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星 等:PISA对学生幸福感的测评及其启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pisa测试理念和布鲁姆 张亚星 等:PISA对学生幸福感的测评及其启示

张亚星 等:PISA对学生幸福感的测评及其启示

2024-01-26 20: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表1可知:PISA2018学生幸福感测评的内容更丰富和全面,其总体生活质量幸福感和校外幸福感2个维度中的大部分指标并未出现在PISA2015测试中;PISA2018学生幸福感测试的大部分维度同时涉及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而PISA2015学生幸福感测试的维度主要由单独的客观指标或主观指标体现。

1.1 总体生活质量幸福感

总体生活质量幸福感是个体对总体生活质量的主观感知程度,在PISA2018中用主观指标测量。总体生活质量幸福感包含生活满意度和情感/情绪幸福感2个子维度(见图1)[2]。生活满意度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质量的评价,由总体生活满意度指标进行测评;情感/情绪幸福感是指个体生活中经历的积极或消极情感,以及参与特定活动的具体情绪和情感状态,比如课堂学习、做作业、和朋友相处等过程中的情绪状态。PISA2015学生幸福感测评并未涉及类似的维度内容,仅在心理维度中呈现了总体生活满意度这一指标,这也是PISA2018相比PISA2015的变化之一。

1.2 自身幸福感

自身幸福感在PISA2018测试中是指学生的健康和教育程度,以及学生对自身状况的感知,包括健康、教育和技能、心理功能3个子维度(见图2)[2],其中健康维度包括客观指标(BMI、体育运动)和主观指标(身体形象满意度、心理健康评价、总体健康满意度)。PISA2015通过身体维度对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主要通过饮食习惯和体育活动2个客观指标进行测评(见图3)[1]。对比二者可以看出,PISA2018删除了PISA2015中“饮食习惯”这一客观指标,取而代之的是基于体重和身高的BMI指数;此外还加入3项主观指标,弥补了PISA2015的不足。

教育和技能维度由各学科素养成绩、自我效能感和失败恐惧感组成,其中自我效能感和失败恐惧感体现学生对自身能力的看法。PISA2015的认知维度与PISA2018的教育和技能维度类似,同样也包括对各学科成绩和能力等客观指标的测评。二者均测评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和财经素养,但PISA2015还关注合作解决问题能力,PISA2018则关注全球素养,主要包括批判性分析全球问题、跨文化背景下如何与他人沟通,以及对国际问题的熟悉度等。此外,PISA2018增加了对学生自我效能感和失败恐惧感等主观指标的测评。

心理功能维度是PISA2018特有的维度,主要通过将多道主观感知的题目整合为一个潜在的复合指标来对学生进行测评,涉及学生自身能力、知识和技能、自主、个人自由和机会、生活意义和目标、积极的人际关系等内容。

1.3 校内幸福感

校内幸福感是指学生在学校环境中体验的幸福感,包含校内社会关系和学业任务2个子维度(见图4)[2]。校内社会关系通过客观指标(校园欺凌)和主观指标(师生关系、学校归属感、歧视感)进行测评。学业任务的客观指标为学生用在学业相关活动上的时间,包括在校时间、往返学校时间、家庭作业时间等;主观指标为学生参与学业活动的情绪感受,例如在数学课上的感受等。PISA2015的社会维度也聚焦于学校环境,主要通过学校归属感、校园欺凌和教师公平3个指标测评(见图5)[1]。PISA2015和PISA2018都运用了校园欺凌和学校归属感测评学生校内社会关系,但PISA2018还增加了歧视感指标。此外,虽然PISA2015的心理维度也涉及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和学业焦虑,但PISA2018还增加了学生学业任务的各项客观指标。总之,在校内幸福感维度方面,PISA2018相比PISA2015涵盖范围更广,测量内容更细致。

1.4 校外幸福感

校外幸福感是学生在校外环境中经历的幸福感,主要包含校外社会关系、物质生活条件和休闲时间(见图6)[2]。校外社会关系的测评包括客观指标(如与朋友和父母互动的时间、好朋友的数量)和主观指标(如与朋友在一起的感受、与父母和家庭成员的关系)。物质生活条件是通过合成的客观指标——经济社会文化状况(economic,social and cultural status,ESCS)和学生对生活条件的主观评价获得。休闲时间的客观指标包括学生休闲的总时间及学生如何利用休闲时间,主观指标涉及学生对利用休闲时间的满意度、参与特定活动的满意度和拥有时间数量的满意度。不同于PISA2015主要关注学生的校内社会关系,PISA2018将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为校内和校外,对学生社会关系的测评更为全面深入。

综上所述,PISA2018学生幸福感测评框架在PISA2015基础上,增加了总体生活质量幸福感和校外幸福感2个维度,并在其他维度丰富了指标内容。总体生活满意度是PISA2015幸福感测评的总体指标,但它无法更准确地获得个体其他方面的生活质量;因此,PISA2018专门增加总体生活质量幸福感维度,除总体生活满意度外,还包含学生的生活情感以及经历某种活动的情绪等。此外,PISA2015第一次将学生幸福感指标直接与学生学业成绩相联系,其涉及的题目更多是与学校学业活动相关,但是缺少对校外环境的测评,而有研究指出家庭关系和朋友关系是决定个人生活满意度的2大因素[4];因此,更加客观全面地测评学生校外幸福感成为PISA2018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尽管PISA2018学生幸福感测评框架较PISA2015发生诸多变化,但是不变之处在于对学生校内幸福感和健康(身体)维度的测量。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学生在学校的经历对其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5]。同时也体现了社会对学校功能转变的诉求,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业能力,还应促进学生幸福感的提升,要注重校园氛围的整体优化。此外,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对其身体素质的监测不可忽略。有研究表明,学生的体育运动和睡眠时间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健康等幸福感指标都密切相关[6];因此,重视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学生幸福感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02

PISA学生幸福感测评的试题设计

PISA2018在PISA2015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幸福感进行了更全面的测评,其试题涵盖范围也更广泛。

首先,尽管2次测试都采用了单项指标测评学生幸福感,即幸福感测评框架中各维度下对应的具体指标,但PISA2018又将某些幸福感指标进行合成,形成了3类幸福感复合指数,从而能够更有效地了解15岁中学生的幸福感情况。第一类,总体幸福感指数,即将学生幸福感框架中4个维度(总体生活质量幸福感、自身幸福感、校内幸福感和校外幸福感)的测评结果进行整合,体现学生幸福感的总体水平。第二类,总体生活质量幸福感指数、自身幸福感指数、校内幸福感指数和校外幸福感指数4个维度的单独指标,体现学生幸福感各维度的水平。第三类,总体主观幸福感指数、总体生活满意度指数、总体情绪幸福感指数和总体社会幸福感指数,即将学生幸福感4个维度中某些模块或指标的测评结果进行整合,体现某一方面的学生幸福感水平。其中:总体主观幸福感指数是由学生幸福感4个维度的全部主观指标的测评结果合成,体现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水平;总体生活满意度指数是由学生幸福感4个维度主观指标中满意度方面的测评结果合成,体现学生对自身生活的满意程度;总体情绪幸福感指数是由学生幸福感4个维度主观指标中情感方面的测评结果合成,体现学生在生活、校内外活动和人际关系中的情感水平;总体社会幸福感指数是由校内幸福感和校外幸福感维度中社会关系子维度的主客观指标测评结果合成,体现学生的总体社会关系幸福感水平。

其次,尽管2次测试的部分题目使用了自我报告的问卷形式,但由于问卷无法完全避免误差的存在,PISA测试又采用了日重现法和事件重现法,从而更客观和全面地测评学生的幸福感。日重现法作为一种情绪测评方法,在21世纪初提出,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是根据一定的问题框架,引导被试回顾、再现之前一天所经历的活动和情感体验,并对其进行评价[7]。传统的日重现法要求被试以电影片段的方式,回忆和详细描述自己在一天中每个片段的活动、感受和情绪。对于学生而言,积极的情绪状态与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某些活动相关,研究者可通过不同情绪状态的出现或消失发现问题。由于受到问卷长度和作答时间的限制,无法使用传统的日重现法让学生回顾一天的全部活动和情绪;因此,PISA测试将日重现法进行了简化,采用事件重现法让学生回顾某些特定活动或在特定活动中的感受和情绪。PISA2015学生问卷仅有少数问题使用事件重现法,如让学生回忆在最近一天上学前/放学后是否吃早餐/晚餐、参与学习或作业等活动,但并未涉及学生所经历活动的情感体验的调查;PISA2018增加了问题,让学生报告在特定活动中的情感状态,如上周和朋友一起出去的感受,上一次在学校上数学课/语言课的感受等。

最后,由于大多数成熟幸福感量表针对成年人,而PISA的调查对象是15岁青少年,量表需要作出调整以适应调查人群。成熟幸福感量表倾向于使用多点计分的方式,如0~10、1~10,根据以往研究数据,青少年群体容易存在极少数人选择低分范围的现象[2];因此,PISA学生幸福感测评为保证问卷的有效性,PISA2015全部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PISA2018则采用李克特3点、4点或5点量表,还增加了父母对自己的行为态度、询问出现头疼和胃疼等健康问题的频率等题目来衡量亲子关系质量和自身健康。在问卷设计过程中,PISA2018除设计基于事件重现法的学生幸福感试题外,还在情感/情绪幸福感、心理功能等维度借鉴了KIDSCREEN10量表、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等成熟的幸福感量表,从而形成更为全面科学的PISA学生幸福感测评量表。

03

我国学生幸福感的测评结果

在PISA2015测试中,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共有268所学校的9841名学生参加测试;在PISA2018测试中,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共有361所学校的12058名学生参加测试。由于PISA2015测评学生幸福感的题目包含在学生问卷中,参与PISA测试的所有国家或经济体的学生都参与了学生幸福感测试;PISA2018学生幸福感测评题目除仍有一部分包含在学生问卷中由全体学生参与作答以外,还增加了1份专门的学生幸福感问卷(包括同伴关系、经历学业活动的感受等),仅有9个国家参加了此问卷的测试,我国4省份并未包括在内。鉴于PISA2015和PISA2018学生问卷中均包含学生幸福感的相关测试题目,本文首先对PISA2015和PISA2018学生问卷中相同指标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包括总体生活满意度、学校归属感和校园欺凌;然后选择PISA2018部分新增指标(如个体生活情感、自我效能感、失败恐惧感)的数据进行单独分析。

3.1 总体生活满意度

总体生活满意度是学生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8]。PISA2015测试中,我国学生在总体生活满意度指标中,选择“不满意”和“有点满意”的占比都高于OECD均值,但选择“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学生占比都低于OECD均值,总体生活满意度低于OECD学生的平均水平;PISA2018测试中,我国学生选择“不满意”的比率低于OECD均值,而选择“有点满意”“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率均高于OECD均值,总体生活满意度高于OECD平均水平。见表2。

3.2 学校归属感

学校归属感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中被他人和团体接受、尊重和支持的感受[9]。学生的学校归属感越高,越可以让学生有安全感和认同感,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业、心理和社会发展[10-11]。我国学生认为自己在学校像个局外人(包括“同意”“非常同意”)的比率,在PISA2015测试中高于OECD均值,而在PISA2018测试中低于OECD均值;认为在学校感觉很糟的比率在2次测试中均低于OECD均值,而认为自己在学校觉得孤单的比率则高于OECD均值;认为自己在学校很容易结交朋友的比率高于OECD均值,但认为自己在学校有归属感以及其他同学都喜欢自己的比率却低于OECD平均水平。见表3。由于PISA测试将6道题目合成学校归属感指数,我国学生2015年和2018年均值分别为-0.29和-0.15,皆低于OECD的平均水平,表明我国学生在学校的社会关系与OECD国家相比,得到的认同或支持较少。

3.3 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由于敌意使受害者产生痛苦且反复发生的身体或言语的消极行为[12]。校园欺凌包括身体欺凌、言语欺凌和关系欺凌。身体欺凌、言语欺凌是直接的欺凌形式,而关系欺凌为社会排斥现象,如一些学生被忽视或拒绝、被排除在游戏或聚会之外、成为八卦或其他公开形式的侮辱受害者[13]。PISA2015和PISA2018测试中,学生从未受过各种校园欺凌的比率均占大多数(60%以上),但不能否认依旧有部分同学受到不同频率的校园欺凌。我国学生在2次测试中从未受到同学排挤、嘲笑、威胁、推搡和散布谣言的比率都高于OECD均值,仅“其他学生拿走或弄坏自己东西”的比率低于OECD均值;2015年“一月几次”和“一周一次或以上”被同学排挤、嘲笑、拿走或弄坏东西、推搡的合计比率高于OECD均值,被同学威胁和散布谣言的比率低于OECD均值,2018年只有“被其他学生拿走或弄坏自己东西”的比率高于OECD均值,其他则都低于OECD平均水平。见表4。PISA将校园欺凌的6道题目合成校园欺凌指数,我国学生2015年和2018年的均值分别为0.1和-0.23,2018年指数降低,说明我国防治校园欺凌问题有成效。

3.4 PISA2018的其他指标分析

PISA2018增加学生幸福感测评指标,包括个体生活情感、自我效能感和失败恐惧感。个体生活情感属于总体生活质量幸福感维度,自我效能感和失败恐惧感属于自身幸福感维度。个体生活情感指个体在特定时刻经历的某些情绪和情感的程度[14]。在积极情感方面,我国学生“有时”和“总是”感觉兴高采烈、欣喜、自豪、充满活力和快乐的比率都高于80%,只有兴高采烈略低于OECD均值,表明我国大多数学生都拥有积极情感。在消极情感方面,我国学生“有时”和“总是”感觉难过和担心的比率分别超过80%,感觉痛苦和恐惧的比率超过50%,其中:感觉难过、担心、痛苦和恐惧的比率分别高于OECD均值,表明我国学生存在明显的消极情绪现象,且远比OECD国家的学生更为严重。见表5。

学生的个体生活情感与他们的未来发展紧密相关,积极情感有利于学生学业和技能的提升,以及创造力的发展[15],而消极情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16]。我国中学生消极情感的普遍化已经成为教育关注的问题,应了解学生的情绪来源,提升学生积极情绪并消除消极情绪,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够从事某种活动或完成某种任务的程度[17]。总体来看,超过60%的我国学生表现出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在“我对完成的事情感到骄傲”“我对自己的信心使我可以渡过难关”方面,我国学生选择“同意”和“非常同意”的比率都高于OECD平均值,但是在“我通常有方法达成目标”“我认为自己能同时处理多件事情”“身处逆境时我总是能找到出路”方面,选择“同意”和“非常同意”的比率都低于OECD平均值。见表6。PISA2018将5道题目合成为自我效能感指数,我国学生的均值为-0.08,低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些结果表明我国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低于OECD国家的学生。

失败恐惧感是指个体避免错误的倾向,将失败认为是缺乏能力的表现[18]。通常来说,失败恐惧感是自我效能感的反面,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对自身能力的看法有关。总体来看,超过50%的我国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失败恐惧感。我国学生在“我失败时会担心别人对我的看法”上,选择“同意”和“非常同意”的比率明显高出OECD均值,而在“我失败时会担心自己天分不足”和“我失败时会怀疑自己对未来的计划”上,选择“同意”和“非常同意”的比率都低于OECD均值。见表7。PISA2018将3道题目合成为失败恐惧感指数,我国学生的均值为0.01,略高于OECD的平均水平。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和克服学业困难等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19],而学生的失败恐惧感则会阻碍学生获得学业成就,不利于学业的顺利完成[20]。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提升我国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降低其失败恐惧感。

04

启示与建议

教育以人的生活为目的,生活以人的幸福为目的,追求人的幸福便自然而然成为教育的终极目的[21]。教育不应一味追求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幸福感。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和教育领域加大了对学生幸福感的研究和培养,但尚未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22]。通过分析PISA幸福感测评,对构建我国学生幸福感测评框架、提升学生幸福感水平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4.1 完善我国学生幸福感的测评体系与方法

PISA学生幸福感测评框架构建了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相统一的评价体系。目前我国学生幸福感研究多集中于主观幸福感,甚至有研究将主观评价幸福感的单一题目作为幸福感变量[23],较少对自身幸福感、校内幸福感和校外幸福感进行全面的评价。因此,应借鉴PISA学生幸福感测评体系,结合我国学生的特点,构建完整的幸福感测评内容,对学生的主观快乐、现实心理和社会存在进行多维度和全面的幸福感测评。由于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城市和农村学生对幸福感的理解和发展水平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建构符合测评对象特点的幸福感测评框架十分必要。

近几十年来,学生幸福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量表的使用上主要依靠国外量表的引进和修订[24]。然而由于国家间文化和教育的差异性,国外的幸福感量表对准确和全面衡量我国学生的幸福感存在一定的局限。在借鉴PISA幸福感测评的基础上,应结合我国文化特征作进一步的完善,同时运用自我报告法、日重现法和事件重现法,以及单项指标和复合指标相结合的多种方法。

4.2 提升学校归属感和学生自我信念

学校作为学生的重要活动场所,学校归属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动机与学业成绩等方面[25]。我国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在PISA2015和PISA2018测试中都低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表明我国学生在学校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认可度和支持度较低,不利于学生发展甚至会加剧学生对学校的厌倦。人际关系网络是影响归属感的重要因素[26]。教师在培养良好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同时,还应帮助学生形成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学校在关注硬件建设的同时,也应加强人文建设,从而提升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

PISA2018测试结果显示,我国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部分指标低于OECD均值,但某些失败恐惧感指标则高于OECD均值,表明我国学生对自身的能力信心较弱,对待失败的态度有待改善。家长和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适当的发展目标,增加个体对成功的体验;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注重应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为学生创造肯定和鼓励的环境,引导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

4.3 注重缓解学生的消极情感

PISA2018测试结果显示,我国4省市参测学生超过一半出现较大程度的消极情感。消极情感会对自身产生负面的心理和认知影响,甚至产生暴力等危险行为[27]。社会支持与消极情感有着密切关系,通过社会支持可以有效降低消极情感的出现[28]。学生的活动场所主要包括家庭和学校,家庭中父母的支持、学校中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是影响学生积极情感产生和情绪调节的重要因素。家长应注重和子女的共同学习与成长,给予子女支持、鼓励和理解;教师在知识传授的同时,运用恰当方式增加情感关怀,为学生创造安全、放松和愉悦的班级环境;教师也应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形成关爱他人的班级作风。

1

END

1

文章:中国考试

声明:此文系转载,仅作为分享用。如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