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改进的K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r语言kmeans聚类算法不调包 R语言改进的K

R语言改进的K

2024-07-11 16: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全文链接:http://tecdat.cn/?p=32418 原文出处:拓端数据部落公众号

大量数据中具有"相似"特征的数据点或样本划分为一个类别。聚类分析提供了样本集在非监督模式下的类别划分。

人们在投资时总期望以最小的风险获取最大的利益,面对庞大的股票市场和繁杂的股票数据,要想对股票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选择,聚类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采用了改进K-means聚类法帮助客户对随机选择的个股进行了聚类,并对各类股票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投资建议。

读取数据

股票盈利能力分析数据

image.png

    data=read.xlsx("股票盈利能力分析.xlsx")

image.png

初始聚类中心个数

初始聚类中心数目k的选取是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传统的K-means聚类算法需要用户事先给定聚类数目k,但是用户一般情况下并不知道取什么样的k值对自己最有利、或者说什么样的k值对实际应用才是最合理的,这种情况下给出k值虽然对聚类本身会比较快速、高效,但是对于一些实际问题来说聚类效果却是不佳的。所以,下面我提出一种确定最佳聚类个数k的方法。

算法描述与步骤:

输入:包含n个对象的数据集;

输出:使得取值最小的对应的k值。

(1)根据初步确定簇类个数k的范围;

(2)仍然是用K-means算法对的每一个k值分别进行聚类;

(3)分别计算不同聚类个数k所对应的的值;

(4)找出最小的值,记下对应的k值,算法结束。

    S[1]=sum(abs(data[,3:9]-result$centers)^2)/min(abs(data[,3:9]-result$ce plot(2:6,S,type="b")

image.png

初始中心位置的选取

传统的K-means聚类算法中,我们总是希望能将孤立点对聚类效果的影响最小化,但是孤立点实际上在诈骗探测、安全性检测以及设备故障分析等方面起着不凡的作用;然而,本文排除以上这些因素,单纯地考虑聚类效果好坏。那么为了避免将孤立点误选为初始中心,我们选择高密度数据集合区域D中的数据作为聚类初始中心。

基本思想:

传统K-means聚类采用随机选择初始中心的方法一旦选到孤立点,会对聚类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将初始中心的选择范围放在高密度区。首先在高密度区选择相距最远的两个样本点作为聚类的初始中心点,再找出与这两个点的距离之和最大的点作为第3个初始中心,有了第3个初始中心,同样找到与已有的三个初始聚类中心距离和最远的点作为第4个初始中心,以此类推,直到在高密度区将k个聚类中心都找出来为止。

算法描述与步骤:

输入:包含n个对象的数据集,簇类数目k;

输出:k个初始聚类中心。

(1)计算n个数据样本中每个对象x的的密度,当满足核心对象的条件时,将该对象加到高密度区域D中去;

(2)在区域D中计算两两数据样本间的距离,找到间距最大的两个样本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记为;

(3)再从区域D中找出满足条件:的点,将作为第三个初始聚类中心;

(4)仍然从区域D中找出满足到前面三个聚类中心的距离和最大的点;

(5)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下去,直到找到第k个初始聚类中心,结束。

    #首先在高密度区选择相距最远的两个样本点作为聚类的初始中心点,再找出与这两个点的距离之和最大的点作为第3个初始中心, dd=dist(data) dd=as.matrix(dd) #高密度区域 D=which(dd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