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条招聘广告背后:媒体实习的困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pbs什么单位 1039条招聘广告背后:媒体实习的困境

1039条招聘广告背后:媒体实习的困境

2023-04-12 07: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又是一年暑假,这是大学生实习最为集中的时候。

就读于广州某高校新闻专业的陈辛怡即将升入大四,她从5月起就开始为毕业实习寻找单位了。尽管手中已握有多份实习证明——既有地方日报,也有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大厂”——但想到毕业实习的去向,陈辛怡却至今犹豫不决。

“我究竟为什么而实习?这些实习的意义在哪里?”陈辛怡坦言,她的实习远没有别人和自己从前想象的那样丰富精彩,“内容单一、没有薪酬、还要加班……在一些单位眼里,我们就是既廉价又听话的劳动力而已。”

这并非陈辛怡一人的感受。在《中国青年报》对高校实习生的调查中,超七成同学都表示自己曾遭不公正对待,具体原因包括“工作量过大”“拖欠或少发工资”“工作与招聘启事描述不符”等。

研究青年劳工现象的学者罗斯·佩林(Ross Perlin)在他的书《实习生国度:如何在美丽新经济中一无所获》[1]里曾这样写道:“实习,这个过去用以弥合理论知识与实践间距离的重要路径,现在已经成为剥削的工具。”

2013年9月28日,“占领华尔街”运动结束2年后,美国大学生继续反抗无酬实习。(图片来源:PBS News)

在我国,学者贾文娟和钟恺鸥也曾对媒体实习生现象进行过参与式观察,他们的一则田野日记真实记下了这些“钱少还背锅”的劳动生力军何以成为实实在在的数字劳工——

“从以往经验看,这场录制将在明天凌晨一点左右结束。这时,艺人和观众们可以回家大睡,而我却要通宵剪片。为了在周五下午完成这期节目的制作,博得当晚在电视机前‘葛优瘫’的你哈哈一笑,我需要连续工作30个小时。”[2]

豆瓣话题“我们该如何对抗‘996’”下网友就媒介产业实习的讨论

2019年7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强调要“进一步提高实习质量,切实维护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合法权益”[6],但前述种种现象还是令人不由疑问:媒体行业里,这些“看不见的劳动者”在求职和工作时究竟有何经历?他们的实习获得感源于何处?他们与实习单位间的边界在哪里?在维护实习生权益方面,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带着无数问题,我们统计整理了1039条媒体实习生招聘广告,并对202名大学生发放问卷,试图通过数据去扒开这个处于社会、行业与法律暗角的一隅。

▍Part.1 门槛低、薪酬少、加班多,媒体实习有点“苦”

“对新闻事业有热情”“有团队合作精神”“思维活跃,玩得转新事物”……媒体实习招聘启事上泛泛的要求反映出一个基本事实:相比于技术性或专业性强的岗位,媒介产业的入职门槛着实不高。

总体而言,在“新闻实习生”(微信公众号,下同)所发布的招聘广告中,有62%的媒体岗位都未注明或不限实习生所在专业。虽然传统媒体还会更青睐新闻传播背景的学生,但在渐趋主流的互联网媒体中,实习工作的专业界限已十分模糊。

此外,只有两成媒体明确要求实习生是高年级学生或表示会优先考虑已有实习经验的实习生。

不过,低门槛并不必然意味着学生有更多的实习选择——与前列“专业门槛低”的招聘要求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有68%的媒体对实习生提出了坐班的要求,有64%的媒体要求实习生连续实习3个月以上。

如此,时间安排事实上也可能设下一道隐形的门槛。

同时,实习机会在空间地理上的分布也呈现极其不均衡的状况。不仅媒体实习工作大量聚集于一线城市,而且就北、上、广内部而言,岗位数量也差异悬殊——北京的媒体实习岗位在全国样本中所占比例高达67%,而广州和上海就分别仅占11%和10%。

是投入实习还是专注学业?是离家追寻大平台还是为方便而就近实习?对于各位准实习生来说,如何在诸多矛盾的问题里考量一个适宜的选择,是他们在正式投入实习工作前无法回避的第一个难点。

在《实习生国度》中,佩林还指出无薪实习令工作贬值的事实——“一旦学生发觉他的工作没有任何价值,他就不再为此感到骄傲,也就不会尽其所能了。”

“新闻实习生”发布的招聘广告里,尽管有49%的媒体声明提供薪酬,但也有与之相当数量的媒体没有提及,此外,还有10余家单位明确声明他们“不提供任何报酬”。

“大学生实习很多时候确实是为了体会行业,但在我们这个阶段,对行业的热爱是不足以完全支撑义务劳动的。”北京某高校的传播学专业大三学生邱雯坦言,一定的实习工资能促使她保持实习热情。

具体来看,有超过50%的互联网媒体主动为实习生提供薪酬,但到了传统媒体,这个数字下降到30%左右。

不过,基于积累的社会影响力和良好的口碑,传统媒体往往更乐于给出一张“有含金量的实习证明”——相较于提供薪酬而言。

一纸实习证明在一些实习生眼中也确实十分重要,因为这对他们未来的求职和升学来说,是一块举足轻重的敲门砖。

“我是不愿意随便去一家不知名的自媒体的,”当被问起为何从大二下学期开始就接连选择知名媒体实习时,陈辛怡这样解释道,“我在学校里既没有获得过奖学金、又没有任何学术科研项目,有分量的实习证明就是我未来申请国外研究生唯一的救命稻草。” 

对应于此,你便可以在传统媒体的招聘广告中看到其也更加强调“证明”“机会”“资深”……

传统媒体实习福利词频分析

到了互联网媒体的文案呢?你也许会发现,他们更多强调的是公司的自由文化、丰富活动和优美环境——“你会被‘投喂’吃不完的零食”“你可以和小哥哥小姐姐一起玩耍”“你可以24小时免费使用健身房”……

互联网媒体实习福利词频分析

可是,这些听来舒适和放松的工作氛围在政治经济学学者眼里也只是媒体“取悦实习生的手段”,因为“让学生在瞬时情感满足中放弃深思、高高兴兴地劳动才是最终目的”。[2]

▍Part.2 薪酬非收获感唯一来源,加班亦非学生所愿

如果以加班强度衡量一家单位对实习生的剥削程度,那么可以看到,互联网媒体的剥削性质是显著强于其它单位的——不论是在单位还是家中,为互联网媒体加班的比例都高于所有单位的平均水平。

电视剧《加油吧,实习生》里,有这样一个片段:当经理问实习生高温若寒“如何看待加班”这一犀利问题时,后者顿了一顿,然后才满面笑容地回答:“加班很正常啊,新人就应该多吃苦、多做事。”

电视剧《加油吧,实习生》第三集

若寒的这一顿足以引人深思——在现实中,实习生也相信“加班是应该的”吗?

在我们的调查中,57%的实习生表示他们并不愿意加班,但更令人无奈的是,他们又不得不这么做。

冯欣曾在广州某报社综合新闻部实习,令她感到最不解的是由于不合理的任务安排而导致的加班。“我不明白导师为什么每次都要在快下班时才分配任务,然后让我在第二天早上十点前上交成品,这真的让人很崩溃。”

“我实习的第一天干到晚上七点多,大家都没走,我也不好意思走。”郑夏与冯欣同部门,在她实习的一个多月里,加班也是家常便饭,“部门里的记者们都是晚上九点后才走的。”

当人们过于关注“媒体是否支付薪酬、数额是否合理”的问题时,他们也许还忽视了大学生本人希望通过实习使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所进步的初衷。

在互联网媒体实习时,陈辛怡的日常工作只是机械地将网络中的内容进行复制黏贴,这里的原创性生产极少,也无需出门采访,更无需其它专业技能。

“这种只能获得一份所谓‘含金量高’的实习证明,却得不到传媒业采编技能锻炼的实习,含金量到底高在哪里?”陈辛怡感慨道。

我们也询问了媒体实习生在各种因素取得获得感的程度,他们的回答表明,有所成就的实习成果和学到的专业技能还比薪酬与补贴来得更重要。

当然,困扰媒体实习生的问题不只有加班和薪酬。

冯欣认为,到报社实习就是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而不是来帮别人拿快递的。可是,即使冯欣在实习过程中并不想去做跑腿之类的杂活,但碍于对方“实习老师”的身份,冯欣也不好意思拒绝,只能答应对方的要求。

此外,冯欣还感受到了作为实习生的“低存在感”。“除非实习导师有事情要找你做,他们几乎不会来搭理你。”

被安排与做工作无关的事、缺少学习收获、同事关系不佳、工作环境差……每一个方面都有数十人提及,当这些问题同时压在个体身上时,更易成为负担。 

 ▍Part.3 改善实习生境遇 我们能切实做些什么?

在过去五年的社会新闻中,不难发现实习生们正真实地经历着工作强度大、实习薪酬低、收获少乃至人身安全无法保障、职场性骚扰等困境。同时,还需要认识的现实情况是,当下我国法律法规对学生的“劳动者”身份规定颇为模糊——由于在校实习生仍有学籍,其实习行为不是择业行为,无法与用人单位构成被管理者与管理者的劳动关系,也不能适用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保护自身权益,而只能基于劳务关系、适用民法总则及合同法相关规定。[4]

“因为不适用劳动法,所以用人单位也没有义务依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为实习生购买保险。”浙江五联律师事务所的何英齐律师补充道。当谈到媒体单位普遍存在的加班问题时,他还坦言:“现在大部分情况是,用人单位在变相提高工作者的工作时间,但这在劳动仲裁中是很难认定的,因为加班的举证非常困难。”

一些学界和业界的法律人士已指出,签订实习协议是实习生保护自身权益最有效的方式。尽管在我们的调查中也有96%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实习前与实习单位明确实习时间、内容等事宜,但为此与实习单位真正订立了书面协议的却只占到57%。

我国目前仍没有明确法律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与实习的在校学生签订实习协议,但另一方面,如果学生的实习权益得不到保障,不仅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培养目标的达成,还可能造成更多不可挽回的损失。

在此背景下,我们还能从哪些方面为实习生争取更多呢?或许,可以先来看一看其它国家都有些什么办法。

横向来看,西方国家通常会在立法保障、实习身份、薪酬、保险权益这四个方面对实习生权益进行保障。纵向来看,德国在为实习生争取权益时做得最完备。此外,比较特别的还有澳大利亚的做法——民间团体协同保障实习生权益——300多个负责学生培训实习的社会服务机构免费帮助学生协商实习内容、鉴定实习合同、落实工资待遇。[10]

事实上,我国也曾为保护实习学生出台过相关文件,例如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又如2010年,广东省颁布《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5],再如今年7月,教育部新发布《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6],它们都强调“不得安排学生每天顶岗实习超过8小时”“不得扣发或拖欠学生的实习报酬”“ 为学生购买实习责任险或人身伤害意外险”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多数规定或适用于中职学生,或更加关注毕业生就业,而对于广大媒介产业中的大学实习生而言,他们的权益依然处于法律的盲区中。

(应采访对象要求,陈辛怡、邱雯、冯欣、郑夏皆为化名)

参考资料:

[1] 夏冰青.中国媒介产业中实习生的困境研究:以S和X两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为例[J].全球传媒学刊,2018,5(04):116-126.

[2] 《又一场娱乐至死: 中国娱乐资本盘剥实习生的真相》http://www.pqscm.com/lvyou/2568.html

[3] PBS News:《How Unpaid Interns Are Exploited, Fighting Back and Winning》https://www.pbs.org/newshour/economy/how-unpaid-interns-are-exploit

[4] 《学校和单位“弃儿”?实习生,谁来保障你的权益》http://www.xinhuanet.com/2018-05/16/c_1122840906.htm

[5] 《专家:实习生的工作时间也应是八小时》https://news.china.com/social/1007/20160920/23590294.html

[6]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07/t20190724_392130.html

[7] 姚建华.编者按:传播政治经济学与数字时代的劳动转型[J].全球传媒学刊,2018,5(04):92-96.

[8] 陶建杰,宋姝颖.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学子专业学习状况及效果评价调查报告[R].广州: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2018:322-342.

[9] 韩晓宁,王军.从业体验与职业志向:新闻实习生的职业认同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05):151-155.

[10] 王进.欧美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借鉴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5,(8):118-120.

数据来源:

1. 微信公众号“新闻实习生”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发布的媒体招聘广告(样本量:1039)

2. 问卷:《关于大学生实习状况的调查》(样本量:202)

3. 中国青年报:《71.3%有实习经历受访大学生曾遭不公平对待》http://edu.sina.com.cn/l/2016-10-26/doc-ifxwztru7153939.shtml

4. 实习僧《中国大学生实习招聘大数据分析报告》

5. 实习僧《2018实习僧寒假实习季数据报告》

作者: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郭静怡 曾庆霞 潘晓凝 杨晓彤 曲鸿诚

指导老师:黄雅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