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杂志子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science及其子刊 science杂志子刊

science杂志子刊

#science杂志子刊|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science杂志子刊

5本子刊:

《Science Signaling》 (科学信号)。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科学转化医学)。

2015年的新子期刊:《Science Advances》 (科学进展)。

2016年的新子期刊:《Science Robotics》(人工智能)。

2016年的新子期刊:《Science Immunology》(免疫学)。

期刊简介

《科学》杂志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英文名:Science Magazine 。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该杂志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

该期刊的主要关注点是出版重要的原创性科学研究和科研综述,此外《科学》也出版科学相关的新闻、关于科技政策和科学家感兴趣的事务的观点。不像大多数科学期刊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科学》和它的对手《自然》期刊涵盖了所有学科。根据期刊引证报告,《科学》在2014年的影响因子为31.477。

虽然《科学》是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期刊,但发表文章并不需要AAAS的会员资格。《科学》收到世界各地作者的论文。发表文章的竞争极其激烈,因为发表在这样高引用率期刊上文章可以为作者吸引关注并有助于其职业发展。但是提交给编辑的文章只有不到10%会被接受发表,所有的研究文章在见刊之前皆须同行评审。

怎么区分science的文章属于哪个子刊

Science《Science》也有下面5个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科学转化医学) 影响因子:16.710《Science Signaling》 (科学信号)。 影响因子:6.378《Science Advances》 (科学进展) 影响因子:11.511《Science Robotics》(人工智能)《Science Immunology》(免疫学

请问《nature》和《science》主刊与他们的子刊的关系?同一篇文章可以同时发主,子刊?

子刊属于主刊旗下刊物,主刊有综合性,而子刊偏向某一专业。同一篇文章可以同时发子刊主刊。

《Nature》和《Science》他们是综合性刊物,更偏向通俗类科普读物;而子刊是更专业的,专门针对某一类别的研究。其中《Nature》是私人商业集团管理,《Science》是公益性的学会管理。

同一篇文章是可能在其主刊和子刊以相同的名称发表的,因为《Nature》《Science》的出版周期很短,一周一刊,他会尽快的将研究成果展现出来,然后进一步通过子刊来深入介绍。

就现在来讲,通过IF比较,某些子刊类的review甚至高于主刊,但综合来看,其实还是主刊更有影响力,毕竟刊登的是多方面的知识。

《Nature》

兼顾学术期刊和科学杂志,即科学论文具较高的新闻性和广泛的读者群。论文不仅要求具有“突出的科学贡献”,还必须“令交叉学科的读者感兴趣”。

《science》

《科学》(英语:Science)是美国科学促进会(英语: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为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

《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

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为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

《Nature》旗下子刊名

1. Nature Cell Biology 19.122

2. Nature Immunology 27.586

3. Nature Medicine 30.550(03年创刊)

4. Nature Genetics 26.494(03年创刊)

5.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12.000

(Nature Structural Biology)

6. Nature Materials 13.531

7. Nature Biotechnology 22.4

8.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16.058 (05年创刊)

9. Nature Physics (05年创刊)

10.Nature Neuroscience 16.98

11.Nature Methods (04年创刊)

《science》旗下子刊名

Science Advances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Science Signaling

Science Immunology

Science Robotics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nature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

《nature》和《science》主刊与其子刊的档次差距?

《nature》和《science》的主刊定位为兼顾学术期刊和科学杂志,涵盖了所有学科,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nature》和《science》的子刊偏向某一专业的专门针对某一类别的研究。

主刊与其子刊的档次差距在于影响力或者影响因子:

1、根据期刊引证报告,《科学》在2014年的影响因子为31.477。nature影响因子为40.137(17年数据)。

2、Nature Geoscience是Nature08年创刊的地球科学子刊,14年影响因子10.39,这个地球科学,尤其是地质类有影响力的一区专业期刊里面是很有含金量的。即使是Nature主刊,如果只考虑地球科学方面的文章的话,影响因子也很难超过15。

3、Nature Communcations是2010年创刊的新子刊,宗旨跟Nature主刊比较一致,2017-2018最新影响因子为12.353。

4、通过IF比较,某些子刊类的review甚至高于主刊,但综合来看,主刊比其子刊更有影响力,也更难发文章。

Nature系列刊物有三类:综述性期刊,对重要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评论;研究类期刊,以发表原创性研究报告为主;临床医学类期刊,对医学领域重要的研究进展做出权威性解释,并促进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变为临床实践。截止2018年1月14日下午,自然出版集团旗下包括Nature本身以Nature打头的期刊已经52个,其中子刊为51个!

science旗下刊物有Science Advances;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Science Signaling;Science Immunology;Science Robotics。

nature的论文不仅要求具有“突出的科学贡献”,还必须“令交叉学科的读者感兴趣”。science的主要关注点是出版重要的原创性科学研究和科研综述,此外《科学》也出版科学相关的新闻、关于科技政策和科学家感兴趣的事务的观点。

同一篇文章可以同时发子刊主刊。

科技论文基本以3种形式出现在《nature》和《science》:

(1)学术论文:《Nature》:Articale;《Science》:Research articale;

(2)研究报道:《Nature》:Letter;《Science》:Report;

(3)通讯:《Nature》:Correspondence;《Science》:Letter。

两刊的一个重要差别是《Science》允许参考文献中在参考文献号下列出一个以上的文献,同时也允许在参考文献下加入简要注解说明等。这2点在《Nature》中都是不允许的。因此,在同一类文章形式中,《Science》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参考资料:

【重庆理工大学】副教授在《Science》子刊发表重要学术文章

5月5日,重庆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杨朝龙副教授课题组在国际顶尖刊物《Science》 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Ultralong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from amorphous organic materials toward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encryption and decryption的研究论文,这是国际上首次报道无定形聚合物基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在机密信息领域的加密及解密应用。重庆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为论文第一单位,材料学院硕士研究生苏艳作为第一作者,杨朝龙副教授与合作单位南洋理工大学Zhao Yanli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该论文被《Science Advances》选作亮点论文在官网滚动报道。这是重庆市高校科研成果首次登上Science子刊杂志首页并作滚动报道。

长余辉发光是指在撤去激发光源后仍然能够持续发光一段时间的一种独特光物理现象。这种现象一般存在于无机材料中,例如夜明珠。相对于无机长余辉材料,有机长余辉发光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柔性以及功能团易修饰等优点,在生物成像、光学记录、信息存储、防伪系统等诸多高新科技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但纯有机长余辉现象通常只在很低的温度(77 K)和无氧环境等苛刻条件下才能被观察到,在室温实现高效有机长余辉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基于此,杨朝龙副教授课题组与南洋理工大学Zhao Yanli教授课题组合作,自主设计了含有六个苯甲酸单元的六(4-羧酸-苯氧基)-环磷腈(G)客体分子(图三)。在室温条件下,G本身不发射任何的荧光或磷光。当G引入到聚乙烯醇(PVA)基质膜中,在激发光源关闭后表现出明显的长余辉现象,且展现出强烈的紫外辐照依赖性 (图三)。课题组基于辐照依赖特性,创新开发出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区的的绿色环保无油墨丝网印刷技术,该技术可应用于票据、奢侈品、纸币、军方/政府机密文件等的高级防伪(图四)。

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重庆市科委、重庆市教委、新加坡学术研究基金等项目,以及材料学院和高分子材料与加工技术校级首批科研团队的大力支持。

《Science Advances》为《Science》刊物旗下子刊,内容涵盖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工程、数学以及社会科学等学术领域,旨在发表推进科学发展的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创新性的前沿工作。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