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P测评】ROG 幻13 2023 R9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rog设置独显 【维P测评】ROG 幻13 2023 R9

【维P测评】ROG 幻13 2023 R9

#【维P测评】ROG 幻13 2023 R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言

ROG 玩家国度,是在部分游戏玩家心目中的信仰之眼高端品牌,旗下的幻系列可谓是 ROG 全能本的灵魂之作,也是全能小钢炮定位的开拓者。

ROG 幻13 2023,就是这样一台13寸的高性能360度翻转本。小尺寸,轻便携,还搭载了RTX 40系独显,双显三模,要性能有性能,要续航有续航。

游戏本的配置,轻薄本的重量,这样的一台独一无二的高能小钢炮翻转本,到底会有什么样的体验呢?

我们一起来看下。

关键词:ROG 幻13 玩家国度 游戏本 轻薄本 全能本 ROG Flow X13 ROG笔记本 13寸 翻转二合一 翻转游戏本 触屏 ROG幻系列 华硕 翻转触控轻薄本目录配置外观屏幕接口电源和电池续航表现内部结构烤机测试硬件参数和跑分游戏表现使用体验小结配置外观

机器整体是黑色,并且有独特的条纹设计。

这个条纹不仅是观感上的,会在触感上也有所体现。A面是随着条纹有轻微的起伏纹路的,所以手感摸上去非常独特,而且整个材质触感是有点像类肤的材质的贴合摩擦感。

斜对角处有一个不是很明显但是在反光下可以看到的 “REPUBLIC OF GAMERS” 的一行小字。靠近转轴处有一个三角形的反光logo。这个logo不是贴纸,是直接印刻在上面的。

转轴处也有一些细节处理,做了看似低调又暗藏玄机的一些小外观设计。

整体的观感和细节品味不错。

机器左右边框较为窄,屏幕是镜面屏,支持触控。

键盘是全尺寸大小,方向键是半高,有白色的背光。

左上方有四个可以自定义的M1 M2 M3 M4键,右上角是delete键,开关机的按钮被集成到了侧面。

键盘面整体的触感非常丝滑,掌托部分有条纹设计,这个条纹触感做的不会有凹凸感,手掌部分很舒服。

在方向键处还有一个隐秘的小条纹外观logo设计。

触摸板,大,非常大。

在13寸别的机器上面很少见到这么大的触摸板。

触感极致丝滑,而且左右角落的按压声音是偏低沉的闷声,不会有声音很大“咔嗒”的廉价感。

手油比较重的朋友,务必重视一下键盘面的清洁。

这台机器是360度翻转触控本,所以没有最大开合角度一说,可以直接翻转到自己所需要所适合的形态。

如果是竖屏状态下,抓持操作建议从触控板那一面来抓,那样可以摸到掌托的位置。

如果是从转轴处抓,留给手指的空间比较拘束。

机器的整体厚度观感很不错,而且由于翻转本的缘故,所以脚垫做的也不是很高,靠近掌托位置有做部分的楔形切边。整体看上去就是一个轻薄本的形态。

背部D壳一样也做了条纹设计,而且摸起来触感和A面是一样的。

和自家2022年的旧款对比,整体的机身宽度缩小了10mm

机器本体重量是 1.354 kg,非常惊人的重量。

这比很多14寸的轻薄本重量都要轻了,基本上就是一个13寸普通轻薄本的重量。

但是在这种轻薄本机身里面,塞进了R9 + 4050 可以接近入门游戏本,还双显三模有独显直连的配置,而且性能释放还相当优秀,这就非常难得了。

屏幕

屏幕分辨率是 2560*1600, 16:10, 有 165Hz 高刷屏,P3广色域, 3ms 极速响应,支持 G-Sync,支持杜比视界,有潘通色彩认证。

屏幕可以翻转,支持10点触控,有杜比视界认证,支持4096级压感。

在设置里,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刷新率为60Hz还是165Hz。

独显直连模式下,还可以有一个动态刷新率的选择。

在控制台内可以进行色域切换控制。

色域切换这点非常好评,对于Windows笔记本来说,广色域屏幕在硬件上的优秀能力,只有搭配相关的色域切换控制才能发挥出全部实力。有这个色域切换,可以有效避免日常使用时,在微软Windows系统内遇到的一些广色域过饱和显示的问题。

控制台内还有色温和显示模式的控制,支持多种不同场景下的显示模式。

如果对于色彩有异常的感觉,还可以手动进行校准。

针对P3广色域的两个模式的相关测试如下所示:

这个屏幕还支持手写笔,不过需要用户额外自行选配。观感有点像微软的那只笔。

型号是 ASUS PEN SA201H,支持4096级压感,自带一个AAAA的9号电池。

手写笔的体验良好,整体跟手,笔触感属于偏滑的类型。在笔尖靠近屏幕的时候,鼠标焦点会被吸引跟随。当笔尖落到屏幕的时候,笔尖会轻微回缩,是有一个小缓冲区段位移的。这个回缩有一点点不那么明晰的轻微晃动感。

调光方式是DC调光,触控方案是GF2的全贴合工艺。

这块翻转触控屏,高分高刷广色域,带色域切换,500nit高亮度,色准也很优秀,还采用了康宁大猩猩DXC防刮玻璃。

顶部有摄像头,录音口和相关传感器。支持 Windows hello 人脸识别。

接口

接口方面 1A2C,左侧是带防尘罩的XG显卡拓展接口,里面有一个Type-C 3.2Gen2接口,支持 PD1.4 协议和100W PD充电。左侧还有 Micro SD 4.0 卡槽,HDMI 2.1 ERL协议 接口。

右侧是USB4的C口,支持 PD1.4 协议和130W PD充电,还有 USB-A 3.2 Gen 2接口,电源开关。

这个电源开关的位置稍微特殊一些,一般的轻薄本开机键会在键盘面,但是ROG的幻13是放在了靠近掌托的侧方。

幻13可以支持ROG独家的XG外接显卡坞,如果对于显卡性能有追求,又要保持这种13寸的轻薄形态,可以考虑加钱选购,插入之后可以注入最高4090配置的显卡能力。

电源和电池

电源的重量是 483g ,如果原装带出去加上机身 1.354 kg,也就是1.8kg出头。

圆孔电源适配器来自台达,最高20V-6.5A,总共 130W 输出。也可以支持15W,27W,45W的小功耗输出。

经过测试,这台机器的C口支持PD充电,45W/65W/100W的适配器都可以充电,插入充电的时候会弹出一个PD充电的提示。

如果追求便携,也可以考虑外出携带45Wh或者65W的的氮化镓。

这台幻13的电池容量为惊人的75Wh,这对于13寸的轻薄本来说是顶流水平了。

通常13寸的机器受限于体积和重量,一般电池会做到48-56Wh左右,14寸则是50-65Wh,16寸才会比较常见有70-85Wh左右的容量。

幻13在小尺寸机身里配备75Wh的电池,相比于其他机器的48Wh可是足足多出56%的容量了,外出携带给足了安全感。

130W的适配器充电速度也是相当给力。

续航表现

机器的内置的控制台可以直接通过键盘面上面的M4按钮按出来,里面可以设置相关的性能模式,以及选择显卡模式。

性能模式分为:

Windows安静性能增强(必须插电才能开启)手动

双显三模的显示模式可以设置为:

独显输出混合输出集显模式自动调节

在一些模式切换中,如果监测到这个模式和NVIDIA的模式设置有冲突,会有弹窗提醒你进行相关模式配置的调整。

这个管理显示模式的面板只有在混合模式才会出来。

续航会随着不同需求,所对应的不同负载情况而产生改变。这个测试更多的目的,是希望帮助到想要选购这台机器的朋友,买之前先看看,这个机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有什么样的续航。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以下的续航测试模式

50% 亮度(208nit)+ 电源最佳性能 + 控制台性能模式 + 独显输出 + 165Hz 高刷50% 亮度(208nit)+ 电源最佳性能 + 控制台性能模式 + 集显模式 + 165Hz 高刷30% 亮度 + 电源最佳性能 + 控制台性能模式 + 混合模式 + 165Hz 高刷30% 亮度 + 电源平衡 + 控制台安静模式 + 集显模式 + 165Hz 高刷15% 亮度 + 节电模式 + 控制台安静模式 + 集显模式 + 60Hz

以上测试都在连接WiFi,不垫高机身的情况下进行。温度27度,湿度60%。

续航结果如下所示:

50% 亮度(208nit)+ 电源最佳性能 + 控制台性能模式 + 独显输出 + 165Hz 高刷

50% 亮度(208nit)+ 电源最佳性能 + 控制台性能模式 + 集显模式 + 165Hz 高刷

30% 亮度 + 电源最佳性能 + 控制台性能模式 + 混合模式 + 165Hz 高刷

30% 亮度 + 电源平衡 + 控制台安静模式 + 集显模式 + 165Hz 高刷

15% 亮度 + 节电模式 + 控制台安静模式 + 集显模式 + 60Hz

最终的结果汇总表格如下:

PCMARK 8 测出来的续航,数据会更接近真实的办公使用场景。如果是 PCMARK 10 的续航测试,这个数据会偏高,实际应该取 50%-80%左右。

至于一些品牌厂商的续航宣传,多数是断网,低亮度,本地循环播放视频,或者是测待机时间,这种数据会看起来很好看,动不动就是十几个小时二十个小时的续航,但对于外出实际轻度办公的续航情况来说,没有太高的参考价值。

内部结构

机器是十字螺丝,而且卡扣也比较宽松,相对不算很难拆解。

机器内部的固态硬盘是2230长度,并且上面有附带一个硅胶贴辅助散热。

CPU采用了液金导热,散热模块部分有一个红色三角警示贴纸在螺丝上,一般情况下,不推荐拆开这个带液金的模块。

在其他区域,也看到有散热硅胶来辅助散热。

烤机测试

测试的环境温度湿度如下所示。

使用Prime95进行压力测试,主要是对CPU的浮点运算测试,结果如下:

单烤最高瞬间是65W,随后缓慢平滑下降,稳定在53W

CPU单烤这里的参考数据使用了Prime95,而不是AIDA64。

原因是AIDA64在单烤的时候会使得独显和CPU相关功耗受到影响,使得功耗会突降40W反复跳动。

再来看下GPU显卡的情况。

独显的单烤结果如下图,可以达到60W功耗,轻微跳动 。温度也稳定在77度上下。

这可是一台13寸的带RTX4050独显的笔记本,能有这个显卡单烤功耗相当优秀。

开始进入双烤测试,结果如下。

使用AID64的话,两者的功耗处于互相抢占的动态平衡中 ,CPU在20-40W之间跳动,GPU则是在40-50W之间跳动,总功耗是 70W+

高负载下人位噪音约 47 分贝, 声音不算很尖锐,但是有点扰人。

不插电的轻度日常办公使用情况下,开启安静模式几乎无声音。开启性能模式的话会很容易触发风扇加速,但是它会加速一小段时间就安静下来,直到再次遇到高负载场景。

双烤30分钟后,键盘表面温度用红外温度计测量如下,键盘按键区主要的高温集中在中间偏上部的区域。

硬件参数和跑分

这台机器的CPU是R9-7940HS, 8核16线程,基频4.0GHz,睿频5.2GHz,RDNA3 Radeon 780M 核显,12CU。

HS后缀的意思是特调35-45W功耗区间有更好优秀表现的特选版处理器,相比于H系列,在较低功耗的时候理论上会有更好一点点的表现。

CPUZ显示的 5nm 制程是错的,这个AMD 7000系列处理器R9-7940HS,是新的4nm台积电制程+原来的线程组合的常规升级的新品,采用的是 Zen 4 (Phoenix) 架构, 搭载的RDNA3 Radeon 780M 核显,有 12CU 一共 768 Shaders 着色器,频率最高可达 2.8GHz。

AMD核显提到的的CU一组是64个shaders,Intel核显常提到的EU一组是4个shaders。

Zen 4 (Phoenix) 系列的核显还支持AV1解码编码,还有一个基于 Xilinx FPGA 的 XDNA AI 加速器(Ryzen AI)。

这个处理器理论上能耗比和核显性能都会非常出色。

除了 R9-7940HS 自带的核显之外,这台小巧身材的幻13还搭载了 RTX 4050 独显。

RTX 4050 采用的是 AD107 核心(台积电4nm),着色器数量 2560,显存 6G GDDR6,96 bit 位宽。

工作功耗在35-115W区间,并且允许设置 Dynamic Boost,显卡频率工作区间对应为 1.6 - 2.37 GHz

跑分性能表现应该是介于 RTX 3050Ti 和 RTX 3060。

RTX 4050 集成了 80 个张量核心(tensor cores), 可以支持DLSS3,在软件层面能优化游戏表现提高帧数。

Cinebench 相关测试如下:

不插电的R23跑分,数据结果相比于插电相当于95%左右,设置性能模式的离电性能几乎没有什么衰减。

横评对比来说也很优秀,在65W以下这种远不如游戏本性能释放功耗的情况下,这个最新的 R9-7940HS 基本上跑分远超去年 intel 12代处理器的全能本,同功耗下轻微略胜出 i7-12700H,接近去年i7优秀游戏本的性能水平。

单核性能对比如图,跑分也非常优秀。

AMD 新 7000系列的这个R9-7940HS 单核性能非常不错,直接超越了一众往年的旧款机器。

特别说明一下,这里的R23跑分是10分钟模式,所以可能和其他一些的单评测的单轮跑分数值存在一些差异。

R23 的 10分钟测试中,CPU的功耗最开始短时间可达到 65W,整体测试都在 53W 以上。

连续跑30轮 R15 ,结果如下。

最大是2632分,差值接近100分,波动很小,都是很不错的性能分数表现。

AIDA64 相关测试跑分如下。

3DMark 相关跑分如下所示。

CPU Profile 多线程 7746 分,单线程为 1028 分。Fire Strike 的显卡分数为 20506 分Time Spy 显卡分数为 7404 分Wild Life 显卡分数为 42386 分

跑分的数据来看,这个RTX4050虽然只给到了 60W 的功耗,但是分数还可以,也略微比120W 的 3060 低一点,在不足百瓦的功耗下,完全超过 3050 和 3050Ti。

AMD 7000系列处理器 R9-7940HS 搭载的RDNA3 Radeon 780M 核显,相关跑分如下:

Fire Strike 的核显分数为 7820 分Time Spy 核显分数为 2903 分Wild Life 核显分数为 16717 分Night Raid 核显分数为 29542 分

这个核显性能算是顶流了,跑分比RTX2050稍微弱一点点。

内存来自三星,但是相关软件监测不出来。机器搭载的是 LPDDR5 6400 MHz 板载 16G 内存,频率较高,应该对核显发挥有一定加成作用,跑分数据如下图所示。

硬盘来自西部数据,型号是 西数SN740 ,长度是2230,PCIe 4.0 * 4 的 1T NVMe 固态硬盘,相关测试如下所示。

无线网卡是 MediaTek MT7922 ,支持 wifi6E

进行办公生产力方面测试,开启电源最高性能模式,开启独显直连,垫高机身。

PCMARK10 插电情况下得分为 7470 , 不插电情况下同样模式得分为 6485。插电的性能得分比不插电多15%。

游戏表现备注:以下跑分均为插电,垫高机身,开启电源最佳性能模式进行。截图上传有压缩,不完全代表游戏画质。

帧数汇总如下.

英雄联盟LOL,开启一局人机,在 2560*1600分辨率下,极高画质帧数表现为 109-231,大部分时间基本在120-140波动。

1920*1200分辨率,极高画质是 113-249, 大部分时间基本在130-150波动

CSGO,2560*1600 分辨率下开一局人机,自动的默认高画质,不算死亡和加载过程的帧数,实际对战的帧数表现是 139 - 264 帧

绝地求生吃鸡,2560*1600 分辨率开启极致画质,不算飞机和大厅的帧数,实际对战帧数表现是 119-181 帧。

全面战争三国,开启2560分辨率下,中画质,帧数表现是52-75.

1920分辨率,中画质,帧数表现是 86-120.

霍格沃茨之遗,2560分辨率下,开启高画质,帧数表现是 37-70,开启DLSS超级画质的话,帧数表现是 43-97 。

2560分辨率,开启极致画质,帧数表现是 34-43,开启DLSS超级画质的话,帧数表现是 78-106 。

降低分辨率到1920分辨率的话,开启高画质,帧数是 40-68,开启DLSS超级画质的话,帧数表现是 44-124 。

1920分辨率,开启极致画质,帧数表现是 33-61,开启DLSS超级画质的话,帧数表现是 46-94 。

地平线5,2560分辨率下,不同画质表现如下:

低预设,帧数 123-187,DLSS超级性能则 125-158。

中预设,帧数 102-144,DLSS超级性能则 95-122。

高预设,帧数 90-126,DLSS超级性能则 95-123。

使用体验

ROG的性能控制台很好用,集成了很多功能,主要偏向于硬件调配。界面交互的设计非常浅显易懂,也有大量的标识按钮来引导用户,整体体验非常舒服。

对于进阶的玩家,也可以使用手动模式去自己控制相关的参数以及风扇,调整性能,控制合适自己的风扇噪音和温度。

ROG还做了一个休眠的设置。

有时候如果你把电脑充满电,然后放进包里,结果掏出来发现电脑在包里直接发烧,风扇拉满,机身烫手,还几乎快要没电。这锅得微软的 Modern Standby(S0 睡眠) 和 Windows 更新来背。

这个设置非常非常好评,很多人用睡眠模式的时候,如果是是在联网下先盒盖再拔电进入了网络连接的睡眠模式,,或者是背包里轻微晃动不小心唤醒连接了网络,后台会自带偷跑更新,结果就是上面提到的发烧烫手没电。

这个做法为微软的糟糕设计兜底,做出了完善方案,值得点赞。

系统内有一个华硕管家,功能上更偏向于用户服务。

第一次开启时候会看到提示有一个迁移助手的功能可以使用。如果是换电脑,可以试试用这种方式来同步一些内容。

在这个华硕管家里面,可以设置电池的养护模式,还可以使用华硕闪传功能进行跨设备的文件传输。

ROG的这台幻13还支持国际联保,所以如果是出国留学购机使用可以大胆买,记得开发票。

恰好五一期间,带着这台机器外出,在负重较多的情况下,这类机器做到轻薄本的形态重量,还有4050配置还有入门级游戏本的性能,对于外出携带来说是非常可喜的。

在高铁上,这台机器只需要占一半的桌板多一点空间,就可以放下整个机器。

幻13作为一台高性能的13寸翻转本,核心要点还是在于小巧轻便和高性能之间的结合,优雅永不过时。

小结

低调外观设计,粗看简约大方,细看都是细节。

这台机器整体的外观设计和性能释放,都很适合做需要重度性能且追求便携的商务工作者或者创意设计工作者。

最大的优势:

小巧机身,一流配置,正经卓越性能的全能本75Wh大电池,小巧130W快充适配器,支持双显三模,续航安心翻转触控屏,高分高刷广色域,带色域切换的优秀屏幕形态酷炫,类肤触感,质感精良超大触控板,体验很好

一些有缺憾的小地方如下:

机器不带 office,只有试用。

如果你的预算充足,并且有小巧便携的需求,同时又希望兼顾强性能,以及有质感的外观设计,相信翻转触控的高性能小钢炮幻13会给你不一样的惊喜。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如果你觉得文章写的还不错,希望可以得到你的点赞。

欢迎关注笔者 @维生素P,记得三连,点赞+关注+收藏,感谢你的信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