在节奏的基础,外在节奏是内在节奏的表现形式。外在节奏又分为听觉的节奏和视觉的节奏。听觉的节奏,是听觉对象在时间上有规律的变化,如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等。而视觉的节奏则是视觉对象在空间上作有规律的变化,如线条的由短而长,形体由大而小、高低相间、曲直有序等。在舞蹈中,节奏一般表现为舞蹈动作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和能量的大小。4、造型性,舞蹈必须具有造型性,这是使舞蹈动作具有美感形式的最基本条件和主要的因素。造型性本身,就要求了动作的构成具有美感的形象,它必须是经过提炼和美化了的最生动、最鲜明、最有表现力,也就是具有典型性的动作。造型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体动作姿态的造型;一是舞蹈队形、画面的造型,也就是舞蹈的构图———舞者在舞台三度空间所占据的地位和活动的路线。

二、从内在本质属性方面来看,舞蹈的艺术特性是抒情性,这是舞蹈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所决定的。有些用语言文字难以表述的人的复杂的情感状态,用人体的动作却能予以充分的表达。所以,用人体动作的舞蹈语言来表现语言、文字和其他艺术语言难以表现和描绘的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和丰富、复杂的情感就成为了舞蹈艺术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特征。在生活中,我们把表现人的各种情感和情绪的动作,称作“表情动作”。舞蹈中的表情性动作,主要是以生活中的表情动作为基础,经过艺术的提炼、组织、美化、加工而来的。舞蹈即能表达自然情感,也能表达社会情感。善于抒情,也能叙事。

三、从艺术展现的方式特点来看,舞蹈艺术是综合性的。舞蹈是一种以人的身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但是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离不开音乐、诗歌、美术等因素,它们同样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舞蹈的形象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象。随着舞蹈艺术表现更为复杂和多样的生活内容的需要,特别是产生了舞剧这种舞蹈体裁后就使得舞蹈艺术的综合性发展到更为高级的阶段。它把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声光等艺术都融合在舞蹈艺术之中,这就极大地增强和丰富了舞蹈艺术的表现能力,同时就相应地促进了舞蹈艺术更高的发展。

舞蹈形象的动态性是指什么?

舞蹈形象是一种直觉的艺术形象,但它不是一种静止状态的直觉形象(如绘画、雕塑),而是流 动状态的直觉形象。一般可大致分为表情性(表现性)动作和说明性(再现性)动作以及装饰性联结性动 作。

(1)表情性动作

表情性动作,是刻画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的动作,具有类型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如表现人们激 情时,进行急速地跳跃、旋转;描绘人们细腻的思想感情和抒发人们宽阔胸怀时,做出圆润、流畅的缓慢 动作;以及具有不同民族性格特点,表现各族人民不同思想感情、风格特点的各民族民间舞蹈等。

(2)说明性动作

说明性动作是展示人物行动的目的和具体内容的动作,具有模拟性和象征性的特点。如我国民族传统 舞蹈中的穿针引线、上楼下梯、坐船行舟、武斗厮打;芭蕾舞剧中的哑剧、手势动作等。

(3)装饰性联结性动作

装饰性联结性动作在舞蹈中一般起装饰和衬托的作用,无明显含义,有时它也作为表情性动作和说明 性动作相互转换和连接的过渡动作。

论述题

动作性在舞蹈形象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论述。

舞蹈形象不是一种静止状态的直觉形象,而是处于流动状态的直觉形象。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手 段一人体的舞蹈动作决定了舞蹈形象的动作性。人物情感、思想、性格的表现,情节、事件的发展,矛 盾冲突的推动,情调、氛围的渲染,意象、意境的形成,都需要一系列舞蹈动作所构成的舞蹈语言的不停 顿地发展、变化来完成,因此,动作性对于舞蹈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塑造人物形象

表情性动作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段以及构成舞蹈形象的最重要的基本因素。基调动作在 舞蹈作品中的重复、发展、变化和不同的感情和节奏的处理,表现了人物极为丰富的内在精神世界。

(2)推进情节发展

在叙事性的舞蹈和舞剧作品中,动作的重复再现,既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又能够叙述和交代情 节事件并且推动戏剧冲突发展。结合舞蹈动作的发展,舞蹈道具的重复再现也能够调动观众想象,连贯和 推动戏剧情节发展。

(3)构成完整的舞蹈作品

舞蹈动作是舞蹈作品的最基本的元素。从其最单一的姿态到一个舞句、一个舞段的组织;从一个小型 舞蹈到一部大型舞剧的形成,都离不开相同动作的重复、发展、变化,不同动作的衔接、配合、交相出现, 表情性动作、说明性动作、装饰性联结性动作的有目的组合。

舞蹈的造型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人体动作姿态造型

组合与对比

在人体的姿态造型上,进行组合与对比,使舞蹈动作符合曲线美“三道弯”的审美要求。从各个角度 来看,头、躯干和肢体在三个面,使观众在感受到有立体感的同时还能感觉到某种韵律以及内在蕴藏的力 量。

对称和平衡

对称和平衡是构成造型美的重要因素。这里的对称和平衡,是相对的辩证的对称和平衡,不是绝对的、 一成不变的对称和平衡。死板的无变化的对称和平衡无法体现出人体无限生动活泼的内在表现能力和外在 的造型美感。

(2)舞蹈的构图

舞蹈的空间运动线

斜线能够表现有力的推进,具有延续和纵深感,擅长表现开放、欢腾的舞蹈,能够抒发人物满腔豪情,勇往直前的情感和明朗、乐观的性格。

竖线径直向前,具有强烈的动势,可以给观众带来直观的紧迫感和压力感,擅长表现正面前进

横线一般表现柔和、稳定、平静自如的情绪。

圆线一般给人以缓和、流畅、匀称和延绵不断的感觉。

曲折线一般给人活泼、跳跃和游动不稳定的感觉。

舞蹈画面造型

单一舞蹈画面造型一般可分为:方形、三角形、圆弧形、梯形、菱形等基本图形。

组合舞蹈画面造型有些舞蹈中利用舞蹈道具和各种基本图形组成具有一定形象的象征性的队形画面。

为什么说舞蹈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请举1〜2个例子说明

因为舞蹈结合了音乐、诗歌、戏剧、绘画、杂技等而逐渐成为独立的艺术。现结合舞蹈与音乐以及舞台美术的例子来说明。

(1) 舞蹈与音乐

从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来看

舞蹈和音乐密不可分。在艺术发展的历史中,尽管这两门艺术都有了各自独立的高度的发展,产生了 一些脱离舞蹈而单独存在的音乐品种,但是舞蹈始终离不开音乐。从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在舞蹈艺术中, 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有形而无声,一个有声而无形,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是天然 合理的,是反映了人的智慧的、至美的艺术想象产物之一。

从音乐在舞蹈中的作用来看

音乐刻画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与舞蹈一起共同完成塑造艺术形象的任务。渲染和烘托舞蹈所 处的客观环境和气氛。在舞剧作品中,音乐要具备明显的戏剧性因素,表现出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在一定 程度上担负着交代和展现剧情的任务。

(2)舞蹈与舞台美术

从舞蹈美术对舞蹈的作用来看

舞台美术一服装、布景、灯光、道具、音响等,都是舞蹈作品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 展现舞蹈作品所处的时代、环境、民族,舞蹈作品中人物的身份以及帮助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推动舞蹈 情节的发展,都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从舞蹈对舞蹈美术的影响来看

舞蹈限制实物道具

由于舞蹈的动作性,要求充分地利用舞台的空间,作为人物活动的场地,不宜在舞台上设置过多的具 体的实物。舞蹈表演具有虚拟性和象征性,为了艺术风格的统一,不宜在舞台上设置过多的具体的实物。

舞蹈对舞蹈美术的发展提出新要求

许多舞蹈编导致力于打破舞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以加强舞蹈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丰富舞蹈 表现手段和增强舞蹈的艺术表现能力,这就对舞蹈舞台美术工作中的布景、灯光提出了创新要求。根据舞 蹈艺术的特点,舞蹈舞台美术的发展,不应单纯从模拟自然的景物出发,不应去追求自然写实的逼真感, 而应当更加概括、凝练。

研究舞蹈的特性目的是什么?有何现实意义?

舞蹈的艺术特性就是:以人的身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美术、诗歌(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以具有节奏性和造型性的直观的动态的舞蹈形象,表现人的情感和思想,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了解舞蹈和其他艺术特性的区别,可以更加全面、深入认识和把握舞蹈。艺术是从生产劳动中孕育出来的。原始的艺术活动没有离开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直接目的,因而也没有发展成为独立的、真正意义上的艺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生活的演进,以及艺术本身在实践过程中的成长壮大,艺术门类渐趋多样化。到了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加速进步造就了空前强大的生产力,为艺术的嬗变繁衍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艺术门类也呈现出加速综合、分化和创新的新趋势。从艺术展现的方式特点来看,舞蹈的艺术特性是舞蹈的综合性。它把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声光等艺术都融合在舞蹈艺术之中,增强和丰富舞蹈艺术的表现能力,也促进了舞蹈艺术更高的发展。一种艺术从他种艺术中,或者吸取某种实质性的成分,或者只是在形象手法等方面得到启示和借鉴,从而形成互相的联系关系。这种联系方式,是一种艺术从它本身的需用出发,吸收或借鉴了其他艺术的某些因素,并不改变它自身独立的性质。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艺术出现在一件作品中,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但是并不改变各自的性质。人们按照艺术的规律,对生活进行概括、提炼、加工、想象,艺术作品经过创造出来又和人产生一种新的审美关系,那就是在人们对其进行观赏的过程中,给人在情感和思想上以感染和影响———即对人的审美作用。

了解舞蹈的特性对掌握舞蹈艺术的发展有何帮助?

“效果历史”的主体行为,理解者与理解对象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历程,才能超越历史限制,把优秀的作品一代一代的传下去,然后作品成为传世之作,让作品在理解中不断创造,不断提高。这本身就具有着继承性和创造性,是一种敞开运动,永远不会完结,不会达到终极真理。一个客观性的舞蹈,它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可言,只有当理解者理解对象时它才获得意义。因而这个意义在他人或后人的理解中又产生了新的意义,舞蹈就会这样无止境的向前发展。

舞蹈赏析

《奥涅金》

舞剧剧情

第一幕:

第一场:拉丽娜夫人家的花园举行舞会,达吉雅娜、妹妹奥尔加及她的未婚夫连斯基都在跳舞。奥涅金从圣彼得堡来到这里,达吉雅娜热烈地爱上了他。

第二场:达吉雅娜卧室。达吉雅娜正在给奥涅金写着一封充满激情的情书,她在照镜子时,奥涅金在她的想象中出现,在梦幻中他两相爱着。

第二幕:

第一场:在庆贺达吉雅娜的生日舞会上,奥涅金当着达吉雅娜的面撕碎了她的情书,并无聊地与奥尔加调情,迫使连斯基要求与他决斗。

第二场:荒凉的公园。达吉雅娜和奥尔加恳求连斯基放弃决斗,但连斯基没有答应,最终被奥涅金杀死。

第三幕:

第一场:格雷明公爵的舞厅。十年以后,达吉雅娜已成为格雷明公爵的妻子。奥涅金骤然见到已变得高贵迷人的达吉雅娜,不可抑制地爱上了她。

第二场:达吉雅娜的小客厅。奥涅金向达吉雅娜倾诉衷肠,达吉雅娜内心十分矛盾,但最终还是毅然拒绝了奥涅金。

《奥涅金》是芭蕾大师约翰·柯兰科的代表作品,也是20世纪的芭蕾经典作品之一。舞剧根据普希金诗体小说《叶普盖尼·奥涅金》改编而成。原诗刻画了奥涅金这样一个19世纪前期俄罗斯的知识分子典型形象,这些人受过教育,另有领地租税,却无所事事,许多人甚至是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何处,被当时的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称为”多余的人“。

舞台上的《奥涅金》当然不会着重于文学、历史等方面的探讨,而是突出了剧情的张力。曾受到苏联戏剧芭蕾一定影响的柯兰科,塑造出了性格形象鲜明而且舞姿动人的四个主要人物——达吉雅娜、奥涅金、连斯基和奥尔加,并且紧紧抓住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两条爱情的发展线索,使整部舞剧交织在具有戏剧性的感情冲突与关系变化之中。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用不同情绪的双人舞清晰地表现出男女主人公达吉雅娜和奥涅金的情感发展层次和过程。达吉雅娜从一个天真无邪,对爱情充满幻想的乡村女孩变成一个成熟高雅的贵族夫人,从盲目冲动的爱情理想中回到冰冷的现实世界。奥涅金则在无所事事的迷茫中兜圈,为失去自己不珍惜的感情而悔恨。而从他们的情感过程中我们可以间接地看到当时产生出“多余的人”的社会文化背景。

尽管《奥涅金》带着很浓厚的戏剧芭蕾风格,但却没有陷入哑剧之中,而是通过舞蹈本身去表现人物的感情和关系的发展,从而体现出剧情。可以说,舞剧将戏剧芭蕾与交响芭蕾这两种不同的方式很好地结合了起来,使戏剧芭蕾更加流畅、更加舞蹈化、也更加具有观赏性。其中一些独具匠心的编排令人叫绝,例如达吉雅娜、奥尔加劝阻连斯基不要决斗时的三人舞,在肢体的纠缠中同时深刻表现出人物情感的复杂纠缠。又如在达吉雅娜的幻想中,奥涅金从镜中走出与她相会的设计堪称经典。两情相悦的场景只存在于达吉雅娜不真实的幻境中,而奥涅金也无法超越从镜中走出又走回的迷途。这样精彩的舞蹈叙述方式和结构使《奥涅金》消除了古典芭蕾的矫揉造作和空洞的形式感,舞蹈的形象饱满动人,充满了自然的生活气息,充分体现出了柯兰科平易近人和清新自然的芭蕾风格。

第三章 舞蹈的社会功能

名词解释

大舞蹈观念,是指舞蹈工作者应从艺术的象牙之塔中走出来,从舞台上走下来,走向大地,走进群 众,把目光关注于社会生活中大量存在并十分活跃的人体文化现象,从宏观上去认识和研究舞蹈,摆脱在 舞蹈观念上的自我束缚,促进舞蹈艺术的多样化发展。

舞以达欢,是舞蹈在古代的社会功能之一。古代社会特别是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能力和生产能力 都十分低下,终日为生存和延续生命而忙碌,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人们生活虽艰苦但乐观,虽困难但 自信,在艰苦劳动之余,在猎捕有获之际,在部落结盟联欢的时刻,在风调雨顺的季节,人们也会暂时忘 却忧烦和痛苦,手舞足蹈,尽情欢乐,以便舒缓疲惫的身心,去迎接来日之奋斗。每逢那样的时刻,舞蹈 就成为人们最佳的选择,先民们总是寄情于舞,以舞传情,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尽欢而散。奴隶社会出现 了阶级分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统治者奴隶主为了满足个人精神上的需要,命令一部分奴隶从事跳舞唱 歌,以供其享乐,于是出现了专职的乐舞奴隶。此时,舞蹈除了自娱外,娱人的功能大大地增加了。封建 社会时期的舞蹈大致有民间舞蹈、宫廷舞蹈、宴饮乐舞、祭祀舞蹈等类型,在这些舞蹈中,都有许多以表 达欢乐为主题的舞蹈。

《七德舞》,唐代的《破阵乐》是一个有着强烈宣传与教化作用的大型舞蹈,此舞后改名《七德舞》。《七德舞》 是唐朝贞观年间的舞蹈,由唐太宗李世民作曲,魏征、虞世南制词。贞观七年春正月,改编后的《破阵乐》 更名作《七德舞》。《左传》说“武有七德”,即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唐太宗表 示“偃武修文”,要结束战争,但武备又不能废弛,必须“以战争制止战争”,也就是古人解释的“止戈为 武”的意思。唐太宗认为《七德舞》这个名称既文雅又寓有“武”的内涵,最合适不过了。诗人白居易在 唐元和年间看了这个舞之后写了一首诗也叫《七德舞》。根据诗词的描述可知舞蹈的内容和意图:太宗皇 帝编创这个歌舞,并不仅是为了夸耀自己的武功和文德,而是希望子孙后代不要忘了创业之艰辛,应当努 力保住来之不易的皇帝宝座。

《丝路花雨》是中国自1979年起首演的大型民族舞剧,由《丝路花雨》创作组编剧,是以举世闻 名的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素材创作的。它歌颂了画工神笔张和歌伎英娘的光辉艺术形象,描述了他们的 悲欢离合以及与波斯商人伊努斯之间的纯洁友谊。《丝路花雨》曾先后访问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深受 好评,被誉为“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丝路花雨》以新颖的动态形象,帮助人们了解我国盛唐时期,丝 绸之路上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盛况,欣赏到别具特色,奇丽优美的敦煌舞蹈艺术以及当时、当地的风 土人情、穿着爱好等人文景观。

《文成公主》,1979年,在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之际,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演出了舞剧《文成公主》。这是 一部表现民族团结、富有浓郁民族色彩的舞剧。公元七世纪,藏王松赞干布为发展汉藏两族友谊,吸取中 原发达的生产技术,学习中原丰富的文化艺术,亲派特使向唐太宗皇帝请婚。唐太宗为了巩固全国的统一、 团结及各族间的和睦关系,将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今西藏)。文成公主入藏对促进汉藏兄弟间的团结和两 族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难以估价的作用。此舞剧由章民新、孙天路、曲荫生、唐满城等编导,向人们介 绍了汉藏两族人民历史悠久的传统友谊,以及两位在汉藏民族团结史上曾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唐文成公 主和吐蕃英主松赞干布。舞剧《文成公主》以优美的艺术形式再现了这一历史史实,歌颂了民族团结。

舞蹈的特殊功能,是舞蹈的社会功能。作为艺术之一的舞蹈,在社会生活中所应起到的作用和影响。 它除了具有一般的艺术功能之外,还有其独自的特殊的功能。舞蹈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千百年来舞蹈 因其对人类具有多种积极的作用和影响而得以存在和发展。舞蹈的社会功能指一个时代的舞蹈意识、舞蹈 理论、舞蹈作品、舞蹈表演、舞蹈教育及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现实效用和精神及思想方 面的作用和影响。任何一项舞蹈活动对人类社会都可能产生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社会主义的舞蹈事业应 当沿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挥舞蹈的积极的社会功能,促进精神文明事业的发展。

简答题

简述关于“武”和“舞”的密切联系。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艺术,既能舒展筋骨,又能宣泄情感,对健美躯体和愉悦身心具有双重作用。 武舞,是我国古代舞蹈中一种风格比较强健的舞蹈。武舞的功能有:

(1) 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我国古代以各种兵器为舞具的舞蹈,除了提高战斗本领外,从根本上看是为了增强体质。在我国古代, 舞和武在许多方面都是相通的。

(2)“发扬蹈厉,以示其勇”

相传舜时,有苗人侵犯,禹按照舜的指示,要士兵们拿着干和羽进行操练和舞蹈,一方面以强大的武 功相威胁,一方面拿着羽毛舞蹈以示友好的愿望,软硬兼施,这样一来有苗终于归顺了。

(3)歌颂统治者的武功

如同代的大型组舞《大武》,主题就是表现周武王伐纣成功的业绩,张扬周代开国武功的强盛。

关于“武”和“舞”的密切联系,不仅在中国古代有许多说法,在遥远的欧洲也有类似的传说。可见, 由于长期参加舞蹈活动而培养锻炼出的良好体质,是可以成就许多事业的。

简述舞蹈在古代的教育功能。

舞蹈在古代,曾长期被认为是一种上佳的教育手段。主要用于劳动教育,战斗与狩猎教育和礼仪 教育等。

(1) 原始社会时期

原始社会,“百兽率舞”,即先民们在进行了成功的狩猎,获得了大量猎物之后,聚在一起围着篝火, 吃喝交谈。一方面重温白天猎兽的快感,一方面也是在展示捕杀获得野兽的过程和经验。所以此时的拟兽 舞,除了自娱和娱人之外,还具教育功能。

(2)周代时期

周代舞蹈的社会地位提升,周公集中整理了前代遗留下的各种乐舞,用于祭祀天地、歌颂祖先和教育 宣传。我国古代宫廷舞蹈分文舞和武舞两种,文舞表现君王能以德服天下,即“文以昭德”;武舞表示工 者武力的强盛,即“武以象功”。目的都是为了宣传教育。

(3)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发展,舞蹈和音乐、诗歌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古人称之为“乐”。春秋战国时期,儒 家强调“乐教”,儒家创始人孔子认为音乐和舞蹈是思想感情的表现,反映国家的政治情况和人民的精神 面貌。反过来,乐舞也是移风易俗的有效手段,所以,他们主张发挥乐舞的宣传和教育的功能。因此,儒 家十分强调’'乐教”。主张发挥乐舞的宣传和教育的功能。墨家主张“非乐”,取消乐舞。

(4)唐代时期

唐代的《破阵乐》是一个有着强烈宣传与教化作用的大型舞蹈,此舞后改名《七德舞》。以表达太宗 皇帝编创这个歌舞,并不仅是为了夸耀自己的武功和文德,而是希望子孙后代不要忘了创业之艰辛,应当 努力保住来之不易的皇帝宝座。

舞蹈在古代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舞蹈的功能指的是,作为艺术之一,在社会生活中所应起到的作用和影响。除了具备一般的艺术功能之外,还有其独自的特殊功能。舞蹈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它在古代社会的功能有:1、娱乐。舞以达欢,寄情于舞,以舞传情。2、祭祀与祈祷。祈求祖先、神灵和图腾物,给他们带来安宁吉祥,帮助他们驱除灾难和不幸。3、交流、交谊和择偶。部落内的欢聚、庆贺和部落间的联欢、结盟。4、健身、习武、战斗动员、象功。5、狩猎、劳动教育、战斗教育和礼仪生活教育。

舞蹈在现代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舞蹈来源于生活,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也随着人民的审美需求和生活需要而不断发生变化。舞蹈在现代社会的功能有:1、自娱自乐、抒发情怀。用来表达内心的欢悦之情,抒发自我的情绪和情感。2、交流情感、增进友谊。舞蹈不仅能超越国家、种族、地域、语言、文字的制约,以形象的人体语言沟通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之间的情感。3、增强体质、延长青春。以舞蹈增强体质、去病强身,在我国远古时期就开始了,不仅是一种运动,而且是一种经过组织、美化、节奏化了的运动。4、欣赏愉悦、陶冶情操。优秀的舞蹈作品能够培养提高人们的艺术兴趣、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5、了解社会、认识世界。6、宣传教化、团结鼓劲。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舞蹈功能实现的中介以及社会功能演变的特征。

(1)舞蹈功能实现的中介

审美是舞蹈功能实现的中介。舞蹈的功能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发展着,随着时 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同时,由于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而艺术的所有作用都必 须通过审美来实现,所以舞蹈功能的充分实现亦需以审美为中介。

(2)社会功能演变的特征

舞蹈在古代社会的功能

舞蹈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人类的幼年时期,当其他一些艺术形式还没有产生和尚未发展成熟的时候, 舞蹈活动就已经渗透到人类的许多重大活动之中,其功能十分广泛,最重要的几个方面是:

舞以达欢

每逢丰收的时刻,舞蹈成为人们表达喜悦之情最佳的选择,先民们总是寄情于舞,以舞传情,有时甚 至通宵达旦,尽欢而散。

祭祀与祈祷

古代人们进行祭祀和祈祷时经常通过舞蹈这一手段来祈求神灵,当时主持和领舞的人就是巫。

交流、交谊和择偶

舞蹈在部落联欢结盟和年轻人培养爱情、择偶方面也常常具有神奇的作用。

健身、习武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艺术,既能舒展筋骨,又能宣泄情感,对健美躯体和愉悦身心具有双重作用。

教育

舞蹈在古代曾长期被认为是一种上佳的教育手段。

舞蹈在现代社会的功能

舞蹈来源于社会生活,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也随着人民的审美需求和生活需要而不断发生变 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又增加了许多新的功能,在现代社会中继续显示出特有的耀眼光辉。现将舞蹈 在现代社会的功能概括如下:

a.自娱自乐、抒发情怀

用舞蹈来表达内心的欢悦之情是人类共同的生理和心理现象,这种共同的人性,不受地域、民族、阶 级、阶层的限制,可谓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交流情感、增进友谊

舞蹈是一种抒情的艺术。从本质上说,舞蹈就是为了表现和交流人类的情感而被创造出来的。

增强体质、延长青春

舞蹈在增进健康,延长青春方面的功能已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取得共识,以舞健身,以舞健美,正在成 为人们的普遍追求。

欣赏愉悦、陶冶情操

作为艺术品种之一的舞蹈,具有可供人们欣赏愉悦,进而达到陶冶人们情操的作用。

了解社会、认识世界

许多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都是对特定生活的真实反映,可以帮助观众正确地形象地认识历史、了解 现实。

宣传教化、团结鼓劲

在我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非常重视舞蹈的宣传教化作用。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之后, 也把舞蹈艺术作为宣传群众的一种有力手段。

为什么舞蹈的社会功能是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

舞蹈的功能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发展着,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而艺术的所有作用都必须通过审美来实现,所以舞蹈功能的充分实现亦需以审美为中介。一个时代的人民根据他们的生活需要和审美需要创造出一个时代的舞蹈。舞蹈的功能是功利性和审美性的统一,在发展的过程中,舞蹈的某些功能削弱了或是逐渐消失了,但却又出现了某些新的功能和作用,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在社会生活与人们的审美活动中寻找到自己的坐标,闪耀光彩。

简述舞蹈演员创造形象的三个层次。

答:舞蹈演员应该通过舞蹈创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使观众在欣赏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中获 得艺术美的享受。这就需要舞蹈演员长期付出艰辛的创造性劳动,首先要在良好天赋的基础上锤炼出一个 运用自如、可塑性很强的身体一创造舞蹈美的工具,然后再在这个基点上去寻求、创造完美的舞蹈艺术 形象。舞蹈演员创造形象的三个层次为:

(1) 经历形象的积累

一个舞剧演员,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十分注意观察各种各样的人物,把他(她)们的形象(特别是动态 形象)储存在自己的“形象仓库”中,进行形象的积累。一般来说,舞蹈演员的形象仓库的积累越丰富, 她创造出动人形象的可能性就越大。

(2)形象的感受

只靠平时积累还不够,更要紧的是在接到一个创作任务之后,演员就要根据作品和编导的要求,根据 表现内容和人物的需要,有目的地去积累形象素材。

(3)形象的创造

对形象进行丰富的积累和深刻的感觉,目的是为了给“形象的创造”打下个坚实的基础,“形象的创 造”成功与否才是检验一个舞蹈家水平高低的审美尺度。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艺术语言的直观性艺术,不 管演员对角色的认识、体验多么正确深刻,要使观众窥视到人物的内心活动,受到强烈的感染,还必须通 过情感化和物态化了的舞蹈形象。

论述题

结合舞蹈实例分析舞蹈陶冶情操的作用。

(1)欣赏愉悦、陶冶情操

作为艺术品种之一的舞蹈,具有可供人们欣赏愉悦,进而达到陶冶人们情操的作用。优秀的舞蹈作品 在培养观众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 能够欣赏美的大众。”这就是说,优秀的舞蹈作品能够培养和提高人们的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俄罗斯文 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曾谈到,诗人、艺术家的优秀作品能够引导人们“追求对生活的崇高理解和崇 高的情操。读他们的作品,会使我们习惯于对一切庸俗丑恶的东西感到厌恶”,“读他们的作品,会使我们 自己变得更好、更善良,更高尚”。

(2)《召树屯与楠木诺娜》

剧情

云南省西双版纳自冶州文工团创作演出的大型舞剧《召树屯与楠木诺娜》是根据傣族民间叙事诗改编 的,它表现了王子召树屯和孔雀公主楠木诺娜坚贞不渝的爱情,表现了傣族人民热爱和平、善良温顺的性 格,也表现了傣族地区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态环境和优美动人的音乐舞蹈。

评价

所有这些都给人以极强的美感享受。邓颖超同志看后高兴地说:“这虽是神话故事,但它对老年、青 年都有现实教育意义。”这里所说的教育意义,是指观众在欣赏了舞剧之后,都会被那善良的人性、坚贞 的爱情所感动,也会通过优美动人的舞蹈,从外在形态到精神内涵都能得到愉悦和陶冶,从而使自己变得 “更好、更善良、更崇高”。

舞蹈本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姿态为表现手段的表演艺术。对形式美感的要求很高;反过来看,舞蹈正是 因为具有较高的形式美感,能给人以欣赏和愉悦,才得以拥有自身的众多观众,进而赢得自身独立存在的 价值。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舞蹈在欣赏愉悦、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还 将得到更大的发挥。

阐述舞蹈艺术与人文环境的基本关系。

人文环境是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域的人民群众和作家艺术家,由于他们生活的空间、地域、自然条 件的不同,文化艺术的生成发展历程不同,长期形成的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差异,于是在文艺创造方面 也各自积累了不同的实践经验和审美标准,形成了不同的文艺理论传统。在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中,表现性 艺术比较繁荣,表现性艺术侧重创造艺术意境,因而境界说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 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理论成果。在中国传统人文环境中,诗词、绘画和书法是最讲究意境创造的,而 这三种艺术形式和舞蹈艺术的关系都十分密切。

(1) 诗歌与舞蹈艺术的关系

音乐、舞蹈、诗是人类最先创造的文艺形式,而且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它们三位一体,合而被称 之为“乐”。诗通过语言,歌通过声音,舞通过动作姿态来共同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另外,人们常把舞 蹈称作人体律动的诗篇,评论家也向编导和演员提出“舞蹈要有诗情”的要求,这是因为舞蹈和诗歌一样, 比起其他艺术更富有感情的素质,它们都是作者凭借深刻的观察和艺术的敏感,感受到生活中的诗意和美 之后,以强烈的感情、生动的形象、浓厚的气氛、深刻的寓意,来进行艺术形象的提炼。

(2)绘画与舞蹈艺术的关系

从表现手段看,舞蹈与绘画有所不同,但从艺术形象的感知方式看,舞蹈与绘画则同属视觉艺术,它 们都是以具体可感的形象作用于观众的视觉感官,从而引起欣赏者的美感。再就是,造型性也是它们塑造 艺术形象的共同特点。从广义上讲,舞蹈也是一种造型艺术,只不过绘画是用线条、色彩造型,而舞蹈则 是通过人体动作来造型。手段不同,要求一致:都必须通过可视的形象来表现人物内在精神气质,力求形 神兼备,情景交融。所以舞蹈被称作“流动的绘画”。

(3)书法与舞蹈艺术的关系

书法和舞蹈都是创造主体用以表达个人的精神、趣味和情愫的表现性艺术,只不过书法是情移于笔端, 泼墨于纸上,笔飞墨舞,写意抒情,被称作“线的艺术”;舞蹈是以人体在空间运动来创造形象和抒发情 感,被称作人体动作艺术。不管是笔墨书出的线,还是人体舞出的形,都是一种生命情调的跃动,都是一 种灌注着内在气韵的外化形态。

舞蹈赏析

《薪传》,中国现代舞,编导林怀民,作曲李泰祥、陈扬、陈达、朱宗庆打击乐团、云门舞集团员,现场演奏朱宗庆打击乐团,现场演唱云门舞集团员,道具奚淞,1978年首演于台湾嘉义体育馆,随后增加了南管的演奏和陈达先生的演唱。

林怀民的名字在国际舞蹈界,可谓如雷贯耳,由他创办的“云门舞集”,则可谓东方当代舞蹈在整个世界大舞台上最具代表性与知名度的符号。而《薪传》在内地舞蹈界内外,则是他所有作品中最早在荧屏(1980年代初)与舞台上(1993年)亮相的杰作!

据林怀民先生自述,《薪传》创作于1978年的纽约,当时的他非常想家,换言之,极度的乡愁需要找一个淋漓尽致的发泄机会,于是乎,他选择了舞剧这样一种大规模的综合形式。或许正是由于这种特定的心态,它显示出来的中国特色,才有意无意地超越了他的其他作品,并且感动了世界各地的中国人。

全剧共有八个部分:《序幕》、《唐山》、《渡海》、《拓荒》、《野地的祝福》、《死亡与新生》、《耕种与丰收》、《节庆》。其中至少有四个部分堪称撼人心魄。

一、《序幕》:一群穿着时尚的青年男女在黑暗中缓行,他们点燃手中的香火,从台上台下、四面八方走来,最后将香火全部插在舞台右前方用米缸做成的香炉里,虔诚追思着祖先的丰功伟绩,顶礼膜拜着传统的博大精深。接着,他们纷纷脱去时装,露出里面穿的先民服装,而炉中的香火则持续了90分钟,从而将全剧的演出变成了一次庄严肃穆的祭祖仪式。有道是,“万事开头难”,而林怀民为《薪传》设计的“良好的开端”,便是这样一个“成功的一半”:这种处理不仅表现了中国当代年轻人对列祖列宗的毕恭毕敬之情,而且赢得了各地中国观众对祖先血脉的一致认同,更流露出林怀民这位“文人舞者”对传统文化的一往情深。

二、《渡海》:一面硕大白帆高高矗立,一群布衣男女奋力划船,再现出台湾先民当年劈波斩浪,渡过黑水,前往台湾谋生的英雄历程。船行海上,骤起台风,白帆下降,自成巨浪,先民们在船上和水中的摸爬滚打、高声呼唤、互相扶持、共渡难关,那种假戏真做的肌肉张力与全情投入,令现场的所有观众无不为之动心、动身、动容,仿佛共同经历了那场为求生而玩命的精彩。

三、《拓荒》:先民到达宝岛后,开始了另一场艰苦卓绝的谋生之战,表现出披荆斩棘的拓荒精神。为了让舞者们找到那种真实可信的用力方式,林怀民将他们带到新店溪畔,指挥他们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在水中搬运和抛接石头,确保重心突然移动后,依然能迅速找到平衡。这个部分中,那位妇人的独舞颇吃功力,需要舞者拥有强大的爆发力和凝聚力;与此同时,男女各自的群舞也给人深刻印象,尤其是男子们一连串空中打挺、一往无前的动作,成了这个部分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

四、《节庆》:中国传统乐曲高奏,满场火红彩带飞扬,将先民们安居乐业的心情展示得淋漓尽致,由此讲述了一个完整的创业故事——用与生俱来的心智与勤奋,即使从零开始,也能创造出如今的丰衣足食。最后,舞者们卸下了先民当年的行头,换上各自当下的衣服,既在全剧的结构上给了《序幕》一个回应,也在观众的理解中,清晰地唤起了继往开来的意念,更在形式和内容这两个方面,赋予了《薪传》一个完美的合一。

《薪传》的成功演出与常演不衰足以向我们证明,现代舞的确不仅是一种肢体的技术,更是一种灵魂的意念。现代舞尽管起源于西方,却完全能够很好地为中国人服务,更能同我们这古老的中华文明融成一体。当然,这里的关键不仅在于这种西方的舞蹈究竟如何高明,而且在于把握它的中国编舞家是否足够聪明。

《薪传》中,“大音希声,大礼必简”的中国传统乐舞思想,甚至台湾雅美族人的简单质朴跃然于舞台之上,尽管在主题动作的变奏与发展方法上,甚至在某些具体的动作(比如美国现代舞大师玛莎·格莱姆偏爱的“收缩-放松”和“高抬旁腿加控制”等)上,偶尔会闪现出西方现代舞的蛛丝马迹。

但是重要的是,这一切均有效地为《薪传》服务,其整体效果所传递的不仅仅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中国人自己的创业故事(当然不是格莱姆奶奶的《阿帕拉契亚的春天》或者《拓荒》),不仅仅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思乡之情,更讴歌了中国人生生生不息的骨血,高扬了中国人用求进取的精神!

凝重向下的动作指向、曲折短促的动作线条、真实可信的用力方式、奋力向上的求生基调、简约之极的舞台布景、民风浓郁的锣鼓敲击和闽南伴唱,无一不在清晰地告诉我们,作为创意无限的中国编导家,林怀民所酷爱、所坚持的,既不是欧洲宫廷的贵族美学,也不是美国都市的市民美学,而是中华民族的平民美学。

《薪传》给我们的感动是多方面的,其最突出的特点当是贯穿于全剧的色调之简单凝练,以及象征性符号的准确选择:比如新一代中国人对祖先的顶礼膜拜;将隆隆的大鼓声用作人们的心跳声;一块巨幅布料的多种妙用(象征着生之希望的白帆、随时可吞没所有生命的海浪、悼念逝者的白色挽幛和新生命诞生于其后的白墙);一条红色长绸从白布下拽出,象征着产妇的鲜血,更讴歌了女性对人类的奉献;白布随之落下,母亲怀抱着新生的婴儿,像朝阳和史诗般的升起;当先民们历尽艰辛后欢庆胜利时,原来的一条红绸蓦地成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最好演绎——满台飞舞的红绸成了对中华民族这永不熄灭的生命之火的狂热庆典……这种令人一看即懂并拍案叫绝的地方,在全剧中可谓俯拾即是。

第四章 舞蹈的种类

名词解释

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的加工创造与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 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古典舞一般都具有严谨的程式、规范性的动作和比较 高的技巧。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各具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我国汉族的古典舞,流传下来的舞蹈动 作大多保存在戏曲舞蹈、石窟壁画以及各种出土文物中。印度的古典舞,其主要艺术特征是舞蹈动作节奏、 韵律鲜明,造型性强,具有丰富内涵的多姿多彩的舞蹈哑语手势和细腻的面部表情。而欧洲的古典舞蹈, 一般都泛指为芭蕾舞。芭蕾,系法语Ballet的音译。欧洲各国的古典舞剧统称为芭蕾,是一种以欧洲古典 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戏剧、舞台美术等艺术形式的舞蹈品种。

生活舞蹈,与人们各种生活有着直接紧密联系,功利目的性比较明确,是人人都可以参加的具有广 泛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包括:习俗舞蹈、宗教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 育舞蹈等。生活舞蹈又可称为节庆、仪式舞蹈,是我国许多民族在婚配、丧葬、种植、收获及其他一些喜 庆节日所举行的各种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在这些舞蹈活动中,表现了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文 化传统和民族性格。

艺术舞蹈,是指由专业和业余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 进行艺术的创造,从而产生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由少数人在 舞台或广场表演给广大群众观赏的舞蹈作品。根据其各个不同的艺术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①根据 舞蹈的不同的风格特点来划分,可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和当代舞四类;②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的体 裁和样式的特点来划分,可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舞蹈诗(歌舞诗)、歌舞剧、 舞剧等九类;③根据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方法和塑造舞蹈形象的特点划分,可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 蹈和戏剧性舞蹈三类。

芭蕾舞,欧洲各国的古典舞剧统称为芭蕾,是一种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戏剧、舞 台美术等艺术形式的舞蹈品种。由于其表演技术上一个重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足尖舞鞋并用足尖立 地跳舞,所以俗称“足尖舞”。芭蕾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在18世纪末才成为一种独立的、完整的艺术形式, 创造了足尖舞蹈技巧,并产生了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与技巧。20世纪出现现代芭蕾学派,并陆续派生出许 多芭蕾学派,风行欧美。芭蕾艺术约在20世纪20年代传入我国。

叙事性舞蹈,又称情节舞,通过舞蹈中不同人物的行动所构成的情节事件来塑造人物,表现作品的 主题思想。叙事性舞蹈,又称情节舞,其主要艺术特征是通过舞蹈中不同人物的行动所构成的情节事件来 塑造人物,表现作品的主题内容。在我国叙事性舞蹈中还有许多是取材于寓言、童话和传统故事,常采用 夸张、比喻、拟人化的手法,以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舞蹈形象来表现某种生活哲理。叙事性舞蹈,由于结 构精巧、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成为了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舞蹈样式。

民间舞,是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 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 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 明显的差异。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宫廷 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民间舞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 展而形成的,并在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

现代舞,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 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过于僵化的动作 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 生活。目前国内比较著名的现代舞团有云门舞集(台湾)、城市当代舞蹈团(香港)、广东现代舞团、北京 现代舞团、上海金星舞蹈团、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等,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则创作了不少风格独特的现代 芭蕾作品。

当代舞,又称新创舞,即不同于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等舞蹈风格的新的风格的舞蹈。是当代 舞蹈家为了表现当代社会生活,塑造当代人物形象,根据表现舞蹈内容的需要,不拘一格,根据现实生活 进行舞蹈创造,并有选择地吸收、融合和运用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的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从而形成 一种新的风格的舞蹈。由于当代舞所要表现的当代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正在迅速地扩容和发展,所以当代舞 的形式和风格也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

抒情性舞蹈,又称情绪舞,在特定的环境中,以鲜明、生动的舞蹈语言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 以此表达舞蹈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抒情性舞蹈是直接表现和抒发舞蹈形象思想感情的舞蹈。一般通过 在特定的生活情景中对人物思想感情的描绘,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以此来表达创作者对客观世界 的感受和对生活的见解。

戏剧性舞蹈,又称舞剧,是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舞蹈作品。戏剧性是按照 戏剧的艺术特性来创作的舞剧,即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来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这 种舞剧比较重视戏剧结构的逻辑贯穿,所以大多采用时空顺序式结构,即使表现回忆、幻想或梦境,也用 明显的暗转场景变换的方法,使其与现实的时空有着明显的界分。

习俗舞蹈,是我国许多民族在婚配、丧葬,种植、收获及其他一些喜庆节日,都要举行的各种群众 性的舞蹈活动。在这些舞蹈活动中,表现了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特征。 是各个民族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土家族的《跳丧舞》是湖南、湖北土家族丧葬仪 式中的对舞形式。舞者人数不限,可自由组合。多在死者灵堂前起舞:先由歌师击鼓叫歌,舞者随鼓的节 奏应歌接舞以致哀。

舞蹈诗,是指以舞蹈为主要艺术手段,综合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等艺术 手段,通过对人物内在精神世界具有诗的凝练的抒发,或对一定生活事件具有诗的概括的展现,创造出浓 郁的诗情、诗意的具有深刻诗的内涵的舞蹈体裁。舞蹈诗作为一种舞蹈体裁,大致可分为:舞蹈史诗、舞 蹈抒情诗、舞蹈叙事诗和舞蹈组诗四类品种。

简答题

简述舞蹈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来划分,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

(1) 生活舞蹈

按实质来看,生活舞蹈是为自己的生活需要而跳的舞蹈,包括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 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等六类。

(2) 艺术舞蹈

艺术舞蹈是为了表演给别人观赏而跳的舞蹈,有三种分类方法。

① 根据舞蹈的不同的风格特点来划分,可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和当代舞四类。

② 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的体裁和样式的特点来划分,可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 舞蹈诗(歌舞诗)、歌舞剧、舞剧等九类。

③ 根据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方法和塑造舞蹈形象的特点划分,可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和戏剧 性舞蹈三类。

根据舞蹈的不同风格特点来区分,艺术舞蹈有哪些种类?

艺术舞蹈是指由专业和业余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想象,创造出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 由少数人表演给广大群众观赏的舞蹈作品。根据舞蹈的不同的风格特点来划分,可分为古典舞、民间舞、 现代舞和当代舞四类。

(1) 古典舞

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创造与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 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的特点。一般古典舞都具有严谨的程式、规范性的动作和比较高超的技巧。

① 我国汉族的古典舞,流传下来的舞蹈动作大多保存在戏曲舞蹈、石窟壁画以及各种出土文物中。我 国舞蹈家建立了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创作了大批具有中国古典舞蹈风格的舞蹈和舞剧作品。

② 印度的古典舞,由婆罗多、卡塔克、卡达卡利、曼尼普利、奥迪西和库契普迪六大传统舞系组成。 其主要艺术特征是舞蹈动作节奏、韵律鲜明,造型性强,具有丰富内涵的多姿多彩的舞蹈哑语手势和细腻 的面部表情。

③ 欧洲的古典舞蹈,一般都泛指为芭蕾舞。芭蕾,系法语Ballet的音译。欧洲各国的古典舞剧统称为 芭蕾,是一种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戏剧、舞台美术等艺术形式的舞蹈品种。

(2) 民间舞

民间舞,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广大群众中广泛流 传的一种舞蹈形式。其主要的艺术特点是:载歌载舞,自由活泼;巧用道具,技艺结合;情节生动,形象 鲜明;自娱娱人,意旨统一;以及情之所至,即兴发挥。

(3) 现代舞

现代舞,创始人公认为是美国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一种舞 蹈流派。其主要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和程式化动作、脱离现实和形式主义;主张舞蹈动作合乎 自然运动法则,抒发真实情感,反映社会现实。

(4) 当代舞

当代舞,又称新创舞,即不同于其他舞蹈风格的新的风格的舞蹈。当代舞蹈家为了表现当代社会生活 及人物形象而进行舞蹈创造,并融合了其他舞种的表现手段。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当代舞的发展迅速, 作品有《进军舞》《乘风破浪,解放海南》《轮机兵舞》等。题材多表现我国当代现实生活

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的体裁和样式的特点来划分,艺术舞蹈有哪些种类?

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的体裁和样式的特点来划分,舞蹈可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 歌舞、舞蹈诗(歌舞诗)、歌舞剧、舞剧等九类。

(1)独舞

独舞,又称单人舞,是由一个人表演的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抒发人物的情感和和内心世界,表现 出完整的情感片断或意境。独舞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结构完整的独立的舞蹈作品;另一类为舞剧和大型舞 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

(2) 双人舞

双人舞,由两个人(通常为一男一女)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表现人物的情感交流和人物 关系。双人舞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结构完整的独立的舞蹈作品;另一类为大型舞剧和舞蹈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

(3) 三人舞

三人舞,由三个人合作表演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三人舞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结构完整的独立的 舞蹈作品;另一类为大型舞剧和舞蹈重要组成部分。三人舞根据其内容又可分为表现单一情绪和表现一定 情节,以及表现人物之间的戏剧矛盾冲突内容等三种不同的类别。

(4) 群舞

群舞,凡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称为群舞,多表现某种概括的情绪或塑造群体的形象,具有感染力。大 型舞剧中的群舞,常用来烘托艺术气氛,展示民族特色,也用作独舞或双人舞的陪衬,为塑造人物服务。

(5) 组舞

组舞是由若干段舞蹈组成的比较大型的舞蹈作品,其中各个舞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都统一在共 同的主题和完整的艺术构思之中。作品有《幸福的草原》《丝路花雨》等。

(6) 歌舞

歌舞是一种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歌舞在我国历史悠久,占有重要地位。有较强的艺术 感染力。

(7) 舞蹈诗

舞蹈诗是以舞蹈为主要艺术手段,综合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等艺术手段, 通过诗的凝练来抒发人物的精神世界和生活表现,创造出具有诗的内涵的舞蹈体裁。

(8) 歌舞剧

歌舞剧,是一种以歌舞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来展现戏剧性内容的综合性表演形式。我国古代的歌舞剧, 一般通称为戏曲,是我国流传甚广、最受欢迎的戏剧形式之一;近现代的则吸收了戏曲或民间歌舞的表现 手法来表现新的人物生活,如《玩灯人的婚礼》。

(9) 舞剧

舞剧,是以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舞台美术等,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舞蹈作品。

根据塑造舞蹈形象的特点来划分,艺术舞蹈有哪些种类?

根据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方法和塑造舞蹈形象的特点划分,舞蹈可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 和戏剧性舞蹈三类。

(1) 抒情性舞蹈

抒情性舞蹈,又称情绪舞。其主要的艺术特征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以鲜明、生动的舞蹈语言来直接抒 发人物的思想感情,以此表达舞蹈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抒情性舞蹈从表现形式上分为抒情性群舞和抒 情性小品舞蹈两种;从美的形态上抒情舞可分为优美型、壮美型和欢悦型三类。

(2) 叙事性舞蹈

叙事性舞蹈,又称情节舞。其主要艺术特征是通过舞蹈中不同人物的行动所构成的情节事件来塑造人 物,表现作品的主题内容。叙事性舞蹈和舞剧虽然都具有不同的人物和一定的情节,但特质不同。前者一 般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舞剧则情节结构复杂,戏剧性冲突尖锐。在我国叙事性舞蹈中还有许多是取材于 寓言、童话和传统故事,常采用夸张、比喻、拟人化的手法,以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舞蹈形象来表现某种 生活哲理。

(3) 戏剧性舞蹈

戏剧性的舞蹈,统称为舞剧。舞剧是以舞蹈为主要艺术手段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舞蹈作品,是一种综 合了舞蹈、戏剧、音乐、舞台美术的舞台表演艺术。戏剧性的舞蹈和其他戏剧艺术形式的共性,都是通过 舞台上不同人物的行动和他们的性格冲突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其不同的艺术特性,就是艺术表现手段的 不同,以及由此而生发出的许多艺术特征。话剧、歌剧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语言和歌唱,舞剧的主要表现手 段是舞蹈。

简述乔治•巴兰钦对美国芭蕾的影响

(1)纽约市芭蕾舞团的发展

在美国代表芭蕾艺术主流的是两个舞团,一是纽约市芭蕾舞团,一是美国芭蕾剧院。

纽约市芭蕾舞团创建于1935年。在1938年以前有两个舞团同时并存:“美国芭蕾舞团”和“芭蕾之 旅”,1941年两个团合并,命名为“美国芭蕾之旅”,主要任务是在拉丁美洲各国巡回演出。二次大战期间, 该团停止了活动,直到1946年战争结束后才又恢复了演出,改名为“芭蕾学会”。1948年当该团以“纽约 市戏剧与音乐中心”为固定演出场所时,又改名为"纽约市芭蕾舞团”,此名沿用至今。

为该团的发展作过重要贡献的人士首推巴兰钦。乔治•巴兰钦是当代芭蕾权威之一,格鲁吉亚血统, 生于彼得堡,1933年定居美国后,他先后主持美国芭蕾学校和纽约市芭蕾舞团,排演了共约150部芭蕾舞 剧,除了两幕舞剧《仲夏夜之梦》(门德尔松作曲,1962)和三幕舞剧《堂•吉诃德》(纳包科夫作曲,1965) 以外,都是独幕的“音乐芭蕾”,其中有不少作品作为世界现代芭蕾的瑰宝在各国舞台上大放异彩。

(2)乔治•巴兰钦的艺术特色

他勇于创新,找到了人们很少想到的东西。外开的全部要求完全得到遵守,理想的外开姿势、后背挺 直;动作腿的线条符合欧几里得几何学的要求。但是,在他的作品中,重拍的分配稍稍不同于寻常,更加 积极,经过学院派严格训练的演员都显示出自由地即兴表演的欢乐情绪,特别是双人舞中的“阿拉贝斯克” 更是如此。仿佛是在空间中伸展的腿脚和手臂联结成短路,迸发出古典芭蕾孕育着的潜能的火花。

巴兰钦创立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新的演出形式一无情节的独幕舞剧,或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音 乐芭蕾”。巴兰钦主张,“舞蹈特有的方式就是用运动中的人体的形式美来激发、感染观众。人们并不想弄 清楚这位或那位女舞蹈家扮演的是谁,而只是欣赏她的身体,她的动作的纯正之美”。他把自己的舞蹈比 成“一朵玫瑰花,它很美,但不告诉你什么故事”。形式美是巴兰钦一生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他精雕细 琢的舞蹈形式的升华。

巴兰钦把“纯舞蹈”当作自己作品中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表现手段,他用节奏和舞蹈结构进行思维。 与古典大师相比,巴兰钦的舞蹈思维更具有复调性和分析型特征。他继承彼季帕的交响编舞原则而扬弃后 者的宏伟瑰丽的大型舞剧结构,他的古典芭蕾基础十分扎实,在他的作品中传统动作被分解成一个个基本 元素,重新组合变形,构筑出变化无穷的新动作新姿态。可以说,巴兰钦的创作是俄罗斯古典芭蕾传统在 美国的现实的新土壤上的新发展,它体现出美国人的民族精神、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正因为如此,他的 交响芭蕾才能成为美国现代芭蕾的主流,获得经久不衰的赞赏。

谈谈中国民间舞的基本特色。

中国民间舞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积淀古代文化、原始舞蹈遗存、于民族交融中发展、歌、舞、乐 三者结合以及使用道具等方面。

(1) 积淀古代文化

中国民间舞蹈具有独特的传承方式,民间舞蹈的参加者即是表演者,在舞蹈进行中互相学习,即兴创 作。人们在这种特定环境中,一方面感受本民族歌舞的独特风格,熟悉和运用本民族表达思想与感情的传 统方式;一方面通过参加者的共同提炼,使本民族的民间舞蹈更加完美,更富有生命力,并通过节日、祭 祀、聚会等集体活动,使之一辈辈地流传下来。因此,其中积淀着中国各民族的古代文化,又包含着在传 统基础上的创新,就成为中国民间舞蹈的一大特点。

中国民间舞蹈非常讲究舞蹈队形的排列与场面的变化,其中也积淀着古代文化。例如:汉族秧歌群众 场面变化的图案,有百种以上,每个图案都有一定的名称、人数与套路。

(2) 原始舞蹈遗存

中国特有的历史与文化等诸多原因,使中国民间舞蹈中仍有各种原始舞蹈遗存的形式。通过这些形式, 我们不仅看到人们早已形成的对自然、祖先、英雄崇拜以及寄望于天等传统文化观念,而且还可以从中追 寻先人们的“舞影”,探寻各民族舞蹈发展的脉络。例如:仮族、布依族祭谷魂的歌舞活动,是自然崇拜、 万物有灵观念的残余。彝族的“打歌”要在土祖庙前;土家族“摆手舞”、侗族“踩歌堂”要在供奉祖先 的祠堂前进行,是祖先崇拜的遗存,并以此缅怀祖先的业绩,增进本民族的团结。此外,鄂伦春族的“黑 熊搏斗舞”、鄂温克族的“跳虎”、赫哲族的“天鹅舞”等,则是原始渔猎生活的文化遗存。

(3) 于民族交融中发展

中华民族是经过漫长的发展、融合中逐渐形成的,许多民族之间有着深远的血缘关系,这种血缘关系 也表现在文化上。一些民间舞蹈中,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兼收并蓄,或形成新的形式。文化血 缘的因素促进了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与中国风格的形成。因此,于民族交融中发展,是中国民间舞蹈的又 一特点。

(4) 歌、舞、乐三者结合

歌、舞、乐三者结合,是中国民间舞蹈又一特点。其表演形式又可分为:歌舞、跳乐、鼓舞、以乐伴 舞等。这几种形式既可独立表演,又可交叉进行或融于一种形式之中。

① 歌舞,是古代民间舞蹈踏歌的遗风与发展,是最普遍的民间舞蹈形式。它又可分为载歌载舞、歌舞 相间、以歌伴舞等。汉族、壮族的“采茶舞”,藏族的“弦子舞”、侗族的“多耶”、彝族的“打歌”等属 于载歌载舞。

② 跳乐,又称“跳月”“跳弦”,是舞者持乐器边奏边舞,或参加者和着所奏乐曲跳舞的形式。所用乐 器有芦笙、三弦、琵琶、月琴等。

③ 鼓舞,可分为以鼓伴奏和击鼓而舞两种,鼓以特有的音色、节奏在舞蹈中起重要作用。又因鼓的取 材与造型之不同,而有铜鼓舞、木鼓舞、羊皮鼓舞、象脚鼓舞、长鼓舞、手鼓舞等名称。

以乐伴舞,这种形式在蒙古、藏、维吾尔、朝鲜等民族民间舞蹈中比较常见。如道具舞蹈、模拟鸟兽 的舞蹈、劳动生活道具的舞蹈等。

学习舞蹈种类的重要性是什么?

舞蹈是艺术的一种,除舞蹈外,艺术还包括了文学、音乐、美术、戏剧、电影等等。而作为艺术之一的舞蹈,同样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天地,它也是由各个不同种类、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的舞蹈所组成的。如果我们只了解舞蹈的总概念的含义,而不对起下属的子系统作一全面的考察和了解,那还不能真正的把握住舞蹈艺术的全部种类。

舞蹈发展的历史,使我们知道,各种不同类别的舞蹈,产生于反映和表现不同的社会生活内容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舞蹈在表现题材领域的不断扩大,舞蹈的形式也相应地有了变化,必然地产生出新的舞蹈体裁和新的舞蹈品种。认识不同的舞蹈种类和舞蹈作品体裁的审美特征,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为了能更好深入地了解舞蹈艺术的特性、舞蹈的艺术发展规律,掌握舞蹈艺术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各种样式和方法。

论述题

论述不同舞蹈品种的产生的特点。

不同种类的舞蹈,都是在社会生活的发展中,为了适应反映和表现不同内容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1) 原始舞蹈

人类的祖先最早创造的舞蹈是表现人们单一情绪的舞蹈一或是表现劳动收获快乐,或是友好部落的 会合,或是表现种族繁衍的喜悦等,这也正如我国古代乐舞理论所说的“舞以达欢”。

① 抒情性

人类的祖先最早创造的舞蹈是表现人们单一情绪的舞蹈,正如我国古代乐舞理论所说的“舞以达欢”。 原始舞蹈都是群众性的集体舞蹈场面,是古代人们狩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表达抒情性的舞蹈。

② 叙述性

随着舞蹈反映和表现生活内容的扩大,才出现了表现一定事件和情节的舞蹈,或表现一次狩猎过程, 或表现一次战斗获得胜利。已经概括和象征地表现了一定的情节内容,因而具有了叙事性舞蹈的因素。

(2) 封建社会舞蹈

随着社会生活的前进和发展,舞蹈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

① 汉代,出现了表现一定故事情节的作品,并塑造出具有不同性格特点的人物形象。

② 唐代,则出现了舞蹈、歌唱和戏剧情节相结合,表现一定人物和故事的歌舞剧的雏形的作品,如《踏 谣娘》。

③ 宋代,民间舞蹈和其他表演艺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继承前代多种表演艺术形式的基础上,把歌、 舞、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我国民族的歌舞剧一戏曲艺术。

一般地说,在社会发展的较低阶段,舞蹈的种类和体裁都比较简单,而随着社会生活不断的丰富和发 展,就会不断地生发出新的舞蹈艺术品种、新的舞蹈体裁,舞蹈形式的演变和发展也将会更加复杂多样。

从舞蹈种类的历史形成和发展中看出什么舞蹈艺术发展的规律?

传统是一条河,

它从远古流来,

又将向永远的明天流去。

从舞蹈发展的历史中,我们知道,不同种类的舞蹈,表现着人们对不同舞蹈的辩识;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表现的题材也更加丰富多彩,舞蹈的形式也相应地有了发展和变化。舞蹈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即多样又开放的艺术系统。舞蹈艺术在继承过程中,多类别舞蹈形式的交流与发展,促使了各种舞蹈风格的相对强化,也帮助规范了一个时期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发生重叠现象,即有部分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当一个事物自我成长,必然会吸收外来因素发展自身,接纳其他不同种类的特点优势,使自己的实体重新组织并丰富拓展,保持艺术运动的生命力。一个种类影响了其他种类,也必定受到影响,这样动态性的互相深入影响所带来的舞蹈艺术的全面变化,也就是一个大的类别中包含很多的子类别。丰富大类别的同时精细子类别,以及他们的关联的普遍性。在时光的刻度里,闪耀着每个时代的独特风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