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CD抗原完全指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slamdunk标志 人CD抗原完全指南

人CD抗原完全指南

2023-10-13 16: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最初,表面抗原是根据与它们结合的对应单克隆抗体进行命名。随着各实验室逐渐发现抗原常能刺激产生多种单克隆抗体,因此需要采用一种统一的命名系统。1982 年于巴黎举行的第 1 届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专题讨论会 (HLDA) 上通过了目前使用的命名系统。

​根据该命名系统,已经充分表征的抗原将会分配数字(例如,CD1、CD2 等),而对于仅有一种单克隆抗体可以识别的抗原分子,则分配临时名称“CDw”。在生理学上,CD 抗原不属于任何特定的分子种类,它们具有从细胞表面受体到粘附分子的多种功能。该 CD 分子命名系统最初仅用于人类白细胞,现已扩展至其他物种(例如,大鼠)以及其他细胞类型。目前,人类 CD 抗原编号现已达到 CD363。

在该命名系统中,特定细胞群表面的特异性抗原存在与否分别用“+”(是)或“-"(否)标注,并用 hi(高)或 low(低)标记细胞表达水平。例如,中央记忆型 T 细胞的编号为 CD62Lhi,而效应记忆型 T 细胞则为 CD62Llow。监测不同 CD 抗原的表达谱使得基于细胞在不同免疫过程中的功能的细胞类型鉴定、分离和表型分型成为可能。

下面的表中汇总了目前命名的 CD 分子,用户可通过该表确定感兴趣的靶标。单击各靶标即可获取更多产品信息。

下载 pdf 格式的人 CD 抗原指南

跳转至 CD100 | CD200 | CD300a        ​​

靶标名称

别名

细胞表达

功能

CD1a

-

胸腺皮质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树突细胞和特定 T 细胞白血病。

将非肽抗原呈递给 NKT 细胞的 T 细胞受体,标记处于分化中短暂的胸腺皮质细胞阶段的 T 细胞。

CD1b

-

胸腺皮质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树突细胞。

将非肽抗原呈递给 NKT 细胞的 T 细胞受体。

CD1c

-

胸腺皮质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树突细胞和 B 细胞亚群。

将非肽抗原呈递给 NKT 细胞的 T 细胞受体。

CD1d

R3G1

肠上皮细胞、B 细胞亚群、胸腺皮质细胞、树突细胞和特定 T 细胞白血病。

将非肽抗原呈递给 NKT 细胞的 T 细胞受体。

CD1e

R2G1

胸腺皮质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树突细胞和特定 T 细胞白血病。

非肽抗原呈递。

CD2

SRBC、绵羊红细胞受体、LFA-2、LFA-3 受体、玫瑰花受体

胸腺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 细胞和 B 细胞。

参与 T 细胞与其他类型细胞的粘附以及 T 细胞激活。

CD3d

T3D、OKT3

成熟 T 细胞和胸腺细胞。

T 细胞激活信号传递和 TCR 表达调控。

CD3e

T3E、TCRE

成熟 T 细胞和胸腺细胞。

T 细胞激活信号传递和 TCR 表达调控。

CD3g

T3G

成熟 T 细胞和胸腺细胞。

T 细胞激活信号传递和 TCR 表达调控。

CD4

胸腺细胞亚群、辅助 T 细胞、调节性 T 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T 细胞激活、胸腺分化以及 HIV 受体。

CD5

LEU1

胸腺细胞、T 细胞和 B 细胞亚群、B 细胞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

调控 T 细胞与B 细胞的相互作用。与 CD72 相互作用。

CD6

OX52、T12、TP120

胸腺细胞、T 细胞和 B 细胞亚群、神经细胞亚群。

参与胸腺细胞发育并可能与 T 细胞激活有关。

CD7

LEU 9、GP40、TP41

胸腺细胞、T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多能造血干细胞。

T 细胞共刺激。与 SECTM1 相互作用。

CD8a

MAL

胸腺细胞亚群、细胞毒性 T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树突细胞亚群。

MHC I 类分子的共受体。

CD8b

CD8B1

胸腺细胞亚群和细胞毒性 T 细胞。

MHC I 类分子的共受体。

CD9

P24、5H9 抗原、MIC3、TSPAN29、GIG2

血小板、前 B 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激活的 T 细胞、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

细胞粘附与迁移、血小板激活与聚集。

CD10

脑啡肽酶、CALLA、SFE、MME、EPN

B 细胞和 T 细胞前体、成纤维细胞、神经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

肽酶,调控 B 细胞生长。

CD11a

整合素 αL、LFA-1A、ITGAL

白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细胞间粘附与共刺激。

CD11b

整合素 αM、CR3A、ITGAM

粒细胞、单核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 细胞和 B 细胞以及树突细胞。

细胞粘附、凋亡和趋化性。

CD11c

整合素 αX、Leu M5、ITGAX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T 细胞亚群和 B 细胞亚群。

细胞粘附。

CD11d

整合素 αD、ADB2、ITGAD

髓单核细胞、外周血白细胞亚群和组织特异性细胞。

ICAM3 和 VCAM1 的受体,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和血源性病原体吞噬。

CD13

氨肽酶 N、ANPEP、APN、PEPN

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前体)、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

锌与金属蛋白酶的结合。

CD14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髓单核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粒细胞。

LPS 和 LBP 复合物的受体。

CD15

3-FAL、ELAM 1 配体、岩藻糖基转移酶、Leu M1

粒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参与细胞粘附,介导吞噬作用和趋化性。

CD16a

Fcγ RIIIα、FCGR3A、FCG3、FCGR3、IGFR3

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

低亲和力 Fc 受体,介导吞噬和细胞毒作用。

CD16b

Fcγ RIIIβ、FCGR3B、FCG3、FCGR3、IGFR3

中性粒细胞和刺激后的嗜酸性粒细胞。

低亲和力 Fc 受体。

CD17

乳糖神经酰胺

单核细胞、血小板、B 细胞亚群、粒细胞、树突细胞、T 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凝血细胞。

乳糖神经酰胺、细胞表面鞘糖脂。可能参与细菌吞噬。

CD18

整合素 β2、ITGB2、MFI7

白细胞。

形成 CD11a-c 的 β2 链,参与细胞粘附。

CD19

B 淋巴细胞表面抗原 B4、T 细胞表面抗原 Leu-12

B 细胞(非浆细胞)和滤泡树突细胞。

调控 B 细胞发育、激活和分化。信号转导。

CD20

B 淋巴细胞表面抗原 B1、Bp35、白细胞表面抗原 Leu-16、MS4A1

T 细胞和 B 细胞的亚群。

B 细胞激活和增殖。

CD21

Ⅱ 型补体受体、CR2、C3DR、补体 C3d 受体、Epstein-Barr 病毒受体

成熟 B 细胞、滤泡树突细胞和 T 细胞亚群。

信号转导。补体成分 C3Dd 和 iC3b 以及 Epstein-Barr 病毒 (EBV) 糖蛋白 gp350/220 的受体。

CD22

SIGLEC2、BL-CAM、T 细胞表面抗原 Leu-14

成熟 B 细胞。

B 细胞粘附和信号转导。

CD23

低亲和免疫球蛋白 εFc 受体、BLAST-2、Fc εRII、FCER2、CLEC4J

成熟 B 细胞、激活的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滤泡树突细胞和血小板。

IgE 低亲和力受体;CD19、CD21 和 CD81 的配体。

CD24

Nectadrin

B 细胞、粒细胞、上皮细胞和单核细胞。

调控 B 细胞增殖和分化。

CD25

白介素 2 受体 α 亚基、IL2RA、TAC 抗原

激活的 T 细胞和 B 细胞、部分胸腺细胞、前 B 细胞、调节性 T 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

IL2 受体。

CD26

二肽基肽酶 4、DPP4、ADABP、ADCP2

成熟胸腺细胞、T 细胞(激活后上调)、激活的 B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

胞外蛋白酶,与 HIV 发病有关。

CD27

TNF 受体超家族成员 7、TNFRSF 7、CD27L 受体、T14

T 细胞、髓质胸腺细胞、B 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

共刺激 B 细胞和 T 细胞激活。

CD28

TP44

大多数 T 细胞、胸腺细胞、浆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激活的 B 细胞。

T 细胞共刺激。诱导 T 细胞激活和存活、白介素 2 产生、2 型辅助 T 细胞发育和克隆扩增。

CD29

整合素 β1、ITGB1、纤连蛋白受体 β 亚基、FNRB

白细胞。

与 VLA-1 整合素中的 CD49a 相互作用。参与淋巴细胞和内皮细胞粘附、淋巴细胞运输和经血管迁移,促进或抑制凋亡(具体取决于所受刺激)。

CD30

TNF 受体超家族成员 8、TNFRSF8、Ki-1 抗原

激活的 T 细胞和 B 细胞、单核细胞、激活的自然杀伤细胞以及 Reed-Sternberg 细胞。

调控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死亡,在何杰金氏病及其他 CD30+ 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CD31

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ECAM1

单核细胞、血小板、粒细胞、内皮细胞、淋巴细胞亚群和上皮细胞。

参与细胞粘附,并在白细胞的跨内皮运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D32

Fc γRII、FCGR2A、FCGR2B

B 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和内皮细胞。

调控 B 细胞的功能,诱导吞噬作用和介质释放。

CD33

唾液酸结合性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 3、SIGLEC3

单核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和髓系祖细胞。

与凝集素活性和细胞粘附有关,是抑制正常骨髓细胞和白血病骨髓细胞增殖的受体。

CD34

造血干细胞及其前体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通过 L-选择素参与细胞粘附,  并通过介导造血干细胞粘附于骨髓细胞外基质或直接粘附至基质细胞参与早期造血。

CD35

I 型补体受体、C3b/C4b 受体

红细胞、B 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滤泡树突细胞和 T 细胞亚群。

补体成分 C3b 和 C4b 的受体,介导粘附和吞噬。

CD36

血小板糖蛋白 4、脂肪酸转位酶、糖蛋白 IIIb、GP3B、GP4

血小板、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甲状腺前体细胞。

清道夫受体,优先存在于脂筏中。介导粘附和吞噬。

CD37

四跨膜蛋白-26、TSPAN26

主要表达于成熟 B 细胞和骨髓细胞,在 T 细胞、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中低水平表达。

信号转导,调控 T 细胞增殖。

CD38

ADP 核糖环化酶 1

表达于大多数造血细胞和部分非造血细胞,程度不一。在浆细胞、早期 T 细胞和 B 细胞、激活的 T 细胞以及生发中心 B 细胞中高水平表达。

调控细胞激活、增殖和粘附。

CD39

NTPD酶 1、ENTPD1

巨噬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树突细胞、激活的 B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小胶质细胞。

参与 B 细胞粘附,保护激活的细胞以防裂解。

CD40

TNF 受体超家族成员 5、TNFRSF5

B 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滤泡树突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角质细胞。

共刺激 B 细胞生长,参与分化和同型转换。

CD41

整合素 α-IIb、GPα IIb、ITGA2B、GP2B

血小板和巨核细胞。

血小板激活与聚集。

CD42a

血小板糖蛋白 IX、GP9

血小板和巨核细胞。

参与血小板粘附与聚集,放大血小板对凝血酶的反应。

CD42b

血小板糖蛋白 Ib α 链、GP1BA

血小板和巨核细胞。

血小板粘附与聚集。

CD42c

血小板糖蛋白 Ib β 链、GP1BB

血小板和巨核细胞。

血小板粘附与聚集。

CD42d

血小板糖蛋白 V、GP5

血小板和巨核细胞。

血小板粘附与聚集。

CD43

白细胞唾液酸蛋白、低聚半乳糖蛋白、白细胞唾液酸糖蛋白、SPN

主要表达于白细胞(静息 B 细胞除外),在血小板中为低水平表达。

抗粘附。与 CD45 结合后可介导粘附。

CD44

Epican、HUTCH-I、LHR、PGP-1、ECMR-III

大多数淋巴造血细胞。

白细胞滚动、归巢和聚集。使白细胞粘附至内皮细胞、基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在上皮细胞粘附(细胞-细胞和细胞-基质)至基底膜透明质酸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保持细胞极性取向。

CD45

白细胞共同抗原、L-CA、PTPRC

造血细胞(不包括红细胞和血小板)。

在 B 细胞和 T 细胞受体介导的激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胸腺选择过程中也需要。

CD45RA

B 细胞和初始 T 细胞亚群、单核细胞和髓胸腺细胞。

在 B 细胞和 T 细胞受体介导的激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胸腺选择过程中也需要。

CD45RB

T 细胞亚群、B 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树突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

在 B 细胞和 T 细胞受体介导的激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D45RC

B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CD8+ T 细胞、CD4+ T 细胞亚群、髓胸腺细胞、单核细胞和树突细胞。

在 B 细胞和 T 细胞受体介导的激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D45RO

激活的 T 细胞亚群、记忆 B 细胞和 T 细胞亚群、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胸腺皮质细胞和树突细胞亚群。

在 B 细胞和 T 细胞受体介导的激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D46

膜辅蛋白、TLX、MCP

除红细胞以外的所有细胞。

Ⅰ 因子经蛋白酶切作用裂解 C3b 和 C4b 的辅助因子,并针对不适合的补体激活设置保护性屏障阈值。

CD47

整合素相关蛋白、MER6

造血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

参与粘附,是与吞噬细胞和树突细胞上的 SIRP α 抑制受体结合以抑制吞噬的自身标志物。调控白细胞的趋化作用和激活。

CD48

BLAST1、BCM1

白细胞。

细胞粘附和 T 细胞共刺激。

CD49a

整合素 α-1、VLA-1、ITGA1

激活的 T 细胞、单核细胞、黑色素瘤细胞和内皮细胞。

粘附和胚胎发育。

CD49b

整合素 α-2、VLA-2 α 亚基、ITGA2

血小板、B 细胞、单核细胞、激活的 T 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亚群和巨核细胞。

参与细胞粘附和血小板聚集,是埃可病毒 1 的受体。

CD49c

整合素 α-3、VLA-3 α 亚基、ITGA3

表达于大多数粘附细胞系,并在 B 细胞和 T 细胞中低水平表达。

粘附和信号转导。

CD49d

整合素 α-4、VLA-4 α 亚基、ITGA4

B 细胞和 T 细胞、胸腺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肥大细胞、树突细胞和幼红细胞前体。

粘附、细胞迁移、归巢和激活。

CD49e

整合素 α-5、VLA-5、ITGA5

胸腺细胞、T 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早期和激活的 B 细胞、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

粘附以及调控细胞存活和凋亡。

CD49f

整合素 α-6、VLA-6、ITGA6

记忆 B 细胞、T 细胞、胸腺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巨核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滋养层细胞。

胚胎发育、粘附和细胞迁移。

CD50

ICAM3

白细胞、胸腺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内皮细胞、B 细胞、T 细胞、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粘附和共刺激。

CD51

整合素 αV、ITGAV、MSK8

血小板、激活的 T 细胞、内皮细胞、成骨细胞、黑素瘤细胞和巨核细胞。

粘附和信号转导。

CD52

Campath-1、HE5

胸腺细胞、淋巴细胞(不包括浆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

与糖基磷脂酰肌醇 (GPI) 锚定抗原有关,该过程可能参与碳水化合物运输和定向。

CD53

四跨膜蛋白-25、MOX44

白细胞、树突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信号转导。

CD54

ICAM1

内皮细胞、单核细胞、造血和非造血细胞。在静息淋巴细胞中低水平表达(激活后上调)。

使白细胞从血管外渗,调控 T 细胞激活。

CD55

补体衰变加速因子、DAF

上皮细胞以及与血浆补体蛋白密切接触的所有细胞。

调控补体激活,是受精过程中的配体或保护性分子。参与信号转导。

CD56

NCAM1

神经组织、自然杀伤细胞、T 细胞亚群、小细胞肺癌。

亲同种抗原粘附和异嗜性粘附。

CD57

人类自然杀伤细胞 1、HNK1、LEU7

自然杀伤细胞亚群、T 细胞亚群和单核细胞。

细胞粘附。

CD58

LFA3

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造血和非造血细胞。

APC 和 T 细胞间的粘附,杀伤细胞的靶细胞相互作用,CD58+ 和 CD2+ T 细胞共刺激。

CD59

保护素、MAC-抑制蛋白

造血和非造血细胞。

防止补体聚合。保护细胞,避免在补体的介导作用下裂解。

CD60a

CDw60、GD3

CD4+ 和 CD8+ 外周血 T 细胞的亚群、血小板和单核细胞。

CD60 家族是神经节苷脂上的寡糖,参与 T 细胞共刺激。

CD60b

UM4D4、9-O-乙酰-GD3

CD4+ 和 CD8+ 外周血 T 细胞的亚群、血小板和单核细胞。

CD60 家族是神经节苷脂上的寡糖,参与 T 细胞共刺激。

CD60c

7-O-乙酰-GD3

CD4+ 和 CD8+ 外周血 T 细胞的亚群、血小板和单核细胞。

CD60 家族是神经节苷脂上的寡糖,参与 T 细胞共刺激。

CD61

整合素 β-3、ITGB3、GP3A

表达 CD41 的血小板、表达 CD51 的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巨核细胞、破骨细胞、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

介导细胞粘附至不同的基质蛋白。

CD62E

E-选择素、SELE、ELAM1

激活的内皮细胞。

参与白细胞滚动及粘附至炎症位点的激活内皮细胞,并与肿瘤细胞粘附和血管生成有关。

CD62L

L-选择素、SELL、LAM1

B 细胞和 T 细胞亚群、单核细胞、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胸腺细胞。

与激活的内皮细胞表面的白细胞滚动和归巢有关。

CD62P

P-选择素、SELP、LECAM3

激活的血小板、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

与激活的内皮细胞表面的白细胞粘附和滚动有关。

CD63

LAMP-3、致密体膜蛋白、MLA1

激活的血小板、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和内皮细胞。

在血小板、内皮细胞和粒细胞激活后转运至细胞表面。与黑色素瘤进展早期阶段有关(参与调节黑色素瘤细胞的运动性和粘附)。

CD64

IgG Fc 受体 I、FCGR1A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高亲和地结合到 IgG 的 Fc 区。

CD65

VIM2

表达与粒细胞和骨髓细胞,并在单核细胞中低水平表达。

粘性糖。

CD66a

CEACAM1、胆汁糖蛋白 1

成熟粒细胞、上皮细胞、造血组织、中性粒细胞、结肠和肝脏。

中性粒细胞激活、亲同种抗原粘附和异嗜性粘附。

CD66b

CEACAM8、CD67、CGM6

粒细胞。

细胞粘附和中性粒细胞激活。

CD66c

CEACAM6、NCA

中性粒细胞、上皮细胞和结肠癌。

细胞粘附和中性粒细胞激活。

CD66d

CEACAM3、CGM1

中性粒细胞。

细胞粘附和中性粒细胞激活。

CD66e

CEACAM5、CEA

成人结肠上皮细胞和结肠癌。

亲同种抗原粘附和异嗜性粘附。可能参与癌细胞转移。

CD66f

妊娠特异性 β-1-糖蛋白 1、PSG1、PSBG1

上皮细胞、胎盘合胞体滋养层细胞和胎儿肝脏。

免疫调节以及保护胎儿免受母体免疫系统攻击。

CD67 

参见 CD66b

CD68

巨噬唾液酸蛋白、KP1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树突细胞和髓系祖细胞。

可能参与组织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动,并涉及细胞内溶酶体代谢和细胞外的细胞-细胞以及细胞-病原体相互作用。可与组织和器官特异性凝集素或选择素结合,使巨噬细胞亚群能够归巢至特定位点。可能会使巨噬细胞能够越过选择素载体基底或其他细胞。

CD69

激活诱导分子、AIM、CLEC2C、EA1

激活的白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胸腺细胞亚群、血小板、朗格汉斯细胞和激活的巨噬细胞。

信号传导受体,  参与 T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激活的早期活动。

CD70

CD27 配体、CD27L

激活的 B 细胞和 T 细胞、巨噬细胞。

诱导共刺激后 T 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毒性 T 细胞的产生并有助于 T 细胞激活。据报道,该细胞因子还参与调控 B 细胞的激活、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以及免疫球蛋白合成。

CD71

转铁蛋白受体蛋白 1、TFRC

增殖细胞、网织红细胞、红细胞前体细胞和激活的白细胞。

控制细胞增殖过程中的铁吸收。

CD72

Lyb-2、Ly-19、Ly-32

B 细胞(不包括血浆 B 细胞)、巨噬细胞、滤泡树突细胞、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

B 细胞激活和增殖。

CD73

5'-核苷酸酶、NT5E

B 细胞和 T 细胞亚群、树突网状细胞、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

核苷酸酶,通过脱磷酸作用使核苷酸可以被吸收。

CD74

LN2、Ii、DHLAG

B 细胞、激活的 T 细胞、巨噬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树突细胞、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

参与胞内分选 MHC II 类分子过程。

CD75

ST6GAL1、唾液酸转移酶 1

B 细胞和 T 细胞亚群、红细胞。

催化唾液酸从 CMP 唾液酸向含半乳糖的底物转移,  细胞粘附。

CD75s

B 细胞和 T 细胞亚群。

CD75s 分化抗原是 CD75 产生的细胞表面糖决定簇。

CD77

三聚己糖神经酰胺、BLA

表达于生发中心 B 细胞和巨噬细胞,并在伯基特淋巴瘤细胞中高水平表达。

诱导凋亡。

CD79a

MB1、IGA

B 细胞。

是 B 细胞抗原受体的亚基 (CD79a+CD79b),参与信号转导。

CD79b

B29、IGB

B 细胞。

是 B 细胞抗原受体的亚基 (CD79a+CD79b),参与信号转导。

CD80

B7-1

激活的 B 细胞和 T 细胞、巨噬细胞及树突细胞。

共刺激 T 细胞激活和增殖,在自身免疫、体液免疫以及移植排异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CD81

TAPA1、四跨膜蛋白-28

B 细胞和 T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单核细胞、胸腺细胞、树突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参与信号转导,促进补体识别。

CD82

KAI1、四跨膜蛋白-27

白细胞(激活后上调)和血小板。

信号转导。

CD83

HB15

激活的 B 细胞和 T 细胞、循环树突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

调控免疫反应。

CD84

SLAM5

成熟 B 细胞、T 细胞亚群、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血小板和胸腺细胞。

亲同种抗原粘附分子。促进 T 细胞激活和细胞因子产生。

CD85a

LILRB3、ILT5、LIR3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骨髓细胞、部分 T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 B 细胞。

MHC I 类分子的抑制性受体。参与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CD85b

LILRA6、ILT8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 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亚群、树突细胞和 B 细胞。

参与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CD85c

LILRB5、LIR8

自然杀伤细胞。

可作为 MHC I 类抗原的受体。

CD85d

LILRB2、ILT4、LIR2、MIR10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B 细胞和 T 细胞、树突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

MHC I 类抗原的受体,可下调免疫应答并参与耐受产生。

CD85e

LILRA3、ILT6、LIR4

B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外周血单核细胞和肺。

可作为 MHC I 类抗原的可溶性受体。

CD85f

LILRA5、ILT11、LIR9

造血细胞、自然杀伤细胞、B 细胞和 T 细胞。

造血细胞、自然杀伤细胞、B 细胞和 T 细胞。

CD85g

LILRA4、ILT7

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和单核细胞。

可作为 MHC I 类抗原的受体。

CD85h

LILRA2、ILT1、LIR7

嗜碱性粒细胞、骨髓细胞和浆细胞样树突细胞。

可作为 MHC I 类抗原的受体。

CD85i

LILRA1、LIR6

单核细胞和 B 细胞。

可作为 MHC I 类抗原的受体。

CD85j

LILRB1、ILT2、LIR1

B 细胞、单核细胞和树突细胞。

MHC I 类抗原的受体,转导负性信号,防止杀伤表达 MHC I 类分子的细胞。同时也是 CMV UL18 蛋白的受体。

CD85k

LILRB4、ILT3、LIR5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内皮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 B 细胞。

MHC I 类抗原的受体,参与免疫应答下调和耐受的产生(包括移植)。

CD86

CD28LG2、B7-2

单核细胞、激活的 B 细胞和 T 细胞以及内皮细胞。

共刺激 T 细胞激活和增殖。

CD87

UPAR、PLAUR、MO3

粒细胞、单核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 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肝细胞。

与细胞趋化性和粘附作用有关。

CD88

C5R1、C5AR

粒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

粒细胞激活,  刺激趋化作用、颗粒酶释放以及超氧化物阴离子的产生。

CD89

FCAR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中性粒细胞、B 细胞和 T 细胞亚群。

IgA Fc 受体(结合 IgA 并除去 IgA 包被靶标)。介导吞噬作用、脱粒、呼吸爆发以及杀灭微生物。

CD90

THY1

造血细胞、神经细胞、成纤维细胞、基质细胞和激活的内皮细胞。

共刺激淋巴细胞,可抑制干细胞和神经细胞分化。

CD91

LRP1、A2MR、APOER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神经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介导吸收和降解各种配体的大型清道夫受体。

CD92

CTL1、SLC44A1

B 细胞、大多数 T 细胞、单核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中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

中等亲和力,是与钠离子无关的胆碱转运体。

CD93

C1qR、C1QR1、MXRA4

单核细胞、粒细胞、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在与可溶性防御胶原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后促进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可能参与细胞间粘附。

CD94

KLRD1、KP43

自然杀伤细胞和 T 细胞亚群。

抑制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介导细胞毒作用和细胞因子的产生。

CD95

凋亡抗原配体、FASLG、APTL、TNFSF6

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诱导凋亡。

CD96

TACTILE

在外周血 T 细胞中低水平表达,激活后显著上调。

在免疫应答后期参与激活 T 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粘附性相互作用,通过与靶细胞上的 PVR 相互作用促进自然杀伤细胞的靶标粘附。

CD97

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中低水平表达。

参与中性粒细胞迁移,可能与细胞粘附和白细胞激活后的信号传递过程有关。

CD98

4F2hc、SLC3A2、MDU1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粒细胞。

参与细胞激活和聚集。

CD99

MIC2

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部分肿瘤细胞和胸腺细胞。

参与白细胞迁移、T 细胞激活和细胞粘附。

CD100

轴突导向因子 4D、SEMA4D

白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

削弱单核细胞迁移、激活 B 细胞和 T 细胞、参与 B 细胞与 T 细胞相互作用、以及参与 T 细胞与树突细胞相互作用。

CD101

IGSF2、EWI101

单核细胞、粒细胞、树突细胞、激活的 T 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

抑制 T 细胞的激活和增殖。

CD102

ICAM2

静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

参与细胞粘附、共刺激以及淋巴细胞再循环。

CD103

整合素 αE、ITGAE

上皮内淋巴细胞、部分外周血淋巴细胞和激活的淋巴细胞。

与淋巴细胞保留有关,且是 E 钙粘蛋白受体。

CD104

整合素 β 4、ITGB4

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施旺细胞和角质细胞。

是正常上皮细胞的粘附受体(针对层粘连蛋白),参与迁移与肿瘤转移。

CD105

内皮因子、ENG、END

内皮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红细胞前体细胞、激活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参与血管生成,是 TGF-β 受体复合物的调节性组分,并调控对 TGF-β 1 的细胞应答。

CD106

VCAM1、L1CAM

激活的内皮细胞和滤泡树突细胞。

参与白细胞粘附、T 细胞的迁移和共刺激。

CD107a

LAMP1

激活的血小板、激活的 T 细胞、激活的内皮细胞和激活的粒细胞。

促进人 PBMC 在血管内皮上的粘附,并可能参与 PBMC 在炎症位点的粘附。

CD107b

LAMP2

激活的血小板、激活的 T 细胞和激活的内皮细胞。

可能参与白细胞粘附,并在自噬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肿瘤细胞的转移有关。

CD108

轴突导向因子 7A、SEMA7A

激活的 T 细胞、红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激活因子、T 细胞应答负调控因子。在发育过程中刺激轴突生长和导向。

CD109

CPAMD7

激活的 T 细胞、激活的血小板、CD34+ 细胞亚群和内皮细胞。

负调控角质细胞中的 TGFB1 信号传递。

CD110

TPOR、MPL

干细胞亚群、巨核细胞谱系和血小板。

与血小板生成素结合后可诱导巨核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防止凋亡。

CD111

Nectin1、PVRL1、HVEC

干细胞亚群、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多种疱疹病毒(HSV1、HSV2、PRV、BHV1)的进入介导子。普遍认为与细胞粘附机制有关。

CD112

Nectin2、PVRL2、HVEB

干细胞亚群、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CD34+ 细胞亚群、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和骨髓细胞。

参与细胞间粘附,是粘着连接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单纯泡疹病毒的受体。

CD113

Nectin3、PVRL3

睾丸和胎盘组织。

是与可将粘蛋白 nectin 连至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胞黏蛋白 afadin 相互作用的粘附分子。

CD114

GCSFR、CSF3R

髓系祖细胞、内皮细胞和滋养层细胞。

参与骨髓细胞增殖和分化。

CD115

CSF1R、FMS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祖细胞、神经细胞和破骨细胞。

参与单核细胞增殖和分化。

CD116

GMR-α、CSF2RA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树突细胞、内皮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参与骨髓细胞造血和分化。

CD117

c-kit、KIT

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

性腺和色素干细胞发育的关键。

CD118

LIFR

上皮细胞。

调控细胞的增殖、凋亡、趋化及粘附等多种生物反应。

CD119

IFNGR1

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

γ 干扰素受体,参与宿主防御和免疫病理过程。

CD120a

TNF 受体 I、TNFRSF1A

造血细胞、非造血细胞及上皮细胞。

TNF 受体,参与细胞分化、凋亡和坏死。有助于诱导非杀伤性 TNF 的作用,包括抗病毒状态和酸性鞘磷脂酶的激活。

CD120b

TNF 受体 II、TNFRSF1B

造血细胞、非造血细胞及上皮细胞。

TNF 受体,参与细胞分化、凋亡和坏死。

CD121a

I 型 IL-1R、IL1R1

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树突细胞、上皮细胞和神经细胞。

IL1A、IL1B 和 IL1RN 的受体。介导 IL1 信号传递。

CD121b

II 型 IL-1R、IL1R2

B 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部分 T 细胞和角质细胞。

IL1A、IL1B 和 IL1RN 的非信号传递型受体。介导 IL1 的负性信号传递。

CD122

IL2RB

自然杀伤细胞、静息 T 细胞、B 细胞亚群和单核细胞。

参与 IL2 和 IL15 受体 β 链信号传递。

CD123

IL3RA

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造血祖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内皮细胞及淋巴细胞的一个小亚群。

IL3 受体,并与 GM-CSF 受体有关。

CD124

IL4RA、IL4R

表达于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成熟的 B 细胞和 T 细胞。在白细胞和祖细胞中低水平表达。

IL4 和 IL13 的受体。

CD125

IL5RA、IL5R

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激活的 B 细胞和肥大细胞。

IL5 受体。

CD126

IL6R、gp80

激活的 B 细胞和浆细胞、T 细胞、单核细胞、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IL6 受体。

CD127

IL7R

B 细胞前体、成熟 T 细胞、胸腺细胞和单核细胞。

IL7 受体。

CD128

参见 CD181 和 CD182。

CD129

IL9R

T 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等造血细胞。

IL9 受体。辅助红系集落形成,并协同 IL4 促进 IgE 和 IgG 的产生。

CD130

IL6ST、gp130

T 细胞、激活的 B 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

参与 IL6、IL11、LIF 和 CNF 的传递。

CD131

IL3RB、CSF2RB

单核细胞、粒细胞、早期 B 细胞和造血干细胞。

高亲和力 IL3 的组分,GM-CSF 和 IL5 的受体。  在嗜酸性细胞的生长/激活以及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D132

IL2RG

B 细胞、T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各种白细胞。

与 CD25、CD122、CD124、CD127 等其他细胞表面蛋白形成复合物,复合物再与其他细胞表面蛋白形成细胞因子 IL2、IL4、IL7、IL9 和 IL15 的受体。通过含 CD132 的复合物发挥作用,上述细胞因子则负责调控淋巴细胞的发育和激活。

CD133

Prominin-1、PROM1、AC133

造血干细胞亚群、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前体。

与含胆固醇的质膜微域中的胆固醇结合,参与调控 MAPK 及 Akt 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上皮细胞顶端质膜构成。

CD134

TNFRSF4、OX40L 受体

激活的 CD4+ 和 CD8+ T 细胞、调节性 T 细胞和 B 细胞。

参与 T 细胞激活、增殖与分化、凋亡和细胞粘附。

CD135

FLT3、FLK2

多潜能骨髓单核细胞和原始 B 细胞前体。

受体酪氨酸激酶、生长因子受体。结合 FLT3 配体以促进原始造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CD136

RON、PTK8

研究表明,在多种正常的人体组织中均发现 CD136 的表达,包括正常的结肠、口腔、前列腺和睾丸。同时,在癌变的结肠、前列腺、胃和子宫中也发现 CD136 的表达。

介导负责调控细胞粘附、运动、生长及存活的巨噬细胞刺激蛋白 (MSP) 的活性,并与多种上皮癌症的进展有关。

CD137

TNFRSF9、ILA

激活的 B 细胞和 T 细胞、滤泡树突细胞、单核细胞和上皮细胞。

共刺激 T 细胞激活,调节 T 细胞依赖型免疫应答。

CD138

多配体蛋白聚糖、SDC

浆细胞、前 B 细胞、上皮细胞、神经细胞和乳腺癌细胞。

可参与细胞粘附。

CD139

生发中心 B 细胞、滤泡树突细胞和滤泡外套膜。

未知。

CD140a

PDGFR-α、PDGFRA

成纤维细胞、间充质细胞、血小板、胶质细胞和软骨细胞。

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存活。

CD140b

PDGFR-β、PDGFRB

成纤维细胞、间充质细胞、血小板、胶质细胞和软骨细胞。

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存活。

CD141

血栓调节蛋白、THBD

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内皮细胞。

激活蛋白 C 并启动蛋白 C 抗凝通路。

CD142

组织因子、F3

单核细胞、上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施旺细胞和内皮细胞。

启动凝血作用。

CD14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1、ACE

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树突细胞、神经细胞和激活的巨噬细胞。

通过释放羧基末端的二肽 His-Leu 将血管紧张素 I 转化为血管紧张素 II,以提高血管紧张素的血管收缩活性。

CD144

血管内皮钙粘蛋白、钙粘蛋白-5

内皮细胞和干细胞亚群。

细胞粘附。

CD146

MCAM、MUC18

内皮细胞、滤泡树突细胞、激活的 T 细胞和平滑肌。

与细胞粘附有关,并参与细胞间的异嗜性相互作用。

CD147

基础免疫球蛋白、BSG

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内皮细胞。

细胞粘附和 T 细胞激活。

CD148

DEP1、PTPRJ

粒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细胞、血小板、B 细胞和 T 细胞。

参与酪氨酸磷酸酶细胞信号传递、细胞生长与分化、有丝分裂周期和致癌性转化。

CD150

SLAM、SLAMF1、IPO-3

T 细胞(激活后上调)、调节性 T 细胞、B 细胞、树突细胞和内皮细胞。

T 细胞和 B 细胞共刺激。

CD151

GP27、SFA-1、PETA-3

血小板、巨核细胞、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

肾小球及肾小管基底膜正确装配的关键。

CD152

CTLA-4

激活的 T 细胞和激活的 B 细胞。

负调控 T 细胞激活,有助于维持外周血 T 细胞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主要功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调控 T 细胞免疫应答。

CD153

CD30 配体

激活的 T 细胞、激活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 B 细胞。

与 CD30 结合及诱导 T 细胞增殖。

CD154

CD40 配体、Gp39、TRAP

激活的 CD4+ T 细胞。

在 IL4 存在下介导 B 细胞增殖和 IgE 产生,参与抗体类别转换,并通过与表达 CD40 的 B 细胞相互作用以及激活 CD4+ T 细胞参与调控生发中心的凋亡。

CD155

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NECL-5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胸腺细胞和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

介导自然杀伤细胞粘附并触发其效应功能,参与介导肿瘤细胞浸润和迁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附着受体。

CD156a

ADAM8

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可能参与白细胞外渗。

CD156b

ADAM17、TACE

广泛表达。

将跨膜形式的 TNF-α 裂解成可溶解的活性形式。

CD156c

ADAM10、CDw156

脾、淋巴结、胸腺、外周血白细胞、骨髓、软骨细胞及胎儿肝脏。

与金属蛋白酶活性、细胞间及细胞-基质间相互作用有关,并负责多种细胞表面蛋白(例如 HER2 受体)的水解释放。

CD157

BST-1

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

参与合成环 ADP 核糖,并可能与前 B 细胞的生长有关。

CD158a

NKAT-1

自然杀伤细胞和 T 细胞亚群。

自然杀伤细胞上 HLA-C 等位基因抗原的受体,抑制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防止细胞裂解。

CD158b1

NKAT-6

自然杀伤细胞和 T 细胞亚群。

自然杀伤细胞上的 HLA-Cw1、3、7 和 8 同种异型抗原的受体,抑制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防止细胞裂解。

CD158b2

NKAT-2

自然杀伤细胞和 T 细胞亚群。

自然杀伤细胞上 HLA-C 等位基因抗原(HLA-Cw1、HLA-Cw3 和 HLA-Cw7)的受体,抑制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防止细胞裂解。

CD158c

KIR3DP1

自然杀伤细胞。

分泌至胞外基质并参与抑制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CD158d

KIR2DL4、KIR-103AS

自然杀伤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上 HLA-C 等位基因抗原的受体,抑制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防止细胞裂解。

CD158e

NKAT-3、KIR3DL1

自然杀伤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上 HLA Bw4 等位基因抗原的受体。抑制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防止细胞裂解。

CD158f1

KIR2DL5A

自然杀伤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上 HLA-C 等位基因抗原的受体,抑制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防止细胞裂解。

CD158f2

KIR2DL5B

自然杀伤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上 HLA-C 等位基因抗原的受体,抑制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防止细胞裂解。

CD158g

NKAT-9、KIR2DS5

自然杀伤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上 HLA-C 等位基因抗原的受体,不会抑制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

CD158h

KIR2DS1

自然杀伤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上 HLA-C 等位基因抗原的受体,不会抑制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

CD158i

NKAT-8、KIR2DS4

自然杀伤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上 HLA-C 等位基因抗原的受体,不会抑制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

CD158j

NKAT-5、KIR2DS2

自然杀伤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上 HLA-C 等位基因抗原的受体,不会抑制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

CD158k

NKAT-4、KIRDL2

自然杀伤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上 HLA-A 等位基因抗原的受体,抑制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防止细胞裂解。

CD158z

KIR3DL3

自然杀伤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的受体,可能抑制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防止细胞裂解。

CD159a

NKG2A、KLRC1

自然杀伤细胞和 γδ T 细胞。

负调控自然杀伤细胞的激活,并参与自然杀伤细胞和部分细胞毒性 T 细胞对 MHC I 类 HLA-E 分子的识别。

CD159c

NKG2C、KLRC2

自然杀伤细胞和 CD8+ T 细胞。

作为受体参与自然杀伤细胞和部分细胞毒性 T 细胞对 MHC I 类 HLA-E 分子的识别。

CD160

BY55

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和具有细胞毒性效应活性的 CD8+ T 细胞。

属于具有广泛特异性的受体,可识别经典和非经典 MHC I 类分子。

CD161

NKR-P1A、KLRB1

肠上皮细胞、肝脏自然杀伤细胞和外周血 T 细胞。

抑制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诱导未成熟胸腺细胞的增殖。

CD162

PSGL-1

单核细胞、粒细胞、大多数 T 细胞和 B 细胞、干细胞。

与 E-选择素、P-选择素和 L-选择素结合,并在炎症初期介导白细胞在血管表面快速滚动。

CD163

M130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参与巨噬细胞对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复合物的清除/内吞作用。

CD163b

CD163L1、M160

同源异构体 1: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同源异构体 2:脾。

参与巨噬细胞对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复合物的清除/内吞作用。

CD164

MUC-24、MGC-24

同源异构体 1:前列腺癌肿瘤和骨转移瘤;同源异构体 2:小肠、大肠以及肺和甲状腺上皮细胞;同源异构体 4:造血祖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

可能参与造血。调控脐带血 CD133+ 细胞的迁移,该过程由 CXCL12/CXCR4 轴介导。可能在前列腺癌转移和癌细胞的骨髓浸润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肌细胞生成,正调控成肌细胞迁移并促进成肌细胞与肌小管的融合。

CD165

AD2、gp37

淋巴细胞亚群、单核细胞、未成熟的胸腺细胞、血小板和上皮细胞。

胸腺细胞粘附至胸腺上皮细胞的关键。

CD166

ALCAM

激活的 T 细胞和 B 细胞、单核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和神经细胞。

通过结合 CD6 介导细胞粘附,参与神经生长,并可能在 T 细胞和 B 细胞与激活白细胞的结合过程中发挥作用。

CD167a

DDR1

在大脑、肺部、胎盘以及肾脏中表达水平最高。

是作为细胞表面的纤维胶原蛋白受体发挥作用的酪氨酸激酶,并能够调节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连接、胞外基质重建、细胞迁移、分化、存活及细胞增殖。

CD167b

DDR2

主要表达于骨细胞、成骨细胞和骨衬细胞,同时在心脏和肺中也有表达。

是作为细胞表面的纤维胶原蛋白受体发挥作用的酪氨酸激酶,并能够调节细胞分化、胞外基质重建、细胞迁移及细胞增殖。为正常骨发育所必需。

CD168

HMMR

单核细胞和 T 细胞亚群。

透明质酸受体。CD168 经透明质酸激活后可调控细胞迁移、增殖、信号传递、基因表达、细胞分化、形态形成和转移,并与细胞转型和肿瘤转移有关。

CD169

唾液酸粘附素、Siglec-1

巨噬细胞。

介导网格蛋白依赖型内吞作用的内吞受体。

CD170

SIGLEC5、OB-BP2

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细胞。

介导唾液酸依赖型细胞结合的粘附分子。

CD171

NCAM-L1、L1CAM

T 细胞和 B 细胞亚群、单核细胞和神经细胞。

参与轴突生长、成束、神经细胞迁移和分化的粘附分子。

CD172a

SHPS-1、SIRPA

单核细胞、粒细胞、树突细胞、大脑和干细胞。

CD47 的免疫球蛋白样细胞表面受体。辅助小脑神经细胞粘附、神经突生长和神经胶质细胞附着。与 CD47 结合可阻止未成熟的树突细胞发育成熟,从而抑制成熟树突细胞产生细胞因子。

CD172b

SIRPB1

单核细胞和树突细胞。

免疫球蛋白样细胞表面受体,参与负调控受体酪氨酸激酶的偶联信号传递。

CD172g

SIRPG、SIRPB2

CD4+ 和 CD8+ T 细胞以及激活的 NK 细胞。

免疫球蛋白样细胞表面受体,能够在结合 CD47 后介导细胞间粘附。

CD173

2 型 H 血型抗原

红细胞、干细胞亚群和血小板。

A 型和 B型血型抗原前体。

CD174

Lewis Y

干细胞亚群、红细胞和上皮细胞。

可能参与造血干细胞向骨髓的归巢过程。

CD175

Tn

干细胞亚群和上皮细胞。

与组织血型相关的糖抗原。

CD175s

唾液酸化 Tn

幼红细胞、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

与 CD22、Siglec-3、5 及 6 结合,参与诱导肿瘤转移和侵袭,在多种癌症中过表达并与预后效果差有关。

CD176

TF 抗原

干细胞亚群和上皮细胞。

作为癌胚抗原发挥作用,在正常成人组织中低水平表达,但在增生或肿瘤细胞中可上升至胎儿水平。

CD177

NB1 糖蛋白、HNA-2a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细胞膜的主要免疫原分子。

CD178

Fas 配体、CD95 配体

激活的 T 细胞、树突细胞、肿瘤细胞和睾丸。

参与 T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诱导表达 Fas 的靶细胞凋亡。

CD179a

VpreB1

前 B 细胞。

与 B 细胞早期分化有关。

CD179b

λ5

前 B 细胞。

与 B 细胞的发育有关。

CD180

RP105

成熟的外周血 B 细胞、单核细胞和树突细胞。

介导 B 细胞对细菌 LPS 的固有免疫应答、诱导 NFkB 激活,并参与 B 细胞存活与否的决策。

CD181

CXCR1、IL8R α

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 细胞亚群、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

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和激活。

CD182

CXCR2

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 细胞亚群、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

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和激活。

CD183

CXCR3

T 细胞亚群、B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增殖中的内皮细胞。

与 T 细胞趋化性、整合素激活及细胞骨架变化有关,并参与与炎症相关的效应 T 细胞趋化性迁移。

CD184

CXCR4

T 细胞亚群、B 细胞、树突细胞、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

与细胞迁移、造血祖细胞归巢和 HIV-1 细胞入侵有关。

CD185

CXCR5

成熟 B 细胞和 Burkitt 淋巴瘤细胞。

结合 B 细胞趋化因子 BL,与 B 细胞迁移至脾和派尔集合淋巴结中的 B 细胞滤泡的过程有关。

CD186

CXCR6、Bonzo

Th1 细胞、B 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亚群。

CXCL16 受体。参与 T 细胞招募,并且是 HIV-1 共受体。

CD191

CCR1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细胞和造血干细胞。

结合 MIP-1α、MIP-1δ、RANTES 及 MCP-3,参与白细胞趋化作用并影响干细胞增殖。

CD192

CCR2

单核细胞、B 细胞、激活的 T 细胞和树突细胞。

参与白细胞趋化作用,并是 HIV 共受体。

CD193

CCR3

通常表达于嗜酸性粒细胞,并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中痕量表达。

参与白细胞趋化作用,并是 HIV 共受体。

CD194

CCR4

CD4+ T 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血小板、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

循环记忆淋巴细胞上的趋化因子归巢受体、部分 HIV-2 原代分离株的共受体。

CD195

CCR5

单核细胞和 T 细胞亚群。

参与白细胞趋化作用,并是 HIV 共受体。

CD196

CCR6、CKR-L3、GPRCY4

淋巴细胞和树突细胞。

C-C 型趋化因子的受体,可结合 MIP-3α/LARC 并影响树突细胞趋化性。

CD197

CCR7、BLR2

激活的 T 细胞和 B 细胞。被 Epstein-Barr 病毒感染后在 B 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上调。

MIP-3β 受体、Epstein-Barr 病毒作用于 B 细胞以及淋巴细胞迁移至淋巴结的介质。

CDw198

CCR8、CKR-L1、GPRCY6

单核细胞、T 细胞亚群、树突细胞和 HUVEC 细胞。

调控单核细胞趋化性和胸腺细胞系的凋亡,并是 HIV-1 感染的共受体。

CDw199

CCR9

胸腺细胞、淋巴细胞和黑色素瘤细胞。

调控趋化性,并是 HIV-1 感染的共受体。

CD200

OX-2

胸腺细胞、B 细胞、激活的 T 细胞、内皮细胞和角质细胞亚群。

是骨髓细胞功能下调的信号,可共刺激 T 细胞增殖。

CD201

EPCR

内皮细胞亚群。

促进蛋白 C 激活,参与蛋白 C 通路控制的凝血作用。

CD202b

TIE2、TEK

内皮细胞和成血管细胞。

调控血管生成、内皮细胞存活、增殖、迁移及粘附。

CD203a

ENPP1、M6S1、NPPS、PC1、PDNP1

浆细胞和部分非淋巴组织。

参与质膜上的 ATP 水解,并可调控胰岛素敏感度。

CD203c

ENPP3

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及它们的祖细胞。

参与酶催化的脱氧核苷酸、核苷糖和 NAD 水解。

CD204

MSR1

来源于单核细胞的巨噬细胞。

与低密度脂蛋白等大分子的内吞作用有关,并参与宿主防御。

CD205

DEC205

树突细胞、B 细胞和胸腺上皮细胞。

促进抗原呈递的内吞受体,使 B 细胞增殖能力下降。

CD206

MMR

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

参与含甘露糖的溶质的内吞作用(胞吞和胞饮)。

CD207

胰岛蛋白

朗格汉斯细胞。

促进抗原摄取,并参与抗原呈递至 T 细胞的途径选择和/或加工。

CD208

LAMP3

树突细胞。

树突细胞成熟的标志,参与细胞增殖。

CD209

DC-SIGN

树突细胞、胎盘巨噬细胞、胎盘血管通道的内皮细胞、外周血单核细胞和 THP-1 单核细胞。

介导抗原的内吞与降解,可结合 HIV1 gp120 等致病抗原。

CD210

IL10RA、IL10R1、CDw210a

单核细胞、B 细胞、T 细胞以及大颗粒淋巴细胞。

IL10 受体,可抑制 γ-干扰素激活巨噬细胞。

CDw210b

IL10RB、IL10R2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B 细胞和 T 细胞。

IL10、IL22、IL26、IL28 及 IL29 受体复合物的组成部分。

CD212

IL12RB1

激活的 T 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

IL12 和 IL23 受体复合物的组成部分。

CD213a1

IL13RA1

B 细胞、T 细胞以及内皮细胞。

IL13 和 IL4 受体复合物的组成部分。

CD213a2

IL13RA2

B 细胞和单核细胞。

IL13 受体复合物的组成部分。

CD215

IL15RA

广泛表达。

IL15 的受体。

CD217

IL17R

B 细胞、T 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粒细胞。

IL17A 和 IL17F 的受体。

CD218a

IL18R1

B 细胞和 T 细胞的亚群、自然杀伤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和内皮细胞。

IL18 受体复合物的组成部分。

CD218b

IL18Rβ、IL18RAP

自然杀伤细胞、T 细胞亚群、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

IL18 受体复合物的组成部分。

CD220

胰岛素受体

广泛表达于受胰岛素代谢影响的目标组织。

与蛋白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有关。结合胰岛素后可刺激胰岛素与其下游介质的联系,包括胰岛素受体底物和磷脂酰肌醇 3-激酶 (PI3K),介导葡萄糖摄取。

CD22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受体

在各组织中广泛表达。

介导胰岛素刺激的 DNA 合成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刺激的细胞增殖和分化。

CD222

M6PR、IGFII-R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将磷酸化的溶酶体酶从高尔基体复合物和细胞表面转运至溶酶体。

CD223

LAG-3

激活的自然杀伤细胞和 T 细胞。

参与淋巴细胞激活,并负调控 T 细胞激活。

CD224

GGT1

T 细胞和 B 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干细胞。

催化谷胱甘肽的谷氨酰基转移至各种氨基酸和二肽受体,有助于氧化稳态。

CD225

IFITM1、Leu-13、DSPA2a

T 细胞、B 细胞、单核细胞、内皮细胞、骨细胞和成骨细胞。

抑制病毒入侵、参与细胞粘附、控制细胞生长和迁移。传递抗增殖和同质性粘附信号。

CD226

DNAM-1、PTA1

T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

参与细胞间粘附、淋巴细胞信号传递、细胞毒作用以及细胞毒性 T 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淋巴因子分泌。

CD227

MUC1、PUM、EMA

T 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上皮细胞和干细胞亚群。

参与细胞粘附以及基于磷酸化和蛋白间相互作用的信号传递。

CD228

黑素转铁蛋白、MFI2

内皮细胞、干细胞和黑色素瘤细胞。

参与细胞的铁离子摄取。

CD229

Ly9

T 细胞和 B 细胞。

参与 T 细胞与辅助细胞间的粘附。

CD230

PrP

抗原在体内表达广泛。

参与神经发育并与突触可塑性有关,蛋白质形态发生变化后会引发朊病毒病。

CD231

Tspan-7、TALLA-1

T 细胞和内皮细胞。

可能参与细胞增殖和移动。

CD232

丛状蛋白-C1、VESP-R

黑色素细胞、单核细胞、B 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

SEMA7A、天花病毒臂板蛋白 A39R、牛痘病毒臂板蛋白 A39R 及疱疹病毒臂板蛋白的受体。可能具有抗黑色素瘤的作用。

CD233

Band 3、AE1

红细胞。

参与跨细胞膜阴离子交换,是细胞骨架蛋白、酶和血红蛋白的结合位点。

CD234

Duffy 抗原受体、DARC

红细胞、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

疟原虫受体、非特异性趋化因子受体。

CD235a

血型糖蛋白-A

红细胞。

红细胞的主要膜固有蛋白,可最大程度减少红细胞聚集,是流感病毒、恶性疟原虫和甲型肝炎病毒的受体。

CD235b

血型糖蛋白-B

红细胞。

是红细胞膜中的次要唾液酸糖蛋白以及疟原虫受体。

CD236

血型糖蛋白-C/D

选择性剪接产生的两种同源异构体:血型糖蛋白-C 表达于红细胞,血型糖蛋白-D 则广泛表达。

血型糖蛋白-C 可调控红细胞的稳定性。

CD238

Kell 血型糖蛋白

红细胞、支持细胞和滤泡树突细胞。

作为锌内肽酶发挥作用,可裂解内皮素 3。

CD239

Lutheran 血型抗原、B-CAM

红细胞、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

层粘连蛋白 α5 的受体,参与红细胞分化和运输。

CD240CE

血型 Rh(CE) 多肽

红细胞。

低聚复合物的组成部分,可能在红细胞的细胞膜中参与转运并起通道作用。

CD240D

血型 Rh(D) 多肽

红细胞。

低聚复合物的组成部分,可能在红细胞的细胞膜中参与转运并起通道作用。

CD241

RHAG、RH50

红细胞。

铵转运蛋白,与 Rh 血型抗原的表达有关。

CD242

ICAM-4

红细胞。

白细胞粘附蛋白 LFA-1 的配体,在幼红细胞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D243

MDR-1

干细胞和耐药肿瘤细胞。

TP,结合盒转运蛋白。影响 P-糖蛋白转运的毒素和药物的摄取、组织分布和去除。

CD244

2B4、NAIL

自然杀伤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参与自然杀伤细胞激活以及自然杀伤细胞与 T 细胞的相互作用。

CD245

p220/240

T 细胞亚群。

信号传导以及 T 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共刺激。

CD246

ALK

CNS 和 PNS 的胚胎神经细胞。

多效生长因子和中期因子的酪氨酸激酶受体,可诱导神经系统的增殖和分化。

CD247

TCR Z 链

T 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

参与 TCR 复合物的装配和表达,以及抗原触发后的信号传导。

CD248

内皮唾液酸蛋白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和基质成纤维细胞。

参与肿瘤血管形成。

CD249

EAP、氨肽酶 A

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

将血管紧张素 II 转化为血管紧张素 III。

CD252

OX40L

树突细胞、激活的 B 细胞、内皮细胞和肥大细胞。

TNFRSF4 受体的配体,共刺激 T 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

CD253

Apo-2L、TRAIL

激活的 T 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

通过结合 DR4 或 DR5 受体启动肿瘤细胞凋亡。

CD254

ODF、OPGK、RANKL、TRANCE

激活的 T 细胞、基质细胞和破骨细胞。

参与 T 细胞与 B 细胞以及 T 细胞与树突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并与破骨细胞分化及相应的骨吸收有关。

CD256

APRIL、TALL-2、TRDL-1

白细胞、胰腺细胞和结肠。

与 T 细胞和 B 细胞的增殖有关,可激活 NFkB 及诱导细胞死亡,并可能参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介导的免疫过程。

CD257

BAFF、TALL-1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 细胞和树突细胞。

参与激活 B 细胞和 T 细胞的功能并调控体液免疫。

CD258

TNFRSF14、HVEM-L

激活的 T 细胞、激活的单核细胞和 B 细胞。

刺激 T 细胞增殖,且是单纯疱疹病毒的受体。

CD261

DR4、TRAIL-R1

激活的 T 细胞和特定肿瘤细胞。

诱导凋亡、促进 NFkB 激活。

CD262

DR5、TRAIL-R2

白细胞和特定肿瘤细胞。

可由 TNFSF10/TRAIL 激活并转导凋亡信号。

CD263

DcR1、TRAIL-R3

在大多数细胞中低水平表达,而在大多数肿瘤细胞中不表达。

TRAIL 的受体,可与 TRAIL-R1 和 TRAIL-R2 竞争,因此能够抑制凋亡。

CD264

DCR2、TRAIL-R4

在大多数细胞中低水平表达,而在大多数肿瘤细胞中不表达。

TRAIL 的受体,可抑制凋亡。

CD265

RANK、ODFR

树突细胞和激活的单核细胞。

TRANCE 的受体,是破骨作用的关键。促进 T 细胞生长、强化树突细胞的功能并参与淋巴结器官的形成。

CD266

TWEAKR

内皮细胞。

TWEAK 受体。是诱导某些类型细胞凋亡的弱诱导物,可促进血管生成和内皮细胞增殖,并可能参与调控与基质蛋白相关的细胞粘附。

CD267

TACI

静息 B 细胞和激活的 T 细胞。

CD256 和 CD257 的受体,介导转录因子 NFAT、AP1 和 NFkB 的激活。参与激活 B 细胞和 T 细胞的功能并调控体液免疫。

CD268

BAFF 受体

通常在静息 B 细胞中表达,在激活的 B 细胞和静息 CD4+ 细胞中表达水平较低。

CD257 的 B 细胞受体,可提高成熟 B 细胞的存活率并增强 B 细胞应答反应。

CD269

BCMA

成熟 B 细胞。

CD256 和 CD257 的受体,可激活 NFkB 和 JNK。可促进 B 细胞存活并参与体液免疫调控。

CD270

HveA、TR2

广泛表达。

CD258 和 CD272 的受体。在单纯泡疹病毒 (HSV) 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介导 HSV 入侵激活的人 T 细胞。

CD271

NGF 受体、p75NTR

施旺细胞、神经元、来自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

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发育期间调控神经元细胞的生长、迁移、分化和死亡。

CD272

BTLA

CD4+ 和 CD8+ T 细胞,始终只在 Th1 细胞中表达,Th2 细胞中未见表达。

淋巴细胞抑制性受体,可调控淋巴细胞的激活和/或内稳态以及 T 细胞耐受性。

CD273

PD-L2、B7-DC

树突细胞和激活的单核细胞。

刺激树突细胞,抑制 T 细胞在结合 PD1 受体后的激活。  通过非 PD1 介导的相互作用介导 T 细胞激活。

CD274

PD-L1、B7-H1

激活的 T 细胞和 B 细胞、树突细胞、角质细胞和单核细胞。

是 T 细胞增殖以及产生 γ 干扰素和 IL10 的关键,与 PDCD1 的相互作用可抑制 T 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

CD275

B7-H2、B7RP-1

激活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

CD278 的配体、T 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共刺激信号,可诱导 B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CD276

B7-H3

源自单核细胞的树突细胞、激活的巨噬细胞、上皮细胞、激活的 T 细胞和 B 细胞以及激活的自然杀伤细胞。

增强对细胞毒性 T 细胞的诱导,在接收到 T 细胞受体信号时可选择性刺激 γ 干扰素的产生。在骨生成过程中起调控作用。

CD277

BTN3A1

T 细胞、B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细胞和内皮细胞。

T 细胞激活。

CD278

ICOS

激活的 T 细胞。

增强 T 细胞对外来抗原的所有基础应答,包括增殖、分泌淋巴因子、促进介导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分子的表达以及促进 B 细胞分泌抗体。

CD279

PD-1

激活的 T 细胞和 B 细胞。

参与 T 细胞耐受的抑制性细胞表面受体。

CD280

MRC2

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

介导内吞的凝集素受体,具有钙依赖型凝集素活性。参与胞外胶原基质的细胞摄取、重塑和溶酶体降解。可能参与纤溶酶原激活系统对 PLAUR/PLAU 胞外表达水平的控制。

CD281

TRL1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和角质细胞。

识别病原体、激活固有免疫、调控 TLR2 的功能。

CD282

TLR2

单核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角质细胞和上皮细胞。

介导针对细菌细胞壁脂蛋白的固有免疫,诱导 NFkB 激活。

CD283

TLR3

树突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

介导针对病毒性感染的固有免疫,由 dsDNA 激活。

CD284

TLR4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和 T 细胞亚群。

介导针对细菌多糖的固有免疫,诱导 NFkB 的激活和 I 型干扰素的产生。

CD286

TLR6

单核细胞、CD11c+ 树突细胞、浆细胞样前树突细胞、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

TLR6 与 TLR2 的二聚体可调节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酵母聚糖引起的巨噬细胞激活。启动促炎级联和凋亡反应,并通过 MYD88 和 TRAF6 发挥作用,促使 NFkB 激活、细胞因子分泌以及炎症反应。

CD288

TLR8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和神经细胞。

参与病原体识别和固有免疫激活。由病毒性 ssRNA 和细菌 RNA 激活。

CD289

TLR9

外周血白细胞和浆细胞样前树突细胞。

参与针对微生物制剂的固有免疫应答。由未甲基化的胞嘧啶-磷酸-鸟嘌呤 (CpG) 二核苷酸激活,通过 MYD88 和 TRAF6 发挥作用,可导致 NFkB 激活、细胞因子分泌及炎症反应。

CD290

TLR10

B 细胞和树突细胞。

参与针对微生物制剂的固有免疫应答。通过 MYD88 和 TRAF6 发挥作用,可导致 NF-kappa-B 激活、细胞因子分泌及炎症反应。

CD292

BMPR-1A、ALK-3、SKR5

骨骼肌细胞、骨祖细胞、软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

BMP-2 和 BMP-4 的受体。参与凋亡、脂肪细胞发育、细胞分化以及成骨细胞的胞外基质沉积。

CDw293

BMPR-1B

间充质细胞、骨祖细胞、软骨细胞和上皮细胞。

BMP7 和 GDF5 的受体,参与软骨形成。

CD294

GPR44

Th2 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调控免疫和炎症反应,诱导 Th2 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迁移。

CD295

LEP-R、OB-R

造血细胞、心脏、肝脏、肾脏和胰腺细胞。

瘦蛋白的受体。参与脂肪代谢调控,为正常淋巴细胞增殖所必需。

CD296

ART1

中性粒细胞、心脏和骨骼肌细胞。

催化 ADP-核糖从 NAD+ 转移至蛋白质的精氨酸残基。

CD297

ART4

红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

参与 Dombrock 血型抗原的代谢。

CD298

ATP1B3

神经元细胞。

神经元细胞膜上 Na+-K+ 泵的组成部分。

CD299

CLEC4M、L-SIGN、DC-SIGNR

肝脏和淋巴结内皮细胞。

参与肝外周免疫监控的病原体识别受体。可识别 HIV-1、HIV-2、人巨细胞病毒和人 SARS 冠状病毒的甘露糖 N-连接寡糖。

CD300a

CLM-8

自然杀伤细胞、T 细胞亚群、B 细胞、树突细胞、肥大细胞、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可能会使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下调以及肥大细胞脱粒下调的抑制性受体。

CD300b

CLM-7、IREM3

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通过与 TYROBP 相互作用激活免疫受体。

CD300c

CLM-6

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外周血 T 细胞和 B 细胞。

调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的 IFN-α 和 TNF-α 分泌。

CD300d

CLM-4

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调控其他 CD300 分子的表达

CD300e

CLM-2、IREM-2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髓样树突细胞。

防止凋亡、触发促炎细胞因子生成以及上调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CD300f

CLM-1、IREM-1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

作为骨髓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抑制性受体发挥作用,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

CD300g

CLM-9、TREM4

内皮细胞。

可介导 L-选择素依赖型淋巴细胞滚动。

CD301

CLEC10A

巨噬细胞和未成熟的树突细胞。

参与细胞粘附、细胞间信号传递以及基于糖蛋白结合的细胞识别。

CD302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

参与内吞、吞噬、细胞粘附和迁移。

CD303

CLEC4C、BCDA-2

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和源自单核细胞的未成熟树突细胞。

捕获抗原并将肽送入用于呈递给 T 细胞的细胞室,可能介导浆细胞样树突细胞中 IFN-α/β 表达诱导的抑制。同时可用作激活蛋白酪氨酸激酶的信号受体,并可使细胞内钙离子流通。

CD304

神经纤毛蛋白 1

树突细胞、T 细胞、神经细胞以及内皮细胞。

调控 VEGF 介导的血管生成、树突细胞-T 细胞相互作用以及神经突的产生。

CD305

LAIR1

T 细胞、B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抑制性受体,是自然杀伤细胞、B 细胞和 T 细胞的细胞杀伤作用的主要负调控。

CD306

LAIR2

单核细胞和 T 细胞。

抑制细胞激活和炎症反应。

CD307a

FcRL1

成熟 B 细胞的亚群。

可能参与 B 细胞激活和分化。

CD307b

FcRL2

成熟 B 细胞的亚群。

调控正常及肿瘤 B 细胞的发育。

CD307c

FcRL3

成熟 B 细胞的亚群。

与 PTPN6、PTPN11、SYK 和 ZAP-70 相互作用。

CD307d

FcRL4、IRTA1

记忆 B 细胞和单核细胞样 B 细胞。

可能抑制 B 细胞受体的信号传递。

CD307e

FcRL5

成熟 B 细胞和记忆 B 细胞。

可能参与 B 细胞的发育和分化。

CD309

VEGFR-2

内皮细胞和原始干细胞。

该受体由 VEGF 激活,参与血管生成、发育、伤口愈合以及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

CD312

EMR2

巨噬细胞、激活的单核细胞、树突细胞、粒细胞、肝细胞和肺细胞。

促进粒细胞的趋化作用、脱粒和粘附。促进巨噬细胞中 IL8 和 TNF 等细胞炎症因子的释放。

CD314

NKG2D、KLRK1

自然杀伤细胞、T 细胞亚群和树突细胞亚群。

自然杀伤细胞和部分细胞毒性 T 细胞对 MHC I 类 HLA-E 分子的识别受体。

CD315

PTGFRN

巨核细胞、肝细胞、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

抑制前列腺素 F2-α (PGF2-α) 与其特异性 FP 受体的结合。

CD316

IGSF8、EWI-2、KCT-4

B 细胞、T 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

细胞运动的负调控因子,可调控神经突生长并维护大脑神经网络。

CD317

BST2

T 细胞、单核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树突细胞。

IFN-诱导的抗病毒宿主限制因子,可通过直接将早期病毒颗粒束缚在受感染细胞的细胞膜上从而有效阻止各种哺乳动物的膜包被病毒释放。

CD318

CDCP1、SIMA135

造血干细胞和上皮细胞。

可能参与细胞粘附和细胞基质附着,并可通过自身磷酸化作用参与调控锚固与迁移或增殖与分化。可作为白血病诊断以及未成熟造血干细胞亚群的标志物,是参与肿瘤进展和转移的四分子交联体网的组成部分。

CD319

SLAMF7、CRACC

自然杀伤细胞和激活的 B 细胞。

介导自然杀伤细胞的激活,并可能参与淋巴细胞粘附。

CD320

FDC-SM-8D6、TCbIR

滤泡树突细胞。

促进 IL10 介导产生的浆细胞前体的增殖,是细胞摄取结合有钴胺传递蛋白的钴胺素的受体。

CD321

JAM-A、JAM-1、PAM-1、F11R

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

参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形成、调控白细胞迁移、上皮屏障维护以及血小板激活。

CD322

JAM-B、JAM-2、VE-JAM

高内皮细胞。

可能参与淋巴细胞向次级淋巴器官的归巢。

CD324

E 钙粘蛋白、CDH1

上皮细胞、角质细胞、滋养层细胞和血小板。

钙依赖型细胞粘附蛋白,参与细胞间和细胞与基质间粘附、肿瘤抑制、细胞生长和分化。

CD325

N 钙粘蛋白、钙粘蛋白-2、CDH2

神经细胞、横纹肌细胞和心肌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胰腺细胞和肝细胞。

可能与神经元识别机制有关。在海马神经元中,可调控树突棘密度。

CD326

Ep-CAM、EGP314

胚胎干细胞、上皮细胞和腺癌。

可作为肠上皮细胞与上皮内淋巴细胞在粘膜上皮处的亲同种抗原物理相互作用分子,以提供作为抵抗粘膜感染第一道防线的免疫屏障。参与胚胎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CD327

Siglec-6、OB-BP1

B 细胞、胎盘滋养层细胞和粒细胞。

介导唾液酸依赖型细胞结合的粘附分子。

CD328

Siglec-7、AIRM-1

自然杀伤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

介导唾液酸依赖型细胞结合的粘附分子。可介导抑制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并可能参与造血。抑制 CD34+ 细胞前体朝髓单核细胞系分化及抑制白血病骨髓细胞的增殖(体外)。

CD329

Siglec-8、SAF-2

嗜酸性粒细胞。

介导唾液酸依赖型细胞结合的粘附分子。

CD331

FGFR1、BFGFR、FLT-2

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间充质细胞和心肌细胞,在星形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和肾上腺皮质细胞系中也有表达。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细胞表面受体,在胚胎发育、细胞增殖、分化及迁移的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

CD332

FGFR2、KGFR

神经细胞、肝细胞、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细胞表面受体,在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凋亡以及胚胎发育的调控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CD333

FGFR3

大脑、肾脏、成人睾丸。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细胞表面受体,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以及软骨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凋亡的调控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正常骨骼发育所必需。

CD334

FGFR4

肝脏、肾脏、肺、胰腺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细胞表面受体。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以及脂代谢、胆汁酸生物合成、葡萄糖吸收、维生素 D 代谢和磷酸盐平衡。

CD335

NCR1、NK-p46

自然杀伤细胞。

可能有助于提高激活的自然杀伤细胞介导肿瘤细胞裂解的细胞毒作用激活受体。

CD336

NCR2、NK-p44

激活的自然杀伤细胞。

可能有助于提高激活的自然杀伤细胞介导肿瘤细胞裂解的细胞毒作用激活受体。

CD337

NCR3、NK-p30

自然杀伤细胞。

有助于提高激活的自然杀伤细胞介导肿瘤细胞裂解的细胞毒作用激活受体。

CD338

ABCG2

肝细胞、肠上皮细胞、肾脏、肺和胎盘细胞。

在外源性物质从大脑排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外源性物质转运体,可能参与脑-血排出。

CD339

Jagged1、JAG1

骨髓基质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施旺细胞、角质细胞、卵巢、前列腺、胰腺、胎盘和心脏细胞。

多种 Notch 受体的配体,参与介导 Notch 信号传递、造血过程中细胞命运的决定和心血管发育。

CD340

ERBB2、MLN 19

上皮细胞、内皮细胞、角质细胞、造血干细胞亚群、胚胎中胚层细胞和胚外组织。

是参与形成多种细胞表面受体复合物的蛋白酪氨酸激酶,也是神经调节蛋白受体复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调控外周微管的生长和稳定。

CD344

卷曲蛋白-4、Fz-4、FzE4

广泛表达。在成人心肌细胞、横纹肌细胞、卵巢和胎儿肾脏中高水平表达。

Wnt 蛋白受体,可能参与组织成形过程中极性信息的转导和胞间传递。视网膜血管形成的关键。

CD349

卷曲蛋白-9、Fz-9、FZD9

间充质干细胞、神经细胞前体、乳腺上皮细胞、神经元、睾丸和肾脏。

Wnt 蛋白受体,可能参与组织成形过程中和/或已分化组织间极性信息的转导和胞间传递。

CD350

卷曲蛋白-10、Fz-10、FZD10

胎盘、胎儿肾脏、胎儿肺部和胎儿大脑。

Wnt 蛋白受体,可能参与组织成形过程中和/或已分化组织间极性信息的转导和胞间传递。

CD351

FCAMR

肾小球系膜细胞。

IgA 和 IgM 的 Fc 片段受体,可能参与 IgA 和 IgM 介导的微生物免疫应答。

CD352

NTB-A、SLAMF6

自然杀伤细胞、T 细胞和 B 细胞

仅触发细胞表面自然细胞毒性受体表达密度高的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

CD353

SLAMF8

胸腺细胞、脾细胞和骨髓细胞。

可能参与 B 细胞谱系定向和/或基于 B 细胞受体的信号传递调控。

CD354

TREM-1

肝细胞、肺细胞、脾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

刺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触发促炎症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的释放,提高细胞激活标志物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放大细菌和真菌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并且是感染性休克的重要介质。

CD355

CRTAM

T 细胞亚群、脾细胞、胸腺细胞、外周血白细胞和浦肯野细胞。

与 CADM1 相互作用,可促进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和 CD8+ 细胞分泌 IFN-γ(体外),以及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抗肿瘤作用(体内表达 CADM3)。

CD357

TNFRSF18

淋巴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

TNFSF18 的受体,可能参与激活的 T 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以及 T 细胞受体介导的细胞死亡调控。

CD358

TNFRSF21

心肌细胞、神经细胞、胎盘细胞、胰腺细胞和淋巴细胞。

可能激活 NF-kappa-B 并促进凋亡,以及激活 JNK 并参与 T 细胞分化。正常的细胞死亡和轴突修剪均需要该分子。

CD360

IL-21R

淋巴组织,尤其是胸腺和脾脏。

白介素-21 的受体。

CD361

EVI2B

B 细胞、骨髓、外周血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和 Epstein-Barr 病毒转化的淋巴母细胞系。

可能参与黑色素细胞和角质细胞分化。

CD362

多配体蛋白聚糖-2、HSPG、SDC2

T 细胞。

负载硫酸乙酰肝素的细胞表面蛋白多糖。

CD363

S1PR1

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和黑色素细胞。

1-磷酸神经鞘氨醇 (S1P) 的受体。该偶联有上皮细胞 G-蛋白的受体可参与调控内皮细胞的分化。

​​​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